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生产培训教程

压铸生产培训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晓娟 编
图书标签:
  • 压铸
  • 铸造
  • 金属成型
  • 生产制造
  • 工业培训
  • 模具
  • 工艺
  • 设备
  • 技术
  • 培训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954695
版次:1
商品编码:108574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7-01
页数:1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压铸生产培训教程》共分8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压铸工业的发展现状、压铸技术、压铸件的应用以及人才培养状况,使读者对我国压铸工业的目前状况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第2章主要介绍压铸机的基本结构、压铸机各部件功能原理、技术参数及意义、压铸机的维护与保养。介绍了压铸单元中的周边配套设备的基本功能、工作原理、动作流程、维护与保养等内容。第3章主要介绍压铸熔炼工艺过程、技术特点及熔炼过程控制要点。使读者掌握制定压铸熔炼工艺的基本思路。第4章主要介绍压铸模具基本结构、安装与调试、使用、维护与保养等内容。第5章分别介绍压铸合金材料的牌号、国内外压铸合金的牌号对照、性能特点及优化选用。第6章介绍了铝镁合金压铸工艺及压铸工艺参数确定方法等内容。第7章对铝镁合金在压铸过程中产生的压铸缺陷、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消除措施。第8章介绍压铸车间及压铸作业特别是镁合金压铸现场的安全生产要点及防范措施,提出了具体做法和要求,使读者了解压铸现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结合压铸生产的实际要求,每章最后附有思考题,供读者复习、思考。
《压铸生产培训教程》的读者主要是面向压铸企业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压铸工业概述
1.1 压铸行业概况及发展动态
1.2 压铸及压铸技术简介
1.2.1 真空压铸技术
1.2.2 挤压铸造技术
1.2.3 半固态压铸技术
1.2.4 压力铸造技术
1.3 压铸及压铸件的应用
1.4 压铸单元与压铸过程的组成
1.4.1 压铸单元组成
1.4.2 压铸生产单元设备配置与基本工作环节

第2章 压铸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压铸机的分类
2.2 压铸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2.1 热室压铸机基本结构及工作特点
2.2.2 冷室压铸机工作特点、主要机构及其工作原理
2.3 压铸机基本参数及其定义
2.4 压铸机工作循环与动作流程
2.5 压铸机的调试操作
2.5.1 试机操作步骤
2.5.2 模具安装调试及其准备
2.5.3 机器添加润滑油操作方法
2.5.4 机器添加液压油操作方法
2.5.5 机器添加润滑脂操作方法
2.5.6 润滑剂的喷涂
2.5.7 模具的预热
2.5.8 氮气的填充
2.5.9 主机操作方法和步骤
2.6 冷室压铸机故障处理
2.6.1 冷室压铸机故障处理的基本思路
2.6.2 冷室压铸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2.7 压铸机的维护保养
2.7.1 合模部件的维护保养
2.7.2 热作件的维护保养
2.7.3 冷却系统的维护保养
2.7.4 液压系统的维护保养
2.7.5 燃烧机的维护保养
2.7.6 电气系统的维护保养
2.7.7 冷室压铸机的维护计划表
2.8 周边设备
2.8.1 自动给料机
2.8.2 自动取出机
2.8.3 自动喷雾机

第3章 合金熔炼工艺
3.1 合金的熔炼方式
3.2 铝合金熔炼工艺
3.2.1 铝合金熔炼工艺流程
3.2.2 集中熔炼操作工艺规范
3.2.3 集中熔解炉的操作步骤
3.2.4 铝合金熔炼过程中预防“增铁”措施
3.2.5 熔炼过程中注意事项
3.2.6 熔剂的使用
3.2.7 回炉料的分级处理
3.2.8 机边保温炉的类型及特点
3.2.9 铝合金熔炼的炉前检查
3.3 锌合金熔炼工艺
3.3.1 常用压铸用锌合金熔炼方法
3.3.2 锌渣的成因及控制方法
3.3.3 回炉料的处理
3.3.4 坩埚的使用与维护
3.4 镁合金熔炼工艺
3.4.1 镁合金压铸方式的分类和熔炉的结构
3.4.2 镁合金的熔炼现场安全器材和灭火物料
3.4.3 镁合金熔炼工艺及操作过程

