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戴高乐,是当代法国的伟人,也是20世纪接触的国际风云人物。……要了解戴高乐其人,必须了解“民族”这个概念在他一生中所具有的分量。可以说,他无时不把民族振兴的大业当作第1位的问题,把法兰西的民族命运同个人的前途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民族主义的戴高乐哲学的核心,抽调了“民族”这个基本要素,也就无所谓人们习称的戴高乐主义。
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一个女人,又有一个“铁夫人”的绰号。女人而“铁”,又当了首相,这岂不容易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么?……本书的重点放在撒切尔夫人从事政治生活以来的年代,特别是她出任首相以后七八年来制定和推行国内外政策的主要政务活动。她是个很有特色当代的政治家,要想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历史,是不能绕过这个“撒切尔时期”的。
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1890—1970),法国将军、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战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担任第1任总统。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推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旨在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和大国地位,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Hilda Thatcher,1925—2013),三次连任英国首相,在政坛堪与丘吉尔匹敌。她做事坚决,政绩远超过战后英国历任首相,使长期病病恹恹的英国经济出现生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因而摘取了西欧“政治明星”的桂冠。这部有关撒切尔夫人的传记,旨在告诉读者撒切尔在英国政治、欧洲政治乃至世界政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她的政见如何 怎样治理一个害了二、三十年“ 英国病” 的国家。
作者对战后西欧有较深入研究,因此对两位政治家的评介既具可读性又有学术价值,清晰勾勒了他们的生平、政策和诉求,能突破具体事件的时空限制,把它们放到历史大舞台上投影并考察。材料运用也很有讲究,大量直接运用外刊、外电,由此可见作者的视野以及消化、综合一手材料的功力。
陈乐民(1930—2008),欧洲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欧洲学会原会长。是在中国首倡“欧洲学”观念的人。半个多世纪中长期从事“民间外交”、国际政治和中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曾游历亚非拉欧美各地,参加了大量国际会议,进行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著作《欧洲文明十五讲》、《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等最受关注,成为中国欧洲思想史、政治史研究的典范作品。
读到《戴高乐·撒切尔夫人》这个书名,我首先想到的便是“领袖”这个词。在我的印象里,戴高乐是法兰西民族的象征,他的“我拒绝”不仅仅是对德国侵略者的反抗,更是对法国尊严的捍卫。而撒切尔夫人,那位“铁娘子”,以其坚定的意志和不妥协的态度,在男性主导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两位人物,虽然国籍不同、时代有别,但都拥有着非凡的魄力和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我非常好奇,作者究竟是如何将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人物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书中是否会探讨他们相似的政治哲学,或者是在面对重大国家危机时的不同应对策略?我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政治巅峰,又是在怎样的思想指导下做出那些影响深远的决定。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他们各自执政时期所面临的国内外挑战的细致描绘,以及他们是如何凭借智慧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简单回顾,我更希望它是一次关于领导力、国家主权和时代变革的深刻思考,能让我从中学到宝贵的人生经验。
评分拿到《戴高乐·撒切尔夫人》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闪现出一系列关键词:自由法国、马岛战争、私有化、欧元、冷战……这两位政治巨擘,在我的认知里,几乎代表了各自国家最辉煌也最具争议的时代。戴高乐以其超凡的独立精神和对法兰西荣光的执着,在二战的废墟上重新塑造了法国的国家形象;而撒切尔夫人则以其雷厉风行的改革,在英国经济低迷的时期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她的政策也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分裂。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这两位人物共有的特质?是他们面对挑战时毫不动摇的决心?是他们对国家利益的绝对忠诚?亦或是他们身上某种难以言喻的个人魅力?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他们非凡的政治智慧,以及在关键时刻如何运用策略、平衡各方势力。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对他们所推行的政策进行客观的评价,不回避其积极影响,也不掩盖其带来的负面后果。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审视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伟大的领导者是如何做出抉择,以及这些抉择将如何长久地影响国家和世界。我期待的是一场关于政治、历史和人性的深刻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有力,单是“戴高乐·撒切尔夫人”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领导人充满敬意,而这两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戴高乐,那位坚毅不拔、带领法国走出二战阴霾的伟人;撒切尔夫人,那位“铁娘子”,以其果断的政治手腕重塑了英国。当这两个名字并列时,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却同样具有强大意志的灵魂的碰撞。