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力是用數字思考判斷,決定事情優先級的能力,能讓你看見問題背後的真相,填補目標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可以將抽象概念具體化,拉近彼此認知,說服對方,你的數字力智商,決定瞭你的工作成就與人生財富。
英國研究顯示,有數字力的人薪資比一般人多三成,而沒有數字力的人失業率是一般人的兩倍!
《經濟學人》也指齣,投資人差勁的數字力是釀成2008年金融風暴的禍首之一!
從生活、投資到工作,處處都得用上數字,你可以不必有很強的計算能力,很豐富的財務知識,卻不能不具備敏銳的數字感!
二八法則,除八成業績來自二成客戶外,你還看到什麼?
當市場占有率在15%上下徘徊時,該退齣還是繼續熬下去?
會議成本怎麼算?一小時的會議如何在12分鍾內結束?
為瞭省加班費,平日上班時間參加訓練課程比假日劃算?
跟老闆、客戶意見相左時,要用怎樣的數據來說服他們?
久保尤希也,曾擔任東京國稅局國稅調查官,後進入光通信股份公司成為開發部門負責人,並迅速成長為業界的傑齣代錶。
著有《文科商人也能理解的計算能力教科書》、《年輕人必須學會的計算能力》、《給一般人準備的日本*簡單的會計指南》,以及《提高大腦反應的45種方法》等書。
前言何為工作必備的“數字力”?/ VII
將一切都轉化成數字
1不羅列數字/ 003
2捨棄“閤理性”纔能找到答案/ 008
3能用數字錶示的全用數字錶示/ 011
4建立基準纔能做好決定/ 014
5給沒頭沒腦的問題整理齣“頭緒”/ 018
6有著神奇說服力的人的秘密/ 021
7有效地使用尾數/ 024
8讓“隱藏的數字”顯現/ 027
9改變數字的錶達方式,就能先人一步/ 030
成為“目標達人”
10改變設定目標的方法/ 037
11“逐個製定目標的人”會越來越好/ 040
12用目標數字提高“3個效果”/ 044
13像一郎一樣思考/ 046
14拿“政府機關的工作”當反麵教材/ 049
15齣結果的人的“5個方法”/ 051
16敢於持續改變目標/ 059
獲得“專業的分析力”
17做有意義的“分析”/ 065
18不為“深信”所惑/ 069
19挖掘“讓人意外的事實”/ 072
20收集專業信息的“3個竅門”/ 075
21“弱者”也能以數據取勝/ 078
22解開“平均之謎”/ 080
23花時間把“分析進行到底”/ 084
24不要編造“容易理解的數據”/ 087
25彆信“破窗理論”/ 090
輕鬆解決難題
26整理問題後再思考/ 097
27找到“第三個選項”/ 101
28準備好“備用策略”/ 104
29考慮到“zui壞情況”的風險/ 106
30理解“囚徒睏境”/ 108
31瞭解價格戰的睏境/ 112
32洞察“溢齣策略”的閤理性/ 116
33打開睏境/ 121
34把握住存活的策略/ 124
35思考更好的答案/ 128
改變工作的“質”
36把看不見的“將來”轉化成數字/ 133
37削減“業務”來做“工作”/ 136
38學習職業高爾夫選手的思考方法/ 140
39不要期望“100%”的成功/ 145
40與其“讓它便宜”,不如“讓它看起來便宜”/ 151
41用“將來的收獲”來打動人心/ 154
42進行閤理的“先讀”/ 157
43創造齣簡單的法則/ 161
44總之,繼續製造“假設”/ 163
後記·
1不羅列數字
阿部健太是東京印刷股份公司營業部的組長,有5名部下。其中,處理事務的鍾點工和派遣職員各1名。
20歲就當上組長,是因為做營業員時給公司做齣瞭貢獻,靠著實際的業績換來的。為此,他連跟女朋友約會的時間都捨不得拿齣來(或者說,他壓根就沒有女朋友),隻顧拼命工作。
他剛來公司的時候,就被同事稱道:“來瞭個少見的有骨氣的傢夥。”
但是,在參加一次召集瞭公司所有部門的會議上,發生瞭一件讓他很沮喪的事。由於上司齣差去瞭,營業部隻有他齣席瞭會議。
會上,技術開發部展示瞭一種像布一樣柔軟,又不容易破的紙製成的各種印刷物樣品。
“和普通的紙袋不同,這是一種可以重復使用的手提包。做20韆剋的承重試驗時,它可以堅持100小時,而且還有一定的耐水性……”
技術開發部的田中,一邊發著資料,一邊說。
“好厲害!”
阿部拿起樣品,試圖把紙袋弄破,但任憑他怎麼使勁,也沒將紙袋弄破。
“印刷得也很漂亮,用來買東西或做宣傳品都很不錯!”
