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15位中国当代有影响力战略思想家为鼎盛中国集体发声
·前沿、有启示性的“中国道路”资深阐释
·三个自信依据所在,登顶思维与大国方略
·国家优秀图书、百万畅销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主题延伸
海报:
《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是一部中国趋势形势正能量分析的书稿,是一部客观、提气的作品。
“中国走到今天,已经下了世界上精彩的一盘棋。但是我们很多人还是不自信,这是非常遗憾的。中国有世界上较大的人口规模,什么事情只要我们做好了,都将是世界级的规模效应。现在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过15、20年,也许就不用‘中国特色’这个词了,也许社会主义主流版本就是中国这个版本。我们需要话语自信,中国到了建立一种话语体系的时候了。”15位中国当代有影响力的战略思想家,他们从各自的视角、专业对“中国道路”进行了分析解读,总结了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分析中国在今天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以及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将为世界所作贡献。从事实和理论层面阐述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依据所在。
《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是一部汇集中国思想、表达中国立场之作,是一部激发和增强追求中国梦的正能量之作。中国模式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能否实现?如何完善中国模式,建立“后西方话语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这成为中国严肃思想者们的理想与追求。书中思想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也有助于启迪心智,培养家国情怀。
玛雅,生于南京,长于北京,籍贯湖南。当过兵,当过国家公务员。1990年赴澳大利亚学习英文,1992年转赴美国留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2002年10月加盟香港凤凰集团,任《凤凰周刊》副主编、执行主编,现为凤凰出版中心主笔。著有《战略高度——中国思想界访谈录》、《当代中国思想界国是访谈录》(海外版)、《亲历美利坚》,主编《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人民共和国六十年与中国模式》、《美国的逻辑——意识形态与内政外交》、《美国的逻辑,中国可否复制?》(海外版),在美国出版英文论著《中国民主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s Democratic Transition, Routledge, New York)。
★ 中国在向世界全面开放的过程中,在深深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在大规模影响世界的过程中,需要中国自觉、中国自信和中国标准。
——胡鞍钢
★ 中国的知识分子必须摆脱一味去“西天取经”的思维定式。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才能引导社会思潮,掌握发展机会,克服改革问题,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大业。
——林毅夫
★ 国家利益是什么?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一个统一的主权独立国家,没有一个在国家内部能够形成的统一市场,就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工业发展,中国今天的所有成果、老百姓的好日子,就可能付之一炬。
——高梁
★ 我认为中美关系会转好。只要美国还能从中国借钱,中国还是美国较大的债主,奥巴马就不能以一种傲慢、强势的姿态和中国打交道。你不能当“黄世仁”的时候是恶霸,当“杨白劳”的时候还是恶霸,扮演哪个角色你都强势,那是不可能的。
——乔良
★ 中华民族下一步怎么发展,怎么崛起?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向大洋、向海外,特别要保护我们的海外利益和海上能源通道的安全。中国要成为一个大国,必须成为一个海洋大国。
——罗援
★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中国走到今天,已经下了世界上精彩的一盘棋。但是我们很多人还是不自信,这是非常遗憾的。我们需要话语自信,中国到了建立一种话语体系的时候了。
——张维为
★ 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国内问题,只要共产党能坚持以民为本,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思想,制止腐败,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就战无不胜,百年复兴之梦就一定能实现。
——潘维
★ 民主要谈,更重要的是谈社会主义。谈民主也不能只谈一种方式,要探索各种方式。我提的四个方式都应该谈,四个方面都要加强。现在一谈民主好像只有选举一件事,这种思维方式太简单化了。
——王绍光
★ 我们曾经与那些伟人同时代,我们今天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我们必须让后人也能站上我们的肩膀。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不息奋斗,实现多少代人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金一南
唱响中国VS唱衰中国
玛 雅:你的《中国震撼》一书出版后,引起广泛强烈反响,也受到一些批评。有评论认为,中国还需要另一种震撼,就是对存在问题的震撼,这种震撼似乎比前一种震撼更需要。这些问题正在严重侵蚀着我们的发展成果,如果任其发展,不在思想上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可能毁于一旦。对于这个评论,你有何回应?
