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3卷)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3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承略,劉心明 编
图书标签:
  • 史学
  • 经学
  • 文史
  • 辑佚
  • 史料
  • 古籍
  • 中华文化
  • 史考
  • 文献
  • 编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50333
版次:1
商品编码:10663851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3卷)》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末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目录

六略总目
六艺略第一九种
诸子略第二十种
诗赋略第三五种
兵书略第四四种
数术略第五六种
方技略第六四种
卷首
叙录
第一卷六艺略上
易家
书家
诗家
礼家
乐家
第二卷六艺略下
春秋家
论语家
孝经家
小学家
第三卷诸子略上
儒家者流
道家者流
第四卷诸子略下
阴阳家者流
法家者流
名家者流
墨家者流
纵横家者流
杂家者流
农家者流
小说家者流
第五卷诗赋略
赋一
赋二
赋三
杂赋
歌诗
第六卷兵书略
兵权谋家
兵形势家
兵阴阳家
兵技巧家
第七卷数术略
天文家
历谱家
五行家
蓍龟家
杂占家
形法家
第八卷方技略
医经家
经方家
房中家
神俦家


前言/序言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3卷) 图书简介 本书系对中国史学巨著《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和“经籍志”进行系统性梳理、考证、补遗与汇编的学术著作。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历代史书中散落的文献记载进行精密的校勘与考订,以期恢复和澄清古代文献的真貌,填补学术研究的空白,为后世学者提供一份更为详尽、准确的古代书籍流传与著述线索。本卷作为该系列丛书的第三部,重点关注明清时期以前的部分史籍,尤其是对其中涉及的经学、史学、子学、集部等各类文献的著录、流传、版本、损毁情况进行深入的辨析与阐发。 卷三主要内容概述 卷三的编纂,秉承了全书“考补萃编”的核心理念,力求在“考”字上精益求精,在“补”字上求真务实,在“萃”字上集腋成裘。本卷的重点,在于梳理与辨析宋、元、明三代部分重要史籍中“艺文志”与“经籍志”的记载。这些记载,不仅是理解当时学术思想、图书流传的重要窗口,更是后人研究早期中国文献发展脉络的珍贵史料。 一、宋代史籍“艺文经籍志”考辨 宋代是中国图书编纂与学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其官方史书中的“艺文志”与“经籍志”内容尤为丰富,也最为复杂。卷三首先选取了如《宋史》等重要宋代官修史书中相关的文献记载。 文献梳理与辨析: 本卷对《宋史·艺文志》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经籍类条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考辨的重点在于,宋代史家在著录书籍时,其著录标准、收录范围、分类方法以及所依据的原始文献。例如,对于宋代学者对早期典籍的辑佚与重刊,本卷将仔细考究其版本源流,辨析其著录的准确性。 版本考证与缺失补遗: 针对宋代史籍中对于前代典籍的著录,本卷将结合宋代学者的笔记、序跋、藏书目录以及其他相关史料,对宋代史籍中记载的文献版本进行深入的考证。一旦发现宋代史籍著录的文献,在后世流传中已失传,或者其流传版本存在讹误,本卷将力求通过辑佚、比对等方式,对其进行必要的补遗与校正。例如,对于一些在宋代尚存,但在元明之后逐渐湮没的珍贵古籍,本卷将试图复原其可能的面貌,或指出其失传的证据。 学派与流派的体现: 宋代是中国学术思想大发展时期,不同学派的观点往往会在书籍的著录和评价中有所体现。卷三将尝试分析宋代史籍“艺文经籍志”的著录,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儒学、佛学、道学等主要学派的思想倾向,以及不同士大夫群体在文献传承中的作用。 二、元代史籍“艺文经籍志”考辨 元代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但其官方史书在文献著录方面仍然有所承袭与发展。卷三将重点关注元代史书中与“艺文经籍志”相关的部分。 《元史》相关条目考证: 本卷将对《元史》中的相关记载进行细致的考辨。相较于宋代,元代史籍在文献著录上可能存在一些新的特点,例如对于蒙古族以及其他民族的文献的收录,以及对于域外文化的译介与传播。本卷将重点关注这些方面。 版本流传的特殊性: 元代书籍的刻印与流传,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卷三将探讨元代史籍中著录的文献,其版本在元代是否有所不同,以及这些版本在后世的流传情况。特别是一些在元代被大量刊刻的经典,其版本差异往往较大,本卷将致力于梳理这些差异。 与宋代文献的传承与断裂: 元代在继承宋代学术传统的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些断裂。本卷将比对元代史籍与宋代史籍在文献著录上的异同,分析哪些文献在元代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哪些则可能在这一时期有所衰微。 三、明代史籍“艺文经籍志”考辨 明代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在文献整理与编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官方史书中的“艺文经籍志”内容尤为详实。 《明史》与明代官方类书: 卷三将重点考证《明史·艺文志》的著录。同时,明代编纂的大型类书,如《永乐大典》,也包含了大量的文献信息。本卷将尝试将《明史·艺文志》的著录与明代其他官方性质的文献汇编进行比对,以发现其著录的侧重点和可能存在的疏漏。 明代学术与文献的复兴: 明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理学、心学等思潮迭起,对文献的整理与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本卷将分析明代史籍“艺文经籍志”的著录,是否体现了当时学术复兴的特点,以及对前代文献的重新发掘与整理。 