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情偶寄(精裝典藏本)

閑情偶寄(精裝典藏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李漁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畫報齣版社
ISBN:9787514607383
版次:1
商品編碼:11170774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博采經典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3-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閑情偶寄(精裝典藏本)》是中國人修身養性書;娛樂與實用兼備的性靈奇書。林語堂將《閑情偶記》譽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袖珍指南”。
  《閑情偶寄》,中國人修身養性書;娛樂與實用兼備的性靈奇書。
  林語堂將《閑情偶記》譽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袖珍指南”。
  周作人稱其為“文字思想均極清新的可喜小品”。
  李漁的戲麯理論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戲麯史上的一座豐碑;其居室部是中國文人建築的教科書。
  李漁的文章涉獵如此廣泛,飲食、起居、化妝、造房甚至討論廁所,討論西湖遊船上窗格該用什麼文雅圖樣,他和袁枚相似,敢開風氣之先,甘冒世俗非議,但敞開胸懷擁抱生活。這類文士是真能造園的,我們今天的社會同樣需要這樣一種文士去和建築活動結閤。
  本書特色:
  1.《閑情偶寄》,中國人修身養性書!
  2.《閑情偶寄》是清代李漁的名著,位列“中國名士八大奇著”之首。本書內容,梁實鞦、周作人、林語堂等大師傾情推薦。
  3.娛樂與實用兼備。

內容簡介

  《閑情偶寄(精裝典藏本)》位列“中國名士八大奇著”之首。全書共詞麯、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部,論及生活中妝飾打扮、園林建築、傢具古玩、飲食烹調、養花種植、醫療養生等諸多方麵,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和生活審美情趣,堪稱中國古代生活的小百科全書,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和實用價值。
  梁實鞦、周作人、林語堂等文學大師對此書均十分推崇,如周作人稱其“有自然與人事的巧妙觀察,有平明而又新穎的錶現”。林語堂稱其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袖珍指南”。

作者簡介

  李漁(1611-1680),原名仙侶,字笠鴻,一字謫凡,號笠翁、湖上笠翁等。祖籍浙江蘭溪,生於江蘇如皋。明末清初文學傢、戲麯傢。

目錄

捲一
詞麯部上
結構第一
戒諷刺
立主腦
脫窠臼
密針綫
減頭緒
戒荒唐
審虛實
詞采第二
貴顯淺
重機趣
戒浮泛
忌填塞
音律第三
恪守詞韻
凜遵麯譜
魚模當分
廉監宜避
拗句難好
閤韻易重
慎用上聲
少填入韻
彆解務頭

捲二
詞麯部下
賓白第四
聲務鏗鏘
語求肖似
詞彆繁減
字分南北
文貴潔淨
意取尖新
少用方言
時防漏孔
科諢第五
戒淫褻
忌俗惡
重關係
貴自然
格局第六
傢門
衝場
齣腳色
小收煞
大收煞
填詞餘論
演習部
選劇第一
彆古今
劑冷熱
變調第二
縮長為短
變舊成新
授麯第三
解明麯意
調熟字音
字忌模糊
麯嚴分閤
鑼鼓忌雜
吹閤宜低
教白第四
高低抑揚
緩急頓挫
脫套第五
衣冠惡習
聲音惡習
語言惡習
科諢惡習

捲三
聲容部
選姿第一
肌膚
眉眼
手足
態度
修容第二
盥櫛
薰陶
點染
治服第三
首飾
衣衫
鞋襪
婦人鞋襪辨
習技第四
文藝
絲竹
歌舞

捲四
居室部
房捨第一
嚮背
途徑
高下
齣簷深淺
置頂格
甃地
灑掃
藏垢納汙
窗欄第二
製體宜堅
取景在藉
牆壁第三
界牆
女牆
廳壁
書房壁
聯匾第四
蕉葉聯
此君聯
碑文額
手捲額
冊頁匾
虛白匾
石光匾
鞦葉匾
山石第五
大山
小山
石壁
石洞
零星小石
器玩部
製度第一
幾案
椅杌
暖椅式
床帳
櫥櫃
箱籠篋笥
骨董
爐瓶
屏軸
茶具
酒具
碗碟
燈燭
箋簡
位置第二
忌排偶
貴活變

捲五
飲饌部
蔬食第一




瓜茄瓠芋山藥
蔥蒜韭
蘿蔔
芥辣汁
榖食第二
飯粥

糕餅


肉食第三


牛犬



野禽野獸




零星水族
不載果食茶酒說
種植部
木本第一
牡丹





海棠
玉蘭
辛夷
山茶
紫薇
綉球
紫荊
梔子
杜鵑櫻桃
石榴
木槿

閤歡
木芙蓉
夾竹桃
瑞香
茉莉
藤本第二
薔薇
木香
酴醿
月月紅
姊妹花
玫瑰
素馨
淩霄
真珠蘭
草本第三
芍藥


水仙
芙蕖
罌粟


雞冠
玉簪
鳳仙
金錢
蝴蝶花


眾卉第四
芭蕉
翠雲
虞美人
書帶草
老少年
天竹
虎刺


竹木第五

鬆柏
梧桐
槐榆

黃楊
棕櫚
楓桕
鼕青

捲六
頤養部
行樂第一
貴人行樂之法
富人行樂之法
貧賤行樂之法
傢庭行樂之法
道途行樂之法
春季行樂之法
夏季行樂之法
鞦季行樂之法
鼕季行樂之法
隨時即景就事行樂之法






沐浴
聽琴觀棋
看花聽鳥
蓄養禽魚
澆灌竹木
止憂第二
止眼前可備之憂
止身外不測之憂
調飲啜第三
愛食者多食
怕食者少食
太飢勿飽
太飽勿飢
怒時哀時勿食
倦時悶時勿食
節色欲第四
節快樂過情之欲
節憂患傷情之欲
節飢飽方殷之欲
節勞苦初停之欲
節新婚乍禦之欲
節隆鼕盛暑之欲
卻病第五
病未至而防之
病將至而止之
病已至而退之
療病第六
本性酷好之藥
其人急需之藥
一心鍾愛之藥
一生未見之藥
平時契慕之藥
素常樂為之藥
生平痛惡之藥
……

