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小说丛刊:游仙窟校注

古体小说丛刊:游仙窟校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张文成 著,李时人,詹绪左 校
图书标签:
  • 古体小说
  • 游仙窟
  • 校注
  • 明清小说
  • 古典文学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小说
  • 版本研究
  • 脂砚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40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090394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古体小说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6
字数:4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体小说丛刊:游仙窟校注》是一篇在中国本土长期失传的小说;但是在日本,不管是在“汉风”时代,还是提倡“和魂汉才”时代,《古体小说丛刊:游仙窟校注》都是被广泛推崇的中国文学作品。本次整理,以“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为底本,以康永三年(一三四四)醍醐寺钞本等为参校本。且采用详校详注形式,对日本古代钞本和刊本中异体字和俗体字进行比勘,在语言学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注释则尽量详细。

目录

前言
遊仙窟校注
附錄
張文成生平事蹟及《遊仙窟》創作時間考
《遊仙窟》的日本古鈔本和古刊本
《遊仙窟》版本與校勘舉要
《遊仙窟》詞語試釋
《遊仙窟》古鈔本、古刊本勘誤與質疑

精彩书摘

  日本现存《游仙窟》古刊本则以光明天皇庆安五年(二八五二)刊本最为著名,不仅因为此本是后来比较流行的东山天皇元禄三年(一六九〇)刊本《游仙窟钞》的底本,更因为后来不少校点本和注释本也往往是以它为底本的。不过,近来被影印出来的一种“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旧收藏者是已故大佛次郎,现收藏者为林望),被认为是它的原刻本,更引起了学人们的注意。一九八三年日本和泉书院影印了“无刊记刊本”,书前有葳中进所撰的《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游仙窟)解说》,对这一本子的版式作了比较详尽的说明:“长二十七点四厘米,宽十八点七厘米共父八十五张,一张纸每半页设有长二十点五厘米,宽十五点九厘米的框,内八行,行十五字。此本正文中有大量的双行夹注。卷末还刻有一段文字:
  嵯峨天皇书卷之中,撰得《游仙窟》。召纪传儒者,欲传受也。诸家皆无传,学士伊时深愁叹。于时,木岛社头,林木郁郁之所,烧木结草,有老翁闭两眼常诵之。问,读《游仙窟》云云也。伊时闻及,洁斋七日,整理衣冠,慎引陪从,参诣翁所。”谁来?“答曰:“唯唯。”跪申为得《游仙窟》所参也云云。翁曰:“我幼少自吝受此书,年阑倦事,仅所学诵而已。”重申愿教此书:“仆苟候王家,居学士之职,少幼暗文无读,垂哀矜。”翁谙读之,伊时付假名。读一帙毕,还归之。后送种种珍宝,庵迹异香郁郁,无其迹。其后感书,几乎大明神为化现耳。
  文保三年四月十四日授申圆禅庵序毕 文章生英房
  一般的研究者都称道段文字为“跋”,是因为它被置于卷末,但文中明明有“序毕”二字,因此这段文字理应是一段序文,不知为何被置于卷末?“庆安五年刊本”与这个刊本的刻版是完全一样的,连这篇“序”的位置也一样,只是在“序”后的空白处多了一个长十四点八厘米,宽五厘米的黑框“牌记”,黑框内所刻文字为“庆安五 壬辰 岁孟春吉旦中野太良左卫门开板”。葳中进在《解说》中认为:“比较二者的印刷效果看,无刊记刊本很清楚,相比之下,庆安五年刊本稍欠清楚,显然可证明是再版本。”此前,神田喜一郎亦曾发表过与此差不多的看法,以为“无刊记刊本似乎要古老一些”一二。笔者直观地看影印本,“庆安五年刊本”像是使用“无刊记刊本”原刻板的“再刷本”,和大家的感觉一样。但因只有道两个本子孤立地对照,这类问题实际很难说准确,如果有材料证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也是不会令人吃惊的。但不管怎磨说,被称为“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和被称为“庆安五年刊本”的《游仙窟》实际上是一种刻本,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两个本子只是刷印有先后罢了。但因为有了“无刊记刊本”,这个刊本最早刊于何时,就成了一件很难确定的事了三一。
