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部教材的編寫工作和教學實踐曆時12年,是教育部國傢精品課配套教材和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教席教材。作者對中同新聞教育進行瞭開拓性改革,倡導“動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材結構係統嚴謹,內容新穎生動,方法易懂易學,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新聞采訪寫作教材及教學指南。聯閤同教科文組織2011本齣版物中所用名稱及其材料的編製方式並不意味著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對任何國傢、領土、城市或地區,或其政府的法律地位,或對其邊界或界綫的劃分錶示任何意見。
《新聞采訪寫作教程》內容的選擇、錶述和發錶的意見均由《新聞采訪寫作教程》作者負責,不代錶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的觀點,與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無關。
作者簡介
李希光,教育部國傢精品課“新聞采訪寫作”主講教授、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信息素養教席)、西南政法大學全球新聞與傳播學院名譽院長、世界與中國議程研究院院長、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曾獲:聯閤國艾滋病防治特殊貢獻奬、巴基斯坦總統奬、全國十大教育英纔、國務院特彆津貼奬勵、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首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中國新聞奬、中國國際新聞奬等。每周二在英文報紙Global Times開設《李希光專欄》。
精彩書評
我在斯坦福大學自己開設的課上,引進瞭李希光在教學上的許多原理。他的“動手式教學法”超過瞭我所知道的美國任何新聞學課程。
(已故斯坦福大學新聞學教授Wlliam Woo)
我驚嘆地發現,李希光的教學方法是中國和歐洲古老哲學傢的教學方法與富有魅力的實用技能的美好結閤。李希光的教學方法一定會得到亞裏士多德和孔夫子的認同。
(威斯敏斯特大學新聞學教授HLigo de Burgh)
在這本裏程碑式的教材裏,李希光與下一代新聞學生分享瞭他豐富的實踐經驗。學生們在閱讀這《新聞采訪寫作教程》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人生筆記。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普利策奬評委會前主席Seymour ToppirIg)
目錄
第2講 什麼是新聞
一、什麼是新聞
二、新聞不是宣傳
1.僵硬的宣傳模闆
2.令人麻木和窒息的宣傳語言
三、新聞不是另一個星球的故事
1.中國新聞文風的癌癥:沒有直接引語
2.新聞不提供背景,百害而無一利
3.客觀報道的大忌:時刻不忘記者“我
四、新聞不是謠言
五、新聞不是八卦娛樂本講小結
課堂練習與課外作業
1.課堂討論與練習
2.鑒賞練習
3.寫作練習
4.課外作業
課外閱讀
1.新聞的誕生與成長
2.儒傢新聞學
3.新聞課堂與好記者的衝突
第2講 新聞價值
一、新聞的核心價值
1.什麼是新聞價值?
2.真實性是新聞的核心價值
二、新聞價值的構成要素
1.反常性
2.衝擊性
3.時效性
4.接近性
5.顯著性
6.衝突性
7.利益性
8.人性化
9.服務性
三、好記者的萬能鑰匙
1.準確的信息
2.公正的態度
3.簡潔的文字
4.樸實的文風
本講小結
課堂練習與課外作業
1.課堂討論與練習
2.鑒賞練習
3.寫作練習
4.課外練習
課外閱讀
1.如何嚮讀者兜售新聞
2.對待醜聞的態度
3.如何維護人民的知情權和新聞自由權
第3講 你準備好當記者瞭嗎?
一、好記者熱愛自己的職業
1.記者工作既是腦力工作,
也是體力工作
2.記者是乾什麼的
3.寫作--一生的追求
二、好記者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1.記者的敏感來自觀察
2.記者是個萬事通
三、學會使用職業工具
1.常備工具
2.參考資料
3.個人資料庫
4.關係網
本講小結
課堂練習與課外作業
1.課堂討論與練習
2.鑒賞練習
3.寫作練習
4.課外作業
課外閱讀
1.記者的職業身份與新聞教育
2.“錯誤之內皆兄弟”——記美
國新聞界兩位傳奇記者
第4講 新聞寫作基本要領
一、硬新聞和軟新聞
二、一事一報,一人一報
三、新聞的5個W和1個H
四、組織新聞要素的第一步--聚焦
本講小結
課堂練習與課外作業
1.課堂討論與練習
2.鑒賞練習
3.寫作練習
4.課外作業
課外閱讀
1.羅素的風格:講述普通人的普通故事
2.斯諾的風格:講述代錶時代發展趨勢的故事
第5講 新聞稿件的結構
一、硬新聞結構:倒金字塔結構
二、軟新聞的結構
1.正金字塔結構
2.沙漏結構
3.《華爾街日報》體
三、超越倒金字塔結構
四、新聞采訪與寫作的程序
本講小結
課堂練習與課外作業
1.課堂討論與練習
2.鑒賞練習
3.寫作練習
4.課外練習
課外閱讀
倒金字塔結構和超越倒金字塔
結構案例
第6講新聞的導語
一、如果你用2個小時寫稿,1個半小時用來寫導語
1.好記者不會寫齣雷同的導語
2.有瞭好導語,就有瞭好新聞
3.導語就是讓你非讀不可
二、什麼不是好導語?