张维为:中国的崛起带来了震撼,因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成绩是不能等量齐观的。我们的成绩远远大于我们的问题,也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我们可以透过国际视野,对所有的问题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从中得到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纵向看,历史上其他大国崛起付出的代价远比我们高:它们当时的腐败比我们今天严重得多,它们当时的贫富差距比我们今天大得多,它们当时的环境污染也比我们今天更严重,更不要说它们在崛起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战争、掠夺和杀戮。横向看,今天与我们可比的国家,比如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发展的成绩远不如我们,各种问题往往比我们更严重。所以,我的基本看法是:首先充分肯定我们的成绩,再来自信地解决我们的问题。中国所有的问题都说得清,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有解,中国模式还可以继续改进和完善,未来它将会越来越好。
我不否认中国模式有它的问题,但是在我看来,中国模式一个关键的好处就是经得起国际比较,而且能在这种比较中明显胜出。我们可以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三大类来进行比较:
第一类是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一般占总人口的40%以上。可以说,中国过去30年取得的成绩比所有发展中国家加在一起还要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问题是消除贫困,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中国过去20年消除贫困的总量占世界贫困人口的70%。这是巨大的成绩。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开车从北京或上海出发,往不同的方向开,20个小时可以开到深圳、黑河或重庆等地。我们把一路上看到的贫困现象记录下来,全部加在一起也不会多于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埃及、巴基斯坦两个小时车程中看到的贫困,差距就是这么大。
第二类是前社会主义国家,或者叫过渡经济国家,即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国在过去30多年,经济规模增加了18倍,而同一时期东欧只增加了一倍,当然他们原来的起点比我们高。如果分板块来看,我们的发达板块,即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赶上甚至超过了东欧,比如上海,明显超过了东欧的发展水平。
第三类是发达国家。这也应该分板块来比较,不应该用人均的方法。中国的发达板块是一个“准发达国家”板块,这个板块今天是可以和西方叫板的。我在书中引述了不少西方人到上海的观感,比如前面提到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的文章。虽然我们在有些方面还不如美国,但是总体上,关键硬件方面,如机场、码头、公路、高铁,甚至主要商业设施等,我们的发达板块在许多方面其实已经赶上甚至超过美国了。关键软件方面,一些基本指数,比如人均寿命,我们在不断提高,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上海和北京的人均寿命都比纽约高,而美国有些年龄段的人口生存率正在下降。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12年10月一份研究报告,美国的人均寿命在发达国家中是垫底的,主要原因“可能要归咎于美国医疗体系的缺陷”。再比如,上海的街道比纽约安全得多,女孩子晚上12点可以在街上散步,北京等大多数中国城市的治安情况也都比美国城市好很多。当然,有些地方我们可以向纽约这样的城市学习,比如文化产业。我们的发达板块人口至少三亿,与美国的人口相当,这个板块与另外一个更大的“新兴经济体”板块已经形成了高度良性的互动,这是中国迅速崛起的一个主要原因。
玛 雅:对于中国存在的问题你怎么看?中国是不是也需要对存在问题的震撼?
