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 [A Concise Course of General Music History of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 [A Concise Course of General Music History of China]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孙继南,周柱铨 编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863044
版次:2
商品编码:11100757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A Concise Course of General Music History of China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5
字数:5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 [A Concise Course of General Music History of China]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相关图书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 [A Concise Course of General Music History of China]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 [A Concise Course of General Music History of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概括了我国自原始社会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年来的音乐发展历史。由古代音乐(约8000年前-公元1922)、近代音乐(1912-1949)和现代音乐大事记(1949-2010)三个部分组成,是一部自古贯今的音乐通史性著作。本书具有结构严谨、史料翔实、条例清晰、论之有据等特色。适宜于高等师范、艺术院校音乐系做教科书使用,也适合于广大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阅读。

内容简介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由全国十一所高等师范、艺术院校从事中国音乐史教学的部分教师合作编写,目的在于编成一部自古贯今的中国音乐通史教科书。同时,作为一部具有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特色的音乐史读物,也适宜于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阅读,从中可以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
   全书由文字、图片:谱例组成。一至第七章为古代音乐部分,第八章为近代音乐部分,第九章为现代音乐大事记,三者有机地组成中国音乐历史长河的概貌。名之“简编”,是由于这《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尚不足以成为一部包罗万象、巨细无遗的通史著作,但现有容量中仍广泛地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新的学术信息以及汇集编著者多年积累的教学心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力图用唯物史观去探索我国几千年来音乐发展的规律,对于各个时代的重要音乐文化现象、音乐人物和音乐作品,也力求在资料准确的基础上作出客观而公正的解释与评价。一部优秀的音乐史著作,应该能够具有弘扬民族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社会效益。很难说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但我们是为此而努力的。

作者简介

孙继南,928年一生,安徽芜湖人。1947年开始从事音乐教育。曾任山东师大及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主饪、教授,兼任教育部艺教委1-3届委员、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等职。近年论港有《黎锦晖及黎派音乐》、《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佛法歌曲之经典——弘一大师“清凉歌”考》及《我国近代早期乐歌的重要发现——發州“文会馆唱歌选抄”》等。1993年获国务院”为发展艺术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奖励。1994年离休。

周柱铨,1928年生,广东广州人。音乐史学教授。195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学期间,师从吕骥、蓝玉菘、杨荫浏、张洪岛、康津斯基、别杏章诺失学习中外音乐史论。1958年以来在哈尔滨艺术学院、哈尔滨师大音乐学院任教,教授中外音乐史、作品分析、作曲、钢琴等课程。曾先后在《人民音乐≥、《音乐研究》等刊物发表史论、评论文章多篇。近年出版商专著《响泉论乐》、《先秦文献音乐史料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编写说明

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约8000年前一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第三节 古歌与古乐舞
第四节 古乐器
第五节 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第二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育
第三节 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第四节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 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第六节 音乐思想

第三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乐府
第三节 鼓吹
第四节 相和歌
第五节 清商乐
第六节 百戏中的乐舞
第七节 音乐美学思想
第八节 音乐文化的交流
第九节 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第十节 乐律宫调理论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l-960)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宫廷燕乐
第三节 民间俗乐
第四节 音乐理论
第五节 记谱法
第六节 音乐机构
第七章 著名音乐家
第八节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第五章 宋、元时期(公元960-l368)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市民音乐的勃兴
第三节 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
第四节 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第五节 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第六节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七节 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第八节 音乐论著举要

第六章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戏曲的发展
第三节 民间歌舞、说唱
第四节 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 重要曲谱
第六节 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

第七章 中华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音乐大事记(公元1949年7月-2010年12月)

附录一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二 谱例目录
附录三 图片目录
附录四 人名索引
后记
修订版后记

