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打開無數道寬闊的大門,通嚮一個又一個人類的思想高地。
人一生不可不讀的常識
書架上不能缺少的收藏。
教育傢 錢理群 先生 銘心激賞 作序推薦
你是否見過,我們的生活中四處彌漫著空虛和無意義的氣氛?
你是否想過,我們究竟是想成為“一隻受過很好訓練的狗”,還是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你是否探究過,人文究竟有什麼意義,生活有沒有意義?
其實這些已有無數先賢替你思考瞭
人類為什麼要追尋人生的意義?
你是國傢的公民,但你有哪些權利、責任、利益?公民如何誕生?
怎樣用靈魂的力量抵禦暴力?
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座蘊含力量的寶藏,你的心靈是否還在沉睡?如何喚醒?
如何拯救因生態破壞而淪落的每個人的故鄉?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帶來精神的高揚,卻陷入瞭物質主義、實利主義、消費主義、虛無主義、犬儒主義的泥坑,造成瞭精神的危機。中國社會已患上“人類文明缺乏癥,人文素養缺乏癥,公民素養缺乏癥”。人們如果想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公民素養,該從哪裏入手?當從閱讀開始。《叩響命運的門:人生必讀的一百零二篇人文素養經典》精選瞭古今中外最為著名的人文素養經典文本88篇。這些篇章充滿生命的智慧和力量,通過對經典的閱讀,我們可以和無緣謀麵的曆史巨人或不相識的朋友進行精神的對話,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瞭文化意義的交流與傳承。人在精神上得到修養,並能從中體會到生命的歡樂和自由。
作者簡介
馬小平:男,1956年生,1982年師範大學畢業。先後供職湘潭、東莞、深圳等市重點中學,為重點骨乾教師、語文老師,學生最歡迎的老師、弟子最喜聞樂道的恩師。
專事教育,遷流不改。主張中學語文課堂,應為幸福場所,親躬踐行迄今。
思無邪、行無狎,端謹之持身,高潔之心性,見者無不嘆為今世之一異數。著名教育傢錢理群教授深為感動,專門撰文《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能夠走多遠》,就《馬小平教育思想劄記和對話》,相與切磋砥礪。專為本書作序推薦。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寫在前麵的話
第一章
人的屬性
人是尋求意義的生物
人的三種狀態
生命的意義
人生
我為什麼生活
第二章
論教育
教育永恒的支柱:曆史和文學
人文素養比數理能力更基礎
反思道德教育
政治人的人文素養
第三章
底綫倫理
公民誕生的條件
角色意識與主體性
醜陋的中國人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第四章
人是會思想的蘆葦
思想的誕生
思想和思想者
警惕“真理”
精神的故鄉
我的精神傢園
第五章
什麼是民主?
羅伯特議事規則
民主概念與基本條件
自由的精神
法
民主是法的理想
論法短文兩篇
三則故事
第六章
論四大自由
自由與恐懼
歐洲人的權利意識
人權的性質
世界人權宣言
全球倫理普世宣言
第七章
美國的“希望工程”
帕爾梅墓前的沉思
濟窮之道不在“施捨”
短文三篇
第八章
全球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危機
魯迅雜文《熱風》選讀
尊重誰的文化差異
第九章
孔孟
黑暗王國裏的殘燭(節選)
傳統文化的更新與再生
漢語的人心
漢語、英語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機能
第十章
我們的憂慮
人類的睏境
生態災難,也是文化災難
談談可持續發展
環保與公民責任
我不認為我徵服瞭沙漠
拯救地球
第十一章
假如沒有馬剋思
這一代以及那一代的理想
戰爭
爐邊談話
大屠殺:日本冷臉歐洲熱淚
第十二章
巨人之死
睦鄰友好的新起點
一個人和一個民族的復興
用靈魂的力量抵禦暴力
讓種族隔離製度在世界絕跡
英雄的完成:踏上迴傢的路
將世人的悲慘背在身上
第十三章
科學與人生
科學主義與科學精神
科學要遵循人道的規律
我的世界觀
科學傢要求廢止戰爭
公眾的科學觀
想起霍金
第十四章
給我未來的孩子
給兒子的信
給女兒的信
有溫度的詞匯
智慧的美麗
保姆
愛是世上最偉大的
第十五章
審美需要真誠和自信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慢慢走,欣賞啊!”
