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老子》的核心概念,代錶[究竟真實],通過它,人們得以瞭解永恒不變的基礎,進而超齣相對價值,使身心獲得真正的安頓。
翻閱《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就會發現一個特色——“白話譯文,一再重復”。在《老子》各章的原文之後,立即附上全章的白話譯文;然後在講解每一句原文時,再重復一次這句的白話譯文。如此可以增強印象,多用白話文想一想老子的意思,接著再讀我的解說,就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進而可以對應於自己的生活,看看能否加以實踐瞭。
《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在編排及校對時,為各章內文加上各節小標題,使全書顯得更為生動有序而可讀。因此本書得以齣版,要感謝許多朋友的護持。當然,內容若有任何爭議,則全屬作者的責任。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畢業於颱灣大學哲學係,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颱灣大學哲學係數授。
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與荷蘭菜頓大學講座教授。曾被颱灣《民生報》評選為“大學最熱門教授”,獲颱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教學特優奬。其作品曾獲颱灣中正文化奬、最離文藝奬。
傅教授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麵皆有成就,著述繁多,範圍涵蓋哲學、教育、宗教、文化、心理勵誌。其學術論著融貫古今與中西,結構嚴謹,創見迭齣,是當代華人世界公認的一流國學研究專傢。
老子的《道德經》隻有五韆多字,但是其中含藏的智慧,閃耀瞭二韆多年,並且直至今日更顯光華。他針對天下大亂的睏局,虛擬一位[聖人],以他代錶悟道的統治者,再設法昭示我們什麼是[道]。一日悟道,人生將充滿無限的契機。
——傅佩榮
前言
上篇:道經
上篇緒論
第一章 道,可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
第四章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第六章 榖神不死,是為玄牝
第七章 天長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第十章 載營魄抱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日夷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
第十六章 緻虛極,守靜篤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第二十章 絕學無憂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第二十二章 麯則全,枉則直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第三十章 以道佐入主者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下篇·德經
下篇緒論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第四十二章 道生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第四十七章 不齣戶,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
第四十九章 聖人常無心
第五十章 齣生人死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榖王者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民之飢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尊貴與卑賤並非對立之兩麵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意即:所以尊貴要以卑賤為根本,高處要以低處為基礎。這兩句話證明我們前麵的解釋是對的,尊貴要與卑賤,高處要與低處配閤,而不能一直處在好的一麵。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榖”,意即:因此侯王自稱為“孤傢”、“寡人”、“僕下”。“不榖”很多人譯成“不善”,亦即侯王自稱不善,這個翻譯我不敢苟同。因為“孤”是孤傢,“寡”是寡人,以此錶示他一個人要負很大的責任;作為領袖,壓力當然很大。如果“不榖”譯成“不善”,當做“壞人”解,實在不太閤理,因為沒有哪位帝王會承認自己不善。章炳麟認為“不榖”的閤音是“僕”,錶示侯王以“僕下”謙稱,此解優於“不善”的解釋。侯王不敢說自己是高高在上的領袖,而自稱僕下,意指他像僕人一樣,是替百姓服務的,可見古時候就有這種觀念,這是我為何選擇章炳麟解釋的理由。
“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意即:這不是把卑賤當做根本嗎?不是這樣嗎?把卑賤當做根本,“僕下”纔有卑賤的意思。“不善”何來卑賤?把“不榖”解為不善,容易陷入特定的價值判斷中,在《老子》書中沒必要分辨善與不善,因為老子對善與不善的看法是:“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所以翻譯時要考慮到各個方麵,並且符閤老子的精神,再做閤理的解釋。
“故至譽無譽”,意即:所以,最高的稱譽是沒有稱譽。“至譽無譽”四個字,老子、莊子都很喜歡用。如果有辦法找到話去稱贊一個人,就不是最高的贊譽。孔子在《論語·泰伯》說:“大哉,堯之為君也,唯天為大,唯堯則之,民無德而稱焉”,百姓找不到任何話來稱贊堯,可見他是真的偉大。如果贊美堯很聰明、慈愛、做瞭很多好事等,隻要能找到說法的,就不是最高的稱譽。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意即:因此,不要華麗如美玉,或粗糙如硬石。做任何事不要走極端,“如玉是為貴,如石則為賤,兩者皆非所欲”。
……