精彩书摘

民歌的理论研究是近代传统音乐研究中最受重视的一项工作。许多新音乐工作者对民歌的音乐形式、结构种类、旋律、音阶、节奏等作了专门的研究。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民歌音乐研究取得最多收获的一个时期,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冼星海的《民歌研究》、《略论民歌研究》是力图从历史、现实的纵线把握,从歌词、音乐的不同层次探寻,从中外民歌的比较,从民歌与创作、与新文化的发展方向多方面研究民歌的重要论文。吕骥的《民间音乐研究提纲》,既从民间音乐研究的总体讨论民歌研究,又把民歌列为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部类专门论述,对民歌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民歌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对全国各地的民歌研究、新民歌创作、民歌风歌曲创作都起着有益的推动作用。
近代民间歌舞的发展也有其特点。秧歌、花鼓、花灯、采茶等是较有影响的种类。这些民间歌舞形式,载歌载舞、歌舞并重,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生活情趣。近代民间歌舞中,有以歌伴舞者,也有用器乐伴舞者,如汉族的龙舞、狮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等。还有一些民间舞蹈是舞者自奏乐器为舞蹈伴奏,如苗族的芦笙舞、藏族的弦子舞、彝族的跳月等。
与民歌随时随地即兴歌唱不同,近代民间歌舞大多在风俗节日和喜庆之时表演,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民间歌舞又不同于商业性的歌舞演出,它们大多是助兴式或竞赛性的群众性表演,是长期流传下来的传统歌舞,这种歌舞的音乐风格以粗犷、质朴、通俗、明快为突出特征。
以陕北秧歌为代表的新民间歌舞的大发展在近代是十分突出的。秧歌,原是广泛流行于汉族地区的群众性歌舞,一般在节庆时演出。它综合了民间的鼓舞(腰鼓、花鼓)和化装表演(舞狮、跑驴、旱船等)等艺术,表演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是民间艺术中影响颇大的广场歌舞。延安是秧歌活动兴盛的地区,这里的新文艺工作者在40年代初期开始了对秧歌的改革。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首先组织了大秧歌队,采用新鲜、明快的舞步和形式,使新秧歌受到了老百姓的更大欢迎。《解放日报》及时地发表社论予以总结、宣扬。自此,新秧歌活动迅速流传开来。到1944年,仅陕甘宁边区就有秧歌队近千个,各秧歌队都演出了新秧歌。这种群众性的新民间歌舞继而在华北、山东得到发展。后来,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新秧歌也传人京、津、沪、宁等大城市,成为近代最普及的一种民间歌舞。秧歌音乐主要取自当地的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由于新秧歌运动源自陕北而后传开,新秧歌音乐中又以陕北音乐风格为显著特征。
……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 [A Concise Course of General Music History of China]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 [A Concise Course of General Music History of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书是旧书,到处都是折痕

评分

考研加油!!!

评分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这本书很不错建议大家购买。 %D%A %D%A%D%A%D%A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由全国十一所高等师范、艺术院校从事中国音乐史教学的部分教师合作编写,目的在于编成一部自古贯今的中国音乐通史教科书。同时,作为一部具有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特色的音乐史读物,也适宜于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阅读,从中可以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  全书由文字、图片:谱例组成。第一至第七章为古代音乐部分,第八章为近代音乐部分,第九章为现代音乐大事记,三者有机地组成中国音乐历史长河的概貌。名之“简编”,是由于这《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尚不足以成为一部包罗万象、巨细无遗的通史著作,但现有容量中仍广泛地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最新的学术信息以及汇集编著者多年积累的教学心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力图用唯物史观去探索我国几千年来音乐发展的规律,对于各个时代的重要音乐文化现象、音乐人物和音乐作品,也力求在资料准确的基础上作出客观而公正的解释与评价。一部优秀的音乐史著作,应该能够具有弘扬民族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社会效益。很难说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但我们是为此而努力的。%D%A%D%A多读书,增加一点书卷气,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至少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1. \N\N读书可以让人滤除浮躁  读书,撇开喧嚣,拨开冗务,于小楼一角仔细的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的滋味,在书海中滤除浮躁的心态,淡泊名利,淡然处世,无疑是愉悦沧桑人生的美好享受。  “贪婪、自私、急功近利”是造成浮躁的主要原因。读书最难做的“涵养之如不识字人”。读书不能“取二三诗文务求滚瓜,铭三五散句惟求烂熟,生吞活剥,断章取义,开口必曰之乎,凡言必谓者也,皮囊外曰文化人,内实盗娼之属,无非丑婆娘施了亮艳脂粉,益丑而又可怖也!”伪饰自己,急功近利,装门面,当做官场职位晋升和商场招揽生意的“敲门砖”。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终于买的书送到了。很满意。 \N\N《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

评分

质量好,实用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

很好听 用来自己考研的 希望能考研成功啊

评分

综合正版 纸质也很好

评分

很开心 很多地方买不到的。而且正版 点赞

评分

有点脏有点皱 是因为打折吗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 [A Concise Course of General Music History of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 [A Concise Course of General Music History of China]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