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位截然不同的人物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人生轨迹、政治理念、甚至是性格上的相似与迥异,在这本书中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精彩篇章?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是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做出关键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又如何影响了世界格局。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是否会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揭示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亦或是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微妙联系。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两位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次对领导力、国家命运以及时代精神的深刻探索,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对历史和政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戴高乐·撒切尔夫人》这个书名瞬间吸引了我,它唤起了我对近代欧洲历史中两位极具影响力人物的强烈兴趣。戴高乐,法兰西的骄傲,他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对法国独立自主的坚持,总是让我肃然起敬。而撒切尔夫人,则以她坚韧不拔的“铁腕”政治,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和社会格局,她的名字本身就象征着一种果敢和决断。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位风格迥异却同样伟大的领袖置于同一本书中进行探讨。书中是否会挖掘他们之间潜在的联系,例如在某些国际政治事件中的共同立场,或者是在处理国家危机时相似的领导风格?我迫切地想了解的是,作者将如何描绘他们在各自的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凭借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智慧,引领国家走向新的方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分析他们的政治遗产,以及他们对当下世界格局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一次关于政治远见、国家战略以及个人意志力如何塑造历史的精彩探索。
评分读到《戴高乐·撒切尔夫人》这本书名,我脑海里immediately蹦出了“坚韧”和“信念”这两个词。戴高乐,那个在二战阴影下依然坚定地宣扬法兰西复兴的男人,他的形象总是与不屈的意志紧密相连。而撒切尔夫人,那位“铁娘子”,以其毫不动摇的政治立场和改革决心,在英国政坛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我非常好奇,作者究竟是抱着怎样的视角,将这两位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却都拥有着卓越影响力的领导人并列叙述?书中是否会着重描写他们各自在面临国家重大危机时,是如何展现其非凡的领导才能?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他们的人生故事,了解他们是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成长,又是凭借怎样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理念,做出那些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决策。我希望看到的是对他们政治生涯的细致剖析,以及作者对他们所留下的政治遗产的客观评价。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了解,更是一次关于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我、如何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的深度解读,是一场思想的盛宴。
评分董桥的文字承起了民国文人的格致,细腻,清雅。他藏书,藏画,玩扇面,玩文房之物,把玩的是中国浩瀚渊深的文化体统,珍藏的是一泓文字的清泉。他如民国留洋的文人一样,愈留洋愈反衬出其血液之中流淌的民族韵味,将中西文化并致,把古今风景合一。董桥的文字是诗情画意,是岁月光阴,是淡淡一抹清愁,是悠悠一瓣心香。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在京东买书要有些书籍的基本知识,现在的书与古书不同路。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 中国古代典籍,如《尚书》、《诗经》、《春秋左氏传》、《国语》、《史记》以及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近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孙子兵法》等书,都是用竹木书写而成。后来,人们用缣帛来书写,称之为帛书。《墨子》有“书于帛,镂于金石”的记载。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 公元前 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桥纸。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加以改进制成蔡侯纸(公元105)之后,纸张便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缣书)。中国最早发明并实际运用木刻印刷术。公元 7世纪初期,中国已经使用雕刻木版来印刷书籍。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轴。公元10世纪,中国出现册叶形式的书籍 ,并且逐步代替卷轴,成为世界各国书籍的共同形式。 公元11世纪4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产生活字印刷术,并逐渐向世界各国传播。东到朝鲜、日本,南到东南亚各国,西经中近东到欧洲各国,促进了书籍的生产和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公元14世纪,中国发明套版彩印。15世纪中叶,德国人J.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加快了书籍的生产进程,为欧洲国家所普遍采用。15~16世纪,制造了一种经济、美观、便于携带的书籍;荷兰的埃尔塞维尔公司印制了袖珍本的书籍。