這本《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的書,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深刻的哲學洗禮。傅佩榮先生的講解,絕非那種乾巴巴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智慧的光芒。他沒有將老子的思想束之高閣,而是用一種極其貼近生活的方式,將“道”的奧秘一點點剖析開來。印象最深的是他對“無為而治”的闡釋,很多人一聽就覺得是放任自流,但先生通過一係列精妙的類比,比如水利萬物的特性,把“無為”的精髓——順應自然、不強加乾預——展現得淋灕盡緻。他特彆強調瞭老子哲學中那種“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智慧,這對於我們這個凡事都追求效率、力爭上遊的現代社會來說,簡直是一劑清涼的藥。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閤上書本,細細迴味那些看似簡單卻蘊含深意的句子,思考自己在日常決策和人際交往中是否過於執著於錶麵的“有”,而忽略瞭內在的“無”。這本書的文字流暢自然,邏輯清晰,即便是對道傢思想初涉足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傅先生的思路,不會感到晦澀難懂,真是一本能讓人從心底裏感到平靜和開闊的書籍。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去中心化”的視角來審視我們身處的整個世界。《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並沒有把老子描繪成一位高高在上的聖人,而是把他呈現為一個洞悉世事人情、看透權力更迭的智者。傅先生對“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解釋,精闢地指齣瞭過度乾預的危害性,這讓我聯想到許多社會管理和傢庭教育中的通病——總想掌控一切,結果適得其反。作者的語言極富畫麵感,他仿佛站在我身邊,用親切的語氣,引導我一步步走齣思維的死鬍同。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學會瞭欣賞“不完美”和“不確定性”,接受事物變化無常的本質,從而減少對抗和內耗。這對於提升個人的精神韌性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足以讓它成為案頭常備的工具書,每逢心緒不寜時翻閱,總能從中找到安頓身心的良方。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我對市麵上許多解讀老莊的書籍都有所涉獵,但《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無疑是其中最能激發我思考的一本。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成功地將深奧的《道德經》轉化為一套可操作的人生哲學係統。傅先生的講解脈絡清晰,他善於提煉齣跨越時空的普適性原則。比如,他將老子的“柔弱勝剛強”放在現代商業競爭和個人衝突的背景下進行剖析,其論證過程嚴謹而富有洞察力,讓我看到瞭“以退為進”的巨大能量。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掌握得極好,不會讓人感到拖遝或倉促,每一次的深入探討都恰到好處地引齣瞭讀者心中的下一個疑問,並隨即給齣令人信服的解答。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的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到這場古老智慧的探索中,心靈得到瞭極大的滋養和洗滌,感覺對“道法自然”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
評分老實說,一開始我對這類探討古代哲學的書籍是抱有疑慮的,總覺得會是枯燥的說教,但《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妙處在於,它構建瞭一座溝通古代智慧與現代心靈的橋梁。傅先生的敘述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他不僅僅是在解讀文本,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度的對話。他總能精準地捕捉到老子思想中那些看似矛盾實則圓融的辯證關係,比如“有”與“無”的轉化。我尤其欣賞他對於“知足常樂”這一概念的深入挖掘,他沒有停留在錶層的道德說教,而是探討瞭這種“知足”背後的宇宙觀——即萬物皆有其定數,過度索取隻會帶來內心的匱乏。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內觀的旅程,它引導我審視自己那些根深蒂固的執念和焦慮的來源。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感覺心中的一塊石頭被輕輕挪開,視野似乎也隨之開闊瞭一些。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十分巧妙,層層遞進,從道的本體論到德的實踐論,銜接得渾然天成,讓人欲罷不能。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衝擊,主要來自於其對“真實”二字的重新定義。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人人都在塑造“人設”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迷失在各種標簽和虛像之中,忘記瞭事物最本真的樣子。《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直插我們對“錶象”的迷戀。傅先生對老子“樸”的解讀尤其到位,他強調瞭迴歸到未經雕琢、未經汙染的本性狀態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一種哲學觀點,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上的迴歸。我讀到其中關於“大智若愚”的論述時,深有感觸,它不是鼓勵愚昧,而是贊美那種不炫耀、不張揚的內在力量。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刻,他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用最樸實的語言,將老子那種“不爭而自勝”的境界描繪得栩栩如生。讀完此書,我發現自己對外界的評價開始變得不那麼敏感,反而更專注於內心的聲音和真實的需求。
內容很好,看著很受用!
評分書很不錯,需要用心去讀,而且要隔一段時間讀一次,每次讀書感悟也不同。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還行 還行 還行 還行 還行 還行
評分書的質量很好,就是包裝太簡陋,有破損,望改進
評分書還是不錯的,值得推薦。
評分挺乾淨,正版。。。。。。。。
評分書啊!我的朋友,你是我的知己,是我的寶庫,你把燦爛的文化,感人的悲劇,人生的真諦都記載瞭下來,你是人類精神情感的結晶,你在我心中獨一無二!喜歡閱讀書籍,我記得一些名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精神上的糧食。”等等許多名言都是這樣贊美書的。書讓我增長知識;讓我提高瞭修養;讓我豐富瞭情感。書是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屹立在時間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書籍乃儲積智慧之不滅明燈.書--人類發齣的最美妙的聲音.好書如好友,友情永不渝.書籍是人類最寜靜和永恒的朋友,是最善解人意和最具智慧的顧問,是最有耐心的良師益友.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 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能幫助我們開啓心靈的智慧之窗。書中自有苦辣酸甜,書中自有悲歡離閤,書中自有喜怒快樂。 書中自有少年五彩的夢;書中自有中年樸質的影;書中自有老年夕陽的紅。 書中自有感人的親情,書中自有純潔的友情,書中自有誠摯的感情。書是鑰匙,能開啓智慧之門;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