1.無新聞型導語
2.會議型導語
3.錶彰型導語
4.無故事型導語
5.抽象型導語
6.埋葬新聞型導語
三、寫導語與談戀愛
1.硬新聞的導語
2.講故事的導語
……
第7講 直接引語
第8講 新聞的語言
第9講 新聞視覺化與描寫
第10講 新聞故事化的技巧
第11講 讓你的報道流暢起來
第12講 新聞敏感與新聞點
第13講 信源與采訪
第14講 采訪方法與技巧
第15講 記者的提問與傾聽
第16講 采訪的類型
第17講 文獻研究
第18講 數字的運用
第19講 人物報道
第20講 會議報道
第21講 政治與公共事務報道
第22講 人權與戰爭報道
第23講 財經新聞報道
第24講 法製與犯罪報道
第25講 社會新聞報道
第26講 科學新聞報道
第27講 健康與醫學報道
第28講 災難新聞報道
第29講 調查性報道
第30講 專欄與評論寫作
第31講 網絡與社會交媒體報道
第32講 新聞職業道德與倫理
前言/序言
新聞采訪寫作教程(附CD-ROM光盤1張)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價格實惠,京東送貨很快的,印刷不錯
評分
☆☆☆☆☆
評分
☆☆☆☆☆
一、環境監測功能。對社會而言,可能發齣自然災害等警告,促成信息流通,鞏固社會規範。對個人而言,提高新聞人物的社會地位。對統治階層而言,可以維持和鞏固其統治地位。對文化而方,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有利於推動各種文化的發展。二、社會協調功能。激勵和動員群眾,提齣對策,抵禦有礙於社會安定的各種威脅;防止因報道某些事件和敏感問題造成的過度刺激;將公眾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些事件上去,形成論文中心。對社會和個人,都有助於對信息的攝取和利用,也防止受傳者因信息過多而無所適從。有利於鞏固統治階級地位,防止外來文化“入侵”。三、文化傳遞功能。大眾傳播能夠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並繼續教育離開學校的成年人。對統治階級來說,促成社會社會化是他們的一種權力擴張。對文化本身來說,可以起到促成該文化體係的一緻性和標準化的作用。四、娛樂功能。有助於把統治階層的權力擴展到生活領域,通過各種娛樂節目使意誌和信念得到充分的體現。對文化體係來說,形成瞭“大眾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瞭高雅或精英文化。盧因說的把關含義是指傳播者對信息的篩選與過濾。傳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場與視角上,對信息進行篩選與過濾,這種對信息進行篩選與過濾的傳播行為就叫做把關(即守門),凡有這種傳播行為的人就叫做把關人(守門人)。1.媒介即訊息:《媒介即訊息》是麥剋盧漢的重要著作之一。根據麥剋盧漢的觀點,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傳播媒介的齣現,因為傳播媒介中的變革,本身就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某種訊息,引起社會的某種變革。他的這個觀點,與英尼斯關於傳播和文化史的理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英尼斯的觀點是:對邊遠地區原材料的開發利用以及帝國權力的擴張,都與有效的傳播係統分不開。冷媒介與熱媒介:麥剋盧漢依據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確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發揮程度及信息接收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將媒介劃分為冷媒介與熱媒介。熱媒介意味著“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確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人體的某一感覺器官,其傳播對象在信息的接受過程中參與程度低,想象力發揮程度低。電子傳播媒介促成許多舊情境的閤並。由於電子傳播媒介代碼的簡單性,它們能將來自不同的經驗世界的視聽形象顯示給許多不同的受眾群,造成不同階層的受從群對信息更大程度的分離,從而促成許多公眾活動領域的閤並。他得齣結論說,由於電子傳播媒介造成的社會情境形式的變化,人們的社會角色形式也在變化。
評分
☆☆☆☆☆
在彆人那裏看到這本書,覺得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值得買迴傢
評分
☆☆☆☆☆
這部教材的編寫工作和教學實踐曆時12年,是教育部國傢精品課配套教材和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教席教材。作者對中同新聞教育進行瞭開拓性改革,倡導“動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材結構係統嚴謹,內容新穎生動,方法易懂易學,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新聞采訪寫作教材及教學指南。聯閤同教科文組織2011本齣版物中所用名稱及其材料的編製方式並不意味著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對任何國傢、領土、城市或地區,或其政府的法律地位,或對其邊界或界綫的劃分錶示任何意見。
評分
☆☆☆☆☆
送貨挺快的,拿到書質量也不錯。。
評分
☆☆☆☆☆
這本書非常不錯,堪稱業界經典之作,贊一個!
評分
☆☆☆☆☆
看完我也成專傢瞭
評分
☆☆☆☆☆
送貨很快,相信京東,支持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