他想到以組長的身份來參加集體會議,第yi時間就得到瞭這樣的好消息,心裏不禁暗自高興,嘴角也不由得泛起一絲微笑。於是,馬上就讓營業部的成員去做,頭腦中還浮現齣好幾位顧客的臉,認為這單生意必能成功。
“問題是成本。”
營銷部的吉田部長立刻說。
“1萬枚yuanjia就100萬日元,這劃不來啊,阿部君。”
“嗯……”
田中稍稍有點兒不高興。
“雖然與普通的紙相比,會多花一些成本。但是,這個強度和耐水性是目前的紙都無法達到的。當然,主要還是想聽一下營業部和營銷部的意見,不用這種紙袋也沒關係。”
但吉田部長還是不讓步。
“我的客戶很難說是否對強度和耐水性感興趣,反正‘便宜’,能‘印刷’就行。”
“但是……”
阿部一時語塞,隔瞭一會纔說道:
“推齣新産品不是更好嗎?客戶一定會很歡迎的。我覺得,中心百貨店會很感興趣,或者說是環保紙袋……”
“要是那樣的話,用布的環保手袋不就行瞭?”
還沒等阿部說完,吉田部長就嚴厲地說。
……
會議在緊張的氣氛中結束瞭。離開會議室的時候,還能聽到技術開發部的嘟囔聲:
“所以說,文科生真討厭!”
阿部也對新的素材充滿期待,但悔於沒有錶達好。畢竟,用“一定會很歡迎”並沒有說服力。雖然,客戶的百貨商店名也都試著舉齣瞭,但對話還是以失敗告終,沒任何意義。
而且,關於成本的數字,強度和耐水性的數字,都沒一下子拿齣來。
“有說服力的話是……”
他一邊思考,一邊看著會上發放的資料。
“數字的羅列。如果把這個說齣來,營銷部的吉田部長就能明白瞭吧?確實,隻看關於成本的數字會感覺很貴,1萬枚100萬日元的話,1枚就是100日元,再加上印刷費和營業成本,等等,這樣一來成本就會變得更高。至於強度、耐水性,因為沒有考慮過,還不清楚。但是,如果強度是普通紙的30倍,耐水性是50倍的話,是不是就直觀多瞭?雖然用紙的話是好幾倍的成本,但是與布的環保袋相比,成本還是會減少10%,這麼說的話不就明白多瞭嗎?再說瞭,做生意,首先總得知道産品有什麼特徵。”
***
但是,阿部沒能在會議上像這樣進行有說服力的講話,營銷部的吉田部長也是。他們始終在憑感覺說話,以至於使技術開發部的人很反感。
而技術開發部給齣瞭數字,但是沒達到預想效果。倒不如說,是引起瞭不擅長數字的人的拒絕反應。所以,並不是僅僅展示數字就行瞭,還必須考慮錶達的方式。
無果會議的産生,zui大的原因往往是沒有以“使用數字為前提”。
有數字力的人,能在談話中客觀地使用易於理解的數字,因為數字是大傢可以共享的。如果不是以共享為前提,大傢都說自己想說的,那不是亂套瞭嗎?
2捨棄“閤理性”纔能找到答案
進入正題前,我們先來做個遊戲。
這是一個5人組的遊戲,隻需考慮“自己怎麼做”就行瞭。
每人給100日元,隻要在100日元以內,自己想齣資多少都行,如果5人的齣資總額增長2.5倍,就由全員平均分配。那麼,你會齣資多少?
這是我在研討會上經常做的遊戲,大傢的答案什麼樣的都有:
答“30日元”的人覺得齣30%左右就行。
答“50日元”的人則想著給手頭留一半。
也有答“1日元”“100日元”的人。
在我剛知道這個遊戲的時候,覺得“100日元”是正確答案。因為,5個人都齣100日元,全員的利益zui大。
但是,從經濟和理性的角度來說,齣“100日元”是錯誤的,正確答案是“0”,也就是不齣資。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其他4人中要是有人齣資瞭,即便自己不齣資,也一定能得到好處。
讓我們迴到商業世界試想一下。在商業上,講求投資利益zui大化。
投資1萬日元,就要有1萬日元以上的迴報。反過來,要是什麼投資也不做,還能得到利潤,那就是zui閤理的。
這個“齣資遊戲”,經常在說明自由騎士的時候被拿齣來引用。
所謂自由騎士,是“搭便車”的意思,用來形容不承擔活動所需的成本,隻獲得利潤的人。
例如:不納稅,卻一樣享用著平整的道路,能在公園玩,危急時刻有警察齣警的待遇。
在公司,則是指什麼活兒也不乾,卻從其他人賺得的利潤裏領工資的人。因為就算自己不努力,隻要有其他人努力就能獲得利潤,所以這是閤理的。
當然,說好聽一點這叫自由騎士,往難聽瞭說,就是“竊取他人的勞動成果”。
***
我們知道,在齣資遊戲中,即使自己1日元也不齣,隻要有人齣,就能得到好處。當然,如果單純地從個人經濟閤理性的角度來想,那麼所有人都會成為自由騎士。
然而,隻按照經濟閤理性來運作,社會就沒法建立起來瞭。都成瞭自由騎士,誰都不納稅,國傢不是破産瞭嗎?
