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野站出生,新宿站长大,东京站唤起她十岁的记忆,御茶之水站刻画十六岁的青春痕迹,水道桥站有十八岁的一次约会,中央沿线至少走过100次……现在国立市下车有她温暖的家。也许你已经来过东京一次,跟着旅游团走了台场、浅草、迪斯尼乐园。也许你到了东京很多次,自己逛了银座、六本木、神田神保町。也许,你还没有来过东京……现在《东京迷上车:从橙色中央线出发》作者新井一二三要为你画一张个人化的专属地图——荻洼站下车,可以吃到一流的鳗鱼饭;吉祥寺下车,搞不好遇上心爱的漫画家;武藏野下车,情人约会散步好所在;快快搭上这班橙色列车,即使中途下车,绝对处处有惊喜。
内容简介
《东京迷上车:从橙色中央线出发》我想为你写,是关於东京的。
也许,你已经来过东京一次。跟着旅行团走了台场、浅草、迪士尼乐园。
也许,你已经来过东京很多次。自己逛银座、六本木、神田神保町。
也许,你还没来过东京。
无论如何,你不可能知道东京的全貌;因为这座城市实在很大。
东京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马路没有一条是直的,反而像蜘蛛网似的,蜿蜒却互相连接,让人容易失去方向感。但是居住在这座「迷宫」的人都有张个人化的地图,总是在自己的地图里面生活着。在中央线出生,至今依然住在沿线的新井一二三,当然也有个人的地图。
在新井的地图上,有条橙色的横线,乃JR中央线铁轨。中央线的起点是东京,以横倒S字形穿越市区,由新宿一直往西到高尾。也许跟早期历史有关,中央线至今有与众不同的风格。举凡川端康成在爱的东京STATIONHOTEL写下《女身》、「神田食味新道」是老东京口感的爱、御茶之水车站的乐器街和神保町旧书店街、新宿东口中村屋的文化沙龙、荻漥展北口的公共浴池「汤托邦」、日本漫画家集中的吉祥寺…….。
新井一二三在《东京迷上车:从橙色中央线出发》一书中,写的是橙色中央线的美食、人文、生活。这是她的散布地图,虽然没有时间和资源亲自带着你慢慢走,不过看了这本书,希望你也可以发现自己心中的中央线,个人化的东京。
作者简介
新井一二三,日本东京人。
她用中文创作,写时差一小时的日本种种。
写土生土长的东京家乡,写一切可爱的日本人。
她用母语日文创作,写对中文着迷,好像谈恋爱。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我为你画的东京地图
起站:东京
橙色列车开进来……
第二站:神田
先来填饱肚子吧!
第三站:御茶之水
身在异国之境
第四站:水道桥/饭田桥
东京的威尼斯
第五站:四谷
从地下进入王室殿堂
第六站:信浓町/千駄谷
运动场上的青春
第七站:新宿
回到八〇年代
第八站:中野
文化新大陆
第九站:高圆寺
文学舞台上的青春与梦
第十站:阿佐谷
飞越时空到北京
第十一站:荻洼
品尝老东京
第十二站:西荻洼
用摇滚来烧烤
第十三站:吉祥寺
东京梦
第十四站:三鹰
走访文人散步道
第十五站:武藏境……
向西前进
第十六站:西国分寺/国分寺
月台上的传统风味
第十七站:国立
在富士山脚下
第十八站:立川
静止在一八八九年
第十九站:日野/八王子
这里不是东京
终站:高尾
并非完结的终点
精彩书摘
“不用换车,二十分钟就会到。你没问题吧?”小阿姨担心地俯身探着我的表情问。
我闭着嘴巴点头了。虽然心中有点不安,但是不敢说出来,因为在大人眼里,我是个稳当可靠的女孩子,怎能辜负人家的信赖?之前,我已经单独坐火车,在自己家和姥姥家之间,往返走过几次了。可是,去姥姥家坐的是绿色车身的山手线和红豆色的常盘线。至于橙色的中央线,我从来没有独自坐过。
“第一次”,“一个人”,是我感到不安的主要原因。
但是,还有别的。
那是暗红色的车站大楼外墙。
看起来相当古老,似乎属于我没有出生以前的年代。
一九七〇年代初,东京早已开始现代化,新盖的摩登大楼到处都是。然而,那外墙可不同,好像是打仗时期留下来的。
我对战争的知识,大部分来自母亲回想自己的孩提讲的悲惨故事。她是在被美军空袭弄成废墟的东京长大的,饥饿、孤独、暴力、恐惧充斥着她对幼年的回忆。
不知怎地,暗红色外墙让我联想到最可怕的经验。
一九七。年代初,日本媒体经常警告,东京附近不久要发生大地震。科幻小说家小松左京写的《日本沉没》成了畅销书。
好像车站大楼外墙的暗红色起了催化作用。母亲讲的故事和电视新闻播放过的消息混在一起,产生了奇怪的形象。
看着血迹一般的颜色,我有幻觉:橙色列车没有离开东京站以前,大地震就发生,我跟好多人一起在这儿丧命,家人大概也会死。今生今世,我们再也不能团聚了。
幻觉归幻觉。
火车隆隆地开进来,我跟别人一起上车,安全顺利地回家去了。
一个爱之物语的地方我第一次读到东京STATIONHOTEL,是在森瑶子的爱情短篇集《HOTELSTORIES》里。这家饭店非常特殊的位置和设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森瑶子写:这是火车站附设的西式旅馆,从客房窗户看得到检票处、月台和不同的旅客去长途旅行之前的种种表情。她也说:这家饭店是好多年以前用红砖头盖的,古色古香,挺有风格。
当时,我在海外漂泊中。身在遥远的北国小镇,一个人躲于整天开暖气的公寓房间,忽视外头刺人的空气,看着同胞女作家写的华丽残酷文章,在我脑海里,红砖头的东京火车站饭店有了非常清楚的轮廓。