从15~18世纪初,中国编纂、缮写和出版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性质和丛书性质的出版物── 《永乐大典》、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 18世纪末,由于造纸机器的发明,推动了纸的生产,并为印刷技术的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印制插图的平版印刷的出现,为胶版印刷打下基础。19世纪初,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以及其他印刷机器的发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书籍生产的不断增长的要求。 历史进程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书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纸莎草纸所制的书。到公元1世纪时希腊和罗马用动物的皮来记录国家的法律、历史等重要内容,和中国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一样都是古代书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的拷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与人工都相当高。在中世纪时期只有少数的教会、大学、贵族和政府有著书籍的应用。直到15世纪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书籍才作为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从而得以广泛的传播。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随著网络的普及书已经摆脱了纸张的局限,电子书又以空间小、便于传播、便于保存等优势,成为未来书的发展趋向。 今天,人们能够了解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状况,知道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情形,读到优美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一切,都有赖于古代的书籍。 中国最早的书籍,出现于商代,是用竹子和木头做的。竹子和木头是常见并容易得到的东西,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前,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人们就把竹子和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毛笔在上面写字。用竹子削成的狭长小片叫“竹简”,用木头削成的叫“木简”,它们统称为“简”。简上通常只写一行字,如果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重写,所以古代把删改文章叫“删削”,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书籍开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简也有长有短,最长的三尺,最短的只有五寸。写一部书要用很多简,把这些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编册多用麻绳,也用丝绳(称“丝编”)或皮条(称“韦编”)。古书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就是著名思想家孔子,因为经常阅读《易经》,把编简的皮条都磨断了三次。一册书根据简的长短决定用几道编,一般用二、三道编,多的用四、五道编。表示书的数量的“册”字,便是一个象形字,很像绳子把一根根简编连起来的样子。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普遍用竹木简做书籍。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过写在丝织上的书--“帛书”,帛书比竹木简书轻便,而且易于书写,不过丝织品价格昂贵 ,所以帛书的数量远比竹木简书为少。东汉又出现了纸书,纸书轻便、易于书写,价格比较便宜,深受人们欢迎。以后纸书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晋朝,纸书完全取代了竹木简书和帛书。
评分书很薄,只五万字,但马尔克斯对它评价很高,认为是自己最好的作品,并说它无懈可击,“可以面对任何敌人”。
评分《景泰蓝之夜》是作者谈文玩、以及人物交往的随笔集,作者与沈尹默、张充和、沈从文、台静农、朱家溍、王世襄……那些风华绝代的人们的交往,那典雅无比的乾隆掐丝珐琅套盒,那娟秀的小楷,那淡雅的墨梅,那细致的工尺谱,那余香袅袅的香炉,无不充满意趣和韵味。书中包括《墨梅枝谭》、《芦塘鸳鸯》、《黄溶书扇小注》、《毛姆书录与藏画》、《盖斯凯尔夫人》、《沉香钩沉》、《沈尹默蜀中小品》、《吉庆栈遗闻》、《沈尹默的小手卷》等篇。
评分陈乐民认为,“启蒙”即对一个公正的、文明的、自由和民主的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并始终认为这“启蒙”在当今中国非但没有过时,而且非常迫切和重要。中国要真正达到当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尚需几十年乃至于更长时间的努力,那么,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启蒙和学习,依然是推动中国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评分暗蓝色的海上,海水在欢快波溅。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我们的思想是无边的。
评分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一个女人,又有一个“铁夫人”的绰号。女人而“铁”,又当了首相,这岂不容易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么?……本书的重点放在撒切尔夫人从事政治生活以来的年代,特别是她出任首相以后七八年来制定和推行国内外政策的主要政务活动。她是个很有特色当代的政治家,要想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历史,是不能绕过这个“撒切尔时期”的。
评分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一个女人,又有一个“铁夫人”的绰号。女人而“铁”,又当了首相,这岂不容易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么?……本书的重点放在撒切尔夫人从事政治生活以来的年代,特别是她出任首相以后七八年来制定和推行国内外政策的主要政务活动。她是个很有特色当代的政治家,要想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历史,是不能绕过这个“撒切尔时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