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这位有着赫赫军功的一等毅勇侯,实际上是一位标准的文化人。最能体现曾国藩文人情怀的,除开他自己创作的诗文外,就是这两部由他选编的诗文选本:《经史百家杂钞》与《十八家诗钞》。这两部诗文选本,收在清光绪二年传忠书局刊印的《曾文正公全集》中,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清末民初研习中国古代诗文的最好读本。
1915年,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说:“今欲通国学,亦早通其常识耳,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干振则枝披,将麾则卒舞。如是之书,曾氏《杂钞》,其庶几焉。”又说:“国学者,统道与文也。姚氏《类纂》畸于文,曾书则二者兼之,所以可贵也。”毛泽东对曾氏选本的评价,应该代表当时社会,尤其是激进青年士人的普遍看法。今天,对国学有兴趣的年轻读者,仍可借助这两部选本,从正门进入中国古典诗文的殿堂。
《经史百家杂钞》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在清代,在曾国藩之前,社会上已经流行着两部很有名的古文选本,一部是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纂的《古文观止》,一部是乾隆年间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这两部书,各有其优长,影响也都很大。但在许多方面,却比不上《经史百家杂钞》。
《古文观止》,可以说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古文选本。但是,由于它是供学塾使用的读本,故而所选文章偏重文彩,偏重通俗,缺少一种学术的厚重和大文化的广博。《经史百家杂钞》则不然。《杂钞》在网罗文献的广博上和选文思想的学术底蕴上,无疑都是超过了《古文观止》的,而所选许多文章的可读性和观赏性,也是并不亚于《古文观止》的。“观止”者,观此为止也,其他不必看也。《经史百家杂钞》,可以说就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观止”。《经史百家杂钞》,也可以叫作《曾氏古文观止》。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一生著述颇多,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着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其中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曾国藩留在近代史册上的痕迹,色彩最浓的一笔,毫无疑问是他的军功。这位有着赫赫军功的一等毅勇侯,实际上却是一个标准的文化人。他从父亲的私塾到唐氏家塾到涟滨书院到岳麓书院,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学院教育。他从秀才到举人到进士到翰林,走过正途的完整的科举道路。直到三十九岁之前,他都是一个专职的皇帝文学侍从。咸丰二年底,曾氏接到朝廷令他出任帮办湖南团练事务大臣的上谕,他最初的态度是一口拒绝。让他作出违旨决定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他不识兵戎的文职身份。尽管还有其他种种原因在起着作用,但我相信,占第一位的一定是这个,因为这是近于本能性的反应。对于一个业已四十二岁身处高位的中年人,弃文就武、投笔从戎,谈何容易!所以我历来认为,对曾氏的研究,无论视他为政治家也罢,军事家也罢,都不能忽视他的本色。他的本色是一位词臣,一介文人。最能体现他的词臣学养、文人情怀的,除开他自己创作的诗文外,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两部诗文选本:《经史百家杂钞》与《十八家诗钞》。
《经史百家杂钞》一书,创意于咸丰元年初曾氏供职京师六部期间,成书于咸丰十年闰三月安徽宿松军营。在此之前,有一部影响很大的古文选本名日《古文辞类纂》,编者乃大名鼎鼎的桐城文派主将姚鼐。曾氏对姚很敬重,说过“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的话,并将姚列为他所认可的三十二个圣哲之一。姚对曾氏的最大启发,是姚所提出的文章有阳刚与阴柔之分的观点。曾氏在姚的基础上,参照邵雍的四象之说,又将阳刚分为太阳、少阳,阴柔分成太阴、少阴四类。太阳代表气势,少阳代表趣味,太阴代表识度,少阴代表情韵。
对于初涉该领域的人来说,这本书的门槛可能会稍微高一些,因为它假设读者已经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然而,一旦跨过最初的适应期,它所提供的帮助是无可替代的。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在你迷茫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时,为你指明方向,提供清晰的索引和可靠的参照系。我曾尝试对照其他一些入门书籍,发现它们往往侧重于概念的简单罗列,而本书则着力于展示知识体系的内在张力与发展脉络。作者在处理争议性观点时所持的审慎和公允态度,更是值得称赞,没有盲目站队,而是将不同学说的精髓分别予以呈现,留给读者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如果有人想真正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古代思想认知框架,而不是停留在碎片化的知识点上,这本书无疑是一块坚实的基础石,是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攻克的宝贵资源。