大都会潜藏处一般的位置,不仅为小说提供有趣的背景,而且特别符合森瑶子写的让单身女人耽溺的婚外情故事。
大学毕业不久就离乡背井的我,对东京的理解,一方面停留在模糊的幼年记忆阶段;另一方面,在外国热中看难入手的日文书,分不清事实和虚构的故事色彩,难免越来越浓厚。
然后,我又搬去亚热带的大都会,偶然认识了一个日本小伙子。为了看他而飞回家乡,第一次踏进东京STATIONHOTEL时,我已经三十多岁了。
山茶花酒吧好多年没到过的东京火车站大楼,绕了地球回来看,原来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新文艺复兴式建筑。
我们下了中央线,从第一号月台搭扶手电梯到一楼,就看见古色古香的红砖头上用白石头做的可爱装饰。
好比是淑女礼服上系的丝带,真漂亮。
出乎预料之外,在凡事以先进为快的东京,中央停车场却保留着前世纪的遗物。我自己小时候曾专爱过新的一切,对于过去的亡灵反而怕得要命。好多年在地球不同的角落待过以后,方发现了古董的美感。
小伙子带领我走出检票处,马上由旁边门口进人了深红色天鹅绒和金线饰带闪亮亮的饭店大厅,再上楼梯,到里头的酒吧“CAMELLIA(山茶花)”去了。
山茶花,在西方人看来是很有东方味道的。我记得曾收到过以“茶花小姐大鉴”开头的英文来信。
“不错吧?”我点头同意。以树的内部作为设计很有欧洲古典味道。
……
前言/序言
东京迷上车:从橙色中央线出发 穿越时空的旅程,品味都市脉搏的跃动 这是一本关于东京的沉浸式漫游笔记,它并非一份枯燥的旅游攻略,而是将读者从现实的喧嚣中抽离,带入一个由中央线串联起的、充满故事与情感的立体东京。本书以“橙色中央线”为核心,这条线路并非简单地连接起城市的钢筋水泥,而是成为一条流动的生命线,承载着无数的风景、人物、回忆与梦想。作者以一种近乎虔诚的笔触,描绘了在这条线上,以及由此辐射开去的东京的每一个角落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第一章:橙色光影下的初遇 故事的开端,是一抹温暖的橙色,如同秋日午后穿透云层的阳光,点亮了东京的 skyline。中央线,这条纵贯东京的交通大动脉,以其独特的橙色车身,在无数通勤者与观光客的眼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作者并非简单地描述这条线路的长度或停靠站点,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人文肌理。从新宿站的川流不息,到神田站的古籍书香,再到锦糸町站的庶民烟火,每一站都如同一个独立的章节,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书的开篇,作者并没有急于展示大景,而是从一个细微的观察切入:早高峰时,列车里涌动的人潮,每个人脸上写着不同的故事——有即将开始一天辛勤工作的职场人,有怀揣梦想的艺术家,也有只是匆匆赶路的普通人。作者捕捉到这些瞬间的表情,将它们串联成一幅生动的浮世绘。他描述了列车内空气中弥漫的气息——淡淡的香水味、咖啡的余香,以及偶尔飘过的食物的清香,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中央线特有的“气味地图”。 接着,他带领读者走下列车,漫步于中央线沿线的街头巷尾。新宿的繁华喧嚣,在他笔下并非只有纸醉金迷,而是穿插着隐藏在小巷深处的独立书店、充满怀旧气息的居酒屋,以及那些守候着老手艺的匠人。他描述了在新宿御苑里,如何在四季变幻中寻找宁静,如何在一片绿意盎然中感受城市的呼吸。 第二章:味蕾的唤醒,舌尖上的东京 中央线不仅仅是空间的连接,更是味蕾的探索之旅。本书的第二章,便是对东京美食的极致描摹。作者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城市,必须从它的味道开始。他并非罗列网红餐厅,而是深入那些世代相传的老店,寻找那些藏在街头巷尾、不起眼的餐馆里,最能代表东京味道的食物。 从筑地市场的清晨,到夜晚的街头小吃摊,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让读者仿佛亲眼所见、亲口品尝。他描述了寿司师傅娴熟的手法,如何将新鲜的鱼生化作艺术品;拉面汤底的熬煮过程,如何凝聚了时间的智慧与匠人的心血;还有那些看似简单的日式点心,如何在细腻的口感中传递出季节的韵味。 他特别强调了中央线沿线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区域。例如,在神田,他会带领读者品尝到最地道的蕎麥麵(soba),感受其清爽弹牙的口感;在阿佐谷,则会发现那些隐藏在住宅区里的家庭式餐厅,品尝到充满妈妈味道的日式家常菜。甚至,他还捕捉到了那些平凡的便利店里的独特风味,比如季节限定的饭团,或是各种奇妙的零食,这些都被赋予了生动的生命力。 在描述美食的同时,作者还将当地的文化与历史巧妙地融入其中。他会讲述一道菜肴的起源故事,或是某个地区的饮食习惯如何形成,让读者在享受味蕾盛宴的同时,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东京。 第三章:时光的印记,历史的低语 东京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而中央线,正是见证了这些历史变迁的伟大动脉。