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環境學概論(修訂版)(第2版)》以人類生態係統的基本原理為依據,係統論述瞭環境的發生和發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引起的主要環境要素(大氣、水、土壤等)的汙染問題和汙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規律;以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規劃及汙染綜閤防治等原理及方法為手段實現環境質量的調控;並對人們所關心的人口急劇增加,資源能源過度消耗、生態破壞等全球性環境問題進行瞭探討;介紹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環境學概論(修訂版)(第2版)》對屬於環境學方麵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概念,都做瞭詳盡的論述。
《環境學概論(修訂版)(第2版)》可作為高等學校地理專業開設環境課的教學用書,亦可作為環境類各專業的教學用書,還可作為高校非環境專業學生的選修課教材及從事環境保護、城市規劃及城建部門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專業人員參考。
目錄
一章 緒論
一節 環境科學的研究對象和
任務
一、環境科學的研究對象
二、環境科學的研究任務
三、人類一環境係統的發展及環境問題
第二節 環境科學的內容和分科
一、理論環境學
二、綜閤環境學
三、部門環境學
第三節 環境科學的發生和發展
一、環境科學初期發展階段
二、環境科學嚮整體化發展階段
第四節 環境的組成和結構
一、自然環境的組成和結構
二、工程環境的組成和結構
三、社會環境的組成和結構
第二章 大氣環境
一節 大氣的結構和組成
一、大氣的結構
二、大氣的組成
第二節 大氣汙染和汙染物
一、大氣汙染的發生
二、大氣汙染物的來源
三、大氣汙染物及大氣汙染類型
第三節 大氣環境中汙染物的化學
轉化
一、大氣光化學特性
二、硫氧化物在大氣中的化學轉化
三、氮氧化物在大氣中的化學轉化
四、大氣汙染“光化學煙霧”的形成
第四節 大氣中汙染物的擴散
一、大氣邊界層的溫度場
二、大氣水平運動和湍流
三、影響大氣汙染的地理因素
四、影響大氣汙染的其他因素
五、大氣中汙染物擴散模式
六、擴散參數的確定
第五節 大氣汙染綜閤防治與管理
一、主要大氣汙染物控製技術
二、大氣汙染綜閤防治
三、大氣環境標準
第三章 水體環境
一節 水體環境概述
一、天然水在環境中的循環
二、天然水的水質
三、水體概念及水體汙染
四、水體汙染源和汙染物
第二節 汙染物在水體中的擴散
一、汙染物在水體中的運動特徵
二、河流水體中汙染物擴散的穩態解
三、河流水質模型
第三節 汙染物在水體中的轉化
一、水體中耗氧有機物降解
二、水體富營養化過程
三、重金屬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
第四節 水環境汙染控製及管理
一、水體汙染的防治和管理
二、廢水處理方法
第四章 土壤環境
一節 土壤的組成和性質
一、土壤的組成
二、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
第二節 土壤環境汙染
一、土壤汙染和淨化
二、土壤汙染源
三、土壤汙染物質
四、土壤汙染的發生類型
第三節 重金屬對土壤的汙染
一、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來源
二、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背景值
三、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遷移轉化
第四節 化學農藥對土壤的汙染
一、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汙染
二、主要的農藥類型
三、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降解
及殘留
第五節 土壤汙染的防治
一、控製和消除土壤汙染源
二、防治土壤汙染的措施
第五章 固體廢物與環境
一節 固體廢物的概述
一、固體廢物的定義
二、固體廢物的來源和分類
三、固體廢物的汙染途徑及危害
第二節 固體廢物的綜閤利用及資
源化
一、固體廢物處理意義
二、固體廢物綜閤利用
三、固體廢物資源化
第六章 環境質量評價
一節 環境質量評價概述
一、環境質量的概念
二、環境質量評價
三、環境質量評價的類型
四、環境質量評價的基本內容
五、環境質量評價方法
第二節 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_-、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程序
二、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的內容
三、環境質量現狀評價方法
第三節 環境影響評價
一、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影響評價
製度
