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史上美爱情传奇的结晶 可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媲美的情诗
天真之歌与理性思辨的交响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话
翻译名家方平和飞白译诗精选,字字珠玑,交相辉映
维多利亚时期大诗人罗伯特·勃朗宁和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莱特·勃朗宁的爱情故事,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美丽动人的爱情佳话之一。
《诗苑译林: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是国内将勃朗宁夫妇情诗合集出版。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相遇,火花四溅。
爱情是人类生活永恒的话题。本书所选诗歌既歌颂了爱情的纯真美丽,也探讨了爱情中的诸种矛盾和追求爱情的智慧,给予现代读者感情和思想的双重滋养,开卷有益。
译者:
方平,翻译家,莎学研究者。曾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外国文学编辑部主任,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国际莎士比亚协会执行委员。有《莎士比亚喜剧五种》、《维纳斯与阿董尼》、《十日谈》(合译)、勃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呼啸山庄》、《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等译著和专著,曾主持翻译中国第一部韵文体《莎士比亚全集》。方平译勃朗宁夫人情诗被公认为是最佳译本。
飞白,诗歌翻译家,世界诗研究者。浙江大学、云南大学教授,美国尔赛纳斯学院客座教授。有《诗海——世界诗歌史纲》《古罗马诗选》《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选》《诗海游踪》等专著和译著18卷(册),主持编撰翻译《世界诗库》等编著18卷。曾获中国图书奖(两次)、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两次)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汪晴,文化部外国文艺研究者,翻译家。与飞白合译《勃朗宁诗选》获第五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三等奖。
作者介绍
评分评分
很好的书,慢慢看,京东是个不错的买书地!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的。诚然,知识对于年青一代何等重要。而知识并非生来就有、随意就生的,最主要的获取途径是靠读书。在读书中,有“甘”也有“苦”。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简洁而极富哲理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虽说读书如逆水行舟,困难重重,苦不堪言;但是,若将它当作一种乐趣,没有负担,像是策马于原野之上,泛舟于西湖之间,尽欢于游戏之中。这样,读书才津津有味、妙不可言。由此,读书带来的“甘甜”自然而然浮出水面,只等着你采撷了。 读书,若只埋首于“书海”中,长此以往,精神得不到适当地调节,“恹倦”的情绪弥满脑际,到终来不知所云,索然无味。这种“苦”是因人造成的,无可厚非。还有一种人思想上存在着问题,认为读书无关紧要,苦得难熬,活受罪。迷途的羔羊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等待死亡;另一种能回头是岸,前程似锦 我的房间里有一整架书籍,每天独自摩挲大小不一的书,轻嗅清清淡淡的油墨香,心中总是充满一股欢欣与愉悦。取出一册,慢慢翻阅,怡然自得。 古人读书有三味之说,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佳肴,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无法感悟得如此精深,但也痴书切切,非同寻常。 记得小时侯,一次,我从朋友那儿偶然借得伊索寓言,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读书心切,回家后立即关上房门。灯光融融,我倚窗而坐。屋内,灯光昏暗,室外,灯火辉煌,街市嘈杂;我却在书中神游,全然忘我。转眼已月光朦胧,万籁俱寂,不由得染上了一丝睡意。再读两篇才罢!我挺直腰板,目光炯炯有神,神游伊索天国。 迷迷糊糊地,我隐约听到轻柔的叫喊声,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不真切,定神一听,是妈妈的呼唤,我不知在写字台上趴了多久。妈妈冲着我笑道:“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用功了?”我的脸火辣辣的,慌忙合书上床,倒头便睡。 从此,读书就是我永远的乐事。外面的世界确实五彩缤纷,青山啊,绿水啊,小鸟啊,小猫啊,什么也没有激发起我情趣,但送走白日时光的我,情由独钟——在幽静的房间里伴一盏灯,手执一卷,神游其中,任思绪如骏马奔腾,肆意驰骋,饱揽异域风情,目睹历史兴衰荣辱。与住人公同悲同喜,与英雄人物共沉共浮,骂可笑可鄙之辈,哭可怜可敬之士。体验感受主人公艰难的生命旅程,品尝咀嚼先哲们睿智和超凡的见解,让理性之光粲然于脑海,照亮我充满荆棘与坎坷之途。在书海中,静静地揣摩人生的快乐,深深地感知命运的多舛,默默地慨叹人世的沧桑。而心底引发阵阵的感动,一股抑制不住的激动和灵感奔涌。于是乎,笔尖不由得颤动起来,急于想写什么,想说什么…… 闲暇之余,读书之外,仍想读书寄情于此,欣然自愉。正如东坡老先生所云:“此心安处吾乡。” 早晨,我品香茗读散文,不亦乐乎!中午,我临水倚林读小说,不亦乐乎!晚上,我对窗借光吟诗词,不亦乐乎!整天都是快乐,因为我有书,我在!
评分窄32K本,封面素净,惟不耐脏。
评分想快快看到诗集
评分非常不错的商品。
评分她主要的作品有《天使及其它诗歌》(The Serap hair and Other Poems, 1838), 《诗集》(Poems, 1844), 《葡萄牙十四行诗集》(Sonnets from Portugue, 1850), 《大会前的诗歌》(Poems Before Congress, 1860), 《奥罗拉•利》(Auror a Leigh, 1857)《逃跑的奴隶》(The Runaway Slave at Pilgrim’s Poiny, 1846)等。
评分很好的诗集,很好的诗集。
评分诗苑译林”在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品牌,记忆中《万叶集》是它最早全部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此外像伯特兰·叶芝、爱伦·坡、狄兰·托马斯等,曾给多少当时的中国年轻人以激情和冲动,时人们对“意象”还半懂不懂,仅仅因为看腻了“甩膀子诗”的伪豪迈,大家才冲了出去,突然遭遇了人类文明中最精华的这部分成果,自然是倾倒一片。 那时的年轻人,如今大概都已成了势利的中年人了吧,随着对生命感觉的渐渐消失,除了怨言与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