版本流传与学术考据: 明代是活字印刷术高度发展的时期,书籍的刻印与流通更为便捷。本卷将详细考证明代史籍中著录的文献,其在明代主要流行的版本,以及这些版本在后世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时,对于明代学者进行的文献考据工作,本卷也将予以关注,并尝试分析其成果。 四、对卷三所涉内容的总体考量 考证方法与史料运用: 本卷的编纂,严格遵循严谨的学术考证方法。主要运用的史料包括但不限于:历代官方史书中的“艺文志”和“经籍志”,历代学者的笔记、序跋、书目、藏书印记,以及传世的宋、元、明刻本、抄本等。通过多方比对、交叉印证,力求达到史料准确、结论可靠。 文献的“流”、“传”、“损”、“益”: 本卷的核心工作,在于追溯所涉文献的“流”(即来源与著录)、“传”(即流传的途径与版本)、“损”(即在流传中可能遭受的损失、失传或内容损毁)、“益”(即后世在整理、校勘、辑佚过程中对其进行的增益)。通过对这四个层面的深入分析,为理解古代文献的生态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本卷的出版,对于中国古代文献学、史学史、目录学、版本学等领域的研究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仅能够填补一些学术研究的空白,为学者提供详实可靠的文献线索,还能够深化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脉络和文献传承历史的认识。通过对不同时期史籍中文献著录的比较研究,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发展。 结语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3卷)的完成,是编纂者数载心血的结晶。本卷所聚焦的宋、元、明三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其中所涉及的文献,数量庞大,价值连城。本书的出版,旨在为学界提供一份更为精细、更为深入的文献研究基础,期盼能够激发更多的学术思考与探索,为中国古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被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吸引。“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3卷)”听起来就充满了学术的厚重感。虽然我对“二十五史”本身已经有所了解,但“艺文经籍志”的组合,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的墨香书卷,以及那些承载着智慧与技艺的宝贵典籍。而“考补萃编”四个字,则预示着这本书并非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经过了严谨的考证、补充和精选。我脑海中浮现出,作者是如何在一卷卷史书中,如同寻宝一般,挖掘出那些关于古代书籍、艺术创作、学者生平、学术流派的蛛丝马迹,并将它们 meticulously 地整理出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像一本导览图,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去了解古代社会是如何记录、传承和发展知识与艺术的。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根脉的契机。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名对中国古代图书史情有独钟的爱好者而言,这套“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简直是天降甘霖。尤其是第三卷的出现,更是让我的期待值飙升。我一直在思考,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究竟有多少关于艺术和书籍的文献被遗忘或忽视?“考补萃编”这几个字,精准地概括了本书的使命——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正,并萃取精华。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从“二十五史”这样宏大的史料体系中,精准地挖掘出与“艺文经籍”相关的点滴信息的。这其中涉及到对史料的细致解读,对模糊记载的清晰梳理,以及对可能存在的谬误的有力纠正。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关于古代学者如何编纂目录、书籍的保存状况、乃至不同朝代对学术和艺术的重视程度等方面的深度分析。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汇集文献,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历史洞察力。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望而生畏,又充满期待的书。光是“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这个名字,就足以让普通读者绕道而行,但对于真正热爱历史和古典文献的人来说,则如同发现了宝藏。作为系列作品的第三卷,它想必继承了前两卷的严谨治学精神,将更加深入地聚焦于某个特定领域。我对“考补”二字尤为关注,这意味着作者并非止步于简单的搜集,而是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批判性的梳理和辨析。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关于艺术和经籍的记载往往分散而零碎,有时甚至存在矛盾之处。如何将这些信息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并加以补充和完善,这需要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关于古代书目、藏书、雕版印刷、版本流传等方面的珍贵考证,甚至是对一些失传文献的线索追溯。对于任何一位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学术流变和文化传承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其价值不言而喻。

