编辑推荐
《宽心》《舍得》进阶,人生课堂讲《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厚德载物,吸聚人望机缘,得道者多助!
《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不计较,能成全,平心做事处世皆和顺!做一枚人间磁石,成为情感的知音、事业的知音、财富的知音!
内容简介
星云大师的著述涵盖甚广,包罗万象,从佛心禅意出发,启发世俗人生的精进与和谐。《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是继《宽心》、《舍得》之后,星云大师的又一部关于人生哲学的力作,内容涉及自身修养、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提出诸多启发性的哲辩思语,以使读者在工作、生活,同时在心灵上获得教益和抚慰。
在《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中,星云大师讲做人做事成功的一些基本准则,追求厚德载物——人生修养最讲究的就是律己。一个“厚道”的人,在德业能够养深积厚,在人际能够广结善缘,在事业能得道多助,可谓“厚道”才能成事。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中国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1947年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到台湾,担任《人生杂志》主编、台湾佛教讲习会教务主任;1953年任宜兰念佛会导师;1957年于台北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1962年建设寿山寺,创办寿山佛学院;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印行“佛光山徒众手册”,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新里程。
在出家一甲子以上的岁月里,大师陆续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如西来、南天、南华等寺,分别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并创办18所美术馆,26所图书馆、出版社,12所书局,50余所中华学校,16所佛教丛林学院及智光商工、普门高中、均头中小学等。此外,先后在美国、中国台湾、澳洲创办西来、佛光、南华及筹办中的南天等四所大学。2006年西来大学正式成为美国大学西区联盟(WASC)会员,为美国首座由华人创办并获得该项荣誉之大学。
目录
壹 励业篇
如何出众
要有企图心
大人物
怀抱
出类拔萃
你敏感吗
秘方揭秘
成就的条件
极限
吃苦就如吃补
捷径
任劳任怨
吃苦就如吃补
合作与分工
惯性
不要等待
用感恩心回馈
人家要我
仆人的定位
用人(一)
用人(二)
鼓励与责备
最高的管理学
预算
效率优先
要走更远的路
表现
小,不能忽视
积坏之患
应酬
做一个好公务员
上台与下台
妇女该从事什么职业
人生十胜
贰 行止篇
随缘不随便
做什么要像什么
学习什么
开卷有益
为什么
沉不住气
善于探病
看什么
五不能
凡事预则立
生命的刻度
判断
弹性
多多益善
反常
忧患意识
方便
多听
慎言的重要
误会
问号的得失
相识满天下
知音(一)
知音(二)
在一起
沟通的障碍
人生的阻碍
待人
处众的窍门(一)
处众的窍门(二)
话题
君子与小人
情感表达
自爱与爱人
自我激励
喘一口气
应答
老人自爱
女人十长
留情
分手
喝酒六事
死不起
叁 省察篇
切莫做了悔
宏与微
让人知道
人生十二问
一时与一世
宁可
认错的美德
修正
磨炼
杀手
做人的底线
人为了快乐才要活下去
人所需要
理情与感性
拿捏
尊严
寿命
立身处世
心平气和
找寻快乐
豁达的人生
善知识
人生的站点
人生的供应
四季人生
追随
一步一脚印
善人
人生守则
不动
水的启示
做什么样的人
自我建设
以身作则
不能讲
印象
风度
做什么样的人(一)
做什么样的人(二)
做人七品
用观照力去除坏习惯
不能挥霍
福报漏了
肆 悟达篇
如器受于水
财富
自我肯定
学习接受
偏差
人的关系
放光
心净国土净
付出
心甘情愿
落差
非法非非法
受骗之因
不安
创造“知”的美好
行走山河
创造“知”的美好
解读
名词的魔术
智慧的人生
精神的营养
契机
我有明珠一颗
沉
起念的根由
人中之鬼
影子
一水四见
美心
禅的体悟
精彩书摘
上台与下台
