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老照片(第77輯)》提供給讀者的,除瞭已逝的生活,已逝的場景,還有各種各樣的視角。一張照片,一段往事,雖然敘說的隻是一個人或一個傢庭的經曆,看似微不足道,但同時卻於不經意間摺射齣瞭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傢的曆史……《老照片(第77輯)》齣版後風靡海內外,至1997年每輯銷量達30萬冊,是當年十大暢銷書之一。
《老照片(第77輯)》內容介紹:“逝鴻片羽”、“舊事重溫”、“凝望集”、“故時風物”、“名人一瞬”、“秘聞片影”、“私人相簿”、“環球影存”、“記者手存”、“法國專稿”、“照片考證”、“再品齋”、“事件寫真”……在迴蕩著迴憶的背景音樂聲中,你可以慢慢咀嚼每一個故事、每一張照片、每一個細節,細細體味我們經曆過的或未經曆過的、聽說過的或未聽說過的,任這些雲煙般的往事穿透時空、縈繞在我們的心頭耳邊……
內頁插圖
目錄
我的老師周輔成先生
從軍劄記
我的大學
北京地鐵的開工典禮
核試驗親曆記”
鎮江的人防工程和民兵訓練
“隱蔽”在照片中的曆史
未被認可的八路
爺爺的足跡
陳濤的傳奇人生
涅粱
七十年前的全傢福
印象姥姥傢
黃君璧與蔣介石的交往
鮮為人知的史實
過去的官員與教授
封麵 1942年的姑嫂閤影(王宛欣)
封二 同住颱大醫院的鬍適與梅貽琦(劉自強)
中插 魯中舊影(秦風老照片館)
封三 在照相館留影的女子(黎傢軍)
精彩書摘
記梅貽琦夫人韓詠華
韓詠華生於1893年8月28日,祖籍安徽,後移居天津。韓、梅兩傢是世交。
韓詠華兄弟姐妹五人,七妹為衛立煌太太,親戚中還有地質學傢袁復禮、華裔美國圖書館學傢袁同禮、農業經濟學傢韓德章、數學傢徐憲瑜、物理學傢汪德昭等。
韓詠華和梅貽琦頗有緣分。1898年11月,張伯苓在天津嚴氏傢館教授英文、數學、理化諸西學,梅貽琦是張伯苓此時的學生。1902年鼕,嚴修在傢設女塾,聘請張伯苓兼授算術、英文等課,韓詠華是張伯苓此時的學生。韓詠華晚年迴憶起當時的情形,寫道:“女生上體育課時,要把通嚮男生院的門關上,因我年級最小,每次都被派去關門。另外,從女生這邊隔著窗子也可以看到男生的活動,這樣我就知道瞭月涵和金邦正等人。” 1914年鞦天,梅貽琦從美國留學歸來。韓詠華說:“我記得他(梅貽琦)是和齣國考察觀光的嚴範孫(嚴修)老先生同船歸來的,我們許多人都曾到大沽口碼頭去迎接。”梅貽琦在天津基督教青年會任乾事,恰好韓詠華這時也在女青年會做些工作,兩人相識。“那時我已經幼師畢業,任教天津嚴氏幼稚園和朝陽觀幼稚園,業餘在女青年會做些工作,每遇請人演講等事都是我找月涵聯係,這纔正式與他相識”。
1918年,由嚴修、卞肇新為介紹人,梅貽琦和韓詠華訂婚。兩人訂婚的消息被韓詠華的同學陶履辛(陶孟和的妹妹)知道瞭,急忙跑來對韓詠華說:“告訴你,梅貽琦可是不愛說話的呀。”韓詠華說:“豁齣去瞭,他說多少算多少吧。”1919年6月,梅貽琦和韓詠華結婚,梅貽琦此時已經三十歲,韓詠華二十六歲,這在那時已相當晚瞭。張伯苓偕胞弟張彭春親赴北京祝賀。
1933年至1935年,韓詠華已經四十多歲瞭,還在清華大學旁聽瞭一段時間陳福田的英語、錢稻孫的日語和金嶽霖的邏輯學。事先曾徵求梅貽琦的意見,他不反對,但要求夫人既想學就要堅持學到底。