张维为:我从不否认中国存在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需要认真加以解决。我在书中谈了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贪污腐败、城乡不协调,等等,这里不具体讨论了。我想指出一点,我们在谈论“文明型国家”内部的问题时,也要有一种“板块概念”,这样才能对问题准确定位。有些人试图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否定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把局部的问题无限夸大进而否定中国的发展模式,这是不明智的。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如果你认为美国是个正常国家的话,那么中国的问题即使比美国多4倍恐怕也是正常的。事实上,美国的问题并不比中国少,美国监狱里的人数比中国还多。看中国的事情,一定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抓住一些问题来否定整体的巨大进步是不可取的。比如政府绩效,据我观察,意大利和希腊的腐败远比上海严重。上海的城市治理水平高于罗马,和纽约也是可以比的,上海、江苏、浙江的治理水平明显超过希腊,尽管希腊和意大利都是发达国家俱乐部的成员,纽约是发达国家的顶尖城市。所以说,中国这些成就很了不起,我们整个发达板块相当于20多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人口和美国差不多,这么大范围内所取得的任何成绩,都足以对国内其他地区产生示范效应,对整个世界产生震撼效应。
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引起全世界关注。西方媒体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刊登了这个消息并发表评论。英国《泰晤士报》指出,中国跃居世界第二位,意味着全球经济和政治权力的转移。《纽约时报》将这一超越称为中国国力增强的“里程碑”。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现在也大都认为,少则10年多则2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
相比之下,中国媒体的相关报道和评论则显得低调,大都强调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的人均GDP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所以这个世界第二大国的含金量不高。持这种观点的人,一部分是秉承谦虚谨慎、韬光养晦精神,他们更多地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担心 GDP被拔高了会导致国家承担过重的国际责任。而另一部分则属于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中国迅速发展的人,他们不仅认为中国GDP超过日本没有什么了不起,而且还认为1840年的时候中国GDP也是世界第一,还不是照样挨打。
其实,谦虚谨慎也好,韬光养晦也好,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对中国今天的经济规模心中有数。如果韬光养晦意味着轻易贬低自己,使得人民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信心,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失去信心,那也是危险的。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模式成功的人就经常利用这一点来误导民众,唱衰中国,造成在一部分国人中大国小民心态的蔓延。为了纠正这种偏向,我们应该把中国崛起的事实如实地告诉我们的人民。从我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实地观察来看,过去30多年,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整体进步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国家。中国今天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他大国在崛起过程中也都遇到过,最终也都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我们完全可以在这样一种新的认知基础上,重新凝聚全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共识,确立一种自信自尊自强的韬光养晦,而非精神不振信心不足的韬光养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为中国走向更大的辉煌开辟新的前景。
……
序 我们为什么唱响中国
玛 雅
一
一百年后,当后人打开今天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人类社会剧变的壮观场面——苏联东欧在20世纪末的轰然坍塌和中国在21世纪初的震撼崛起。不久,始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又席卷全球,裹挟着整个世界经济一泻千里……风雨飘摇中,有一个身影趔趄了一下,却依然站立。这就是曾经被西方打倒在地,却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国。
一百年后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会发现,苏东的坍塌和中国的崛起,是二战结束半个世纪后世界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两大事件。两个事件共同改写了历史,改变了世界——前者宣告了一条道路的失败,令“历史终结论”者们欢呼不已;后者证明了另一条道路的成功,打碎了“历史终结论”者的梦幻。两条道路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血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能不能与时俱进,能不能从具体约束条件出发,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通向理想境界之路。
正如中国领导人一再强调的,自1949年以来的中国发展历史不可割裂。中国之成为今天的中国,既与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的改革开放道路有关,也与毛泽东那代领导人建构的国家制度框架有关。毋庸讳言,60多年来,在意识形态的浅层、在国家工作重心和目标上、在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等方面,中国上演过数次左右“变脸”。然而,中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底色”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直到今天,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
在这条路上,6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经历过一次次挫折、震荡和损失。但不论怎样跌宕起伏,都未构成对方向本身的否定,而只是告诉世人:一种理想和理念,要从经典作家的书本走到现实,绝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其间必然经历曲折和反复,需要在不断试错中校正偏差,掌握进度,走向成功。
