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李可染(1907-1989)是舉世公認的當代中國畫大師。他齣入古今,貫通中西,開拓齣一種現代東方錶現性的、寫意的新藝術,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樹立瞭一座光彩奪目的豐碑。
李可染畫論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涉及國畫特徵、意境、構圖、筆墨及藝術規律、藝術品評與藝術修養等諸多方麵。李可染在理論上的獨創性和重要貢獻,在於他把深入生活和寫生結閤瞭起來,係統地總結齣一整套寫生創作的原則方法,從而在實踐上探索齣一條山水畫如何深入生活的人管徑,使傳統山水畫重新煥發齣青春的活力。
這本《李可染畫語錄圖釋》試圖把李可染的畫論作一係統的研究,《圖釋》分十章輯錄李可染的畫語錄,並聯係李可染的創作對其觀點就梳理、評述,畫語錄是根據中國畫研究院編的《李可染論藝術》進行選輯的,輯錄力求準確全麵,以使讀者窺其理論全貌,對畫論的述評則務求深入淺齣、簡明扼要,以有助於美術工作者和初學美術者更好地理解李可染的藝術理論和創作經驗同時也有助於引導廣大的美術愛好者正確地欣賞名傢書畫。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國畫特徵論
第二章 國畫山水論
第三章 國畫基礎論
第四章 國畫意境論
第五章 國畫構圖論
第六章 國畫筆墨論
第七章 國畫規律論
第八章 國畫創新論
第九章 國畫鑒賞論
第十章 國畫傢修養論
附錄
李可染的生平和藝術道路
李可染藝術活動大事記
精彩書摘
意境是中國藝術追求的最高目標之一。在中國山水畫中,意境被視作是靈魂。沒有意境或意境不鮮明,創作不齣引人入勝的山水畫。
關於意境理論的産生和發展在我國已有較長的曆史,早在謝赫的《古畫品錄》中就包含有繪畫意境的思想。李可染承繼瞭我國繪畫史上關於意境的理論,並對如何創造和錶現意境作瞭具體的發揮。
什麼是意境?李可染說:“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鑄,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藉景抒情,從而錶現齣來的藝術境界,詩的境界。”
歸納李可染的有關論述,意境具有這樣三個特點:
(1)意境是主體和客體、意和象、情和景的統一。意是主體的屬性,包括畫傢主體的思想感情,其中感情是最主要的元素。境中包含著象和景,而景是主要的。景是象的組閤,景引起畫外之畫的聯想。情與景是構成意境的兩個核心要素,兩者互相融閤,契閤無間。意境中的景是滲透瞭感情的景;意境中的情是物化瞭的情。如《雨亦奇》寫雨景中的西湖,有畫傢對江南細雨的深切感受,還有蘇軾《飲湖上初晴雨後》的詩意。在一片煙雨迷的離的景色中,體現著“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意境。《鞦風陡起圖》似乎都滲透和體現瞭畫傢狂舞著的心緒。
在意和象、情和景的交融統一中,以意和情為主。這就是李可染說的“寫景即是寫情”,山水畫刻畫自然環境“更重要還是錶現人對自然的思想感情”。李可染的話說明瞭中國畫以寫意為宗旨的特點。如《無锡梅園》《萬山紅遍》無不錶現瞭藝術傢內心對祖國山川景緻的熾熱深沉的情懷。
(2)意境是客觀事物精華部分的集中。從構成意境的客體方麵說,不是任何客觀的事物都能構成意境,唯有景物中最美的、最感動人的精萃部分,纔能夠引起人的聯想,所以境是象之象,景外之景。如《頤和園後湖遊艇》中所體現齣的一片寜靜幽深的意境。
(3)意境錶達齣豐富深邃的思想感情。從構成意境的主體方麵說,意境錶現的思想感情要求更為深邃、含蓄,意境要錶現畫傢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求達到畫中有詩的境界,使中國畫之無比深邃、高遠為外民族的繪畫形式所難以達到。如《鞦林放牧圖》畫麵情景交融,《王維詩意圖》體現齣一種靜穆而雄壯的精神,同時還摺射齣畫傢對祖國山川和民族傳統文化的摯愛之情。
怎樣纔能産生和獲得意境呢?李可染說:“意境産生於全麵深入地認識對象和作者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産生有賴於畫傢的思想感情。一個山水畫傢對所繪的景物一定要有強烈、真摯的感情。但思想感情的産生又與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深度有關。所以李可染又強調要深入全麵地認識對象,要身臨其境,長期觀察。深刻認識對象的精神實質,亦即認識和把握瞭“神”,這樣就可能達到以形寫神,以神傳意的目的。一方麵帶著強烈真摯的感情去認識對象;另一方麵在對客觀事物的精神實質有瞭深刻認識後,又會産生新的感受。這種感受既包含客觀事物的精神實質,又包含畫傢主觀的思想感情。這樣就産生瞭情景交融的意境。
有瞭意境,還必須通過意匠加工來錶達。“隻有有瞭高強的意匠,纔能充分地以自己的思想感情感染彆人”。所以畫傢一定要苦心經營意匠。
什麼是意匠?意匠也就是繪畫的錶現方法和錶現手段,它包括選材、剪裁、誇張、構圖和筆墨等,李可染對於意匠加工的論述,具體、豐富和深入。在這裏我們隻限於論述有關意境創造的幾個原則。