為瞭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最美好的時刻
精神明亮的人
當她十八歲的時候
第十六章
青春
你就是一道風景
緻加西亞的信
醒醒吧,睡著的心靈巨人
《巨人三傳》初版序
把握你自己
看靈魂
第十七章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節選)
成功者的心理品質
達成心理健康的練習
建立自信
精彩書摘
看到這一點,我們會得到怎樣的啓示呢?顯然,人類渴望瞭解自己,而渴望瞭解自己,不斷尋求自身存在的意義,這,又正是人所特有的一種本性。我們對人的研究,何不就此開始呢?
我們知道,山石草木、風花雪月存在著,運動著,但是它們並不自知自己的存在,更不會追求存在的意義。蟲魚鳥獸也存在著,活動著,但是它們也不自思自己的存在,不去尋求存在的意義。它們彼此之間傳遞著各種信息,但這些信息還不是意義。
唯有人有所不同。人不但存在著,而且不斷尋求著存在的意義,創造著存在的意義。對存在的意義的不同理解,還會導緻人的不同的存在。
人尋求自身的意義,也尋求一切事物的意義。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不妨說,人是尋求意義的生物。
尋求意義,是人所特有的一種本陛。這種本性,體現在前麵所列齣的各種本性中,同時,還可以使那些本性得到統一的說明。
例如,人是會說話的動物,但是,如果人的語言沒有意義,便會與鸚鵡學舌無異。
不錯,人是有理性的動物,而有理性的標誌便是能夠理解意義。動物停留於感官感知的水平,隻能接受和反映感官感知的感性刺激;唯有人纔能突破感性的局限,把握到對象的意義,理性對事物的本質、規律、價值的追求,就是對意義的尋求。
是的,人會製造工具,會勞動,能創造,而這些都以人知道自身活動的意義為前提。沒有意義的活動,不能稱之為人的活動;意義齣現錯誤,活動將難以成功。人一旦發現活動的意義與原有的期望相反,人也可能反過來,放棄或反對這種活動。這時,製造工具的人也會破壞工具,勞動創造者也可以去從事破壞乃至毀滅性活動。因為人的各種活動,都應該以對這些活動的意義的理解為前提。
人具有社會性和政治性,而社會性和政治性的形成,則依賴於人和人之間的意義的交往。離開這一點,單從生物的種群聚閤和種群調節本能上去說明,則很難成功。經濟活動、生産關係之所以能成為社會發展和政治活動的基礎,也需要以人對這些東西的意義的理解為中介。
卡西爾認為,人是進行符號活動的動物,而符號這種東西,正如卡西爾自己所說,“是人類的意義世界之一部分”(卡西爾:《人論》,上海譯文齣版社,1985)。正是由於有瞭意義,一個通常的物質對象,對象的一個性質或過程纔成為一個符號。符號必須有意義,沒有意義的符號便不能稱其為符號。意義的錶達依賴於符號,但是,意義本身不能被歸納於符號。
結構主義人類學傢列維一施特勞斯認為人是“意指性生物”(SignifyingCkeature),當人用名稱稱呼一個事物時,就是把它置於一個連接係統中,通過係統的內在關係來確定它的意義。因此,概念的意義不是來自對象,而是作為一個谘詢,其意義是由它所在的係統中的結構地位決定的。結構主義看重結構在人的意義活動中的作用是有一定道理的。而這裏隱含的前提,便是承認人要尋求意義。如果我們有興趣,還可以發現許多關於人本性的各種見解都與對意義問題的認識相關聯。比如說,當尼采盛贊人對自身的超越本性,把人看作一根係於動物和超人之間的繩索,認識人的偉大之處在於人是一座橋梁而非一個目的時,他首先認為,世界原本沒有意義,是人給瞭大地以意義和價值,所以人有權利改變它們,變革一切舊價值,創造新價值。當薩特宣稱人就是自由,人不是一片青苔,一堆垃圾或一朵花,沒有什麼東西對人的命運進行瞭預先的安排或規定,人隻是循自己的計劃而成的東西,隻是他自己的行為的總和時,他是以現象學的意義理論為基礎的。他認為,那些有價值或有意義的、可利用的客體,都具有一種與人這種意嚮性的存在物相關的存在方式。因此,正是通過人,世界纔有其意義。當人們嚮外在世界尋求意義和價值陷入煩惱時,關於存在的心理分析是想讓人們在煩惱中發現自己是價值和意義的唯一源泉。
……
前言/序言
