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中,“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农复会在迁台初期就协助行政部门推动“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也带来了稳定的农村社会秩序,奠定了台湾农村复兴的基础。
《台湾“土改”的前前后后:农复会口述历史》系对当年参与农复会工作的资深人士,进行口述历史访问工作,所整理而成的实录。全书对于土地改革、农会改组、农业技术创新等史实,均有详实的记录,是研究台湾农业发展史之重要参考资料。
黄俊杰,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加强农会组织,提升为农民服务的功能,最重要者为农会总干事的遴选与内部人员的罗致。因农会角色,已从早期社会及技术推广,逐渐演进为经济及信用业务,而且经济及信用业务所占比例愈大,愈需要农会领导干部之健全,藉以增进农会营运功能,繁荣农村社会。故我对此甚为重视,一面将总干事的遴选标准,在“农会法”中以明文订定,以能力为取舍,并无地域限制,使理事会有权,总干事有能,权能相互配合,提升农会水准。另一方面对农会任用人员,亦均统一招考,尤其对“农业企划专员”,特别招考大专相关科系毕业,俾有能力执行农会企业管理及企划者,以推动农会企业经营管理。此外,在“农会法”修正后,进行改组过程,其间难免遭遇若干阻力。如农会合并,将经营不善的小农会,并入附近经营好的农会,以促进区域性的发展,原是一种进步的做法。但有些小农会即使再穷,也不愿被合并;理事长宁愿待在绩效不彰的农会,也不愿合并后丢了职务,故实行效果不甚理想。不过,在整体决策上,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农复会高层及杨组长玉昆先生均甚支持,其后“农会法”虽陆续修正了若干条文,而大架构则仍始终未变。此可说明一些新理念或改进计划的提出,初期在农村传统社会中,或许以为不甚起眼,但慢慢的推行几年以后,农会干部参与受训人员多了,新观念也一步一步地推广了,农会经营亦有了明显的效果,情况便会一天一天的趋于佳境,因而认为基层扎根与耐心推广宣导的重要。
……
发布: 岑青峰 2010年11月1日4:04 来源: 速途网 我要评论(0) 访问次数 851
评分是英年早逝的青年学人张晖生前所出的最后一本书,集合了他近些年撰写的中国文史随笔,也是他唯一的自选论文随笔集。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他做学问时倾注的重点,也可看到他贯穿始终的问题意识和学术情怀。尽管从事的是古典文学专业,他却不是常人所理解的书斋型学者。他一直试图在自己所能掌控的专业领域内,把学问和真实可感的现实生活建立关联。他认为,古典文学并不只是古典,重要的在于文学,对于古人种种处境的呈现,最终是建立一种超越性意义,使得它和自己的生活建立关联。当他谈及元稹、姜夔的诗词时,他选择的不是他们的代表作和名篇,而是深深进入过他生命的作品,他也表示愿意用自己的文字把这些作品的价值和美感表述出来。该书呈现了,一个在当下把学术和人生相结合的青年学人,他对于做学问意义的拷问。 是英年早逝的青年学人张晖生前所出的最后一本书,集合了他近些年撰写的中国文史随笔,也是他唯一的自选论文随笔集。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他做学问时倾注的重点,也可看到他贯穿始终的问题意识和学术情怀。尽管从事的是古典文学专业,他却不是常人所理解的书斋型学者。他一直试图在自己所能掌控的专业领域内,把学问和真实可感的现实生活建立关联。他认为,古典文学并不只是古典,重要的在于文学,对于古人种种处境的呈现,最终是建立一种超越性意义,使得它和自己的生活建立关联。当他谈及元稹、姜夔的诗词时,他选择的不是他们的代表作和名篇,而是深深进入过他生命的作品,他也表示愿意用自己的文字把这些作品的价值和美感表述出来。该书呈现了,一个在当下把学术和人生相结合的青年学人,他对于做学问意义的拷问。 是英年早逝的青年学人张晖生前所出的最后一本书,集合了他近些年撰写的中国文史随笔,也是他唯一的自选论文随笔集。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他做学问时倾注的重点,也可看到他贯穿始终的问题意识和学术情怀。尽管从事的是古典文学专业,他却不是常人所理解的书斋型学者。他一直试图在自己所能掌控的专业领域内,把学问和真实可感的现实生活建立关联。他认为,古典文学并不只是古典,重要的在于文学,对于古人种种处境的呈现,最终是建立一种超越性意义,使得它和自己的生活建立关联。当他谈及元稹、姜夔的诗词时,他选择的不是他们的代表作和名篇,而是深深进入过他生命的作品,他也表示愿意用自己的文字把这些作品的价值和美感表述出来。该书呈现了,一个在当下把学术和人生相结合的青年学人,他对于做学问意义的拷问。 是英年早逝的青年学人张晖生前所出的最后一本书,集合了他近些年撰写的中国文史随笔,也是他唯一的自选论文随笔集。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他做学问时倾注的重点,也可看到他贯穿始终的问题意识和学术情怀。尽管从事的是古典文学专业,他却不是常人所理解的书斋型学者。他一直试图在自己所能掌控的专业领域内,把学问和真实可感的现实生活建立关联。他认为,古典文学并不只是古典,重要的在于文学,对于古人种种处境的呈现,最终是建立一种超越性意义,使得它和自己的生活建立关联。当他谈及元稹、姜夔的诗词时,他选择的不是他们的代表作和名篇,而是深深进入过他生命的作品,他也表示愿意用自己的文字把这些作品的价值和美感表述出来。该书呈现了,一个在当下把学术和人生相结合的青年学人,他对于做学问意义的拷问。
评分本书是《剑桥***
评分人的记忆其实并不那么可靠,很多口述史学的缺点就在于此,人们不自觉的会忘记,修正、强化某些事实,但是口述史学毕竟生动,形象,可以补充正史的不足,所以还是值得一读!
评分台湾土地改革口述历史,资料珍贵
评分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是在录音设备发明以后,运用音传、进而运用像传手段记述历史的方法。因此,从工具运用角度而言,口述历史的出现,由记文到录音、录像,是历史学领域的一大飞跃。从历史记录的广度而言,口述历史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人类活动无比繁富,即使再详细的文献、档案,也只能记录下极为微小的一部分。人们生活中所见、所历、所闻、所传闻的种种活动、认知,不一定都能载入史册。以往的档案、文献,比较偏重于记录统治阶层的活动,偏重于社会精英的活动,偏重于政治方面的活动,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对经济活动、社会生活、妇女生活记录较少。即使有,也多为枯燥的统计数据,缺少有血有肉的个案记录。在普通民众史、社会生活史、妇女史、少数民族史、城市史、社区史、灾难史等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口述历史可以驰骋的空间很大,它可以给那些原来在历史上没有声音的普通人留下记录,可以给那些在传统史学中没有位置的事件开拓空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传统史学主要是统治阶级、精英人物的领地,口述历史则向民众敞开了大门,有一种史学向下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人预测,口述史学将成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