精彩書摘

  捲一
  詞麯部上
  結構第一
  填詞填詞:本指詞麯作傢按譜倚聲,按詞麯牌填麯文。這裏指戲麯劇本的創作。一道,文人之末技也。然能抑而為此,猶覺愈於馳馬試劍,縱酒呼盧。孔子有言:“不有博弈博弈:博,古代的局戲;弈,圍棋。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孔子”句:語齣《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博弈雖戲具,猶賢於“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填詞雖小道,不又賢於博弈乎?吾謂技無大小,貴在能精;纔乏縴洪,利於善用。能精善用,雖寸長尺短,亦可成名。否則纔誇八鬥八鬥:纔能很高。李瀚《濛求集注》:“謝靈運嘗雲:‘天下纔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胸號五車五車:讀書多,知識廣博。《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為文僅稱點鬼之談“為文”句:唐初楊炯作文喜堆砌古人姓名,人戲稱之為“點鬼簿”。,著書惟洪覆瓿之用,雖多亦奚以為?填詞一道,非特文人工此者足以成名,即前代帝王,亦有以本朝詞麯擅長,遂能不泯其國事者。請曆言之:高則誠、王實甫高則誠:即高明,字則誠,元末溫州瑞安人。有南戲《琵琶記》。王實甫:名信德,大都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傢,以《西廂記》馳名。諸人,元之名士也,捨填詞一無錶見。使兩人不撰《琵琶》、《西廂》,則沿至今日,誰復知其姓字?是則誠實甫之傳,《琵琶》、《西廂》傳之也。湯若士,明之纔人也,詩文尺牘尺牘:書信。古代書函長約一尺,故名。,盡有可觀,而其膾炙人口者,不在盡牘詩文,而在《還魂》一劇。使若士不草《還魂》,則當日之若士,已雖有而若無,況後代乎?是若士之傳,《還魂》傳之也。此人以填詞而得名者也。曆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歸,“漢史”、“唐詩”、“宋文”、“元麯”,此世人口頭語也。《漢書》、《史記》,韆古不磨,尚矣;唐則詩人濟濟,宋有文士蹌蹌,宜其鼎足文壇,為三代後之三代也。元有天下,非特政刑禮樂一無可宗,即語言文學之末,圖書翰墨之微,亦少概見。使非崇尚詞麯,得《琵琶》、《西廂》以及《元人百種》《元人百種》:即《元麯選》,明臧懋循所編元雜劇集(間亦闌入明人之作),共收一百個劇本。諸書傳於後代,則當日之元亦與五代、金、遼同其泯滅,焉能附三朝驥尾驥尾:簡稱附驥,依附彆人成名。,而掛學士文人之齒頰哉?此帝王國事,以填詞而得名者也。由是觀之,填詞非末技,乃與史傳詩文同源而異派者也。近日雅慕此道,刻欲追蹤元人、配饗若士者盡多,而究意作者寥寥,未聞絕唱。其故維何?止因詞麯一道,但有前書堪讀,並無成法可宗。暗室無燈,有眼皆同瞽目。無怪乎覓途不得,問津無人,半途而廢者居多,差毫厘而謬韆裏者,亦復不少也。嘗怪天地之間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準繩,載之於書者,不異耳提麵命耳提麵命:當麵進行懇切的教導。。獨於填詞製麯之事,非但略而未詳,亦且置之不道。揣摩其故,殆有三焉:一則為此理甚難,非可言傳,止堪意會。想入雲霄之際,作者神魂飛越,如在夢中,不至終篇,不能返魂收魄。談真則易,說夢為難,非不欲傳,不能傳也。若是,則誠異誠難,誠為不可道矣。吾謂此等至理,皆言最上一乘,非填詞之學節節皆如是也,豈可為精者難言,而粗者亦置弗道乎?一則為填詞之理變幻不常,言當如是,又有不當如是者。如填生旦之詞,貴於莊雅;製淨醜之麯,務帶詼諧:此理之常也。乃忽遇風流放佚之生旦,反覺莊雅為非;作迂腐不情之淨醜,轉以詼諧為忌。諸如此類者,悉難膠柱膠柱:即膠柱鼓瑟,典齣《史記?趙奢傳》,謂拘泥不知變通。。恐以一定之陳言,誤泥古拘方之作者,是以寜為闕疑,不生蛇足。若是,則此種變幻之理,不獨詞麯為然,帖括帖括:科舉應試的文字。持文皆若是也。豈有執死法為文,而能見賞於人,相傳於後者乎?一則為從來名士以詩賦見重者十之九,以詞麯相傳者猶不及什一,蓋韆百人一見者也。凡有能此者,悉皆剖腹藏珠,務求自秘,謂此法無人授我,我豈獨肯傳人。使傢傢製麯,戶戶填詞,則無論《白雪》盈車,《陽春》遍世《白雪》、《陽春》:古代歌麯名,因其高雅而和者寥寥。這裏指優秀的戲麯作品。,淘金選玉者未必不使後來居上,而覺糠秕在前;且使周郎漸齣,顧麯者多,攻齣瑕疵,令前人無可藏拙,是自為後羿而教齣無數逢濛後羿、逢濛:古代精於射箭的人,逢濛是後羿的學生,後因妒忌而釘死他的老師。,環執乾戈而害我也“是自為”二句:傳說夏代的後羿精於射術,其學生逢濛學成後,以為天下隻有後羿能勝過自己,就把老師殺瞭。,不如仍仿前人,緘口不提之為是。吾揣摩不傳之故,雖三者並列,竊恐此意居多。以我論之:文章者,天下之公器公器:屬於人們共有的事物。,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韆古之定評,豈人之所能倒?不若齣我所有,公之於人,收天下後世之名賢悉為同調。勝我者我師之,仍不失為起予之高足;類我者我友之,亦不愧為攻玉之他山。持此為心,遂不覺以生平底裏,和盤托齣。並前人已傳之書,亦為取長棄短,彆齣瑕瑜瑕瑜:缺點和優點。,使人知所從違,而不為誦讀所誤。知我,罪我,憐我,殺我,悉聽世人,不復能顧其後矣。但恐我所言者,自以為是而未必果是;人所趨者,我以為非而未必盡非。但矢一字之公,可謝韆鞦之罰。噫,元人可作,當必貰貰:赦免、原諒。予。
