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不错,有点意思,慢慢读。
评分余英时:当然没有实现。不过,如果没有孙中山提倡革命,很难想象皇帝制度能一下子去掉。共和制度本身是向前跨进一步,皇帝制度没有了,到底还是不同。袁世凯当总统之后,有皇帝的权力,到底不是真皇帝,后来他想做皇帝,改变机制,也改不过来了,没有人吹捧他。天命观念的神秘性也没有了。这是孙中山提倡西方思想的功劳,当然不是他一个人提倡的,别人也有提倡,不过孙中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孙中山的贡献是想以美国为模式,因为他早年在夏威夷念书,跟美国的关系最深。早期他的党有秘密社会的背景,所以党员要宣誓效忠,这不是民主式的党。但是后来孙中山觉得他没有力量,推动不了他的政治理念,所以要走上苏俄的路子,改组以后他说法算数。孙中山想利用革命领袖的权威来推动革命,但是他没有革命成功,所以他只是有限度地运用权力。这是1923年以后的事情,以前他的理想还是抱着美国式的。孙中山还是有他的贡献,从前胡适的私下谈话说:孙中山虽然提倡中国道统,好像很守旧,可是他某些方面比我们还新。孙中山不是士大夫阶层,这是他的好处,也是他的弱点。原来康有为见都不要见他,梁启超一度跟他关系搞得还好,所以孙梁合作的问题引起立宪派内部的紧张,说梁启超陷入“行者”的圈套,“行者”就是“孙行者”。梁启超想借华侨的力量去捐钱,孙中山就把自己的关系给他,可见孙中山还很坦率,并不是说:我的关系,我不介绍给你。因为大家就只有这么一个财源。孙中山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下出来的人,但是没有真正受到士大夫的教育,他那些士大夫的东西都是自修的。他的思想背景跟康梁完全不一样。当然,人家也叫他“孙大炮”。但是,他是一个起过作用的现代人物,把中国的某些观念推到现代化的路上去了。现代化不是一下子能够就完成,得慢慢来。
评分物美价廉送货快值得买
评分评分
深入,点点掌握,关键还在于把握自己的读书速度。至于“熟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看,在看,看的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而“精思”则是“循序渐进”,“熟读”的必然结果,也必然是读书的要决。有了细致、精练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层的理解书所要讲的道理
评分其后,香港的文化人媒体人的忧虑,大体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从老一代的文化人看来,香港的文化在没落,无论是从《明报月刊》的衰败,还是香港文学的小众化,都在暗示着东方明珠已经不再璀璨。那么,李怀宇对于这些伤感的文字与主题之间是如何处理的呢?是通过回忆,对于金庸办《明报》的回忆,蔡澜对于倪匡黄霑的回忆,对于高锟牟宗三的回忆,构成了这部书的核心所在。在我看来,李怀宇期望通过这些回忆,帮助人们认识到香港作为开风气之先,自由文化之地的描述,充分显示出香港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迸发出来的活力与自由。
评分评分
当代文化二十家,思想人,一本当下的书。
评分书不错,有点意思,慢慢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