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超自然主义、神秘性被动摇,耶稣的真实性和地位也受到怀疑。人们更愿意以理性和经验为基础去认识宗教传统的价值,而勒南1863年出版的《耶稣传》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要。该书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一年内重印10次,并很快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耶稣传》里,勒南以理性主义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与福音书记载的完全迥异的纯人类形象的耶稣。粗略来看,古今学者对于耶稣的解释主要有三种:一、耶稣是兼具神人二性的上帝之子,是世人的救主,这是基督教的正统教义。二、耶稣既非神也非人,而是几部福音书的作者,即一些凝聚了初期基督徒普遍愿望的文化人。三、耶稣不是神,而是人,是在历史上确曾生活过的真实人物,是基督教的伟大创立者。勒南的《耶稣传》即是这派学者的早期代表作之一。在勒南的描述中,耶稣没有降生在马厩里,不是玛利亚受圣灵感孕而生。他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是地位卑微的人,是靠劳动谋生的工匠。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也和普通的孩子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他比一般的孩子表现出更多更强的爱心。成年后,他并没有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化身,完全按照一个纯粹的人的方式做事待人。在他身上也有惧怕的弱点,传教过程中也有过动摇和妥协。在耶稣遭到最后审判,被钉于十字架时,他真正的自我一度苏醒,说他在园子里的极度痛苦乃是对十字架之路产生了重大疑问的表现……这哪里是万能的救世主,高居于凡人之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上帝之子?完全是一个富有七情六欲的纯粹的人。甚至耶稣的复活,也不过是抹大拉的玛丽亚的美丽幻觉,出自她“强有力的想象”和“爱的神圣力量”。就这样,勒南彻底否定了耶稣的神性,把他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但勒南没有否定耶稣作为一个伟大宗教创立者的身份,认为他具有至高的人格力量,他是用他自己的道德力量、他的智慧获得了信徒的尊敬和崇拜。但必须看到,作为“自由新教徒”的勒南不可能忘记他的宗教信徒的责任,他撰写《耶稣传》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基督教的根本教义和普世使命,而是为了拯救基督教在新的时代面临的危机,以便在一个更加理性、更加科学的时代,为基督教争得一个更加牢固的理论基础,重新唤起人们对它的崇拜热情。
内页插图
目录
英文版导言
献给我姊亨利雅达的纯洁灵魂
导论:本书历史的资料来源
1 耶稣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2 耶稣的童年和青年——他最初的印记
3 耶稣所受的教育
4 耶稣成长的思想环境
5 耶稣的初期教训,圣父和纯粹宗教的观念,初期门徒
6 施洗者约翰——耶稣对约翰的请求,他在犹底亚沙漠中的住所——约翰为耶稣施洗
7 耶稣“上帝之国”观念的发展
8 耶稣在迦百农
9 耶稣的门徒
10 湖畔讲道
11 接纳穷人的上帝之国
12 约翰在狱中的重任——约翰之死——约翰派与耶稣派的关系
13 在耶路撒冷的最初尝试
14 耶稣与异教徒和撒玛利亚人的交往
15 耶稣传说的最初演变——他本人对其超自然性质的看法
16 耶稣的奇迹
17 耶稣“上帝之国”观念的明确形成
18 耶稣的体制
19 耶稣热情升华的过程
20 耶稣的敌对者
21 耶稣最后一次去耶路撒冷
22 耶稣之敌的阴谋
23 耶稣的最后一周
24 耶稣的被捕与受审
25 耶稣之死
26 耶稣在坟墓中
27 耶稣之敌的命运
28 耶稣事业的基本性质
中外译名对照表
精彩书摘
施洗者约翰——耶稣对约翰的请求,他在犹底亚沙漠中的住所——约翰为耶稣施洗
大约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由于缺乏文字依据,他的情况一直是个谜。他和耶稣肯定有某些联系,这联系似乎使拿撒勒的年轻先知偏离了自己的道路,但却为其宗教体制提供了许多重要帮助;而且,无论如何,在犹太某一阶层的眼中,这联系为耶稣的门徒提供了一种很强的权威性,有助于他们把主人介绍给民众。
约公元28年(提庇留统治的第15年),一位充满激情和热忱的名为约阿南或约翰的青年禁欲主义者饮誉于整个巴勒斯坦。约翰有祭司家庭的背景,出生于希伯仑附近的淤他,或就是希伯仑。族长时代即已闻名的希伯仑距犹底亚沙漠不远,离阿拉伯大沙漠只有几小时路程,当时——今天亦如此——以其最谨严的形式成为闪族观念的壁垒之一。约翰自童年起就是拿细耳人[1],也就是说,他许愿遵守某些禁忌。可以说,那环绕着他的沙漠很早就吸引着他。他在那里过着印度教瑜伽信奉者[2]的生活,以兽皮或骆驼毛织物为衣,食物只是蝗虫和野蜜。几个门徒追随着他,过着与他相同的生活,并钻研着他苛刻的信条。假如没有明显特征表明这遁世者是以色列伟大先知们的最后后裔的话,我们或许要把这场面搬到恒河岸边了。
自从犹太民族开始以某种绝望之情反省其命运以来,人们常常满怀骄傲地追忆古代的众先知。对先知们的怀念纷至沓来,犹如难眼之夜的梦魇惊醒、搅扰着人们。在已往所有的名人中,最伟大者是以利亚。这先知中的巨人在迦密山艰苦地独居,过着野兽般的生活,住在岩洞里。他从那里雷霆般地走来,拥立国王或推翻国王。由于连续不断的转换,他成了一种超人的存在,时而可以被人看见,时而不能被人看见,且不曾品尝死亡的滋味。人们普遍相信,以利亚必将回来,使以色列再度兴盛。他过的艰苦生活,他留给后代的可怕回忆——这印象在东方迄今依然强而有力,他那幽暗的形象甚至今天也能使人战栗和死亡——这充满复仇与恐怖的神话般的一切,都生动地震撼着犹太人的灵魂,在民众心灵的所有创造物上印下一个胎记。无论是谁,只要想对民众发生强大的影响,就必须效法以利亚。由于这位先知的首要特点是孤独的生活,大家便习惯于把“神人”想象为隐居者。人们觉得,所有神圣的人物都有其忏悔日、静修日和苦行日。于是,退隐沙漠便成为担负崇高使命的条件和序曲。
毋庸置疑,约翰心中也曾有过效仿以利亚的念头。隐居生活虽然与古犹太人的精神相悖,与许愿——如拿细耳人的许愿和利甲人[4]的许愿——也无关,这时却遍及犹底亚各地。艾赛尼派或特拉普提派信徒居住在离约翰故乡很近的死海岸上,戒肉、戒酒、戒性交被视为作先知的前期训练。大家都觉得教派首领应当是隐居者,有各自的教规和堂院,像日后一些宗派的创立者那样。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耶稣传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