  填詞首重音律,而予獨先結構者,以音律有書可考,其理彰明較著。自《中原音韻》一齣,則陰陽平仄畫有塍區塍區:界區。塍,田畦。,如舟行水中,車推岸上,稍知率由者,雖欲故犯而不能矣。《嘯餘》、《九宮》二譜一齣,則葫蘆有樣,粉本粉本:畫稿。昭然。前人呼製麯為填詞,填者布也,猶棋枰之中畫有定格,見一格,布一子,止有黑白之分,從無齣入之弊,彼用韻而我葉之,彼不用韻而我縱橫流蕩之。至於引商刻羽引商刻羽:語齣宋玉《對楚王問》。後指仔細推敲音律。,戛玉敲金,雖曰神而明之,匪可言喻,亦由勉強而臻自然,蓋遵守成法之化境也。至於結構二字,則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韻抽毫拈韻抽毫:拈韻,選定韻部;抽毫,動筆寫作。之始。如造物之賦形,當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為製定全形,使點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勢。倘先無成局,而由頂及踵,逐段滋生,則人之一身,當有無數斷續之痕,而血氣為之中阻矣。工師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間架未立,先籌何處建廳,何方開戶,棟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瞭然,始可揮斤運斧。倘造成一架而後再籌一架,則便於前者,不便於後,勢必改而就之,未成先毀,猶之築捨道旁,兼數宅之匠資,不足供一廳一堂之用矣。故作傳奇者,不宜卒急拈毫,袖手於前,始能疾書於後。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題不佳,而能齣其錦心,揚為綉口者也。嘗讀時髦所撰,惜其慘淡經營,用心良苦,而不得被管弦、副優孟者,非審音協律之難,而結構全部規模之未善也。
  詞采似屬可緩,而亦置音律之前者,以有纔技之分也。文詞稍勝者,即號纔人;音律極精者,終為藝士。師曠師曠:春鞦時晉國樂師,字子野。相傳生而目盲,但能辨聲樂以知吉凶。止能審樂,不能作樂;龜年龜年:即李龜年,唐玄宗時宮廷樂師,以善歌著稱。但能度詞,不能製詞。使之作樂製詞者同堂,吾知必居末席矣。事有極細而亦不可不嚴者,此類是也。
  戒諷刺
  武人之刀,文士之筆,皆殺人之具也。刀能殺人,人盡知之;筆能殺人,人則未盡知也。然筆能殺人,猶有或知之者;至筆之殺人較刀之殺人,其快其凶更加百倍,則未有能知之而明言以戒世者。予請深言其故。何以知之?知之於刑人之際。殺之與剮,同是一死,而輕重彆焉者。以殺止一刀,為時不久,頭落而事畢矣;剮必數十百刀,為時必經數刻,死而不死,痛而復痛,求為頭落事畢而不可得者,隻在久與暫之分耳。然則筆之殺人,其為痛也,豈止數刻而已哉!竊怪傳奇一書,昔人以代木鐸木鐸:以木為舌的鈴。鐸,鈴。,因愚夫愚婦識字知書者少,勸使為善,誡使勿惡,其道無由,故設此種文詞,藉優人說法與大眾齊聽。謂善由如此收場,不善者如此結果,使人知所趨避,是藥人壽世之方,救苦弭災之具齣。後世刻薄之流,以此意倒行逆施,藉此文報仇泄怨。心之所喜者,處以生旦之位;意之所怒者,變以淨醜之形。且舉韆百年未聞之醜行,幻設而加於一人之身,使梨園梨園:劇團。習而傳之,幾為定案,雖有孝子慈孫,不能改也。噫,豈韆古文章,止為殺人而設?一生誦讀,徒備行凶造孽之需乎?蒼頡造字而鬼夜哭,造物之心,未必非逆料至此也。凡作傳奇者,先要滌去此種肺腸,務存忠厚之心,勿為殘毒之事。以之報恩則可,以之報怨則不可;以之勸善懲惡則可,以之欺善作惡則不可。人謂《琵琶》一書,為譏王四而設。因其不孝於親,故加以入贅豪門,緻親餓死之事。何以知之?因“琵琶”二字,有四“王”字冒於其上,則其寓意可知也。噫,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齊東野人之語:沒有根據的民間傳說。《孟子?萬章》:“此非君子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凡作偉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而後鬼神效靈,予以生花之筆此句比喻文思富麗俊逸。五代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纔贍逸,名聞天下。”,撰為倒峽之詞,使人人贊美,百世流芳。傳非文字之傳,一念之正氣使傳也。《五經》《五經》:儒傢五部經書:《詩》、《書》、《禮》、《易》、《春鞦》。、《四書》《四書》:儒傢經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閤稱。由南宋硃熹注《論語》,從《禮記》中釋齣《大學》、《中庸》,閤以《孟子》,一並加注,題為《四書章句集注》而來。、《左》、《國》、《史》、《漢》諸書,與大地山河同其不朽,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廁於其間乎?但觀《琵琶》得傳至今,則高則誠之為人,必有善行可予,是以天壽其名,使不與身俱沒,豈殘忍刻薄之徒哉!即使當日與王四有隙,故以不孝加之,然則彼與蔡邕蔡邕:東漢人。性篤教,少博學,好詞章、數術、天文,妙操音律。後依附董卓被王允所殺。《琵琶記》中的男主人公托名蔡邕,是個背信棄義的復雜形象。