评分

即便我还没有来得及翻阅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单凭其书名“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3卷)”,就足以让我对其充满好奇和期待。这套书似乎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梳理和补全关于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史料——“二十五史”中,与“艺文”和“经籍”相关的记载。我知道,“艺文”涵盖了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经籍”则指向了经典的学术著作。而“考补萃编”这几个字,意味着这本书的编写过程绝不轻松,它需要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深入的考察,发现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并汇集最精华的部分。我能够想象,作者在撰写这本书时,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一丝不苟地搜寻、辨别、考证。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处理那些关于失传书籍的线索,或者如何解读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艺术评论。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和反复品读的学术著作,它将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学术史提供全新的视角和坚实的依据。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这些对传统学术、尤其是经史子集整理编纂感兴趣的读者,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作为“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系列的第三卷,它承载的重量不言而喻。虽然我尚未有机会深入研读其具体内容,但从书名本身就可以推测出其严谨的学术立场和庞大的史料搜集能力。毕竟,“考补萃编”四字,足以让任何一位研究者心生敬意。这意味着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而是对前人研究的继承、发展和补充,剔除谬误,汇聚精华。想象一下,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如何精准地定位与“二十五史”相关的艺术与学术著作,如何辨析其真伪、考证其源流,又如何将零散的记载汇集整理成册,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艰巨而富有价值的工作。我期待着它能为我们揭示更多不为人知的史料线索,填补学术研究中的空白,甚至引发对某些经典文献的新认识。这部作品的出版,无疑是学术界的一大幸事,它将极大地促进我们对中国古代学术史和图书发展史的理解。

评分

活动买的书,还不错,很好啊

评分

趁搞活动下手,内容还是《汉书艺文志》,这套书出齐了,肯定是大部头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补考萃编

评分

这套书将历代正史中的目录标点校勘,对于我们了解目录学有重要作用,值得学术爱好者阅读珍藏~~~~

评分

还不错,了解了些知识。就是价格太高了。

评分

这套书还不错。繁体横排的,我比较喜欢。而且这种艺文志或经籍志只有汉志有单行本,其他似很少见。所以,这次一下子买了好几种。这是一套书,但也可以单卖,很不错。京东的活动也很好,买来很划算。

评分

姚振宗的目录学功力深厚,汉志、隋志的考证是其代表作。距今虽已百多年,仍无出其右者,连望其项背者也至今未见。可叹后学衰弱。

评分

此书很实用,经过整理更方便了,以往多借助二十五史补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