“我覺得不齣資zui閤理,但考慮到是5個人在玩遊戲,那就不能這樣做瞭。”
因此,首先要根據數字閤理地推齣答案,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判斷。
能做到這樣的人,就是有數字力的、能乾的商務人士。總之,並不是迴答“0”的就對,重要的是結閤“為瞭讓5個人都接受,怎麼做纔好”來思考。
3能用數字錶示的全用數字錶示
假如你是上司,必須給10名部下做齣評價,你以什麼作為基準?或者說,對於日常的錶現用什麼作為基準來評價?
我在一傢客戶谘詢公司,曾有過一次圍繞“無論怎麼評價都是主觀的”這樣的談話經曆。
畢竟,有主觀因素介入也是沒辦法的事啊。
我覺得,人事評價說到底還是人們的主觀判斷。因為,做評價的不是機器,而是人。因此,加入主觀因素也就在所難免,畢竟沒法完全排除這種人為因素。
但是,為瞭不讓大傢有不公平的感覺,有些地方必須值得注意,而人事評價的難點就在這裏。
如果隻是主觀評價的話,就會有這樣的議論:
“那人也沒乾什麼活,怎麼比我評價還高呢,真奇怪!”
“我營業成績很好,為什麼比那個人的評價低?”
所以,在做人事評價的時候,不要一下就做齣主觀判斷,要以數字為根據,再進行主觀修正。
“A的銷售額在部門內zui高!但是缺乏培訓部下的意識,這一點不可不考慮……”
“B的演講能力低,企劃也沒什麼成果,10戰2勝。但是,他很努力,有挑戰精神,工作態度也很好。”
銷售額、企劃通過的次數是定量的,“定量”就是能用數字客觀錶現齣來,而關注事物性質的錶現,則稱為“定性”。
定量的評價,因為采用同樣的標準,所以能普遍為人所接受。
像“業績的增長率”“做某件工作所需的時間”“提齣的企劃數”“與客戶交談的時間”,等等,能采用定量評價的事情有很多。
不過,一旦隻用錶麵的數字來評價,組織也會顯得很刻闆,如齣現信息不共享,不互相幫助的問題。
比如說,如果不加上“乾勁兒”“挑戰精神”等在數字上很難錶現齣來的東西,或許就不會培養齣有前途的部下。
所以,在看似定量的要素中,也要有能定性錶現的東西。
不隻是人事評價,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應該作為工作的基本原則。
4建立基準纔能做好決定
在實際谘詢中,我遇到過一些在定性的評價中加入定量評價的例子。在這裏,給大傢講一下錄用員工時的評價。
關於員工的錄用,目前已經開發齣瞭各種方法。zui後,被公認的是“識人zui重要”。當然,不否認經驗豐富的招聘者,憑直覺就能從簡短的交談中獲取信息,做齣很優秀的判斷。
但是,錄用員工若全部用定性的方式,也會存在風險。
第yi,如果錄用標準是定性的話,就存在不得不依賴決策人基準的問題。如果招聘者換瞭,基準也就變瞭。
一旦基準隻依賴於人,就永遠不會在公司積纍下信息(錄用的經驗)。
不能積纍經驗的話,對公司來說是一種損失。
第二,發現依此基準錄不到優秀人纔的時候,不能對其進行修正,隻是以“麵試的時候覺得挺好”而告終。
因此,人纔錄用必須盡可能采用定量的基準。
那些到我那交談的,通常是招兼職員工的公司,無不帶著與招聘相關的煩惱。
它們所招的兼職職位通常是呼叫中心的話務員,而事業規模很大的公司,一招兼職人員,數量就很大。
本來難得有很多人過來參加,卻由於麵試搞得很復雜,以至於它們常懷不安:“這個麵試真能選拔齣優秀的話務員嗎?”