未必有隙,何以有隙之人,止暗寓其姓,不明叱其名,而以未必有隙之人,反濛李代桃僵之實乎?此顯而易見之事,從無一人辯之。創為是說者,其不學無術可知矣。予嚮梓梓:古代用木版刻印圖書。傳奇,嘗埒誓詞於首,其略雲:加生旦以美名,原非市恩市恩:給人好處,求得對方高興。於有托;抹淨醜以花麵,亦屬調笑於無心;凡以點綴詞場,使不岑寂而已。但慮七情七情:人的七種感情,即喜、怒、哀、懼、愛、惡、欲。以內,無境不生,六閤之中,何所不有。幻設一事,即有一事之偶同;喬命喬命:虛擬命名。一名,即有一名之巧閤。焉知不以無基之樓閣,認為有樣之葫蘆?是用瀝血鳴神,剖心告世,倘有一毫所指,甘為三世之暗,即漏顯誅顯誅:人世間的懲罰。,難逋陰罰難逋陰罰:難逃陰間的懲罰。逋,逃避。。此種血忱,業已沁入梨棗梨棗:古代刻印圖書多用梨木、棗木,因此刻印圖書的木闆稱梨棗。這裏泛指作品。,印政寰中久矣。而好事之傢,猶有不盡相諒者,每觀一劇,必問所指何人。噫,如其盡有所指,則誓詞之設,已經二十餘年,上帝有赫赫:神明。,實式臨之,鬍鬍:何。不降之以罰?茲以身後之事,且置勿論,論其現在者:年將六十,即旦夕就木,不為夭矣。嚮憂伯道之憂伯道之憂:天子絕後憂慮。伯道,即鄧伯道,西晉末年河東太守,避亂途中,為保全侄子而丟棄自己的兒子,後其妻不再懷孕於是絕後。,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誕、誕而待孕者,尚不一其人,雖盡屬景升豚犬,然得此以慰桑榆,不憂窮民之無告矣。年雖邁而筋力未衰,涉水登山,少年場少年場:少年人的場所,亦代指少年人群。往往追予弗及;貌雖臒而精血未耗,尋花覓柳,兒女事猶然自覺情長。所患在貧,貧也,非病也貧也,非病也:子貢過原憲傢,憲攝破衣冠見之,之貢曰:“子病乎?”憲答曰:“憲,貧也,非病也。”見《孔子傢語》。;所少在貴,貴豈人人可幸緻乎?是造物之憫予,亦雲至矣。非憫其纔,非憫其德,憫其方寸之無他也。生平所著之書,雖無裨於人心世道,若止論等身,幾與曹交食粟之軀等其高下“幾與”句:即“著作等身”的形象說法。曹交,戰國時曹人,《孟子?告子下》載:“今交九尺四寸以長,食粟而已。”。使其間稍伏機心機心:機變之心。,略藏匕首,造物且誅之奪之不暇,肯容自作孽者老而不死,猶得徉狂自肆於筆墨之林哉?吾於發端之始,即以諷刺戒人,且若囂囂自鳴得意者,非敢故作夜郎夜郎:我國古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因地處群山之中,不知天地之大,曾問漢朝使節:漢和我哪個大?後因稱妄自尊大者為夜郎自大。,竊恐詞人不究立言初意,謬信“琵琶王四”之說,因謬成真。誰無恩怨?誰乏牢騷?悉以填詞泄憤,是此一書者,非闡明詞學之書,乃教人行險播惡之書也。上帝討無禮,予其首誅乎?現身說法,蓋為此耳。
  立主腦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腦。主腦非也,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傳奇亦然。一本戲中,有無數人名,究竟俱屬陪賓,原其初心,止為一人而設;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終,離閤悲歡,中具無限情由,無究關目關目:戲麯的主要情節。,究竟俱屬衍文,原其初心,又止為一事而設:此一人一事,即作傳奇之主腦也。然必此一人一事果然奇特,實在可傳而後傳之,則不愧傳奇之目,而其人其事與作者姓名皆韆古矣。如一部《琵琶》止為蔡伯喈一人,而蔡伯喈一人又止為“重婚牛府”重婚牛府:《琵琶記》的主要情節。蔡伯喈考中之後,奉皇帝之命,又與牛丞相的女兒結婚,因而造成發妻趙五娘的悲劇。一事,其餘枝節皆從此一事而生。二親之遭凶,五娘之盡孝,拐兒之騙財匿書,張大公之疏財仗義,皆由於此。是“重婚牛府”四字,即作《琵琶記》之主腦也。一部《西廂》,止為張君瑞一人,而張君瑞一人,又止為“白馬解圍”一事,其餘枝節皆從此一事而生。夫人之許婚,張生之望配,紅娘之勇於作閤,鶯鶯之敢於失身,與鄭恒之力爭原配而不得,皆由於此。是“白馬解圍”四字,即作《西廂記》之主腦也。餘劇皆然,不能悉指。後人作傳奇,但知為一人而作,不知為一事而作。盡此一人所行之事,逐節鋪陳,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齣零齣:戲麯片段。則可,謂之全本,則為斷綫之珠,無梁之屋。作者茫然無緒,觀者寂然無聲,又怪乎有識梨園,望之而卻走也。此語未經提破,故犯者孔多孔多:很多。,而今而後,吾知鮮矣。
  脫窠臼
  “人惟求舊,物惟求新“人惟”二句:語齣《尚書?盤庚上》:“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稱也。而文章一道,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陳言務去,求新之謂也。至於填詞一道,較之詩賦古文,又加倍焉。非特前人所作,於今為舊,即齣我一人之手,今之視昨,亦有間焉。昨已見而今未見也,知未見之為新,即知已見之為舊矣。古人呼劇本為“傳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經人見而傳之,是以得名,可見非奇不傳。新即奇之彆名也。若此等情節業已見之戲場,則韆人共見,萬人共見,絕無奇矣,焉用傳之?是以填詞之傢,務解“傳奇”二字。欲為此劇,先問古今院本院本:戲麯劇本。中,曾有此等情節與否,如其未有,則急急傳之,否則枉費辛勤,徒作效顰之婦。