本书第三章,带领读者穿梭于时光的长河,探寻那些隐藏在现代都市中的历史遗迹与人文印记。 作者并非简单地堆砌历史事件,而是将历史的叙述与他游走在中央线沿线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他会从东京站的古老建筑出发,想象着明治维新时期,这里曾是怎样的景象;在秋叶原,他会看到电子产品的繁荣,同时也会提及这里曾是日本早期工业的摇篮;在浅草,雷门寺的庄严与仲见世商店街的热闹,共同勾勒出一幅江户时代的缩影。 他特别关注那些被时间冲刷却依然保留下来的老街区,那些狭窄的巷弄,那些古老的木造房屋,以及那些依然在门口摆放着盆栽的老人们。他会讲述关于这些地方的传说,或是历史事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例如,在描写战后重建的东京时,他会引用一些历史资料,但更多的是通过观察那些依然保留着旧时风貌的建筑,去感受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还将目光投向了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例如那些默默无闻的纪念碑,或是那些承载着个人回忆的旧照片。他相信,每一个微小的历史细节,都能折射出这座城市巨大的生命力。 第四章:人情味的温度,城市的心跳 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在于作者对东京人情味的细致描绘。他认为,一座城市最动人的地方,往往在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中央线沿线,聚集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共同构成了东京的脉搏。 作者的笔触,充满了对人的温情与尊重。他会与那些在街头摆摊的老奶奶攀谈,倾听她们的故事;他会走进一家小小的理发店,感受理发师的匠心与热情;他会观察那些在公园里散步的老人们,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智慧与平和。 他捕捉到东京人在繁忙生活中依然保持着的礼貌与克制,以及在陌生人之间流动的善意。例如,他在迷路时,遇到的陌生人主动伸出援手,这种微小的互动,在他看来,比任何宏大的建筑都更能体现城市的温度。 他还关注那些在边缘地带坚持梦想的人们,例如那些在街头卖艺的音乐家,那些在地下通道里表演的舞者。他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他们的才华与不易,以及他们在城市角落里所散发出的独特光芒。 第五章:未来进行时,都市的呼吸 中央线的故事,并非止于过去与现在,它更是面向未来的。本书的最后一章,带领读者展望东京的未来,感受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创新与活力。 作者会关注东京在科技、艺术、时尚等领域的新动向。他会探访那些前沿的科技展览,感受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他会走进新兴的艺术区,欣赏那些充满实验精神的作品;他会观察那些引领潮流的时尚店铺,感受这座城市的时尚脉搏。 同时,他也看到了东京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韧性。例如,他对城市规划的观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以及对社区活力的思考,都展现了这座城市在不断进步与自我完善。 最终,作者将所有线索汇聚,回到那抹温暖的橙色。中央线,从起点到终点,串联起了东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路,更是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是无数人在此生活、工作、梦想的载体。 结语:一期一会的东京,与你我同行 《东京迷上车:从橙色中央线出发》,是一本邀请读者一同漫步东京的书。它没有固定的行程,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一颗颗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的心。作者用真诚的笔触,邀请读者放下手机,闭上眼睛,去感受风的流动,去聆听人声的低语,去品味食物的香气,去触摸历史的痕迹。 这本书,或许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关系,或许会让你在某个清晨,也踏上那趟橙色的列车,开始属于自己的东京探索之旅。它是一份礼物,送给每一个对东京充满好奇与热爱的人,也是一次关于“一期一会”的邀约,让你在这座迷人的都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动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