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
评分2特点
评分《大系》展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中国古代历法》和《中国古代星占学》已被收入“中国文库”,《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对于同属中华文化的“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的发掘和整理,也是一项开拓性的探索。 《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对天文典籍阅读者是很有价值的工具书。其余卷册的研究也各具特色。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天文台,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使中国进一步殖民地化而修建的。从1842年起就有法国懂天文的传教士带着精良的望远镜先后来到上海,1844年开始观星报时,1877年建成徐家汇授时台,为外国船舰提供气象和时间服务。1899年,法国人决定在上海松江的佘山修建天文台。1901年,佘山天文台告竣,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天文折射望远镜,除照相天体测量外还从事地磁、地震测量与监测工作。1898年,德国人在青岛建立海岸信号局,1900年在局内设气象天测所,也拥有赤道仪和测时仪器。辛亥革命以后,这些天文台先后收回,成了中国现代天文台的一部分。
评分不足:缺乏系统理论
评分最早在中国建立近代天文机构的是帝国主义列强。1873年,法国天主教会在上海建立徐家汇天文台,开展天文、气象和地球物理等综合性观测和研究工作,同时为各国海运和中外商界提供气象和时间等服务。1着青岛主权的回归,被北洋政府接管。二战时又被日本侵占,1945年为国民政府接管。青岛观象台先后从事过实用天文、方位天文、编历、太阳、小行星、星团、恒星、星云、宇宙构造等观测和研究工作。
评分在中国人心中,天是神秘莫测的存在,天象与人间社会、国家兴衰息息相关。中国人研究宇宙多是占卜、编历等实用目的,并未如西方人那样,纯粹从理解宇宙、探寻宇宙规律的科学角度来研究宇宙。
评分《大系》集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之大成,深入揭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理性认知探求与思想文化的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学术价值。其所涉及的内容之广,超过了以往的中国天文学史论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引起国际天文学界和科技史界的高度关注,也推动了国际上对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
评分 评分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近代天文学的开端。清代刊行的《西洋新法历书》以第谷天文学说为基础,同时也介绍了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及古西腊和中世纪的一些重要的天文学家。但是,当时哥白尼的学说是作为错误的理论加以介绍的,直至18世纪中叶,传教士蒋友仁才肯定哥白尼学说。总的说来,明末和清代的中国学者学习、研究的西方天文学主要是第谷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