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内容简介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说。
作者简介
付德雷,东南大学艺术学硕士,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民艺学。在《艺术门径:分类的研究》、《东南大学学报》等媒体上发表论文数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风筝的起源与历史
风筝缘起
风筝起源三说
风筝的历史
第二章 风筝的文化与民众
风筝与科学技术
风筝与古代文学
风筝与民俗事象
风筝与体育运动
第三章 风筝的分类与特点
按结构分类
按形象分类
按功能分类
按大小分类
第四章 风筝的制作与放飞
风筝扎绑技艺
风筝糊制技艺
风筝绘画技艺
风筝放飞技艺
第五章 风筝的流派(产地)与风筝风格
北京风筝
天津风筝
潍坊风筝
……
第六章 风筝艺术流派的传承与传人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辛亥革命推翻了数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民间风筝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大的飞跃。至民国,各地所修的地方志中,大量记载了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活动。这一时期,风筝题材丰富,品种增多,新式样风筝不断出现。甚至在我国北方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人们也利用本地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出现了用“苇子”、“莛秆”等材料扎制的山区风筝。专业制作风筝的人员增多。风筝制作在潍县、高密、天津、北京、吉林等地,成为一种家庭副业。各地有大批国画家参与扎画风筝,使民间风筝的扎制、绘画技艺大大提高,形成了工笔重彩的文人画风和民间艺人为代表的民间画风同时并存的局面。一些风筝艺人和国画家所扎绘的极品风筝,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风筝制品开始登上艺术殿堂,不仅是放飞的娱乐品,而且成为一种挂在墙壁上的艺术欣赏品。
中国民间风筝和其他民间艺术品一起,开始立于世界民间美术之林。1915年,中国风筝第一次参加了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凿成而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北京风筝艺人哈国梁、天津风筝艺人魏元泰所制作的风筝,分别获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和银牌奖,与我国参展的翡翠、象牙、白玉制品、雕漆、珐琅、嵌银、瓷器、地毯、顾绣等各类民间艺术品和土特产品一样,为我国争得了荣誉。此后,民间风筝比赛在我国各地不断出现。20世纪20年代,潍坊商会举行的风筝比赛和青岛、安庆、台北等地举办的风筝比赛,都曾对风筝的发展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
前言/序言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风筝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很不错,一看就是正品,喜欢
评分
☆☆☆☆☆
可以
评分
☆☆☆☆☆
中华S民俗是炎黄子B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M彼此认Q同的标r志,P是规wZ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A团结的黏合剂,是
评分
☆☆☆☆☆
很不错,一看就是正品,喜欢
评分
☆☆☆☆☆
很不错,一看就是正品,喜欢
评分
☆☆☆☆☆
因为老师给小朋友留作业而买的,文字太多了
评分
☆☆☆☆☆
很不错,一看就是正品,喜欢
评分
☆☆☆☆☆
很不错,一看就是正品,喜欢
评分
☆☆☆☆☆
中华S民俗是炎黄子B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M彼此认Q同的标r志,P是规wZ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A团结的黏合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