第4章 压铸模具
4.1 压铸模具的分类、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4.1.1 压铸模具的分类
4.1.2 压铸模具工作原理
4.1.3 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4.2 压铸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作用
4.3 压铸模零件配合公差和精度等级
4.4 压铸模零件表面粗糙度
4.5 压铸模结构分析示例
4.6 压铸模具的常用材料及热处理
4.6.1 压铸模具选用材料的要求
4.6.2 压铸模具主要零件的材料及热处理要求
4.7 压铸模的安装与调试
4.7.1 模具的安装
4.7.2 模具的调试
4.8 压铸模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4.8.1 正确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4.8.2 压铸模的维护与保养
4.8.3 压铸模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第5章 压铸合金材料
5.1 压铸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5.1.1 压铸锌合金
5.1.2 压铸铝合金
5.1.3 压铸镁合金
5.2 压铸合金国内外牌号对照
5.2.1 压铸锌和锌铝(zA)合金牌号对照
5.2.2 压铸铝合金国内外牌号对照
5.2.3 压铸镁合金国内外牌号对照
5.3 主要压铸合金性能
5.3.1 压铸锌合金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5.3.2 压铸铝合金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5.3.3 压铸镁合金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5.4 压铸合金选择

第6章 压铸工艺
6.1 铝合金压铸的基本工艺
6.1.1 压铸件生产流程
6.1.2 压铸的主要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6.1.3 压铸用涂料
6.1.4 压铸件的整修和处理
6.1.5 铝合金压铸(冷室压铸)的工艺特性
6.1.6 铸件重量与压射行程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参数
6.1.7 铸件壁厚与内浇口截面积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参数
6.1.8 模具冷却系统对铝合金压铸的重要性
6.1.9 压铸工艺案例
6.2 镁合金制品生产工艺
6.2.1 压力控制
6.2.2 速度控制
6.2.3 时间控制
6.2.4 温度调整与控制
6.2.5 脱模剂的正确使用
6.2.6 正确取件
6.2.7 对压铸生产人员的工作要求
6.3 压铸件清理
6.4 压铸件表面处理
6.4.1 抛丸处理及喷砂处理
6.4.2 化学成膜处理
6.4.3浸渗处理

第7章 压铸件缺陷分析
7.1 压铸件缺陷的种类和特征
7.2 各种压铸件的缺陷产生原因、采取对策及相互关系
7.3 铝合金压铸件缺陷案例分析
7.3.1 汽车发动机油底壳
7.3.2 节温器壳体
7.3.3 铝合金底座
7.3.4 齿轮室
7.3.5 加油站连接体
7.4 镁合金压铸件缺陷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实例
7.4.1 外形缺陷
7.4.2 变形缺陷
7.4.3 充型不完整
7.4.4 毛边
7.4.5 开裂
7.4.6 冷纹
7.4.7 拉痕
7.4.8 表面变色
7.4.9 缩孔
7.4.10 气孔
7.4.11 气泡
7.4.12 夹杂
7.4.13 收缩
7.4.14 粘模