我曾經說過:“不要看輕中學教師的意義和價值,更不要低估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他的生命力量所能達到的高度和潛能”。我說這句話時,心裏想著的,就是先後在東莞中學和深圳中學任教的馬小平老師。近十多年,我有幸在全國範圍結交瞭一批齣色的中小學教師,馬老師以其全球教育眼光,高瞻遠矚,思想深邃,而讓我格外關注。因此,2004年,當我得知馬老師身患癌癥時,是極為震驚的。後來聽說他在住院期間,編瞭一本中學生《人文素養讀本》,“’齣院後就在深圳中學開設專題課,很受學生歡迎。這件事不僅讓我大為感動,而且引發瞭我的思考:馬老師為什麼要拼將生命的最後一搏,投身於人文素養教育?這背後,有著怎樣的理想、理念和憂患?為此,我專門寫瞭《一項“和災難賽跑的教育”工程》的文章,作為《人文素養讀本》的序言。此文傳給瞭病危的馬老師,他的夫人告訴我:他已經無力說話,但仍露齣瞭欣慰的笑容。我們當時希望馬老師能親眼看到此書的齣版,但是,沒有想到,馬老師還是過早地離我們而去瞭。我們深為沒有及時實現馬老師最後一個心願而悔恨不已。現在,經過近半年的努力,這本凝聚著馬老師全部生命力量的編著終於齣版,我們也可以以此告慰馬老師在天之靈瞭。為提高書的影響力,齣版社決定將讀者範圍由中學生擴大到廣大青年;對此,我是理解與贊同的,並且認為也是符閤馬老師的心願的:他對中學生教育的關注,歸根結底正是要為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因此,在改寫序言時,我還是保留瞭原序的基本內容,隻是針對新的讀者作瞭一些補充。
馬老師在本書《寫在前麵的話》裏,劈頭提齣瞭一個問題:“什麼是當代中學生最缺乏的?”——這大概是在重病纏身時,更讓他魂靈不安的問題。這一問,卻讓我,以及所有自稱關心中學教育的人們羞愧難言:因為我們早已麻木,不去作這樣的追問瞭。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針對每一個國人的:我們生活中所欠缺的,究竟是什麼?
馬老師的迴答,更是驚心動魄:我們所培養的人纔,並不缺乏知識與技術,“他們有知識,卻沒有是非判斷力;他們有技術,卻沒有良知”,他們患有“人類文明缺乏癥,人文素養缺乏癥,公民素養缺乏癥”。在我們的教育下,很有可能將齣現有知識、有技術,但沒有文化,沒有人文關懷和素養的一代人。
患有“人類文明缺乏癥,人文素養缺乏癥,公民素養缺乏癥”的,豈止是中學生?我曾經多次說過,中國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帶來精神的高揚,卻陷入瞭物質主義、實利主義、消費主義、虛無主義、犬儒主義的泥坑,造成瞭精神的危機。而精神危機的集中錶現,就是馬老師這裏所說的三大缺乏癥。
需要提醒注意的,今天中國並不缺乏關於人類文明、人文素養、公民素養的宣傳、鼓噪,甚至可以說,高談人文素養、公民素養,也成為一種時髦。正是魯迅說的,中國是一個文字的遊戲國,有的人嘴上說的和心裏想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多次談到的“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就是如此。所謂“絕對”,是指一己的利益成為他們一切言行的唯一驅動力,為他人、社會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種“投資”;所謂“精緻”,是指他們有很高的智商、教養,所做的一切在錶麵上都閤理、閤法,無可挑剔;同時,他們又驚人的世故老成,經常作齣“忠誠”的姿態,很懂得配閤,錶演,最善於利用體製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獲取自己的利益,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的成員,因此,他們要成為接班人,也是順理成章的。而正是這樣的高智商的利己主義者,他們講起“人文精神”卻是頭頭是道,比誰都漂亮。但這對他們來說,不過是炫耀的知識,而正如本書裏的一篇文章所說,“人文知識不是人文素質”,必須讓知識“滲透到他的生活與行為,纔能稱之為素養”。這些高能人精的靈魂,已經被權欲和利欲所浸透,知識(包括人文知識)都成為他們獲取權力和利益的工具和手段。而我們現行的人纔培養、評價、選拔機製,是極容易並且已經源源不斷地將這樣的懂得配閤和錶演的“尖子”選作接班人瞭。這是真正要危害社會,影響國傢、民族的未來的。
……
叩響命運的門:人生必讀的一百零二篇人文素養經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