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理论·机制·实务》是作者多年从事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的培训和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适合用作高等教育专业课教材和社会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史安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和对外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2001),北京大学英美文学学士(1992)和硕士(1995)。主要著作有《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国际传播前沿研究》(主编)、《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身份》(英文)、《垒球新闻的流动与反向流动》(英文)、《人类传播理论》(译著)以及中英文论文近百篇。2003年以来作为主讲教授参与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培训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外宣干部逾万人。他还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的新闻评论员,在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和半岛电视台等多家中外媒体上接受采访或发表评论。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言 全球、全民、全媒时代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的理论探索、制度创新和角色重构
第一章 危机传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危机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危机传播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危机传播的基本属性、要素和方式
第四节 危机传播的理论范式和研究路径
第五节 危机各阶段的传播策略
第六节 危机传播的相关领域
第二章 危机传播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危机传播中应当关注的公众心理因素
第二节 危机传播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不同阶段的危机传播原则:管理学视角
第四节 提升危机传播的有效性:修辞学视角
第三章 危机传播中的信息与受众
第一节 危机传播中的受众结构和认知特点
第二节 危机传播中信息设计的五个基本原则
第三节 危机传播中新闻发布的要旨和技巧
第四节 危机中的人际传播
第四章 危机传播的机制建设与预案制定
第一节 如何做好潜伏期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如何开展危机传播的机制建设和预案制定
第三节 危机传播的工作流程和预案模板
第四节 危机传播预案的核心:爆发初期
第五章 危机传播中的媒体关系管理
第一节 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第二节 深入了解媒体
第三节 新闻发布的主要媒介模式
第四节 新闻发布会的组织和筹划
第五节 如何应对媒体的负面报道
第六节 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
第六章 新闻发布的机制建设与新闻发言人实务
第一节 新闻发布机制的建设与新闻发言人的设置
第二节 新闻发言人的准备工作: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视角
第三节 新闻发言人的传播技巧:修辞学的视角
结语
附录1 危机传播工作用表
附录2 案例研究:1997-1998年香港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5Nl型)期间的危机传播
附录3 案例研究:美国预防生化恐怖袭击的危机传播预案
附录4 危机事件评估工作用表
附录5 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与中国本土实践的检视: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附录6 从“乌坎事件”看危机传播在中国的本土化尝试
附录7 危机传播研究的本土化初探:以《尚书·大诰》为例
附录8 白宫新闻秘书(新闻发言人)概览:1929-2013年
附录9 美联社工作人员社交媒体使用守则
附录10 美国空军网络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流程
附录11 社交媒体(自媒体)的主要形式
本书参考文献目录
精彩书摘
毋庸讳言,危机传播中政府与媒体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舍曾经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平日里媒体仿佛一群嗡嗡作响的蚊子,每个政府官员都唯恐避之不及,恨不得把它们都赶走;而一旦危机发生,媒体就成了一头20吨重的大象,向你直扑过来;这时候,你想躲都躲不开了。”①
在20世纪早期的有线广播时代,政府部门可以在危机发生时启动紧急广播系统,出动配有高音喇叭的宣传车,直接向公众传递政府希望传递的信息。但是,在当今的全球传播时代,这些做法都已成为尘封的往事了。一旦危机发生,公众会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或者上网,借助于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政府无法直接向大众直接传递信息,而必须通过专业化运作的传播媒介。按照传播学者的说法,公众接受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由媒介“构建”的事实及其设置的“议题”或“框架”。