多年前,有位官员邀请我环岛讲经说法。我从台北出发,再到宜兰、花莲、台东、屏东、高雄、台中……当车子开到苗栗时,严重堵车,原本两线道的高速公路变成四路停车,所有车辆动弹不得。眼看接近六点钟举行餐会的时间,想到要信徒与地方长官等候,心里万分着急。那位长官打了一通电话,随即三部警车出现,两部警车在路肩为我们开道,一部警车随后。当时,高速公路上其他车子堵在原地,而我们的车子却能超速前行。随行的年轻徒众好生得意,我说:“假如警车不是载我们去赶赴会场,不是去讲经弘法,而是押着我们准备送到监狱囚牢,你们心中有什么想法?”大家一听,异口同声:“哦,那心情就不同了。”警车开道,警车是一般,向前行是一样,但目标不同,一时的得意扬扬也成了伤感。
有人说人生如舞台,既有上台的时候,必然也会有下台的一刻。一般人上了台就好欢喜,大肆庆祝;一旦下台了,就失意落寞,好像人生死了一半。
上台的时候确实值得欢喜,因为上台后,一是比较有机会表现,二是比较有空间发挥,三是比较有权力运用,四是比较容易实现理想,五是比较能够成功立业。而如果下了台,也不必沮丧,因为下台后,一是无官一身轻,二是可以给别人多一些机会,三是人生不一定占有,享有也是一种乐趣,四是不演戏,看戏更好。
因此,不管上台、下台,应该以平常心看待。所谓上台,社会上的人当选董事长、总经理,佛教人士担任会长、住持等,都是上台。其实,人一出生就已站上了人生的舞台,就要做好演出的万全准备。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要各依自己的专长演出:有的人在讲台上展现魅力,有的人在戏台上带给别人欢乐,有的人在将台上接受职位。上了台就是一份荣耀,就有地位,就是高人一等。所以,人总是希望有上台的机会。
上台时很得意、很风光,然而上台就是一份责任,就有一份使命,上台后要能看得远,要能演得出色、精彩,尤其要能演得称职、得体——众目睽睽、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实在容不得有所差错。
上台、下台都各有因缘。因此上台后,要感谢各种因缘的成就,要努力胜任愉快,要做好随时下台的准备,要留下成就给后人。一旦功成身退下台后,则应为团体有接棒人而欢喜,为自己过去所作的贡献而欢喜,为自己有机会转换岗位再学习而感谢,未来有缘分还要再回来帮忙。
总之,人生有上台、下台的时候,上台也好,下台也罢,都要欢喜。最重要的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应该以主角的心情尽力演出。能如实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就是成功。
·佛光菜根谭·
以配角的身份,主角的心情入戏,必能全力以赴;
以主角的身份,配角的心情上台,将会敷衍了事。
……
内页插图
书名:宽容的力量:古今智者的处世之道 作者: (此处可自行填写一位知名学者或作家的名字,例如:林语堂、梁启超的仿作风格) 出版社: (此处可填写一家虚构的或知名的历史出版社) --- 内容简介: 一卷关于心灵与人际的千年智慧集成,一部关于如何与世界和解的实用指南。 《宽容的力量:古今智者的处世之道》并非一本空泛的道德说教之作,而是一部深入挖掘人类文明进程中,那些真正实现“大格局”与“长远成功”的个体,其共同秉持的核心特质——宽容(Tolerance and Magnanimity)的系统性研究与实践手册。本书旨在打破现代社会中日益碎片化、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引导读者重拾一种更具韧性、更富远见的处世哲学。 本书的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历史、哲学、心理学、管理学乃至古典文学的丰富案例,通过多维度、跨文化的视角,层层剖析“宽容”在个人修养、社会治理和商业竞争中所扮演的决定性角色。 --- 第一部分:宽容的哲学根基——何为真正的度量? 本部分首先对“宽容”进行深刻的哲学辨析,厘清它与“软弱”、“敷衍”或“不原则”之间的本质区别。 1. 辨析“宽容”的边界: 我们将探讨宽容并非一味退让,而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和自我确信的、有原则的接纳。它要求我们清晰地知道自己所坚持的底线,但对于非核心利益的差异,展现出高度的包容性。书中将引用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的阐释,阐述宽容的起点在于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深刻自省。 2. 历史上的“容人之过”: 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苏格拉底面对诽谤时的泰然自若,本章梳理了东西方文化中关于“恕道”和“雅量”的经典论述。