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一直以为练肌肉就是使劲举铁,然后就等着肌肉块变大,没想到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讲的“基础训练”不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动作堆砌,而是从最根本的生理学原理讲起,比如肌肉是如何收缩的,不同的肌纤维类型有什么特点,以及为什么科学的训练计划比单纯的力量大小更重要。一开始我还有点不耐烦,觉得这些理论知识太枯燥了,但越往后看越觉得豁然开朗。书中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许多复杂的概念,比如把肌肉比作一块块橡皮筋,解释了张力、时长和频率对肌肉生长的影响。我特别喜欢它对“过度训练”和“休息恢复”的深刻剖析,这方面我以前完全是空白,以为练得越多越好,现在才明白,合理的休息和营养才是肌肉生长的关键。这本书没有那些花哨的训练动作,也没有炫技式的组数和次数,它更注重训练的“质”而非“量”,让我从一个“蛮力玩家”变成了一个“思考型训练者”。
评分作为一个对健身有一定了解但总觉得瓶颈期的爱好者,我翻阅了这本书,发现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框架。它并没有像其他许多书籍那样,一味地罗列各种训练动作和计划,而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力量训练的科学原理,比如肌肉肥大、力量增长的神经适应机制,以及能量供应系统在不同训练强度下的作用。这本书让我对“基础训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负重练习,而是包含了对身体感知、动作控制、心肺功能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提升。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周期性训练”的章节,它解释了如何通过调整训练强度、容量和休息来避免平台期,并持续进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又不失可读性,对于我这样想要突破瓶颈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帮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训练理念,并为未来的进阶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从一个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工人,变成了一个懂得科学规划的工程师。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并没有直接给出一堆“秘籍”式的训练动作,而是从最核心的“基础”入手,教你如何理解身体的反应,如何建立有效的训练思维。书中对于“发力感”的引导非常到位,以前我总是凭感觉做动作,现在才知道原来有很多细微的肌肉募集和发力技巧是可以学习和优化的。它还深入探讨了训练的“多样性”和“渐进性”,解释了为什么不能一成不变地训练,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挑战自己的极限。我特别欣赏它对“倾听身体的声音”的强调,告诉我们如何识别身体发出的信号,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力量训练,不仅仅是肌肉上的增长,更是对身体的全面掌控和深刻理解。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真正健身殿堂的大门,让我看到了力量训练的深层奥秘。它没有那些速成的诱惑,也没有夸大的效果承诺,而是回归到最本质的科学原理。我之前总觉得力量训练就是把重量加到最大,但这本书让我理解了,力量的本质是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协调运作,而基础训练恰恰是锻炼这种协调性的绝佳方式。它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基础动作来激活全身的肌肉链,如何建立核心的稳定性,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动作的节奏来最大化训练效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动作质量”的论述,它指出,比起你举起了多重的重量,更重要的是你以多么标准和有效的方式举起它。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盲目追求重量的“重量型选手”转变为一个注重“技术与效率”的“精细型训练者”,受益匪浅。
评分我是一名健身小白,之前尝试过一些网上流传的训练计划,但效果甚微,甚至还受过伤。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拿起了这本书,没想到它真的给了我全新的方向。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直接抛出大量的训练动作,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为什么”要这样训练。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关于力量、耐力、爆发力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并且教会我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训练目标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动作模式”的强调,它详细拆解了几个最基础但也最核心的复合动作,比如深蹲、硬拉、推举等等,从身体的正确姿势、肌肉的发力顺序,到呼吸的配合,都做了极为细致的指导。这让我明白,正确的动作模式不仅能提高训练效率,更能有效避免受伤。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练”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为什么这样练”的宝典,让我从根本上理解了力量训练的精髓。
评分18,赛场。又追回
评分大概看了一下,内容很科学,适合爱好体育运动的人使用
评分送给同事的,简单的看了下感觉内容挺多的。都好像是些器械的。
评分书不错,京东给力,很喜欢。
评分6.20开大开本,装帧精美,全彩印刷,邮票与文字一一对应,清晰明了,更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一扫传统邮票类书籍“图文分体、解读困难”的排版弊病。
评分196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1987年毕业于日本东海大学,硕士研究生,专攻体育学。现在主要从事力量训练方法研究。同时在日本国内最大规模的训练基地——东海大学训练中心担任总教练,指导20多所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工作。是JATI认定高级训练教练员。主要兼职有日本国立体育科学中心客座研究员、日本训练指导者协会理事等。到目前为止。曾指导过日本柔道联盟集训队、日本男子国家排球队以及众多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工作。并且。在大众运动健身、健身俱乐部会员的健身训练等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作为一名竞技运动员,大学时期曾参加过田径项目的投掷比赛、研究生时期曾参加过举重项目的比赛。之后,从事健美运动。并于1991年和1993年分别获得了亚洲健美锦标赛亚军。主要著作有《竞技体育的重量训练》,体育和运动出版社,2001年。《自己制定力量训练计划》。山海堂,2004年。《从零开始的力量训练方法——健身版》,山海堂,2005年。《力量训练圣经——学生篇》,棒球杂志社。2007年。《爆发力训练法》。新星出版社。2007年。《不同竞技项目的重量训练手册》,体育和运动出版社,2007年。《家庭30分钟哑铃训练》,阿房船社,2008年。 力量是选手在运动中身体肌肉发力的能力,它是一切运动素质的基础,是羽毛球选手的一项重要素质。力量素质有助于其它各项素质的发展,力量训练根据训练者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身体特性及训练水平,训练的方法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少年儿童及训练初始阶段选手的力量训练重点以全面性的基础力量素质训练为主,为全面身体素质提高创造条件。随着身体发育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力量素质训练重点可突出专项性,加强羽毛球运动专门性力量的训练。 用哑铃进行上肢力量训练,是初学者发展力量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不同的年龄,使用不同重量的哑铃,选择不同的练习负荷。重量大,负荷次数少,完成动作速度稍慢。重量小,负荷练习次数可以增加,完成动作速度相对加快。哑铃的重量通常有3、5、7、10磅不等,负荷次数可以安排10X3组,15X3组,20X3组和30X3组不等。 上肢哑铃操可采用两种负荷方法完成训练:一是采用重量较大的哑铃,以上6项练习内容的每一项做一组,连续完成全部6项内容为一大组,每大组间间歇2至3分钟,共练习三至六大组。另一种负荷是选用重量较小的哑铃,6项练习内容中的每一项分别各做三小组,分小组间休息一定时间,逐步完成6项内容。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实际训练中应酌情而定。值得收藏 价廉物美 推荐本书内容全面而翔实,很有见解,能够清楚明白的介绍书的内容,使读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很值得推荐,京东商城的配送速度很快,服务很好,支持京东,下次还来。
评分挺好的。挺喜欢。
评分作者japan可惜就只有这本中文版其他都要1000多日元,希望能有肌肉了.符合我的口味.
评分暂时没发现缺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