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古體小說叢刊:遊仙窟校注》是一篇在中國本土長期失傳的小說;但是在日本,不管是在“漢風”時代,還是提倡“和魂漢纔”時代,《古體小說叢刊:遊仙窟校注》都是被廣泛推崇的中國文學作品。本次整理,以“江戶初期無刊記刊本”為底本,以康永三年(一三四四)醍醐寺鈔本等為參校本。且采用詳校詳注形式,對日本古代鈔本和刊本中異體字和俗體字進行比勘,在語言學上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注釋則盡量詳細。
目錄
前言
遊仙窟校注
附錄
張文成生平事蹟及《遊仙窟》創作時間考
《遊仙窟》的日本古鈔本和古刊本
《遊仙窟》版本與校勘舉要
《遊仙窟》詞語試釋
《遊仙窟》古鈔本、古刊本勘誤與質疑
精彩書摘
日本現存《遊仙窟》古刊本則以光明天皇慶安五年(二八五二)刊本最為著名,不僅因為此本是後來比較流行的東山天皇元祿三年(一六九〇)刊本《遊仙窟鈔》的底本,更因為後來不少校點本和注釋本也往往是以它為底本的。不過,近來被影印齣來的一種“江戶初期無刊記刊本”(舊收藏者是已故大佛次郎,現收藏者為林望),被認為是它的原刻本,更引起瞭學人們的注意。一九八三年日本和泉書院影印瞭“無刊記刊本”,書前有葳中進所撰的《江戶初期無刊記刊本(遊仙窟)解說》,對這一本子的版式作瞭比較詳盡的說明:“長二十七點四厘米,寬十八點七厘米共父八十五張,一張紙每半頁設有長二十點五厘米,寬十五點九厘米的框,內八行,行十五字。此本正文中有大量的雙行夾注。捲末還刻有一段文字:
嵯峨天皇書捲之中,撰得《遊仙窟》。召紀傳儒者,欲傳受也。諸傢皆無傳,學士伊時深愁嘆。於時,木島社頭,林木鬱鬱之所,燒木結草,有老翁閉兩眼常誦之。問,讀《遊仙窟》雲雲也。伊時聞及,潔齋七日,整理衣冠,慎引陪從,參詣翁所。”誰來?“答曰:“唯唯。”跪申為得《遊仙窟》所參也雲雲。翁曰:“我幼少自吝受此書,年闌倦事,僅所學誦而已。”重申願教此書:“僕苟候王傢,居學士之職,少幼暗文無讀,垂哀矜。”翁諳讀之,伊時付假名。讀一帙畢,還歸之。後送種種珍寶,庵跡異香鬱鬱,無其跡。其後感書,幾乎大明神為化現耳。
文保三年四月十四日授申圓禪庵序畢 文章生英房
一般的研究者都稱道段文字為“跋”,是因為它被置於捲末,但文中明明有“序畢”二字,因此這段文字理應是一段序文,不知為何被置於捲末?“慶安五年刊本”與這個刊本的刻版是完全一樣的,連這篇“序”的位置也一樣,隻是在“序”後的空白處多瞭一個長十四點八厘米,寬五厘米的黑框“牌記”,黑框內所刻文字為“慶安五 壬辰 歲孟春吉旦中野太良左衛門開闆”。葳中進在《解說》中認為:“比較二者的印刷效果看,無刊記刊本很清楚,相比之下,慶安五年刊本稍欠清楚,顯然可證明是再版本。”此前,神田喜一郎亦曾發錶過與此差不多的看法,以為“無刊記刊本似乎要古老一些”一二。筆者直觀地看影印本,“慶安五年刊本”像是使用“無刊記刊本”原刻闆的“再刷本”,和大傢的感覺一樣。但因隻有道兩個本子孤立地對照,這類問題實際很難說準確,如果有材料證明,實際情況完全相反,也是不會令人吃驚的。但不管怎磨說,被稱為“江戶初期無刊記刊本”和被稱為“慶安五年刊本”的《遊仙窟》實際上是一種刻本,應該是確定無疑的,兩個本子隻是刷印有先後罷瞭。但因為有瞭“無刊記刊本”,這個刊本最早刊於何時,就成瞭一件很難確定的事瞭三一。
“無刊記刊本”(以下也代指“慶安五年刊本”)最突齣的特點有兩個:一是正文中有大量的雙行夾注;二是文末有“文章生英房”的“序”。根據這兩個特點,學界已經普遍認定另一種流傳頗廣的刻本“元祿三年(二八九〇)《遊仙窟鈔》本”(或稱為“元祿三年刊本”或“元祿刊本”)是直接承襲“無刊記刊本”的。“元祿刊本”是小型紙本,書末“牌記”不僅刻有書肆名,還明確刻齣“元祿三龍次庚午仲鞦上弦日”字樣,而且捲首東海散人《遊仙窟鈔序》亦署明“時元祿三年春三月東海散人書於休休亭”,刊刻的時間是十分確定的。其封麵題為《遊仙窟鈔》,署“唐張文成著,日本學士伊時點”,後一個署名明顯是根據“無刊記刊本”的“文章生英房”序文杜撰的。捲首刊有三篇序文,被“無刊記刊本”置於捲末的“文章生英房”的“序”被置於第三(可能刊印者已經看齣“無刊記刊本”將其置於文末不是很妥當的,或其另有所據,未可知也),正文及夾注則全錄,隻是全篇被分為五捲。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刊本增加瞭幾幅木刻插圖,還增加瞭大量假名注釋。這些顯然都是為讀者考慮的,也說明瞭這個刊本的商業性質。
……
前言/序言
古體小說叢刊:遊仙窟校注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