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首先,打造梅毅“深圳制造”的标签,全力在一年的时间内持续推广投入;第二,依靠广州、深圳中国“南方系”传媒巨大的影响力,海天应该和广州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以及深圳各家大报联合打造“梅毅式”跨领域写作的概念,既然白卷英雄韩寒什么都不会都可以打造成神话,梅毅这样有真才实学的青年学者,在媒体深入推广下,肯定应该能够脱颖而出。
第三,以梅毅八本书为契机,为海天社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打出一套新路,在纸媒、平面媒体、网站等爆炸式宣传的同时,也要联系央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等电视媒体,依仗赫连勃勃大王口才好能在电视上面演讲表现的优势,更大地扩展其影响力。
内容简介
对于元朝,我们知道多少、又认识多少呢?纷繁杂乱的线索,诘屈聱牙的文字,记不住的人名和加上翻泽的混乱,读来真是一头雾水,给那些想了解元史的读者设置了重重的障碍。幸亏有赫连勃勃大王这个历史的守望者,他在众多的资料中耙梳整理,钩沉历史往事,复原离我们渐渐远去的历史,写出了一部脉络清晰、生动有趣的元朝史,为当前的历史阅读填补了一项空白,就在《帝国乾元--元朝真史》。
距今900年前的赫赫元帝国,既不是流星,也不是昙花,更不是遗憾。那地跨三大洲的庞然巨物,虽然短暂,却极其辉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内范围内,大元帝国百年间曾经发生那样多的故事,有过那样令人目眩神迷的血肉人生:元帝国疯狂的对外扩张、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北方汉人在夹缝中的艰难生存、文坛艺苑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与不朽创作如果暂时“忘却”蒙元东征西杀的残酷性、破坏力,那个时代所迸发出的勃勃不可抵制的创造力、扩张力、竞争力、进取力,依然值得后人悠然神往。
元帝国有着我们中华历史上幅员地域最为辽阔疆域,同时,它的自然科学的成就、文化的多元性发展、商业活动的频繁,都是我们至今仍让可以津津乐道的不争事实。
作者简介
梅毅,国家一级作家。现任职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国际部,长期致力于资本市场研究近20年。从事金融工作之余,跨跃文学、历史写作。著有《赫尔辛基的逃亡》等多部中、长篇小说,曾获国家、省、市等多项文学奖项。2004年起,梅毅以“赫连勃勃大王”为笔名,开始“中国历史大散文”写作,获“中国大陆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之称。相继出版有“长篇历史散文集”八卷本500万字,香港、台湾已出版十卷本繁体字版。2010年,梅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等电视节目中频频开讲《隋唐英雄志》《梅毅话英雄》《鲜为人知的杨家将》等节目,成为既埋头著述又活跃于荧屏的“双栖”历史作家。目前在深圳本土海天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梅毅帝国真史系列”乃其中华大历史纪实体裁最新精华版。
目录
导读:壮丽的废墟/1
南朝千古伤心事 每思豪杰泪满襟 不朽的文天祥/6
临安城上竖降旗 南宋都城的陷落/7
百死愁绝终不悔 文天祥的坚持/10
丹心不改天地悲 文天祥的最后努力/12
天涯海角不悔身 悲壮的压山之役/14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最后岁月/19
泥足的巨人 忽必烈的“政治遗产”/26
经济危机下的惶惶帝国 敛财三贼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29
从沙漠到大海 元朝的越海攻击/42
西南森林的泥沼 安南战场的狼狈/49
元朝帝王的“精神生活”佞佛滥施/54