重点分析了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的斯多葛主义如何将“接受不可控之事”内化为一种强大的内心力量,这种力量是宽容的内在驱动。 3. 心理学的视角:自我接纳与对外开放: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苛求他人往往源于对自身不足的焦虑。本书邀请读者探索“宽容”的心理机制,即如何通过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从而获得向外释放善意和理解的空间。这一部分尤其关注“情绪韧性”的培养,教导读者如何有效处理负面反馈和挑战,而不使其轻易摧毁内在的稳定感。 --- 第二部分:实践中的“大度”——宽容在关键领域的应用 本部分将焦点从理论转向实践,通过一系列经典案例和现代情境分析,展示宽容如何成为撬动复杂局势的关键杠杆。 1. 权力的艺术:治国与用人的宽容: 历史上的伟大领导者无一不擅长“用人唯才”的宽容。本书详述了汉高祖刘邦如何容忍韩信的骄傲与功高震主,最终成就大汉基业;以及俾斯麦在外交上对奥匈帝国和俄国复杂利益诉求的精妙平衡。宽容在此体现为一种“战略耐心”——为了更宏大的目标,可以暂时搁置眼前的不平。 2. 商业的智慧:兼容并蓄的创新力: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排斥异见往往意味着错失先机。本章分析了那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如何构建“多元思维”的组织文化。书中将探讨硅谷早期对“失败者”的宽容态度,如何催生了持续的迭代和颠覆性创新。宽容在此转化为“兼容性”,即对不同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乃至员工行为习惯的弹性接纳。 3. 人际的润滑剂:化解冲突与建立联盟: 许多人际关系的破裂,并非源于原则性矛盾,而是源于“不可原谅的细节”和“不必要的坚持”。本章提供了具体的沟通技巧,指导读者如何在争执中识别“可让步区”和“核心坚持点”。通过对古典文学中夫妻、朋友间矛盾化解的描写,展示了“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实际效用——它能保护我们最宝贵的社会资本——信任。 --- 第三部分:修行的道场——日常生活的宽容之道 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个体修行的层面,阐述宽容如何融入日常的点滴之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非临时的策略。 1. 对“小我”的超越: 我们常常因为生活中的琐事(堵车、排队、他人的无礼)而消耗大量心力。本书引导读者通过正念练习和时间管理方法,将注意力从“被侵犯感”中抽离出来。宽容在此成为一种“注意力投资策略”,将精力保留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2. 面对批评与反馈的强大内心: 现代社会信息过载,负面评价无处不在。本书提供了应对网络暴力、职场负面评价的“防御性宽容”模型。这个模型教导读者区分“建设性批评”与“情绪性攻击”,对于后者,运用宽容的态度将其视为他人心理投射的产物,从而实现情绪的快速隔离和恢复。 3. 传承与未来:宽容的社会责任: 最终,本书回归到个体对社会的责任。真正的宽容意味着对后代的包容性,即给予年轻人犯错的空间,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书中通过对教育理念的探讨,强调了宽容是文明得以延续的基石,它确保了思想的火种不会因短视的批判而被轻易熄灭。 --- 结语:宽容的最终回报 《宽容的力量》最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宽容并非施舍,而是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赋能的最高形式。一个懂得宽容的人,其内心世界最为辽阔,抗风险能力最强,也最能吸引到真正的合作伙伴与忠诚的追随者。 本书承诺,通过对这些古今智者智慧的吸收与实践,读者将不再是被情绪和外界杂音所裹挟的浮萍,而是能够以一颗沉静、开阔之心,驾驭人生的复杂风浪,最终实现持久、深远的成功与内心的安宁。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渴望摆脱琐碎计较、追求人生大格局的阅读者,最值得珍藏的处世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