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
冯友兰先生为享誉全球的哲学大家,他结合自身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感悟有关人生的种种哲学思考,为疲惫的现代灵魂寻找一条提升精神境界之路。他将在书中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即如何通过改变对世界的认知,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进而改变整个人生!
幼年不学四书五经,而入洋学堂,念《英文初阶》《地球韵言》,身后被誉为“中国后一个儒家”“国学大师”!
两度欲自杀,一度想出家;哀民生疾苦,叹“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积极入世求解中国与人生两大问题!
24岁以中学学历登北大讲坛,教授印度哲学;7年后,主动辞去教职,投身新教育和乡村建设!
巡历抗战游击区8个月,敌兵围堵,飞机轰炸,数次险死还生,始终泰然自若!
发起民主同盟,调查李闻惨案,力促国共和谈,奔走8年,被称之为“中国的甘地”!
与毛泽东几次通宵长谈,激辩中国道路;1953年向高领袖“要雅量”,成“反面教员”!
内容简介
《冯友兰自述》:
《冯友兰自述》是世纪哲人冯友兰先生在晚年回眸自己学林春秋的自述传记。历尽百年沧桑之后,冯友兰先生以一种淡定的态度,娓娓道来自己求学、治学的经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面对那个西风落叶的时代所怀有的心态,以及同一时代,一批学人轻舟激水、奋发图强的精神。本书分“社会”、“哲学”、“大学”、“展望”四部分,分别叙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学术成长、求学教学过程以及对“旧邦新命”的殷切瞩望。
《我生有涯愿无尽》:
《我生有涯愿无尽》大抵是由梁漱溟先生生前关于自身生平的文章辑录而成。先生自谓问题中人,且将其穷毕生之力孜孜探求的问题归之为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先生细腻坦诚的笔触之下,其披沥此心艰难跋涉于探求社会、人生两大问题之解决的征途上的踯蹋身影清晰可见;而先生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变化以及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也纤毫毕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
《留德十年》: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
本书循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深情。
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走在历史的路上》:
《走在历史的路上》收录了顾颉刚为《古史辨》一册所写的序,历述他求学的经过和生活的感受,以及他和古史考证、辨伪及民俗学的因缘,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他踏入学术界的心路历程,而且他的治学方法也值得有志于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来借鉴。《孟姜女故事研究》是这篇序言初稿中的一部分,现附其后,以呈现给读者该序言的全貌。书中还收录了《顾颉刚先生主要学术活动年表》,以使读者了解顾先生一生的学术活动。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吴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历任中山、燕京、北京、中央、复旦等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顾颉刚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他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他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曾先后创办民俗学会和《民俗周刊》、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并深入研究《尚书》。主要著作有:《古史辨》、《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两汉州制考》、《郑樵撰》、《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吴歌甲集》等。
梁漱溟(1893-1988),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民、瘦民、漱溟,以后得以漱溟行世。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唐河人,字芝生,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被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教授誉为“真正学者的材料”。
院教务长,并接办北平《村治》月刊。1931年与梁仲华等人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最高国防参议会议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为促进团结抗日,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该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同盟秘书长。1950-1980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此后任全国政协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
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1919)、《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19)、《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1931)、《乡村建设理论》(1936)、《中国文化要义》(1949)、《人心与人生》(1984)等。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专家。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作为学贯中西、久享盛名的学者,他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文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羡林散文集》等;译作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精彩书评
这是文科研究生的一本必读书,不止在治学上,而且在为人上,全都可以作一般青年人的学习榜样。
——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
尽管书中尽是对往事的回忆,鲜有抒情和议论,然而在字里行间仍然有一股旷达之气。这是一种历尽沧桑后的宁静与淡远,有如秋后的山林、雪霁的原野,人生况味溢于先生的笔端,如行云流水一般。
——读者王东力
先生苦学不倦,笔耕不辍,著作丰厚,学问深刻,用力甚勤,掘获甚广,实为人中麟凤。先生待人真诚,行事正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尤为人之楷模。先生的人品深为我所景仰。
——温家宝总理写给季羡林94岁诞辰的贺信
目录
《留德十年》
楔子
一留学热
二天赐良机
三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四“满洲”车上
五在哈尔滨
六过西伯利亚
七在赤都
八初抵柏林
九哥廷根
十道路终于找到了
十一怀念母亲
十二二年生活
十三章用一家
……
《冯友兰自述》
《我生有涯愿无尽》
《走在历史的路上》
前言/序言
学术大师自述文丛(季羡林+冯友兰+梁漱溟+顾颉刚)(套装共4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