虚幻的“大一统” 忽必烈死亡时的政治现实/60
或者活着死去 蒙元帝国汉族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62
从天堂到地狱的幻灭 元代的民族界限与知识分子境遇/63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谢枋得/67
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 赵孟?/70
歧路茫茫空望眼兴亡滚滚入愁肠 汪元量/76
举世无人识,终年独自行 郑思肖/77
百炼难柔铁石肠 甘为鹰犬的蒙元初期汉人张弘范、史天泽、郝经/80
死而后已的灭宋鹰犬 张弘范/80
急流勇退的“郭子仪” 史天泽/84
被遗忘的“苏武” 郝经/87
挣开人性的枷锁 《窦娥冤》的背后/90
文学史上的“孙志刚”关汉卿/90
不朽的名剧 《窦娥冤》/95
“八百媳妇”的密林 元成宗“守成”时代的蹉跌/100
并不顺利的继位 元成宗之立/100
“八百媳妇” 南方又一个陷阱/103
海都之死 西北诸王的最后“归顺”/104
兄终弟及后患无极 元武宗与元仁宗兄弟/107
武宗未必“武” 海山时代的瞎折腾/107
仁宗不尽“仁” 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时期的政治得失/115
附: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119
生如夏花 汉化帝王的悲剧/122
少年帝王少年臣 元英宗、拜住的政治改革/122
天上掉下来一顶大皇冠 元英宗的被弑与泰定帝的登基/125
帝位至尊手足相残 元文宗、元明宗兄弟的“礼让”/130
耀日干戈两京间 大都与上都之间的较量/130
骨肉至亲不相容 元明宗的“暴崩”与元文宗的“复位”/133
绿睛“色目”亦能诗 贯云石、萨都刺、马祖常、?贤/138
情深不寿贵公子 贯云石/138
浩歌笑舞真诗人 萨都剌/142
正直不阿大元官 马祖常/144
谈辩悬河突厥种 ?贤/145
“二把手”的下场 权臣燕帖木儿、伯颜、脱脱、哈麻生前身后事/148
热火烹油 权臣燕帖木儿家族的覆灭/149
重蹈覆辙 权臣伯颜的倒台/152
为善不终 权臣脱脱的贬死/158
自食其果 权臣哈麻的杖死/167
莫道书生空议论 头颅掷处血斑斑 杀身殉国的元末士人/169
大义殉国显赤诚 汉人樊执敬/170
忠魂俊骨堕深渊 泰不华与余阙/171
不为异朝太平臣 伯颜子中与王翰/173
歌尽桃花扇底风 元朝的覆灭/176
沉迷于古怪性爱和精细制作的皇帝/178
乱哄哄自己人杀自己人/181
惨兮兮从哪里来回哪里去/194
“北元”的延绵余绪/198
黄泉无精舍今夜宿谁家 元帝国最后的诗人们/203
“铁笛道人”乃诗雄 杨维桢/204
乘肥衣轻半世豪 顾瑛/207
洁癖难避真浊世 倪瓒/210
不容回忆的时代 诗人的荒诞而又必然的死亡/212
前言/序言
帝国真史系列·帝国乾元:元朝真史 简介 (本简介旨在描述“帝国真史系列”中其他可能存在的书目内容,并着重突出其独立性与视角,完全不涉及《帝国乾元:元朝真史》的具体内容。) --- 帝国真史系列:探寻人类文明长河中的权力、兴衰与命运 “帝国真史系列”是一套宏大、严谨且富有洞察力的历史著作群,致力于穿透历史的迷雾,以扎实的史料考证和独特的历史视角,重构那些塑造了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帝国与王朝的真实面貌。本系列旨在超越传统的教科书叙事,深入挖掘帝国权力运作的内在逻辑、社会结构的深层变化、文化碰撞的复杂性,以及最终走向衰落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本系列每一部作品都聚焦于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历史实体,从其起源的筚路蓝缕,到鼎盛时期的辉煌灿烂,再到最终的瓦解与后续影响,力求呈现一幅全景式的历史画卷。我们相信,理解历史的“真”在于把握其多维度的复杂性,而非简单的功过评判。 --- 系列其他核心卷目概述(示例性描述,不包含《元朝真史》内容): 一、《帝国真史系列·亚历山大:地中海霸权的构建与幻灭》 本书深入剖析了马其顿王国的崛起及其核心人物亚历山大三世的军事天才与政治抱负。