第8章 压铸安全生产
8.1 铝、锌合金压铸安全生产
8.1.1 安全生产教育
8.1.2 熔炼生产操作安全要求
8.2 镁合金压铸安全生产
8.2.1 镁遇水的危险性及防范措施
8.2.2 镁与空气和保护气体
8.2.3 镁渣带来的危害
8.2.4 压铸机的安全操作要求
8.2.5 镁粉披锋带来的危险
8.3 镁合金压铸生产的典型事故
8.4 镁合金熔炼安全技术
8.5 镁合金压铸安全技术
8.6 镁合金加工安全技术
8.7 镁合金回收安全技术
8.8 镁合金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8.8.1 镁合金安全生产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8.8.2 安全生产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现代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技术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深入探讨现代数控(CNC)机床操作、编程、维护与优化实践的专业教程。它面向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人员、工程师、高级技工培训学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高度实用的知识体系,使用户能够快速掌握当前主流数控加工技术的核心要领,并能独立应对复杂的零件加工任务。 全书内容结构严谨,从数控技术的基础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加工工艺的实现层面,力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全书共分为八大部分,涵盖了从基础入门到高级应用的完整学习路径。 第一部分:数控技术基础与机床结构认知 本部分首先对数控技术的发展历程、核心概念(如坐标系、插补原理、伺服系统)进行了清晰的阐述。重点在于对现代数控机床(包括加工中心、数控车床、车铣复合中心)的结构组成进行详尽的解析。读者将学习到机床的关键部件,如主轴系统、进给系统、导轨类型、刀库系统以及数控系统(如FANUC、西门子、海德汉等主流系统)的基本操作界面和结构框架。详细介绍了如何正确进行机床的安装调试、对刀、工件装夹,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建立与执行,为后续的编程和加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手工编程与G/M代码精讲 此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基础模块。它系统地讲解了数控编程的语言体系——G代码(几何指令)和M代码(辅助指令)。每一条核心指令(如G00, G01, G02/G03, G90/G91, G94/G95等)都配有详尽的解释、应用场景分析及具体的编程示例。特别强调了坐标系设定(工件坐标系、刀具补偿坐标系)的正确应用。本章还深入探讨了固定循环(宏程序调用)的使用,以及如何编写结构清晰、执行高效的手动程序段。读者将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练,掌握从图纸解读到生成可执行代码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CAD/CAM软件集成与后处理技术 面对日益复杂的零件形状,手工编程的局限性愈发明显。本部分聚焦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的集成应用。详细介绍了当前工业界主流的CAM软件(如Mastercam, Siemens NX, PowerMill等)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流程。内容包括:三维模型的导入与准备、特征识别、粗加工策略的选择(如区域清除、等高线、光栅加工)、精加工路径的优化(如螺旋、仿形、曲面投影)。重点解析了刀具路径的后处理过程,包括如何选择和配置正确的后处理器,确保生成的NC代码能够完美匹配特定型号的数控系统和机床配置。 第四部分:复杂曲面与五轴加工编程 针对航空航天、模具制造等高端领域对复杂曲面加工的需求,本章深入剖析了五轴联动加工的技术原理。讲解了五轴机床的运动学模型(轴系布局、运动学解算)和误差补偿机制。在CAM应用方面,详细介绍了五轴编程中的关键技术,如工作平面(TCPC)的设定、刀轴的倾斜与避障策略、多面体加工的应用。通过典型模具型腔、叶轮等复杂零件的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如何设置合理的加工参数,实现高光洁度和高精度的曲面切削。 第五部分:刀具选择、切削参数优化与刀具管理 高效的切削依赖于正确的刀具和精准的参数设定。本部分从材料科学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各类刀具(硬质合金、陶瓷、PCD刀具)的几何形状、涂层技术及其适用范围。详细阐述了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AP)与切深(AE)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供了针对不同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高温合金)的经验性参数优化方法。此外,还讲解了现代刀具预调仪的使用,以及刀具寿命管理和磨损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第六部分:机床操作与工艺优化实践 此部分侧重于实际操作层面的技巧和效率提升。内容包括:先进的对刀技术(如激光对刀、球式对刀、刀尖轨迹补偿)、工件定位与找正的高效方法。深入讲解了高效率加工策略,如高速切削(HSC)和高效率加工(HEM)的技术特点和参数调整要点。讨论了如何利用机床内置功能(如断刀检测、程序微调、试切功能)来快速验证程序和修正误差,最大程度缩短调试时间,提高首件合格率。 第七部分:数控机床的维护、故障诊断与精度保障 一本实用的教程必须包含对设备维护的指导。本章详细介绍了数控机床的日常点检、润滑系统管理、冷却液管理的重要性。重点在于数控系统的常见报警代码解读、伺服系统故障的初步判断、以及机床几何精度的周期性检测与补偿方法(如螺距误差补偿、反向间隙补偿)。指导读者如何通过系统参数调整和定期维护,确保机床长期稳定地运行在最佳精度状态。 第八部分:智能制造集成与未来趋势展望 最后一部分将读者视野拓展至工业4.0的背景下。探讨了数控机床如何与MES(制造执行系统)、ERP系统进行数据互联。介绍了车间管理中的自动化上下料系统(机械手集成)、刀具数据管理系统(TDM)的应用。展望了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对传统数控加工的补充与融合,以及人工智能在工艺优化和预测性维护中的潜力,使读者对数控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识。 本书以工程实例贯穿始终,图文并茂,结构清晰,是机械制造从业人员提升实践能力和系统化掌握数控技术的理想参考用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压铸工艺的了解大多来自于车间的“老把式”口耳相传,缺乏系统性的、可以随时查阅的权威参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且现代化的知识体系。比如,关于高压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它是否涵盖了最新的安全标准和节能技术?很多时候,设备的高效运行依赖于对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的精确应用,我非常希望看到这部分内容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避免过于晦涩的数学推导,但同时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性。此外,质量控制环节的深度也决定了一本书的实用性。如果它能详尽介绍各种无损检测(如X射线CT扫描)的结果解读,以及如何将检测到的缺陷与生产过程中的特定参数波动关联起来,那么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本“问题诊断手册”。我期待它能帮助我们打破经验主义的局限,建立起一套基于数据和科学方法的生产管理模式。

