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科学源流译丛》编著者)H·弗洛里斯·科恩。本书是唯一一部关于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著作,出版后即确立了其经典和权威地位。它如同一部百科全书,系统地考察了自19世纪以来科学史家们关于科学革命的实质和原因的大约60种观点,并对其特点和不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书不仅涉及如何解释和看待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科学成就,而且也涉及科学革命根植于哪些哲学、宗教、社会土壤,如何永远改变了我们理解自然界的方式,以及为什么科学革命发生在17世纪的西欧而没有发生在古希腊、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等诸多议题,从而大大有助于我们对近代科学的思想、社会和文化起源的理解。本书是科学革命研究者的必读著作,也可供关心现代世界兴起的读者阅读。
评分很不错的书,多读书,开阔眼界
评分出版社很认真,作者也很严肃,一本好书
评分实际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科学革命才成为撰写科学史的一个核心的组织原则。而这种情况的改变,主要由三位学者的三部著作所产生的影响。这三位学者和三部著作分别是:英国历史学家巴特菲尔德(H. Butterfield)在1949年出版的《近代科学的起源:1300-1800》,英国科学史家霍尔(A. R. Hall)于1954年出版的《科学革命:1500-1800》,以及美国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库恩(T. Kuhn)于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评分 评分201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何传启教授等人,将其有关“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研究成果公布,引起了一些相关的讨论,也引起了一些院士们的关注。然而,作为传统的科学史概念的科学革命,在学术上历来是有些不同理解的。本文即尝试从科学编史学的立场出发,就科学史研究中有关科学革命的观点,结合新近出现的有关“第六次科技革命”的说法,做一些分析与讨论。
评分二、有多少次科学革命?
评分物流不错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