评分行文风格上,这本书的语言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它没有刻意追求晦涩难懂的古奥,却又保持着一种典雅的古典气息,读起来酣畅淋漓,却又字字珠玑。作者似乎深谙如何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深邃的思想,那份游刃有余的文字驾驭能力,着实令人佩服。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逻辑衔接紧密,即便是跨越了看似不相关的多个领域,也能找到一条清晰的内在联系。更难得的是,在论述严肃的学术问题时,作者偶尔会穿插一些极富洞察力的譬喻,既能帮助读者理解复杂概念,又不失文采。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考据和论述,读起来也充满了阅读的乐趣。这是一种高超的叙事艺术,它既能满足学术上的严谨要求,又能给予普通读者以愉悦的阅读体验,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一口气读完,又忍不住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每一句话的精妙之处。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检索系统做得非常到位,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资料的研究者来说至关重要。目录的编排详尽而富有层次感,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精准地概括了其核心内容,使得定位特定论点变得异常高效。更值得称赞的是,书末的索引部分,收录了大量的关键概念、人名以及引用的古代典籍名称,编排得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了文献引用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我在撰写自己的研究笔记时,发现可以非常快速地回溯到书中相应的论述段落。这种对读者便利性的细致考虑,体现了编纂者对知识传播的责任感。在数字化时代,实体书的这种高效的、可信赖的物理索引系统,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使得知识的查找不再依赖于屏幕的光亮,而是在厚重的纸页间通过指尖的触摸和翻动完成,这本身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过程。
评分内容上,这部作品的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它仿佛是一座宏伟的知识宫殿,内部的结构复杂却又井然有序。作者对古代典籍的梳理和提炼,展现了惊人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在对不同学派思想进行横向对比时,那种洞察力简直令人拍案叫绝。我特别欣赏它对那些被现代研究略显边缘化的古代文献的重新挖掘与阐释,使得那些蒙尘的智慧得以重见天日。阅读过程中,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论断,因为它们背后蕴含的逻辑链条异常精妙复杂,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吸收。它绝非那种浅尝辄止的普及读物,而是对渴望深入理解古代思想脉络的读者极具挑战性的邀请函。每一次深入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代先贤的深度对话,每一次都有新的领悟和理解的突破,这种知识的“密度”和“厚度”,是现在很多快餐式读物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匠心独运的用心。封面采用了经典的布面精装,纹理细腻,触感温润,那种老派书卷的质地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尤其是烫金的标题字体,在灯光下流转着低调而奢华的光泽,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墨香四溢的年代。内页纸张的选择也极为考究,米白色的纸张不仅保护了视力,更赋予了阅读一种仪式感,即便是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装订工艺更是无可挑剔,平摊后书页服帖牢固,每一次翻阅都能听到纸张轻微的摩擦声,那是知识在低语。装帧的细微之处,比如书脊上精美的纹饰,都透露出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畏。这套书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每一次摩挲,都是一次对古典美学的致敬,让人在享受阅读内容的同时,也沉醉于这精美的外在形式之中。
评分非常好的书。
评分经史百家杂钞(套装上下册)
评分很早就有一套岳麓书社的十八家诗抄,而这套经史百家杂钞早就想买,京东物美价廉,是买书的第一选择.
评分经史百家杂钞(套装上下册)
评分《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粟奉之日记》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之一种。粟奉之,字庚竾,湖南长沙人。自撰《粟庚竾日记》十五卷,原稿
评分很不错的书,非常喜欢,推荐阅读!很不错的书,非常喜欢,推荐阅读!
评分读书当然就得要正版,不错!
评分很好用的,价格也便宜!值得购买!
评分曾国藩,这位有着赫赫军功的一等毅勇侯,实际上是一位标准的文化人。最能体现曾国藩文人情怀的,除开他自己创作的诗文外,就是这两部由他选编的诗文选本:《经史百家杂钞》与《十八家诗钞》。这两部诗文选本,收在清光绪二年传忠书局刊印的《曾文正公全集》中,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清末民初研习中国古代诗文的最好读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