二、環境影響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三、環境影響評價類型
四、環境影響評價程序
五、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
六、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寫
第七章 環境規劃
一、環境規劃的意義和作用
二、環境規劃製定的原則
三、環境規劃的類型
四、環境規劃的編製程序及內容
五、環境規劃方法研究
六、區域環境汙染綜閤防治
七、區域清潔生産
第八章 全球環境問題
一節 全球氣候變化
第二節 臭氧層破壞
第三節 生物多樣性的被損害
一、生物多樣性被損害的基本情況
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途徑
第四節 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一、危險性廢物的定義
二、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第九章 人口與環境
一、人口的增長
二、人口預測模型
三、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影響
第十章 能源與環境
一、世界能源消費情況
二、能源的利用
三、電能生産對環境的影響
四、探索和開發新能源
五、我國能源的前景
第十一章 資源與環境
一、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二、礦産資源的開發與環境
精彩書摘
與此同時也往往由於盲目的行動,而受到自然界的應有懲罰,産生瞭相應的環境問題,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壞草原,引起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隻是在世界人口數量不多,生産規模不大的時候,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尚不明顯,環境問題不具有普遍性,沒有引起社會的重視環境問題是隨著人類社會的迅速發展而産生並加劇的,人類對環境問題的認識也是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加深的。人類在被動地適應環境、被動地解決環境問題的進程中,逐步完善著人類生産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逐步地預見到人類活動對環境所引起的近期、遠期的影響社會生産的發展,是人類經濟再生産過程,又是自然再生産過程。也就是說,這是人類通過勞動作用自然界規模的不斷擴大,控製自然力的能力不斷增長,引起自然界日益深刻變化的過程。勞動是曆史的發展,隨著勞動的曆史發展産生瞭人對自然關係的曆史發展人類曆史初期,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人對自然界的作用是有限的。可以說,這時人還是自然界的奴隸,在許多方麵還和動物一樣是不自由的,寒冷、飢餓、野獸的威脅、疾病和死亡等受大自然的支配,人類在生存發展中遇到瞭許多睏難。為瞭渡過這些睏難,人們成群地生活在一起,憑藉簡單的石器和木棒工具,主要靠采集和狩獵為生。但即使是這樣低水平的勞動,也引起瞭人類早的環境問題——一個環境問題由於過度的采集和狩獵,往往是
消滅瞭居住地區的許多物種,而破壞瞭人們的食物來源,失去瞭進一步獲得食物的可能性,使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脅,這是人類活動産生的早的環境問題。為瞭解決生存危機,人類被迫進行遷徙,轉移到有食物的地方去,同樣的方式破壞瞭那裏的食物來源,又會被迫再進行遷徙。這時,地球上人口數量很少,一個地區停止人類活動之後,生命維持係統可以慢慢地自行恢復。因而古人類總是可以從一個地方遷徙到另一個地方,使其采集、狩獵和遷徙的生活得以維持。但是,遷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與自然界的上述矛盾.
(一)“一次浪潮”的環境問題新石器時期,隨著生産工具的進步,磨製石器如石犁、石鋤的使用,産生瞭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這就是人類“一次浪潮”的興起。例如,在西亞一些國傢首先發展起農業,在那裏發現的公元前六七韆年的文化遺址錶明,當時已經使用瞭農具,如裝有石製刃口的鐮刀、磨光的石臼、石杆和骨鋤等。後來在非洲的尼羅河流域、中亞以及中國等,也相繼嚮原始農業過渡。為瞭發展農業,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等建立瞭完善的灌溉係統,他們建築的堤壩、堤堰、水渠,為沼澤地排水、灌溉農田、預防水災、給城市供水等功能,已經有相當的水平從事農業的部落首先過定居生活。定居使馴養動物成為可能,在動物飼養過程中,發現動物能在飼養下繁殖後代,並且發現其變異瞭的性狀可以遺傳,從而學會選種和育種並逐漸培養齣各種傢畜傢禽的品種,産生瞭原始畜牧業。
內頁插圖
全新正版 劉培桐 環境學概論 第二版 劉培桐 第2版 高等教育齣版社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