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唐高祖李渊是唐王朝的建立者,在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不露声色,招兵买马,积聚人才,当条件成熟之后,立即揭竿而起,率众起义,最终夺取天下。玄武门之变后,让位于李世民,退居太上皇。唐高祖对于唐朝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本书观点新颖,文笔流畅,对高祖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试图纠正以往史籍贬低高祖的偏见,以使广大读者正确认识唐高祖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及其应有的历史地位,非常值得一读。
目录
第一章 初登历史舞台
第一节 历史进程的要求
第二节 初露锋芒
第二章 从太原留守到大将军
第一节 准备行动而不露声色
第二节 誓师起兵
第三章 利用李密,排除关东的威胁
第一节 李密与瓦岗军
第二节 智胜李密
第三节 落井下石,谋杀李密
第四章 勇往直前,智取霍邑
第一节 进攻霍邑的决策
第二节 攻取霍邑
第五章 进军关中,立代五侑为帝
第一节 对河东攻而不取
第二节 兵分两路,发展势力
第三节 夺取隋都
第四节 从大丞相到皇帝
第六章 巩固关中
第一节 夺取河东
第二节 平定薛氏父子
第三节 不战而取河西
第七章 打败刘武周,太原失而复得
第一节 刘武周的强大
第二节 长安面临威胁,高祖亲自为李世民出征送行
第八章 东进中原,围洛打援
第一节 统一中原的先遣者李神通
第二节 隋唐之际的洛阳
第三节 窦建德援洛及其失败
第九章 沿东东下,攻取江陵
第一节 箫铣割据长江中游
第二节 攻取江陵,统一长江中游及岭南
第十章 统一长江下游与东南
第一节 杜伏威领导的起义军及他江淮势力
第二节 辅公祐的反唐与失败
第十一章 消灭刘黑闼和徐圆朗起义军
第一节 刘黑闼起义
第二节 李建成消灭刘黑闼
第十二章 平定梁师都,完成全国统一
第一节 梁师都建国称帝
第二节 太宗平定梁师都
第十三章 唐朝的建立与突厥
第一节 太原起兵与东突厥
(一)突厥的兴起
(二)高祖的对策
(三)如愿以偿
第二节 唐政权的巩固与东突厥
(一)继续实行妥协政策
(二)突厥干涉唐朝内政
(三)突厥立杨政道为隋王
(四)对突厥政策的转变
第三节 统一战争与东突厥
(一)北方的割据势力与突厥
(二)刘武周、梁师都是突厥的代理人
(三)高开道的败亡与突厥
第四节 唐与西突厥
(一)西突厥概况
(二)对西突厥的政策
第十四章 开创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节 唐以前历史发展的概况
(一)古代史上的三次高潮
(二)分裂以后的再统一
(三)拔乱反正,恢复发展中断了的第二个高潮
第二节 恢复发展赋役制度
(一)初定租庸调法
(二)完善租庸调法,恢复均田制度
(三)对隋代田制、赋役制的发展
(四)户税与地税
第三节 货币制的发展
第四节 承前启后的《唐律》
(一)《武德律》是《唐律》的基础
(二)《唐律》与唐初社会
(三)《唐律》的影响
第五节 确立唐代的官制
(一)中央官制
(二)地方官制
(三)其他官制
第六节 恢复发展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二)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第七节 恢复发展府兵制度
(一)府兵制的渊源
(二)唐初府兵制的作用
第八节 发展传统文化
(一)兴办学校,尊崇儒学
(二)抑制佛教泛滥
(三)重视修撰类书和史书
第九节 唐初各种制度的社会作用
第十五章 “贞观之治”的奠基人
第一节 “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
(一)“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二)“贞观之治”的影响
第二节 重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一)重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古代的传统