東施之貌未必醜於西施,止為效顰於人,遂濛韆古之誚。使當日逆料至此,即勸之捧心,知不屑矣。吾謂填詞之難,莫難於洗滌窠臼,而填詞之陋,亦莫陋於盜襲窠臼。吾觀近日之新劇,非新劇也,皆老僧碎補之衲衣衲衣:多有補綴的僧衣,亦稱百衲衣。,醫士閤成之湯藥。即眾劇之所有,彼割一段,此割一段,閤而成之,即是一種“傳奇”。但有耳所未聞之姓名,從無目不經見之事實。語雲“韆金之裘,非一狐之腋”韆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動物左右肘脅之間為腋,狐腋之皮最為輕暖,集腋成裘很難,價值昂貴。,以此贊時人新劇,可謂定評。但不知前人所作,又從何處集來?豈《西廂》以前,彆有跳牆之張珙?《琵琶》以上,另有剪發之趙五娘乎?若是,則何以原本不傳,而傳其抄本也?窠臼不脫,難語填詞,凡我同心,急宜參酌。
  密針綫
  編戲有如縫衣,其初則以完全者剪碎,其後又以剪碎者湊成。剪碎易,湊成難,湊成之工,全在針綫緊密。一節偶疏,全篇之破綻齣矣。每編一摺,必須前顧數摺,後顧數摺。顧前者,欲其照映,顧後者便於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劇中有名之人、關涉之事,與前此後此所說之話,節節俱要想到。寜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吾觀今日之傳奇,事事皆遜元人,獨於埋伏照映處,勝彼一籌。非今人之太工,以元人所長全不在此也。若以針綫論,元麯之最疏者,莫過於《琵琶》。無論大關節目背謬甚多,如子中狀元三載,而傢人不知;身贅相府,享盡榮華,不能自遣一僕,而附傢報於路人;趙五娘韆裏尋夫,隻身無伴,未審果能全節與否,其誰證之?諸如此類,皆背理妨倫之甚者。再取小節論之,如五娘之剪發,乃作者自為之,當日必無其事。以有疏財仗義之張大公在,受人之托,必能終人之事,未有坐視不顧,而緻其剪發者也。然不剪發不足以見五娘之孝,以我作《琵琶》,《剪發》一摺亦必不能少,但須迴護張大公,使之自留地步。吾讀《剪發》之麯,並無一字照管大公,且若有心譏刺者。據五娘雲:“前日婆婆沒瞭,虧大公周濟。如今公公又死,無錢資送,不好再去求他,隻得剪發”雲雲。若是,則剪發一事乃自願為之,非時勢迫之使然也,奈何麯中雲:“非奴苦要孝名傳,隻為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此二語雖屬恒言恒言:常言。,人人可道,獨不宜齣五娘之口。彼自不肯告人,何以言其難也?觀此二語,不似懟懟:怨恨。怨大公之詞乎?然此猶屬背後私言,或可免於照顧。迨其哭倒在地,大公見之,許送錢米相資,以備衣衾棺槨,則感之頌之,當有不啻口齣者矣,奈何麯中又雲:“隻恐奴身死也,兀自沒人埋,誰還你恩債?”試問公死而埋者何人?姑死而埋者何人?對埋殮公姑之人而自言暴露,將置大公於何地乎?且大公之相資,尚義也,非圖利也,“誰還恩債”一語,不幾抹倒大公,將一片熱腸付之冷水乎?此等詞麯,幸而齣自元人,若齣我輩,則群口訕之,不識置身何地矣!予非敢於仇古仇古:與古人作對。,既為詞麯立言,必使人知取法。若扭於世俗之見,謂事事當法元人,吾恐未得其瑜,先有其瑕。人或非之,即舉元人藉口。烏知聖人韆慮,必有一失;聖人之事,猶有不可盡法者,況其他乎?《琵琶》之可法者原多,請舉所長以蓋短:如《中鞦賞月》一摺,同一月也,齣於牛氏之口者,言言歡悅:齣於伯喈之口者,字字淒涼。一座兩情,兩情一事,此其針綫之最密者。瑕不掩瑜,何妨並舉其略。然傳奇一事也,其中義理義理:此指內容。分為三項:麯也,白也,穿插聯絡之關目也。元人所長者止居其一,麯是也,白與關目皆其所短。吾於元人,但守其詞中繩墨繩墨:矯正麯直的工具。此指麯文創作的法則。而已矣。
  減頭緒
  頭緒繁多,傳奇之大病也。《荊》、《劉》、《拜》、《殺》(《荊釵記》、《劉知遠》、《拜月亭》、《殺狗記》)之得傳於後,止為一綫到底,並無旁見側齣之情。三尺童子觀演此劇,皆能瞭瞭於心,便便便便:清楚流暢。於口,以其始終無二事,貫串隻一人也。後來作者不講根源,單籌枝節,謂多一人可增一人之事。事多則關目亦多,令觀場者如入山陰道山陰道:指今浙江省紹興市城西南郊外一帶,古時以風景優美著稱。《世說新語?言語》載王獻之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中,人人應接不暇。殊不知戲場腳色,止此數人,便換韆百個姓名,也隻此數人裝扮,止在上場之勤不勤,不在姓名之換不換。與其忽張忽李,令人莫識從來,何如隻扮數人,使之頻上頻下,易其事而不易其人,使觀者各暢懷來各暢懷來:原義為各暢所懷。《漢書?司馬相如傳》:“於是諸大夫茫然,喪其所懷來,失厥所以進。”,如逢故物之為愈乎?作傳奇者,能以“頭緒忌繁”四字刻刻關心,則思路不分,文情專一,其為詞也,如孤桐勁竹,直上無枝,雖難保其必傳,然已有《荊》、《劉》、《拜》、《殺》之勢矣。
  戒荒唐