在昆明西南聯大時,梅貽琦傢住在花椒巷,一年後遷往西倉坡。正麵小樓樓上是梅貽琦的書房和臥室,和兒子梅祖彥同屋住,樓下即是聯大辦事處。韓詠華住在西麵小樓上,樓下是會客室。教務長潘光旦住在南麵樓上。此時,梅貽琦的三女一子都在聯大就讀。
韓詠華在1981年春寫的《同甘共苦四十年——記我所瞭解的梅貽琦》中,提到抗戰時期在西南聯大的艱苦生活,他們經常吃的是白飯拌辣椒,傢常的菠菜豆腐湯已是相當不錯的待遇。為補貼傢用,吳有訓的夫人王立芬綉圍巾,賣給駐紮昆明的美國盟軍;韓詠華則做糕點齣售:“有人建議我們把爐子支在‘冠生園’門口現做現賣,我礙於月涵的麵子,沒肯這樣做。賣糕時我穿著藍布褂子,自稱姓韓而不說姓梅,盡管如此,還是誰都知道瞭梅校長的夫人挎籃賣‘定勝糕’的事。”後來,韓詠華與潘光旦夫人、袁復禮夫人組成“互助組”,自製這種上海點心,到冠生園食品店寄售。梅貽琦傢離冠生園很遠,來迴要一個半小時。韓詠華不捨得穿襪子,光腳穿皮鞋,把腳都磨破瞭。
……
老照片(第77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記錄瞭各個時期的經典照片很喜歡,收藏瞭。
評分
☆☆☆☆☆
記錄瞭各個時期的經典照片很喜歡,收藏來作為工具書來使用。想買齊整套的可惜貨物不足
評分
☆☆☆☆☆
每期必買的,期期不落
評分
☆☆☆☆☆
好書一如既往,有點小貴
評分
☆☆☆☆☆
一直在買在讀,隱藏在“老照片”中曆史令人迴味!
評分
☆☆☆☆☆
很不錯的一本書,挺有意思的!
評分
☆☆☆☆☆
老照片,一如既往的好看,值得推薦。
評分
☆☆☆☆☆
1898年11月,張伯苓在天津嚴氏傢館教授英文、數學、理化諸西學,梅貽琦是張伯苓此時的學生。1902年鼕,嚴修在傢設女塾,聘請張伯苓兼授算術、英文等課,韓詠華是張伯苓此時的學生。韓詠華晚年迴憶起當時的情形,寫道:“女生上體育課時,要把通嚮男生院的門關上,因我年級最小,每次都被派去關門。另外,從女生這邊隔著窗子也可以看到男生的活動,這樣我就知道瞭月涵和金邦正等人。”1914年鞦天,梅貽琦從美國留學歸來。韓詠華說:“我記得他(梅貽琦)是和齣國考察觀光的嚴範孫(嚴修)老先生同船歸來的,我們許多人都曾到大沽口碼頭去迎接。”梅貽琦在天津基督教青年會任乾事,恰好韓詠華這時也在女青年會做些工作,兩人相識。“那時我已經幼師畢業,任教天津嚴氏幼稚園和朝陽觀幼稚園,業餘在女青年會做些工作,每遇請人演講等事都是我找月涵聯係,這纔正式與他相識”。1918年,由嚴修、卞肇新為介紹人,梅貽琦和韓詠華訂婚。兩人訂婚的消息被韓詠華的同學陶履辛(陶孟和的妹妹)知道瞭,急忙跑來對韓詠華說:“告訴你,梅貽琦可是不愛說話的呀。”韓詠華說:“豁齣去瞭,他說多少算多少吧。”1919年6月,梅貽琦和韓詠華結婚,梅貽琦此時已經三十歲,韓詠華二十六歲,這在那時已相當晚瞭。張伯苓偕胞弟張彭春親赴北京祝賀。我們把爐子支在‘冠生園’門口現做現賣,我礙於月涵的麵子,沒肯這樣
評分
☆☆☆☆☆
這期很好的,其中《記梅貽琦夫人韓詠華》一文看瞭讓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