(二)高祖重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节 重视纳谏
(一)君不闻过,必失天下
(二)淫逸之风,必须禁止
(三)言而有信
(四)分析不同意见,适当取舍
(五)不为护亲而拒谏
(六)不为自己之过辩解
(七)帝不弃法
(八)纠正不利的军事行动
(九)对所有谏言并非完全接受
第四节 罗致人才
(一)太原起兵时罗致人才
(二)进军长安与统一战争中罗致人才
第五节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一)屡减赋役,劝农务本
(二)增加社会劳动力
第六节 武德政治的历史作用
第十六章 智勇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
第一节 隋末善于应变
(一)忍辱负重,眼望未来
(二)对农民起义军软硬兼施
第二节 欲做皇帝而不露锋芒
第三节 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者
(一)与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的不同作用
(二)全面开展招抚活动
(三)重点进攻与见缝插针
(四)军事思想评说
第四节 并非完美的英雄
(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
(二)喜好酒色
(三)也有错误的决策
第十七章 玄武门之变与高祖让位
第一节 高祖助长了李世民势力的膨胀
(一)高祖厚此薄彼
(二)李建成何以能为太子
(三)李世民的地位日益显要
(四)李建成在统一战争中的配角地位
(五)李建成的为人与才能
第二节 太子、秦王两大集团的形成
(一)秦王的十八学士
(二)争夺平刘黑闼之功
(三)两大集团的主要成员
(四)李元吉站在李建成一边
(五)双方都从后宫争取内援
(六)高祖态度的反复
第三节 两大集团矛盾的激化
(一)李世民积极进攻
(二)李建成反攻奏效
(三)刀兵相见不可避免
(四)李建成与杨文干造反无关
第四节 玄武门之变
(一)长孙无忌等人的极力煽动
(二)李世民下定决心,组织力量
(三)粉碎太子集团,迫使高祖让位
(四)高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态度
(五)高祖在废立太子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第十八章 太上皇的岁月
第一节 地位一落干丈
(一)初遭责难
(二)被迫迁出太极宫
第二节 弘义宫的被软禁生活
(一)遭人羞辱
(二)凄凉的晚年
(三)献陵
第十九章 怎样看待与高祖有关的历史文献
第一节 记载失实或互异的原因
(一)古代的史书必然带有偏见
(二)太宗对修史的干预
第二节 太宗怎样干预修史
(一)太宗要亲自观看《起居注》与《国史》
(二)篡改<实录)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歪曲历史,篡改《实录》的后果
(一)突出李世民,贬低李建成
(二)将李世民夺取太子地位合理化
(三)对其他史籍的影响
(四)必须纠正错误
后记
精彩书摘
《唐高祖传(平)—历代帝王传记》:
李渊家族虽然早已世代为官,但真正显贵起来是在西魏时期,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其家族飞黄腾达的关键人物。西魏时,李虎被赐姓犬野氏,官至太尉,与宇文泰、元欣、李弼、独孤信、于瑾、赵贵、侯莫陈崇等人,共为八柱国。周闵帝时,李虎虽然已死,又被追封为唐国公。李虎子名李□,袭唐国公,官至周安州(治所在今湖北安陆)总管,柱国大将军,杨坚为相时,使其复姓李氏。李丽就是李渊之父。
李渊于北周天和元年(566)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七岁袭唐国公,成年后,洒脱豁达,性情直爽,宽仁容众,不论贵贱,都可与其交往。隋代周后,他为千牛备身。隋文帝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母,故而李渊颇受隋文帝青睐。他历任谯州(治所在今安徽亳县)、陇州(治所在今陕西陇县)、岐州(治所在今陕西凤翔)等三州刺史。大业(605—617)初年,又先后为荥阳(治所在今河南荥阳),楼烦(治所在今山西静乐)二郡的太守。大业九年(613),迁卫尉少卿。当隋炀帝进攻高丽时,李渊为之督运军粮于怀远镇(在今辽宁辽阳市西北)。在杨玄感将要发动反对隋炀帝的战争时,其从征高丽的兄弟都从前方逃回,李渊有所觉察,向隋炀帝告密,隋炀帝很快班师。于是,隋炀帝以李渊为弘化郡(治所在今甘肃庆阳)留守,并命关右诸郡兵皆受其节度,以便防备杨玄感西进。