  “无刊记刊本”(以下也代指“庆安五年刊本”)最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正文中有大量的双行夹注;二是文末有“文章生英房”的“序”。根据这两个特点,学界已经普遍认定另一种流传颇广的刻本“元禄三年(二八九〇)《游仙窟钞》本”(或称为“元禄三年刊本”或“元禄刊本”)是直接承袭“无刊记刊本”的。“元禄刊本”是小型纸本,书末“牌记”不仅刻有书肆名,还明确刻出“元禄三龙次庚午仲秋上弦日”字样,而且卷首东海散人《游仙窟钞序》亦署明“时元禄三年春三月东海散人书于休休亭”,刊刻的时间是十分确定的。其封面题为《游仙窟钞》,署“唐张文成着,日本学士伊时点”,后一个署名明显是根据“无刊记刊本”的“文章生英房”序文杜撰的。卷首刊有三篇序文,被“无刊记刊本”置于卷末的“文章生英房”的“序”被置于第三(可能刊印者已经看出“无刊记刊本”将其置于文末不是很妥当的,或其另有所据,未可知也),正文及夹注则全录,只是全篇被分为五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刊本增加了几幅木刻插图,还增加了大量假名注释。这些显然都是为读者考虑的,也说明了这个刊本的商业性质。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造饧大麦粥”为风俗背景,表演了一场富于学养的文字游戏。“和”在此意为动词“搅和”,“醴”则谐“礼”。所谓“醴和麦粥”,意以“醴”搅和麦粥,但通过同音借代,使“醴”礼双关,故仍可说“先王之道,斯为美”。思道深体此意,故以“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作答,两“和”字的用法、读音同道衡,意为粥之美在于“租”了“醴”,无“醴”仍是麦粥,仍不可谓美。原文中”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者”,由者用也,指小大之事皆用礼,而不用和《乐》,于行必有困难之意,在对答中被隐去了,因此刻强调的恰恰是“醴”,正合乎二人对答的特殊语境:寒食节的饮食风俗。又如:“隋七兵尚书河间陆操无姿貌,有辩。尝新婚,太子少保趟郡李浑谓之曰:“屡逢射雉,几度启颜。”操曰:“息嫣二子,不言不笑。二《广记》卷二四八二也极典型。李、陆之对答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魏子曾向贾辛转述了叔向讲给醒蔑的一个故事:二日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一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贾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夫。二二“案”恶者丑也。叔向藉此事说明了展示才能的重要。陆操貌陋,又值新婚,李浑引此以讥之,是说即使你屡次射雉,又怎能令妻子破颜而笑?“息嫣二子”乃庄公十四年事,原委可溯至十年。十年夏,蔡哀侯与息侯同娶于陈。息妈归宁过蔡,蔡侯强止而见之。“造饧大麦粥”为风俗背景,表演了一场富于学养的文字游戏。“和”在此意为动词“搅和”,“醴”则谐“礼”。所谓“醴和麦粥”,意以“醴”搅和麦粥,但通过同音借代,使“醴”礼双关,故仍可说“先王之道,斯为美”。思道深体此意,故以“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作答,两“和”字的用法、读音同道衡,意为粥之美在于“租”了“醴”,无“醴”仍是麦粥,仍不可谓美。原文中”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者”,由者用也,指小大之事皆用礼,而不用和《乐》,于行必有困难之意,在对答中被隐去了,因此刻强调的恰恰是“醴”,正合乎二人对答的特殊语境:寒食节的饮食风俗。又如:“隋七兵尚书河间陆操无姿貌,有辩。尝新婚,太子少保趟郡李浑谓之曰:“屡逢射雉,几度启颜。”操曰:“息嫣二子,不言不笑。二《广记》卷二四八二也极典型。李、陆之对答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魏子曾向贾辛转述了叔向讲给醒蔑的一个故事:二日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一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贾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夫。二二“案”恶者丑也。叔向藉此事说明了展示才能的重要。陆操貌陋,又值新婚,李浑引此以讥之,是说即使你屡次射雉,又怎能令妻子破颜而笑?“息嫣二子”乃庄公十四年事,原委可溯至十年。十年夏,蔡哀侯与息侯同娶于陈。息妈归宁过蔡,蔡侯强止而见之。

评分

评分

一本对《游仙窟》详细的校注,值得一看。自《游仙窟》发现以来,很多名家都写过论文,这本应该不错。

评分

柳如是事辑外编

评分

月下宜读西厢,

评分

第三阶段:

评分

东西不错,发货速度也快

评分

柳如是事辑上编卷四

评分

绿色包装没问题,就是希望可以保护书的边边角角,书既然可以塑封请一定塑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