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上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以中国夏商周三代历史为例,对历史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以史带论,以论释史,涉及国家体制的发展、民族格局的确立、文化精神的形成等,既有对于夏商周三代历史本身的研究,更有对历史的理论阐释。
作者简介
王和,安徽桐城人,1948年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先秦史专业,导师赵光贤。自1983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副编审、编审、副主编,2008年退休。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人与人的历史
第一章 关于历史规律
一、哲学意义的“规律”的一般定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什么是历史规律
三、历史规律的基本属性
四、关于历史发展具体规律的几点想法
第二章 关于唯物史观
一、发展唯物史观是中国国家与民族利益的现实需要
二、实事求是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以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为例
三、发展唯物史观必须彻底摈弃大批判之风
四、发展唯物史观必须突破“解经”的桎梏
第三章 关于三代历史的理论阐释
一、关于阜期国家的概念,中国前国家形态的特殊模式等问题的理论思考
二、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兼谈中华民族生长与聚合的最初轨迹
三、群体本位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四、从突破族邦桎梏的意义去认识三代历史
第四章 英雄时代的史诗
一、舜逐四凶:华夷之辨的发端
二、尧舜禅让:躁动于酋邦母体中的文明时代
三、“启继禹位”再认识
四、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
五、“韦顾既伐,昆吾夏桀”:从夏的灭亡看邦国联合体的夏王朝特征
六、“商都屡迁”:农牧业混合经济的文化特征
七、“殷人重神,率民以事神”:粗具宗法与神权统治的时代
八、“纣克东夷而殒其身”:英雄时代的挽歌
第五章 赫赫宗周的礼乐文明
一、累世务农的西土小邦
二、宗法政治化与王权的强化
三、神权衰落,人文主义精神发展
四、追颂文、武与“孝”、“德”观念的产生
五、周公制礼作乐:具有伟大与深远影响的社会变革
六、从“昭王南征而不返”到平王东迁
第六章 帝国的摇篮——崛起于西土的强秦
一、雄霸西戎
二、华夏侧目的“夷狄”之君
第七章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
一、大变革时代
二、咄咄逼人的强秦
三、意义深远的儒法之争
四、法家驰骋的苍凉大地
五、规模空前的中央集权帝国的诞生
第八章 三代历史的启示
一、相同的政治制度与不同的历史使命
二、如何认识中华文明
精彩书摘
所谓事物的“必然联系”或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指的就是事物具有这种可重复性的一一对应或多一对应变换关系的规律性。通俗地讲,“必然”是“只要如此,就会这般”。具有这种规律性的系统,叫做确定性系统。
但是,在宇宙间的事物中,除了这种确定性系统外,更多的是另一种类型的系统,即随机性系统。这种系统的每一状态在下一时刻可能变成的状态有很多种,而且人们无法预见它们将会变成哪种状态。然而与此同时,从任一状态向下一时刻的各种状态转移的概率却是唯一确定的。例如我们在使硬币垂直下落时,无法断定它在落地后究竟会是哪一面朝上,但却能够确定每一面朝上的概率分别是百分之五十。所以,这种随机性系统的事物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概然的。在这种随机性系统中,事物状态转移的每一个单次结果虽然都是偶然的(或如卡尔·波普尔所说,之所以我们把它们看做偶然“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初始条件”),但在无数次这种偶然的最终结果中却表现出一种明确的趋势或倾向。
最后,还有大量的不确定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事物的状态变化是受纯粹偶然的因素支配的,这种偶然因素并不具备统计意义上的确定性。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这种纯属偶然的事物都是大量存在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由于“必然”的多义性和规律既存在于事物的必然联系中,又存在于事物的概然联系中,所以用“必然的联系”去定义“规律”,在实际应用中就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人们很容易从“存在”的意义去理解“必然”,从而总是把一切事物(包括极其偶然的事物)的原因与过程都解释为“规律”①,这正是以往的史论文章中常见的通病。第二,由于人们对“必然”的片面理解,只注重规律的必然性,却忽视乃至忘记了规律的概然性,从而总是把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为概莫能外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诸如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的、认为地球上一切人类社会都必然要经历五种形态的发展阶段、否则便是“违背了历史的发展规律”之类的认识,就是这种片面性的典型表现。
除了上述主要问题之外,以往对规律的解释还存在其他一些毛病,由于本书的重点不在讨论纯哲学问题,兹不一一列举。
综上所述,可知我们以往对“规律”这一名词的定义,并不能很好地说明它的内涵,而往往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模糊、误解和滥用。
那么归根到底,“规律”究竟应该是什么呢?
所谓事物的规律性,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所具有的可重复的一一对应及多一对应的变换关系或概率性重复的变换关系的特性。
而人们所说的规律,则是对事物的上述规律性的描述和归纳。因此,它归根到底,是人类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简言之,任何一种事物,只要它具有可重复性,那么无论是在它的“现象”或“本质”中,就都有某种“规律”可寻。一般来讲,由经验所得的规律多是“现象”的规律,而由理论揭示的规律则是“本质”的规律。因此,不是“本质”界定“规律”,而是“规律”包容“现象”和“本质”。
……
中国上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评分
☆☆☆☆☆
好
评分
☆☆☆☆☆
那么归根到底,“规律”究竟应该是什么呢?
评分
☆☆☆☆☆
好好好好好
评分
☆☆☆☆☆
综上所述,可知我们以往对“规律”这一名词的定义,并不能很好地说明它的内涵,而往往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模糊、误解和滥用。
评分
☆☆☆☆☆
好
评分
☆☆☆☆☆
最后,还有大量的不确定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事物的状态变化是受纯粹偶然的因素支配的,这种偶然因素并不具备统计意义上的确定性。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这种纯属偶然的事物都是大量存在的。
评分
☆☆☆☆☆
所谓事物的“必然联系”或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指的就是事物具有这种可重复性的一一对应或多一对应变换关系的规律性。通俗地讲,“必然”是“只要如此,就会这般”。具有这种规律性的系统,叫做确定性系统。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