(二)贤内助窦氏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其父窦毅,在北周为上柱国。窦毅妻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自然就是周武帝的甥女了。窦氏聪明贤慧,喜爱读书,她读过的书都不会忘记,所以武帝对其甚为喜爱,将其养于宫中。武帝不得已而以突厥女为皇后,当然很不满意。窦氏劝其舅父必须委曲求全,以便减少北方的威胁,可全力对付北齐和南陈。后来,隋文帝取周而代之,窦氏愤愤不平地说:“恨我非男子,不能拯舅家祸。”窦毅立即掩其口道:“毋妄言,赤吾族!”①窦毅感到其女与众不同,不可随意许配于人,必须认真择婿,遂于门屏画了两只孔雀,约定凡射两箭能各中一孔雀目者,方可为婿。前后有数十人求婚,均未如愿。后来,李渊连发两箭,各中孔雀一目,窦毅喜悦异常,遂将其女嫁于李渊。
窦氏对李渊在政治上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次,隋炀帝看到李渊面部皱纹很多,遂呼他为“阿婆”。李渊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窦氏问其原因何在,他迟迟不作回答,迫不得已,最后才很不高兴地说:“帝目某为阿婆面。”聪明的窦氏立即相贺道:“这是吉兆。你袭封唐国公,‘唐’之为言‘堂’也,阿婆面是‘堂主’。”②言外之意,当然是指李渊应做皇帝了。实际上这是窦氏帮助李渊提高了应变能力。
窦氏喜爱书法,所书与李渊书法类似,有人难以辨别。在政治上,他极力促进李渊事业有成。大业年间,李渊有骏马数匹。窦氏劝李渊道:“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李渊犹豫不决,果然为炀帝所指责。不久,窦氏去世,终年45岁。李渊回忆窦氏的建议,深感窦氏很有见地。遂多次求取鹰犬进献炀帝,颇得炀帝欢心,不久,李渊即升为将军。于是,李渊流着眼泪对诸子说:“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③由此可见,如果窦氏晚死数年,可能对李渊建唐有更多的帮助。
(三)走向时代的前沿
大业末年,因隋炀帝的暴政,引起天下大乱,一方面是农民军遍地而起,一方面是统治集团内部离心离德,杨玄感等也起兵造反。于是隋炀帝对大臣多有猜疑。李渊由于善于和各方面人士交往,甚有威信,自然也在猜忌之列。有一次,炀帝召见李渊,李渊称病未往,炀帝大为恼火。当时李渊有一姓王的外甥在其后宫,炀帝遂问其甥道:“汝舅何迟?”其甥答日有病。炀帝怒气不息的又问道:“可得死否?”①李渊知道此事后,忐忑不安,颇有大祸临头之感,遂纵酒沉湎,对人行贿以示其精神失常的假象。显然,这是迷惑隋炀帝的一种手段。
大业十一年(615)四月,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奉命黜陟选补郡县文武官,并镇压当地反隋军。八月,他在龙门(今山西河津)打败了毋端儿领导的农民军,十二月,又在绛郡(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分化瓦解了敬盘陀领导的起义军。本来,炀帝命民部尚书樊子盖镇压绛郡起义军,樊子盖采用烧杀政策,汾水以北村坞尽焚,大量村民被杀,这样,就激起广大民众更加激烈地反抗。后来,炀帝以李渊代替樊子盖,李渊运用诱降、离间等软的一手,瓦解了敬盘陀的队伍。这样一来,炀帝对李渊自然要刮目相看了。
大业十三年(617)初,李渊为太原留守。关于李渊为太原留守的时间,史书记载不同,《大唐创业起居注》,两《唐书》的《高祖纪》,均记载为大业十三年,《资治通鉴》则记载为大业十二年(616)十二月。笔者为什么相信是大业十三年呢?
……
唐高祖传(平)—历代帝王传记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