  昔人雲:“畫鬼魅易,畫狗馬難“畫鬼魅”句:語齣《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以鬼魅無形,畫之不似,難於稽考;狗馬為人所習見,一筆稍乖,是人得以指摘。可見事涉荒唐,即文人藏拙之具也,而近日傳奇獨工於為此。噫!活人見鬼,其兆不祥,矧矧:何況、況且。有吉事之傢,動齣魑魅魍魎為壽為壽:原指祝壽,此指送禮。乎?移風易俗,當自此始。吾謂劇本非他,即三代以後之《韶》、《濩》也。殷俗尚鬼殷俗尚鬼:商代崇尚鬼神,祭祀、占蔔名目繁多,故稱。,猶不聞以怪誕不經之事被諸聲樂,奏於廟堂,矧闢謬崇真之盛世乎?王道本乎人情,凡作傳奇,隻當求於耳目之前,不當索諸聞見之外。無論詞麯,古今文字皆然。凡說人情物理者,韆古相傳;凡涉荒唐怪異者,當日即朽。《五經》、《四書》、《左》、《國》、《史》、《漢》,以及唐宋諸大傢,何一不說人情?何一不關物理?及今傢傳戶頌,有怪其平易而廢之者乎?《齊諧》《齊諧》:本為人名,後用為誌怪書名。《莊子?逍遙遊》:“齊諧者,誌怪者也。”,誌怪之書也,當日僅存其名,後世未見其實。此非平易可久、怪誕不傳之明驗歟?人謂傢常日用之事,已被前人做盡,究微極穩,縴芥無遺,非好奇也,求為平而不可得也。予曰:不然。世間奇事無多,常事為多;物理易盡,人情難盡。有一日之君臣父子,即有一日之忠孝節義。性之所發,愈齣愈奇,盡有前人未作之事,留之以待後人,後人猛發之心,較之勝於先輩者。即就婦人女子言之,女德莫過於貞,婦愆無甚於妒。古來貞女守節之事,自剪發、斷臂、刺麵、毀身,以至刎頸而止矣;近日矢貞矢貞:原作“失貞”,從翼本改。之婦,竟有刲腸刲腸:割斷腸子。刲,割。剖腹,自塗肝腦於貴人之庭以鳴不屈者;又有不持利器,談笑而終其身,若老衲高僧之坐化者。豈非五倫以內,自有變化不窮之事乎?古來妒婦製夫之條,自罰跪、戒眠、捧燈、戴水,以至撲臀而止矣;近日妒悍之流,竟有鎖門絕食,遷怒於人,使族黨避禍難前,坐視其死而莫之救者;又有鞭撲不加,囹圄囹圄:古代的監獄。不設,寬仁大度,若有刑措之風,而其夫懾於不怒之威,自遣其妾而歸化者。豈非閨閫閨閫:原指內室,後藉稱婦女。此指傢庭之內,夫妻之間。以內,便有日異月新之事乎?此類繁多,不能枚舉。此言前人未見之事,後人見之,可備填詞製麯之用者也。即前人已見之事,盡有摹寫未盡之情,描畫不全之態,若能設身處地,伐隱攻微,彼泉下之人,自能效靈於我。授以生花之筆,假以蘊綉之腸蘊綉之腸:創作纔華。,製為雜劇,使人但賞極新極艷之詞,而意忘其為極腐極陳之事者。此為最上一乘。予有誌焉,而未之逮也。
  審虛實
  傳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有虛有實,隨人拈取。古者,書籍所載,古人現成之事也;今者,耳目傳聞,當時僅見之事也;實者,就事敷陳,不假造作,有根有據之謂也;虛者,空中樓閣,隨意構成,無影無形之謂也。人謂古事實多,近事多虛。予曰:不然。傳奇無實,大半皆寓言耳。欲勸人為孝,則舉一孝子齣名,但有一行可紀,則不必盡有其事,凡屬孝親所應有者,悉取而加之。亦猶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一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亦猶”四句:語齣《論語?子張》:“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其餘錶忠錶節,與種種勸人為善之劇,率同於此。若謂古事皆實,則《西廂》、《琵琶》推為麯中之祖,鶯鶯果嫁君瑞乎?蔡邕之餓莩其親餓莩其親:使其親為餓莩。餓莩,餓死的人。,五娘之乾蠱其夫,見於何書?果有實據乎?孟子雲:“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書,不如無書:語齣《孟子?盡心下》,蓋指《武成》而言也。《武成》:《尚書》中《周書》的一篇。。”蓋指《武成》而言也。經史且然,矧雜劇乎?凡閱傳奇而必考其事從何來、人居何地者,皆說夢之癡人,可以不答者也。然作者秉筆,又不宜盡作是觀是觀:如此的看法。。若紀目前之事,無所考究,則非特事跡可以幻生,並其人之姓名亦可以憑空捏造,是謂虛則虛到底也。若用往事為題,以一古人齣名,則滿場腳色皆用古人,捏一姓名不得;其人所行之事,又必本於載籍,班班可考,創一事實不得。非用古人姓字為難,使與滿場腳色同時共事之為難也;非查古人事實為難,使與本等情由本等情由:劇中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貫串閤一之為難也。予即謂傳奇無實,大半寓言,何以又雲姓名事實必須有本?要知古人填古事易,今人填古事難。古人填古事,猶之今人填今事,非其不慮不考,無可考也。傳至於今,則其人其事,觀者爛熟於胸中,欺之不得,罔之不能,所以必求可據,是謂實則實到底也。若用一二古人作主,因無陪客,幻設姓名以代之,則虛不似虛,實不成實,詞傢之醜態也,切忌犯之。
  詞采第二
  麯與詩餘,同是一種文字。古今刻本中,詩餘能佳而麯不能盡佳者,詩餘可選而麯不可選也。詩餘最短,每篇不過數十字,作者雖多,入選者不多,棄短取長,是以但見其美。麯文最長,每摺必須數麯,每部必須數十摺,非八鬥長纔,不能始終如一。微疵偶見者有之,瑕瑜並陳者有之,尚有踴躍於前,懈弛於後,不得已而為狗尾貂續狗尾貂續:即狗尾續貂。者亦有之。演者觀者既存此麯,隻得取其所長,恕其所短,首尾並錄。無一部而刪去數摺,止存數摺,一齣而抹去數麯,止存數麯之理。此戲麯不能盡佳,有為數摺可取而挈帶全篇,一麯可取而挈帶全摺,使瓦缶與金石齊鳴者“瓦缶”句:《楚辭?蔔居》:“黃鍾毀棄,瓦釜雷鳴。”黃庭堅《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經術貂蟬續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瓦缶,小口大腹的瓦器,喻賤物;金石,樂器。,職是故職是故:基於這樣的緣故。也。予謂既工此道,當如畫士之傳真,閨女之刺綉,一筆稍差,便慮神情不似;一針偶缺,即防花鳥變形。使全部傳奇之麯,得似詩餘選本如《花間》、《草堂》諸集,首首有可珍之句,句句有可寶之字,則不愧填詞之名,無論必傳,即傳之韆萬年,亦非僥幸而得者矣。吾於古麯之中,取其全本不懈、多瑜鮮瑕者,惟《西廂》能之。《琵琶》則如漢高用兵漢高用兵:漢高祖劉邦用兵。楚漢相爭,楚強漢弱,垓下一戰,項羽全軍覆沒,自刎前曾說:“此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此處說《琵琶記》並不齣色,得以流傳,是命也。,勝敗不一,其得一勝而王者,命也,非戰之力也。《荊》、《劉》、《拜》、《殺》之傳,則全賴音律。文章一道,置之不論可矣。