(1)嚴格的選擇,抓住畫眼。要選擇最感人的、最美的事物。李可染說:“入畫的東西應該是最精粹的東西,每個小房、每條小船都應取最美的角度。”要抓住畫眼,“畫眼”是對象的精神所在,是打動畫傢心弦的,也是對象最精粹,最要畫好的關鍵之處。
(2)大膽剪裁,講究空白。中國畫、中國戲麯都講究空白,計白當黑。這是為瞭畫齣最精華之處,使畫麵主要部分更為突齣。不僅如此,空白還是為瞭“多”,為瞭“夠”。空白纔含蓄,給人以無盡的感覺,讓觀畫者以想象力去豐富它。
(3)運用誇張,以形傳神。誇張是對象真實、鮮明、有力的體現,誇張又是人的愛憎感情的強烈錶現。誇張是深刻認識對象的結果,目的是為瞭更真實。也就是說,誇張是畫傢深刻地認識和把握瞭事物的精神實質,即神,而用一種不似的形式錶現齣來。“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運用誇張也就達到瞭神似的境界。
意境創造的最高層次是化境。李可染說:“中國藝術傢常把藝術的最高境界叫做化境。”什麼是化境?“那就是藝術傢的思想、生活,通過反復的意匠加工,長期的錘煉揉閤,因而成為渾然一體,這樣的作品處處是生活的真實,處處又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化身。藝術傢的錶現手段到瞭這個境地,就能最充分地傳達他的思想感情,就能最完美地反映生活,就能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化境和意境是有聯係又有區彆的。達到化境的作品當然是具有意境的,但具有意境的作品卻不一定都達到化境。“化境”創造的前提,是長期的生活和藝術實踐的磨煉。“化境”在創作過程中的特點,是客體形象、主體情意與繪畫工具技法皆融為一體,在提筆揮灑之際,白紙對青天,隨心所欲,信手拈來,皆成生花妙筆,“仿佛宇宙萬物都可自由自在地在手底成長”。由於畫傢此時極少受約束,他就能充分地錶達事物的神氣和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也就是化境作品的特點,是它能産生最大的感人力量的內在緣由。李可染在80年代創作的不少作品,如《水墨山水》《高崖飛瀑圖》就達到瞭這種最高的藝術境界。
雨亦奇 1956年
此圖是對細雨中的西湖的寫生。俯視取景,湖中的“三潭印月”、湖心亭、孤山以及湖周圍的遠山等景物都納入畫麵中,淡墨輕染,水天一色,充分地描繪齣畫傢對江南細雨的感受和“雨亦奇”的詩意,錶現瞭雨中西湖的空瀠柔和之美。
……
前言/序言
前言
李可染(1907—1989)是舉世公認的當代中國畫大師。他齣入古今,貫通中西,開拓齣一種現代東方錶現性的、寫意的新藝術,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樹立瞭一座光彩奪目的豐碑。
李可染畢生緻力於中國畫的變革。在變革中國畫的艱苦實踐中,始終伴隨著深刻的理論思索。1950年,李可染發錶《談中國畫的改造》一文。在改造中國畫的理論指導下,李可染深入生活和自然,進行寫生創作。在大規模寫生創作的基礎上,李可染於50年代末、60年代初寫齣瞭《漫談山水畫》《談藝術實踐中的苦功》等一係列文章。實踐和理論同步,在理論的指導下實踐,在實踐經驗中升華齣理論,相互促進,不斷深化,是李可染開拓國畫新路,攀登上藝術高峰的重要因素。
李可染的藝術理論是他藝術體係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其畫派形成的基因和標誌之一。不瞭解李可染的藝術理論,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李可染的藝術體係。
李可染的藝術理論與我國傳統的美學保持著血緣關係,同時又吸收瞭現代科學文化的營養。更重要的是李可染的藝術理論是他一生藝術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他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深於思,精於勤”的結果。李可染的藝術理論閃爍著辯證法的光輝,他的不少畫語錄同他的作品一樣,廣為人們所知,並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李可染畫論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涉及國畫特徵、意境、構圖、筆墨及藝術規律、藝術品評與藝術修養等諸多方麵。李可染在理論上的獨創性和重要貢獻,在於他把深入生活和寫生結閤瞭起來,係統地總結齣一整套寫生創作的原則方法,從而在實踐上探索齣一條山水畫傢如何深入生活的途徑,使傳統山水畫重新煥發齣青春的活力。
這本《李可染畫語錄圖釋》試圖把李可染的畫論作一係統的研究。《圖釋》分十章輯錄李可染的畫語錄,並聯係李可染的創作對其觀點進行梳理、評述。畫語錄是根據中國畫研究院編的《李可染論藝術》進行選輯的。輯錄力求準確全麵,以使讀者窺其理論全貌。對畫論的述評則務求深入淺齣,簡明扼要,以有助於美術工作者和初學美術者更好地理解李可染的藝術理論和創作經驗。《圖釋》中對作品的釋讀,有助於讀者對畫論的理解,同時也有助於引導廣大的美術愛好者正確地欣賞名傢書畫。
本書是在中國美術學院楊成寅教授的指導下完成的。在編寫過程中主要參考瞭《李可染論藝術》一書及其他有關專傢的論著,在此謹錶衷心感謝。
編 者
1999年11月
李可染畫語錄圖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