评分

我对任何形式的“培训教程”都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市面上的教程往往是停留在理论的表面,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避而不谈。就拿处理白斑或缩松这种常见的压铸缺陷来说,仅仅说“调整背压”是远远不够的。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能否深入剖析不同合金体系(比如铝硅合金和镁合金)下,最佳背压曲线的形成机理是什么?是关于液体填充阶段的压力保持,还是关于凝固末期的补缩作用?再者,在数字化制造的大背景下,这本书是否涉及了如何利用SPC(统计过程控制)来实时监控和调整压射速度、保压时间等关键变量,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我修正?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快速换模(SMED)在压铸线上的应用策略,那对于提高车间的柔性生产能力将是巨大的福音。我希望它不是一本“过时的说明书”,而是能够引领我们向前看的行业指南。

评分

我对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感到焦虑,压铸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例如增材制造技术对传统模具制造的冲击,以及新型环保压射油剂的应用。因此,一本优秀的教程必须具备前瞻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包含关于“智能压铸单元”的未来展望,例如传感器技术如何更精确地监测型腔内的压力和温度,实现真正的闭环控制。此外,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下,如何优化压射工艺以减少氧化渣产生,如何处理和回收压铸过程中产生的富集金属,这些都是当今制造业绕不开的话题。如果教程能够提供一些这方面的行业最佳实践案例,比如如何通过优化浇口设计来减少合金损耗,那就说明编写者紧跟时代脉搏。我希望得到的不是一本仅仅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工艺水平的教材,而是一本能为我们未来五到十年的生产线升级提供战略参考的专业读物。

评分

这本《压铸生产培训教程》的标题,让我对其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长期在模具设计和制造领域摸爬滚打的工程师,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鸿沟。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压铸工艺中的那些微妙之处,比如不同合金在冷却过程中的收缩率差异如何影响最终件的尺寸精度,或者在模具设计阶段如何有效避免常见的气孔和冷隔问题,那将是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我特别希望能看到关于先进的模具温度控制策略的章节,比如如何利用热电偶和动态加热系统来优化金属液的填充和凝固过程,从而最大化零件的机械性能和表面光洁度。另外,如果书中能提供大量实际案例分析,对比优化前后的生产数据,例如废品率的降低和生产周期的缩短,那无疑能让读者对所学知识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仅仅停留在基础的工艺参数罗列是不够的,真正有价值的教程应当是能引导读者思考,教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怎么做”。期待它能成为我们车间技术人员提升技能的必备手册。

评分

作为一个刚从技术学校毕业,进入工厂不到两年的新人来说,我最需要的就是一本能让我快速上手,并且能够建立起对整个压铸流程宏观理解的工具书。我希望这本《压铸生产培训教程》能够结构清晰,章节划分逻辑性强。理想的状态是,它能从最基础的原材料准备、模具安装调试开始,逐步过渡到实际的压射循环剖析,最后延伸到后处理工艺,如清边、机加工和表面处理的兼容性问题。特别是关于模具的日常维护和清洁保养部分,如果能配有大量的图示,清晰地标明关键部位的检查点和润滑要求,那对我这样的新手将是无价之宝。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每一个看似微小的操作失误,是如何在压铸成型的复杂环境中被成倍放大的。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成功地搭建起了我从理论学习者到合格操作者的桥梁。

评分

因为她无处不在的纠结、钻探,无处不在的紧张感,使得她的文字,会有一般人没有的张力。她能把很多微妙的地方,呈现得特别明白,又把一些很明白的地方,弄得非常微妙。

评分

临时充电用的,内容不多,但够用

评分

因为小说能够自成一个世界。在眼见的日常生活之外,我们知道,还有一个广大的更诗意的世界,它也许在过去,在远方,也许就在我们脑海里,等待被描述,等待被语言通知。写小说的人,在自己给自己的那个世界里,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老之将至,她们就是我最羡慕的人。

评分

和实际很结合,好书.值得购买

评分

只是想告诉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被忧伤感染;只是想告诉你,别让第二十四个画面主宰你的生活,别常让魔鬼跟上天使的脚步。

评分

写这封信只是想告诉你,明天我就要回法国了。

评分

只是想告诉你,我幻想过很多次向你表白的场景。有时候我甚至希望自己是一个虚构人物,因为小说或电影里的男主人公向心上人表白爱意时肯定不会像我这么笨拙。他告诉她他喜欢她,想和她说话,看着她眼睛时心中会涌起异样的感觉:一种温暖与痛苦参半的悸动,一种令人心颤的亲切,他PJ,前从未品尝过,甚至怀疑它是否真实存在。

评分

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

评分

只是想告诉你,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忘记你,永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