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列子臆說(下冊)》禦風而行的逍遙列子
變化不居的大韆世界
《列子》先把哲學的大原則講瞭,下麵引用許多故事,每個故事所包括的意義都是既深且遠,要自己慢慢以人生的經驗,以精密的思想去體會。
內容簡介
《列子》是道傢的重要典籍,今存《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硃》、《說符》等八篇,旨意大緻同於《老子》、《莊子》,相傳是戰國時期列禦寇所著。該書載有戰國以後史事,遣詞用句多為秦漢以後用法,且又多與漢晉佛經相參閤,因此,後人推斷《列子》原書己佚,今本《列子》齣自魏晉人之手,既發展瞭老莊哲學思想,又融會瞭其他學派的觀點。該書包括一百餘則瑰麗奇幻的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誇父追曰”,等等,入乎其內,齣乎其外,看似易讀,實則難懂,因為其中不僅貫穿瞭“禦風而行”、灑脫不羈的列子的奇特思想,而且涉及楊硃等人的人生哲理。
與以往對《列子》的注解不同,南懷瑾先生不再糾纏於考辨列子其人、《列子》的成書年代以及文字訓詁等,而是偏重於解說《列子》所引用的故事。他更彆齣心裁地采用倒序的方式,由《說符》篇講起,對《列子》的故事進行發揮,涉獵廣闊,見解精深,闡發瞭他對道傢學術及觀念的認識,反映瞭他對生死、時勢、緣遇、名利、富貴、公私等問題的理解,涵蓋瞭他的人生觀、宇宙觀、政治哲學和曆史哲學,體現瞭他對東西方文化的融會貫通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心。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年-2012年),國學大師,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彆具一格。齣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樂清南宅殿後村,20世紀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並於1998年建成通車。現居江蘇。
內頁插圖
目錄
下冊
第五十六講
周穆王篇○周穆王的故事○來自西方的化人○美色奢華也無用
第五十七講
天上人間之彆○神遊歸來○神遊的種類○周穆王西遊昆侖
第五十八講
昆侖山的奇遇○觀想神遊幻網○如何修夢幻法
第五十九講
幻化與生死○生命的幻化○幻化法修成瞭
第六十講
列子說幻化○列子說覺與夢○列子解夢○不做夢的人
第六十一講
西極之國另類生活○中土的生活○勞力者的醒與夢○勞心者的醒與夢
第六十二講
意外得鹿又失鹿○醒與夢糾葛不清○健忘的快樂記憶的苦惱
第六十三講
一個反常的人○老聃說正常與反常○年老還鄉空斷腸○黃帝篇○老祖宗黃帝
第六十四講
黃帝的反省○華胥國○黃帝悟道之治○列姑射山的超人
第六十五講
列子的一個學生○列子學道九年的經過○列子學成之後○呂洞賓的故事
第六十六講
道人為何能乘風而行○得道者的特點○醉酒者的反應○道門的奇事○什麼是真正的定力
第六十七講
古代的聞人○投奔聞人○被戲弄的人○什麼是道
第六十八講
中庸與道○現實的通俗道法○信心的力量○養虎的訣竅○虎性人性
第六十九講
顔迴問駕船術○江湖人幽默讀書人○孔子談學習誰能不受外界的影響○激流中自在齣入的人
精彩書摘
上次講到關尹子說的“知而忘情,能而不為”,譬如說神通是道之花,不是道之果,一切修行證果離不開這些花朵,但是要記住,不要管花朵,因為原則是“知而忘情,能而不為”,那纔是真知真能,纔是得道,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關於“能而不為”,我常常告訴學經濟、學財政的同學,你們的經濟學啊是書本裏學來的,我的經濟學是鈔票買來的。我也常常跟工商界的頭子們講,你們有賺錢的經驗,有沒有賒本的經驗?當然沒有。沒有的話你就不算完全,我是全都經過。我說我的經濟原則是,今天賺瞭一百萬用掉瞭,纔算賺錢。我看你們錢很多,一毛錢都捨不得花,那你比沒有錢的人還可憐,買黃金放在傢裏怕被偷,放銀行,利息降低怎麼辦?一天到晚在那裏發愁。世界上最大的財富是一毛錢都沒有,睡覺都安穩.這就說明一個道理,真有錢的時候忘記瞭錢;同樣的道理,真得道的人忘記瞭道。如果還覺得我得道瞭、我成道瞭,這就完瞭,可能精神有病!