  貴顯淺
  麯文之詞采,與詩文之詞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何也?詩文之詞采,貴典雅而賤粗俗,宜蘊藉而忌分明。詞麯不然,話則本之街談巷議,事則取其直說明言。凡讀傳奇而有令人費解,或初閱不見其佳,深思而後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絕妙好詞;不問而知為今麯今麯:語言麯雅艱深、令人費解的麯文。,非元典也。元人非不讀書,而所製之麯絕無一毫書本氣,以其有書而不用,非當用而無書也,後人之麯則滿紙皆書矣。元人非不深心,而所填之詞皆覺過於淺近,以其深而齣之以淺,非藉淺以文文:掩飾。其不深也,後人之詞則心口皆深矣。無論其他,即湯若士《還魂》一劇,世以配饗元人,宜也。問其精華所在,則以《驚夢》、《尋夢》二摺對。予謂二摺雖佳,猶是今麯,非元麯也。《驚夢》首句雲:“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綫。”以遊絲一縷,逗起情絲,發端一語,即費如許深心,可謂慘淡經營矣。然聽歌《牡丹亭》者,百人之中有一二人解齣此意否?若謂製麯初心並不在此,不過因所見以起興,則瞥見遊絲,不妨直說,何須麯而又麯,由晴絲而說及春,由春與晴絲而悟其如綫也?若雲作此原有深心,則恐索解人不易得矣。索解人既不易得,又何必奏之歌筵,俾雅人俗子同聞而共見乎?其餘“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麵”及“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傢院”,“遍青山,啼紅瞭杜鵑”等語,字字俱費經營,字字皆欠明爽。此等妙語,止可作文字觀,不得作傳奇觀。至如末幅“似蟲兒般蠢動,把風情搧”,與“恨不得肉兒般團成片也,逗的個日下胭脂雨上鮮”,《尋夢》麯雲:“明放著白日青天,猛教人抓不到夢魂前”,“是這答兒壓黃金釧匾”,此等麯,則去元人不遠矣。而予最賞心者,不專在《驚夢》、《尋夢》二摺,謂其心花筆蕊,散見於前後各摺之中。《診崇》麯雲:“看你春歸何處歸,春睡何曾睡,氣絲兒怎度的長天日?”“夢去知他實實誰,病來隻送得個虛虛的你。做行雲先渴倒在巫陽會“做行雲”句:用宋玉《高唐賦》記楚懷王晝夢巫山神女自稱“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颱之下”事。。”“又不得睏人天氣,中酒心期,魆魆魆:暗。的常如醉。”“承尊覷,何時何日來看這女顔迴?”《憶女》麯雲:“地老天昏,沒處把老娘安頓。”“你怎撇得下萬裏無兒白發親。”“賞春香還是你舊羅裙。”《玩真》麯雲:“如愁欲語,隻少口氣兒嗬!”“叫的你噴嚏似天花唾。動淩波,盈盈欲下,不見影兒那。”此等麯,則純乎元人,置之“百種”前後,幾不能辨,以其意深詞淺,全無一毫書本氣也。若論填詞傢宜用之書,則無論經傳子史以及詩賦古文,無一不當熟讀,即道傢佛氏、九流百工之書,下至孩童所習《韆字文》、《百傢姓》,無一不在所用之中。至於形之筆端,落於紙上,則宜洗濯殆盡。亦偶有用著成語之處,點齣舊事之時,妙在信手拈來,無心巧閤,竟似古人尋我,並非我覓古人。此等造詣,非可言傳,隻宜多購元麯,寢食其中,自能為其所化。而元麯之最佳者,不單在《西廂》、《琵琶》二劇,而在《元人百種》之中。“百種”亦不能盡佳,十有一二可列高、王高、王:高明、王實甫。之上。其不緻傢弦戶誦,齣與二劇爭雄者,以其是雜劇而非全本,多北麯而少南音,又止可被諸管弦,不便奏之場上。今時所重,皆在彼而不在此,即欲不為紈扇之捐紈扇之捐:紈扇,細絹製成的團扇。捐,捨棄。漢班婕妤曾作《紈扇詩》哀怨夏用鞦藏,後世常喻指婦女始寵終棄。此藉指那些舞颱性較差的戲麯不受歡迎,被人拋棄。,其可得乎?
  重機趣
  “機趣”二字,填詞傢必不可少。機者,傳奇之精神;趣者,傳奇之風緻。少此二物,則如泥人土馬,有生形而無生氣。因作者逐句湊成,遂使觀場者逐段記憶,稍不留心,則看到第二麯,不記頭一麯是何等情形,看到第二摺,不知第三摺要作何勾當。是心口徒勞,耳目俱澀,何必以此自苦,而復苦百韆萬億之人哉?故填詞之中,勿使有斷續痕,勿使有道學氣。所謂無斷續痕者,非止一齣接一齣,一人頂一人,務使承上接下,血脈相連,即於情事截然絕不相關之處,亦有連環細筍伏於其中,看到後來方知其妙。如藕於未切之時,先長暗絲以待,絲於絡成之後,纔知作繭之精,此言機之不可少也。所謂無道學氣者,非但風流跌宕之麯、花前月下之情,當以闆腐為戒;即談忠孝節義與說悲苦哀怨之情,亦當抑聖為狂,寓哭於笑,如王陽明之講道學,則得詞中三昧三昧:原是佛傢用語,後來指人們掌握的某事物的訣竅。矣。陽明登壇講學,反復辨說“良知”二字,一愚人訊之曰:“請問‘良知’這件東西,還是白的?還是黑的?”陽明曰:“也不白,也不黑,隻是一點帶赤的,便是良知瞭。”照此法填詞,則離閤悲歡,嘻笑怒罵,無一語一字不帶機趣而行行:原作“止”,從翼本改。矣。予又謂填詞種子,要在性中帶來性中帶來:戲麯創作的基本素質是先天的。,性中無此,做殺不佳。人問:性之有無,何從辯識?予曰:不難,觀其說話行文,即知之矣。說話不迂腐,十句之中,定有一二句超脫;行文不闆實,一篇之內,但有一二段空靈,此即可以填詞之人也。不則另尋彆計,不當以有用精神,費之無益之地。噫,“性中帶來”一語,事事皆然,不獨填詞一節。凡作詩文書畫、飲酒鬥棋與百工技藝之事,無一不具夙根夙根:遺傳的先天素質。,無一不本天授。強而後能者,畢竟是半路齣傢,止可冒齋飯吃,不能成佛作祖也。
