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第3版)

刑事诉讼法学(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青 编
图书标签:
  • 刑事诉讼法
  • 诉讼法学
  • 法学教材
  • 法律
  • 刑事法
  • 诉讼程序
  • 法学院
  • 考研
  • 法律硕士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12599
版次:3
商品编码:111855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世纪法学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7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法学(第3版)》此次不仅涉及了对原有辩护制度、管辖制度、强制措施制度、证据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及其侦查程序、审查起诉程序、审判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执行程序的大幅度的修改,而且还新增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和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等四个特别程序,条文的数量也由原先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225条增加到了290条。因此,从总体上讲,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完善道路上的又一次重要的修改,它对全面贯彻我国《宪法》有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和充分体现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分别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第三版 修订说明
第一编 刑事诉讼法学总论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 刑事诉讼理论基本范畴
第四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第六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第七章 刑事诉讼证据
第八章 刑事强制措施
第九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第十章 期间和送达

第二编 审前程序
第十一章 立案程序
第十二章 侦查程序
第十三章 起诉程序

第三编 审判程序
第十四章 审判程序概述
第十五章 第一审程序
第十六章 第二审程序
第十七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十八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四编 执行程序
第十九章 各种判决和裁定的执行
第二十章 执行的变更程序

第五编 刑事特别程序
第二十一章 单位犯罪追诉程序
第二十二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
第二十三章 刑事赔偿程序
第二十四章 未成年人诉讼程序
第二十五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十六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二十七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育人,在于塑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法学教育的宗旨并非培养只会机械适用法律的“工匠”,而承载着培养追求正义、知法懂法、忠于法律、廉洁自律的法律人的任务。要完成法学教育的使命,首先必须认真抓好教材建设。我始终认为,教材是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工具和媒介,法学教材不仅仅是法学知识传承的载体,而且是规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法学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本书的经典地位早已毋庸置疑,笔者在此斗胆略陈几句,只是希望这本著作能够更完善、更精益求精一些。毕竟,对于好作品,我们总是要更“苛刻”一些。

评分

  我们的思路可归纳为:通过似乎回到“应试教育”模式、进行同步练习这样一种“格”的方式,来达到我们强化“专业教育”的大而不俗的目的。

评分

评分

很满意,京东送货很快,昨天晚上订的,今天早上就送到了。

评分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

评分

  新版增加了十余幅插图,这些图片既为阅读该书增加了趣味,也是很值得一说的地方。新增加的插图,笔者以为最有价值的是第13页的“1956年陈寅恪在中山大学填写的‘个人简历’”,第138页的“主要社会关系表”,第500页的“著述调查表”。“个人简历”是陈寅恪一生学术行迹最直观的呈现,“社会关系表”是研究陈寅恪学术交谊的重要参考,至于“著述调查表”则是反映陈寅恪对自身学术评价的重要材料。

评分

评分

  新版增加了十余幅插图,这些图片既为阅读该书增加了趣味,也是很值得一说的地方。新增加的插图,笔者以为最有价值的是第13页的“1956年陈寅恪在中山大学填写的‘个人简历’”,第138页的“主要社会关系表”,第500页的“著述调查表”。“个人简历”是陈寅恪一生学术行迹最直观的呈现,“社会关系表”是研究陈寅恪学术交谊的重要参考,至于“著述调查表”则是反映陈寅恪对自身学术评价的重要材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