所以“真知真能”的人,等於是無知無能,因此從《中庸》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開始,到最後一句結論,“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什麼都沒有.這是“天命之謂性”,這就是道,空的。所以佛講空嘛,這是“真知真能”,得瞭道。
“發無知,何能情,發不能,何能為”,那麼你說得瞭道的人,忘情而不為,無為,這是“真知真能”,等於無知無能。講話也好,做事也好,慈悲也好,該做的都做.心中不留一點世俗的感情,做過瞭就忘瞭。如果做瞭善事自己還記得,那還叫善事嗎,你那是做生意,投資賺錢,想求功德嘛!真正的大功德心中是沒有事的,救遍天下人,自己心裏都忘瞭,連天下都忘瞭,何況人呢!那是道瞭。
所以得道的人,看這些榮華富貴,“聚塊也,積塵也”,這個地球不過是泥巴堆攏來而已,足一點一點塵土纍積起來的,幾十層高樓也是如此。“雖無為而非理也”,雖然得瞭道,一切無為境界,看起來好像有個道理,又像是設有道理,似乎都在對與不對、可與不可之間。
下麵接著要看《周穆王》這篇瞭,這一篇說的是神話,但有很深的哲學道理。周穆王我們前麵已經提到過,現在再提,唐詩裏也有關於他的詩文。
前言/序言
南懷瑾作品集1 列子臆說(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希望這種說以後越來越便宜
評分
☆☆☆☆☆
很喜歡,活動很給力
評分
☆☆☆☆☆
買這本書是衝著南先生的名頭買的,看過纔知道,原來所謂的公孫醜是《孟子》中的一章,這本書就是用來解讀這一章節的,南先生說《孟子》原文並不太艱深,大傢都能一目瞭然,所以在文字上就不再詳細說明瞭。不過這可苦瞭我看這本書,本來哲學書籍就是難懂,一句話都要考慮大半天,現在原文都沒有搞明白,更是讀起來不順心瞭。好在南先生的講解舉例還算明白,一些地方還是略有收獲的,不是老師說的不好,是看書的學生太愚笨瞭。書的開始講齊桓公和管仲,先生說這的確是一個@事業成功的榜樣,說明君臣之間、朋友之間必須要彼此信任,要同心協力,纔能成就一件大事。不過這樣的例子很少,但我覺得你和領導間相處,如果你沒有辦法換掉他,就要好好信任他,和他同心協力乾工作。周朝的政權建立瞭一百年以後,前朝的遺民、殷商的擁護者仍然不肯接受周朝王道德政的感化。由此,可見教化社會人心的睏難,這是我們讀曆史必須注意的一個關鍵。《公孫醜》章節中有句話,“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這兩句成語是道傢思想的結晶,是說,雖然你有聰明絕頂的智慧,但是客觀環境還沒沒有構成有利的形勢,所以你還是沒有辦法成功的。你雖然有瞭無比堅固的基礎,還是要等待時機,纔能發生功用。曆史上很多發明傢常有潦倒而死的結果,皆時運未通。可是後人利用他的發明,卻大發其財。所以讀瞭這幾句話,想到一些不逢時機的事情,不禁喟然而嘆。
評分
☆☆☆☆☆
孟子與公孫醜
評分
☆☆☆☆☆
在店裏看瞭一部分,感覺值得看,有很多我不懂的東西
評分
☆☆☆☆☆
非常滿意,五星
評分
☆☆☆☆☆
《我說參同契(下冊)》講瞭《參同契》又名《周易參同契》,為東漢魏伯陽著。其學說匯融周易、黃老、丹火之功於一體,用《易》的陰陽變化之理,闡述煉丹、內養之道,證明人與天地、宇宙有同體、同功而異用的法則。
評分
☆☆☆☆☆
南懷瑾寫的列子,不光講原文的意思敘述還得以升華,用自己的人生經曆見解,讓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進一步的瞭解與認識。
評分
☆☆☆☆☆
印刷精美,讀過大師的幾本著作都很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