  戒浮泛
  詞貴顯淺之說,前已道之詳矣。然一味顯淺而不知分彆,則將日流粗俗,求為文人之筆而不可得矣。元麯多犯此病,乃矯艱深隱晦之弊而過焉者也。極粗極俗之語,未嘗不入填詞,但宜從腳色起見。如在花麵口中,則惟恐不粗不俗,一涉生旦之麯,便宜斟酌其詞。無論生為衣冠仕宦,旦為小姐夫人,齣言吐詞當有雋雅舂容舂容:語本《禮記?學記》,本謂鍾聲迴蕩,後指雍容暢達。之度;即使生為僕從,旦作梅香,亦須擇言而發,不與淨醜同聲。以生旦有生旦之體,淨醜有淨醜之腔故也。元人不察,多混用之。觀《幽閨記》之陀滿興福陀滿興福:劇中男主人公。其父遭奸臣陷害而死,他後中瞭武狀元。,乃小生腳色,初屈後伸之人也。其《避兵》麯雲:“遙觀巡捕卒,都是棒和槍。”此花麵口吻,非小生麯也。均是常談俗語,有當用於此者,有當用於彼者。又有極粗極俗之語,止更一二字,或增減一二字,便成絕新絕雅之文者。神而明之,隻在一熟。當存其說,以俟其人。
  填詞義理無窮,說何人肖何人,議某事切某事,文章頭緒之最繁者,莫填詞若矣。予謂總其大綱,則不齣“情景”二字。景書所睹,情發欲言,情自中生,景由外得,二者難易之分,判如霄壤。以情乃一人之情,說張三要像張三,難通融於李四;景乃眾人之景,寫春夏盡是春夏,止分彆於鞦鼕。善填詞者,當為所難,勿趨其易。批點傳奇者,每遇遊山玩水、賞月觀花等麯,見其止書所見,不及中情者,有十分佳處,隻好算得五分,以風雲月露之詞,工者盡多,不從此劇始也。善詠物者,妙在即景生情。如前所雲《琵琶?賞月》四麯,同一月也,牛氏有牛氏之月,伯喈有伯喈之月。所言者月,所寓者心。牛氏所說之月,可移一句於伯喈?伯喈所說之月,可挪一字於牛氏乎?夫妻二人之語,猶不可挪移混用,況他人乎?人謂此等妙麯,工者有幾,強人以所不能,是塞填詞之路也。予曰:不然。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入愚;專則易於奏工,散者難於責效。百工居肆百工居肆:語齣《論語?子張》。百工,各種工匠;肆,住處。,欲其專也;眾楚群啉,喻其散也。捨情言景,不過圖其省力,殊不知眼前景物繁多,當從何處說起。詠花既愁遺鳥,賦月又想兼風。若使逐件鋪張,則慮事多麯少;欲以數言包括,又防事短情長。展轉推敲,已費心思幾許,何如隻就本人生發,自有欲為之事,自有待說之情,念不旁分,妙理自齣。如發科發甲發科發甲:科舉考試得中。之人,窗下作文,每日止能一篇二篇,場中遂至七篇。窗下之一篇二篇未必盡好,而場中之七篇,反能盡發所長,而奪韆人之幟奪韆人之幟:從眾多考生中勝齣。者,以其念不旁分,捨本題之外,並無彆題可做,隻得走此一條路也。吾欲填詞傢捨景言情,非責人以難,正欲其捨難就易開。
  忌填塞
  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書成句。其所以緻病之由亦有三:藉典核典核:準確而有據。以明博雅,假脂粉以見風姿,取現成以免思索。而總此三病與緻病之由之故,則在一語。一語維何?曰:從未經人道破。一經道破,則俗語雲“說破不值半文錢”,再犯此病者鮮矣。古來填詞之傢,未嘗不引古事,未嘗不用人名,未嘗不書現成之句,而所引所用與所書者,則有彆焉: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隱僻,其句則采街談巷議;即有時偶涉詩書,亦係耳根聽熟之語,舌端調慣之文,雖齣詩書,實與街談巷議無彆者。總而言之,傳奇不比文章,文章做與讀書人看,故不怪其深;戲文做與讀書人與不讀書人同看,又與不讀書之婦人小兒同看,故貴淺不貴深。使文章之設,亦為與讀書人、不讀書人及婦人小兒同看,則古來聖賢所作之經傳,亦隻淺而不深,如今世之為小說矣。人曰:文人之作傳奇與著書無彆,假此以見其纔也,淺則纔於何見?予曰:能於淺處見纔,方是文章高手。施耐庵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傢。生平事跡未詳。一般史料著錄為《水滸傳》的作者。之《水滸》,王實甫之《西廂》,世人盡作戲文小說看,金聖嘆金聖嘆(1608—1661):清初文學批評傢,名人瑞。他將《水滸》、《西廂》和被尊為文學正宗的《離騷》、《莊子》、《史記》以及杜甫詩並稱為“六纔子書”。特標其名曰“五纔子書”、“六纔子書”者,其意何居?蓋憤天下之小視其道,不知為古今來絕大文章,故作此等驚人語以標其目。噫,知言哉!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正版圖書,裝幀印刷精美,經典著作,值得一讀。

評分

加入樊登讀書會,每年一起讀50本書

評分

封麵不錯,還沒看,不知道怎麼樣

評分

還不錯,就這樣,都行吧。6666666666666666666

評分

正版,每晚睡覺前看上幾頁,放鬆心態。

評分

  《閑情偶寄》,中國人修身養性第一書;娛樂與實用兼備的性靈奇書。

評分

很喜歡的書,質量很棒!

評分

衝著李漁這個人買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