重点探讨了希腊文化如何借助其东征的铁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至中亚乃至印度河畔,形成影响深远的“希腊化时代”。 核心关注点: 1. 军事革命与战术创新: 详细解析马其顿方阵、重装骑兵(伙伴骑兵)在关键战役中的运用,以及后勤保障体系的构建。 2. 文化融合与帝国治理: 考察亚历山大在征服地推行的一系列融合政策,如鼓励通婚、设立希腊化城市,以及这些政策在其身后引发的继承危机。 3. 继承者的分裂与遗产: 重点论述“继业者之战”(Diadochi Wars),分析托勒密王朝、塞琉古帝国等主要继承国在权力分配、地域差异和文化认同上的长期张力,最终如何使亚历山大的宏伟蓝图分崩离析。 本书旨在揭示,超越军事征服的文化播撒,如何在短期内创造出一种新文明形态,又如何在政治结构未成熟的情况下,迅速走向碎片化。 二、《帝国真史系列·罗马之光:共和国的转型与元首制的奠基》 本卷聚焦于罗马共和国向元首制(Principate)过渡这一关键历史断裂点。它不再仅仅叙述凯撒与庞培的斗争,而是着重分析共和制度在面对庞大疆域、日益增长的财富不均和社会矛盾时所暴露出的结构性缺陷。 核心关注点: 1. 法律与军事化的共生: 探讨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失败如何加剧了公民兵制的瓦解,以及马略改革对军队忠诚对象由国家转向将领的决定性影响。 2. 意识形态的重塑: 剖析奥古斯都如何通过“归还权力”的姿态,巧妙地用“和平”与“秩序”的叙事,合法化君主专制的建立,以及这一过程对罗马传统公民精神的侵蚀。 3. 元老院的权力真空: 细致考察在新的行政体系下,传统的共和机构如何被架空、边缘化,以及这种“虚假共和”如何成为帝国长治久安的政治润滑剂。 本书致力于描绘一个伟大政治实体在自我膨胀的重压下,如何被迫进行痛苦的自我革新,以及这种革新所付出的自由代价。 三、《帝国真史系列·汉唐气象:中原王朝的盛衰周期与边疆战略》 本卷专注于探讨汉朝与唐朝作为古代东方帝国巅峰时期的内在异同。着眼于中原王朝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压力时所采取的动态平衡战略——和亲、羁縻与武力征伐之间的摇摆。 核心关注点: 1. 财政基础与土地兼并: 分析汉代“盐铁官营”的得失以及唐代均田制在盛世后的瓦解,探讨土地制度如何直接影响中央集权的稳固性。 2. 士人阶层与官僚体制: 考察自汉代察举制至唐代科举制的发展轨迹,解析选官制度如何塑造了帝国的文化导向和官员的忠诚取向。 3. “天可汗”的悖论: 深入分析唐朝在鼎盛时期(特别是武后至玄宗前期)对西域的控制模式,探讨这种超越传统“朝贡体系”的霸权形式,在安史之乱后如何迅速被瓦解,并永久性地改变了中原王朝的对外战略思维。 本卷的价值在于比较分析,指出东方帝国在维持庞大疆域和复杂内部治理时,所必须面对的资源分配与文化认同难题。 --- 专著系列方法论与特色 “帝国真史系列”坚持“大历史观”与“微观考证”相结合的原则。 1. 史料的跨界挖掘: 我们不仅依赖正史、地方志等传统文献,更广泛吸收考古报告、出土简牍、宗教文献(如佛教石窟铭文、景教碑刻)以及非主流民族的口述史料残片,力求从多个维度还原历史现场。 2. 结构与动态平衡分析: 本系列强调帝国生命周期中的“结构性矛盾”。即,一个帝国之所以强大,往往正是其结构性优势(如高效的军事动员能力、统一的法律体系)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当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矛盾积累到临界点时,这些优势会迅速转变为结构性劣势,加速其衰亡。 3. 权力转移的媒介研究: 探讨权力从贵族到君主、从军事领袖到文官集团、从中央到地方的转移过程中,所使用的关键媒介——无论是货币制度的改革、新的意识形态的构建,还是通信网络的效率。 本系列旨在为严肃的读者提供一个关于人类政治实体兴衰的深刻对照研究平台,其目的在于理解历史的“为什么”,而非仅仅叙述“是什么”。每一卷都是一个独立的研究成果,共同构筑起对人类古代至近代文明演变轨迹的深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