从1949年到今天,人民共和国走过了一甲子时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积贫积弱的穷国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建国头30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为后来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不仅创造了持续30多年接近二位数高速增长的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没有发生战争,没有对外扩张掠夺,内部保持了稳定。这在人类现代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精彩一幕。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唱响中国,是为了以事实和分析告诉自己的人民,6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坚定我们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激发和增强追求中国梦的正能量。我们之所以要唱响中国,也是向世界表明,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方式,从另外的起点和路径,同样走近了世界文明的至高点。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道路,对应着不同的历史轨迹、文化脉络和现实国情。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正如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所言,各国唯有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有希望、有未来,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二
当今世界,中国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中国的崛起,世界已大不相同。美国人一向认为,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仍将是美国的世纪。的确,过去半个多世纪美国强大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扶持并成就了一个发达的西方;有能力“输出富裕”,这是它软实力最坚实的根基所在。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这种能力在衰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部分取代了美国的这种角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在国际关系领域意味着,谁能够创造财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谁就能拥有话语权,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按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本来还不足以担当这种分量的角色,但由于中国人多体大,由于共产党有上下动员的能力,由于举国体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长,中国可以提前参与到划分全球蛋糕的游戏中。这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制度优势所在,是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影响世界、对人类有所贡献的根本所在。当然,前提是,中国能够保持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要具备与所希望拥有的话语权相对称的自我保护能力——经济上的、军事上的、思想上的。
而今,中西方思想界都在检讨现有的制度模式,探索新的制度模式。在这当中,中国模式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对非西方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而另一方面,中国模式尚存在许多不足,有些方面还很脆弱,正面临国内国际各种严峻的挑战。我们国内的问题很多,困难重重,诸如思想上对道路、制度和方向认识不一致,经济上进入了结构调整的困难阶段,社会建设也遇到大的阻碍,尤其是,腐败正严重侵蚀着执政党的肌体,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国际上需要我们与其他国家相互适应,寻求建立新型国家关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创造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在这个时候,终结了“历史终结论”的中国模式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能否实现,成为中国严肃的思想者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完善中国模式,建立“后西方话语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也成为中国严肃的思想者们的理想与追求。
这就是本书产生的背景和所要表达的立场。笔者采访了15位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战略思想家和相关领域的专家,总结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分析中国在今天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以及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将为世界所作贡献。全书分为发展篇、战略篇、制度篇、思想篇四个部分,从事实和理论层面阐述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依据所在。
选择与这些学者对话,是因为,他们是以“中国立场”在思考,在探究,在求真,他们的思想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也有助于启迪心智,培养家国情怀。出版这本访谈录,就是要为这样的中国思想的表达、积累和传播做一件有益之事。
在此,笔者衷心感谢参与本书的每一位专家学者。感谢他们与广大读者分享其思想成果,并成就了笔者作为一个新闻人和政治学人的心愿与追求——为建立“后西方话语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尽绵薄之力。
同时,笔者衷心感谢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感谢他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以及他积极、善意、建设性新闻理念的启发,使笔者得以在一个浮躁喧嚣、充满诱惑的社会里,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坚持做一个有自觉、有理想、有担当的新闻人。
历史没有终结,未来对世界每一个国家来说都存在挑战。每个国家的战略重心,都应该是办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1954年在第一届人大开幕词中,毛泽东指出:“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在经历了60多年的努力奋斗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成功而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样的成功和独特告诉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被唱衰的国家,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对自己国家的未来感到悲观的。恰恰相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百年复兴的伟大目标,“两个一百年”的使命将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完成。
2013年6月于北京
正能量的书,有利于从宏观层面了解国家的进步和问题
评分东西的质量很好,到货速度非常快,感谢店家
评分最近买了好多书。喜欢买书,喜欢读书。在京东买了700多本书,却总也拿不到买书优惠券,觉得非常失望。
评分书的纸质还不错
评分商品不错,京东买书全又快!快递师傅特别好!!!满意!!
评分太累了 还没看书 好累啊
评分打折更低:。更多优惠。多支持京东商城。
评分好书!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给人充足的动力和自信
评分不q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