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呻吟语是一部探讨人生处世智慧的小品文集,是一本可以伴随人生旅途的好书。《华夏国学经典文库:呻吟语正宗(全文解读本,套装上下册)》以历史上公认的最佳版本为底本,原文准确可靠《华夏国学经典文库:呻吟语正宗(全文解读本,套装上下册)》的注解兼综百家之长,通俗流畅易懂凭借此书即可品味经典中的微言大义,寻回中华古典智慧常读传世经典,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开启智慧,拓宽视野,健全人格,增广心量,加深涵养,提升心灵境界。
作者简介
王国轩,1939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中华书局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古籍整理与哲学史研究知名学者。古籍整理及研究著作有:《李觏集》、《吕坤全集》(与王秀梅合作)、《呻吟语译注》(同上)、《诗经精粹解读》(同上)、《大学中庸译注》、《宋元明清十三经注疏》(合编)、《周礼评述》、《李觏评传》、《范缜》等,以及哲学史、文学史论文60余篇。
王秀梅,1942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中华书局副编审,主要整理及译注的古籍:除与王国轩合作外,还有《诗经译注》、《何逊集》、《后村诗话》、《豆棚闲话》、《醒梦骈言》《祷杌闲评》、《官典》(主编之一),《白话太平广记》(合作)、《事类赋》(合作)等,约30余种。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凡例
原序
内篇
卷一
性命
存心
伦理
谈道
卷二
修身
问学
卷三
应务
养生
外篇
卷四
天地
世运
圣贤
品藻
卷五
治道
卷六
人情
物理
广喻
词章
精彩书摘
性命
001正命者,完却正理,全却初气,未尝以我害之,虽桎梏而死,不害其为正命。若初气凿丧,正理不完,即正寝告终,恐非正命也。
【译文】能按照正理完成人生使命而死的人,完满地保全了正理,保全了人生之初的元气。正理和元气没有因为我而受到损害,这样,虽然被囚禁而死,也可以称作正命。如果最初禀受的元气丧失了,正理不完备,即使能寿终正寝,恐怕也不能称作正命。
【注释】①正命:原意指寿终而死,此指依照正理而死。《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②完却:保全。却为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表动作完成。③全却:全备。初气,指最初禀受而成形体之气。④桎梏而死:桎梏,刑具,脚镣手铐。朱熹注:“桎梏,所以拘罪人者。言犯罪而死,与立岩墙之下者同,皆人所取,非天所为也。”⑤凿丧:穿透、失落。⑥正寝告终:指正常之死。002德性以收敛沉着为第一。收敛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为第一。大段收敛沉着人怕含糊①,怕深险。浅浮子虽光明洞达,非蓄德之器也②。
【译文】德性以收敛沉着为第一,收敛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为第一。一般说来,收敛沉着的人怕含糊,怕深沉阴险。浅浮的人看上去虽然光明洞达,也不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注释】①大段:大都,一般。②蓄德:积累德性。003或问:人将死而见鬼神,真耶?幻耶?日:人寤则为真见①,梦则为妄见。魂游而不附体,故随所之而见物,此外妄也。神与心离合而不安定,故随所交而成景,此内妄也。故至人无梦,愚人无梦,无妄念也。人之将死如梦然,魂飞扬而神乱于目,气浮散而邪客于心②,故所见皆妄,非真有也。或有将死而见人拘系者,尤妄也。异端之语③,入人骨髓,将死而惧,故常若有见。若死必有召之者,则牛羊蚊蚁之死,果亦有召之者耶?大抵草木之生枯,土石之凝散,人与众动之死生、始终、有无④,只是一理,更无他说,万一有之,亦怪异也。
……
前言/序言
吕坤是明代一位奇儒。他因著名的《忧危书》陷入万历朝三大案之一的“妖书案”纠葛之中,却能毫无损伤地摆脱。他曾在中央为官多年,深知为官诀窍,却不肯随波逐流。他曾在地方为官多年,屡经繁巨,但却笔耕不停。他曾历官场磨难,升跌起伏,仍能抱独自立,“我只是我”。
《呻吟语》是一部奇书。奇就奇在用简明的语录形式,纵谈古今天下、身心家国、人情物理,海阔天空,汪洋恣肆,句句都是心底流出,真实自然,感人肺腑,益人智慧。
1981年,我们在校点吕坤全集时,觉得《呻吟语》是一部难得的有价值的书,应该用通俗形式介绍给读者朋友。于是1993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了一个注释本。1996年,又由燕山出版社出版了译注本。此后盗版、抄袭者,时时有之。现在各种《呻吟语》已风行全国,但精品却极为少见。此次重印,做了不少修订。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正文标点有误和不够准确的地方做了改正,对原来排版中的脱字和误字也做了补正,增加了少量注文,龙其是对译文做了反复推敲,使其更加准确流畅。对原来未译的少数对联、韵语、座右铭等,也加了译解。原来译文是附在书后的,现分别移置于每则正文之后,阅读起来更为方便。修订后,书名改为《呻吟语正宗》。这里特别要感谢华夏出版社的陈振宇先生和袁平先生,他们为修订做了不少工作,提出很好的意见,从而使本书更加完善。当然还会遗留下一些错误,诚盼同道和读者不吝赐教。
华夏国学经典文库:呻吟语正宗(全文解读本,套装上下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质量好,不错,值得信赖
评分
☆☆☆☆☆
很好的书,应该是正版
评分
☆☆☆☆☆
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
☆☆☆☆☆
好书,是全本,最喜欢全本了,讨厌删减本。
评分
☆☆☆☆☆
道统是指原道德传脉络。原道,也称天道。天道心法是尧舜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月牙山人将十六字心法命名为中华心法,并揭示心传。天道的传播脉络,起源于黄帝。天道心法古代是依靠心传,历经公元前两千年的心传后,只留心法不见心传,从老子而分支形成了两只中国的古老的思想体系,即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传道的脉络上接尧、舜、汤、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到了孔子形成儒家学派,传至子思、孟子。独存心法不见心传。这符合韩愈之说,我们现在的儒家思想遗失了心传。只是道教将老子道教化,韩愈的现实主义排除宗教而淡漠了老子。道家传道的脉络上接尧、舜、汤、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到了庄子形成道家学派。自庄子起心传尽失。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孟子认为孔子的学说是上接尧、舜、汤、周文王,并自命是继承孔子的正统。 道统"一词是由朱子首先提出的,他曾说过:"子贡虽未得道统,然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后。"(《与陆子静•六》,《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 "若只谓"言忠信,行笃敬"便可,则自汉唐以来,岂是无此等人,因其道统之传却不曾得?亦可见矣。"(《朱子语类》卷十九)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序》) 朱子虽然最早将"道"与"统"合在一起讲"道统"二字,但道统说的创造人却并非朱子,而是千百年来众所公认的唐代的儒家学者韩愈。
评分
☆☆☆☆☆
书籍不错,配送也迅速
评分
☆☆☆☆☆
东西不错,送货及时,包装完好
评分
☆☆☆☆☆
好书啊,开卷有益,值得购买。
评分
☆☆☆☆☆
非常好,一如既往地支持京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