要与媒体进行有效的合作,政府职能部门应调整一下对媒体角色的认识。我们坚持新闻媒体“喉舌”定位,绝不意味着媒体是政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附庸。它们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舆论监督的“平台”,它们既要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也应该不遗余力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在全球、全民、全媒传播的时代,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还要学会与不按照本土“游戏规则”运作的境外媒体和话语权与日俱增的“自媒体”打交道。因此,政府应当与各类媒体进行有效的合作,发挥它们“帮忙不添乱”的职能。事实已经证明,简单、片面地“防”和“堵”不但无助于危机的缓解,反而会使主管部门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在本书的前几章里,我们已经强调过危机传播过程中媒体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提供了如何应对媒体的具体预案。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与媒体进行顺畅的沟通和有效的媒体关系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在危机处理中的作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尊重媒体的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和职业特点,不是一勺一勺地给媒体“喂新闻”,而是应当让媒体自己来决定报道的内容。诚然,这就给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采取合适的公关技巧来影响媒体的立场,从而间接地为他们设置议题或框架。简言之,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在与媒体打交道时,应当掌握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记者和媒体从业者既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更不是你的下属。他们应当成为你的工作伙伴。
……
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理论·机制·实务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刘老板做人真的很不厚道
评分
☆☆☆☆☆
很好
评分
☆☆☆☆☆
还可以吧~值得一读。
评分
☆☆☆☆☆
书还没看,快递很给力 京东物流很快。书质量很好,也没有损坏。同桌说挺好的,她很喜欢,就是发的快递说发的其他快递,回来一看ems害的我,查不到物流。很喜欢的书,不过运送过程中包装能保护好一点就好了,一本的硬质封面上有个坑,不过塑封很完整,不错,包装仔细,发货及时,价廉物美啊我在网上买的几本书送到了。取书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家小书店,就在我们大院对面的街上,以前我常去,书店的名字毫无记忆,但店里的女老板我很熟,每次需要什么书都先给她打电话说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她还时常替读者找我签名。可是,自从学会从网上购书后,我再也没去过她那里了,今天忽然想起她,晚上散步到她那里,她要我教她在网上买书,这就是帮她在京东上买了这本书。好了,废话不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给大家介绍本好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自序: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我曾经想过,如果能时光穿梭,遇见从前的自己,是否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我审慎地不敢发表意见。因为从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知,这件事是很清楚的。就算怀着再复杂的爱去回望,没准儿也能气个半死,看着她在那条傻乎乎的路上跌跌撞撞前行,忍不住开口相劝,搞不好还会被她厌弃。你看天下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厢情愿。当然我也忍住了各种吐槽,人总是要给自己留余地的,因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未来的自己回望现在,看见的还是一个人。好在现在不敢轻易放狠话了,所以总算显得比年轻的时候还有一分从容。但不管什么时候的你,都是你。这时间轴上反复上演的就是打怪兽的过程。过去困扰你的事情,现在已可轻易解决,但往往还有更大的boss在前面等你。“人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呢”——无论是你初中毕业的那个午后,或者多年后功成名就那一天,总有不同忧伤涌上心头:有些烦恼是钱可以解决的,而更伤悲的是有些烦恼是钱解决不了的。我们曾经在年少时想象的“等到什么什么的时候就一切都好起来了”根本就是个谬论。所以,只能咬着牙继续朝前走吧。
评分
☆☆☆☆☆
此书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
☆☆☆☆☆
在20世纪早期的有线广播时代,政府部门可以在危机发生时启动紧急广播系统,出动配有高音喇叭的宣传车,直接向公众传递政府希望传递的信息。但是,在当今的全球传播时代,这些做法都已成为尘封的往事了。一旦危机发生,公众会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或者上网,借助于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政府无法直接向大众直接传递信息,而必须通过专业化运作的传播媒介。按照传播学者的说法,公众接受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由媒介“构建”的事实及其设置的“议题”或“框架”。
评分
☆☆☆☆☆
不错的书
评分
☆☆☆☆☆
在20世纪早期的有线广播时代,政府部门可以在危机发生时启动紧急广播系统,出动配有高音喇叭的宣传车,直接向公众传递政府希望传递的信息。但是,在当今的全球传播时代,这些做法都已成为尘封的往事了。一旦危机发生,公众会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或者上网,借助于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政府无法直接向大众直接传递信息,而必须通过专业化运作的传播媒介。按照传播学者的说法,公众接受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由媒介“构建”的事实及其设置的“议题”或“框架”。
评分
☆☆☆☆☆
不错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