這就是事先沒預定好麵試中的問題項,隻根據麵試官的經驗來決定錄用而造成zui終的招聘難題。
在這裏,我建議先做好麵試前的“資質檢查”。
資質檢查就是根據不同職業來判斷到底需要具備哪些素質,而進行檢查。比如,SPI(招聘)、CPI(加利福尼亞人格測試)、珠寶箱係列都很有名。
雖然資質檢查有各種類型,但很多檢查結果依據的還是定量指標。
我建議引入的資質檢查,有9個基準項目,從0到10的數字分彆代錶其重要程度(順便說一下,括號裏是我的資質檢查結果)。
1. 對人的積極度(4)
2. 深思熟慮性(2)
3. 身體素質(4)
4. 持續力(9)
5. 進取心 (10)
6. 情緒穩定度(2)
7. 正嚮思考度(7)
8. 自主度(8)
9. 心情高漲度(7)
看瞭這個檢查結果,你應該能判斷齣,我的職業性格是“進取心”和“持續力”非常高,但“深思熟慮性”低,凡事未謀先動。
當然,並不是數字高瞭就好,不同崗位所需要的數值高低會有所不同。
我在接受談話的公司引入資質檢查前,就對從事操作員工作的兼職員工進行瞭資質檢查,目的是驗證“優秀的操作員哪項數值高”。
其結果是,優秀的操作員在“持續力、進取心、正嚮思考度”三項的數值高齣很多。
由此,可以建立起一種假設:在資質檢查中,“持續力、進取心、正嚮思考度”高的人是優秀的操作者。
基於這個假設,你就可以一邊看資質檢查的結果,一邊進行麵試。
為瞭慎重起見,在此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檢查,因為並不是隻根據資質檢查來錄用就行瞭,如“與公司的氣質相閤”,“與職位相符的音質”這些定性的判斷也很重要。
隻是,引入資質檢查,在某種程度上使基準變得明確瞭,從而可以給公司解決很多問題:
在猶豫是否錄取的時候,給判斷增加瞭依據。
在招聘者意見齣現分歧的時候,使判斷變得明確瞭。
當錄用後齣現問題的時候,可以討論應變更的基準。
再進一步,對照離職者的離職理由(定性的數據)和資質檢查的結果(定量的數據),也能建立起降低離職率的相關假設。
……
何為工作必備的“數字力”?
從事經營顧問的工作,從經營者到新員工,會遇到各種不同身份的人。
談吐風趣的人,粗魯的人,謙卑的人,蠻橫的人……各種性情的人。但工作效率高的人一定都具備一種共同的能力。
那就是“數字力”。
我所想的“數字力”,是“使用數字來進行有條理地分析從而決策的能力”。
舉個身邊的例子,你在買這本書的時候,會對花費的成本(支付的金額和讀書所需的時間)所對應的效果進行考慮,由此來判斷是“買”,還是“不買”。
買書的時候,可能你隻是無意識地做瞭這種判斷,但在商務上則要盡量有意識地進行這種“決策”。
供應商是哪的?賣給誰?什麼價格?摺扣多少?今天的工作從哪裏開始著手?跟上司匯報到哪裏?等等。在工作上該決策的事情,多得就像山一樣。
這樣能夠將所有決策都迅速使用數字做齣閤理判斷的人,就是有數字力的人。
對商務人士來說,這種“自如運用數字的技能”,是精髓所在。
因為不管是在公司內,還是公司外,為瞭與各種人達成協議,開展工作,有必要以具有“客觀性、具體性、普遍性”的“數字”作為共同語言。
如果不能使用公共語言進行明確的對話,溝通就不能很好進行下去,繼而判斷的依據就變得不清楚,以至於無法有步驟地開展工作。
如果能有效果地使用數字,還能增強“演講”的說服力,將模糊的語言變得精確,那就很吸引人。
為瞭實現你的想法,要能把人帶入你的思想軌道,如此一來,管理就會變得順暢。
遇到難題的時候,不慌亂,纔能找到解決問題的zui好方法。
要提高決策的速度,那麼完成任務的優先順序就要變得明確,這樣接下來纔能有條不紊地做更高級彆的工作。
因此,要從“必須做的業務”中找齣“想做的工作”來做。
那麼,怎樣纔能掌握“數字力”呢?
這就是本書所要講述的內容。
特彆是對20歲的商務人士,關於今後怎麼發展,怎樣讀數字,怎樣自如地使用這些數字,本書將凝縮成“5個步驟”來具體闡述。
關於掌握數字力的基本思考方式
“有數字力”,並不是能口算,能讀懂會計資料,會解很難的算式……而是乍一看雖然與數字毫無關係,卻能套用數字,順利地解決問題。
在這一步中,我們將說明對不同的問題要采用怎樣的思考方式。
關於用數字來設定目標時的思考方式
不管作為個人,還是組織,為瞭更好地成長下去,用數字設定目標不可或缺,因為如果沒有具體而客觀的基準,就不能謀求工作的成果。能很好設定目標的人,會逐漸成長為專業人士。
在這一步中,我們將邊介紹失敗的例子,邊講解應該注意的要點。
關於提高數據分析能力的技術
收集情報和分析的能力,對所有商務人士來說,都是必須掌握的。因為,為瞭實現想法,支持這個想法的消息和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是說服公司內的人,還是給客戶演講,數據都是重要的要素。
在這一步裏,我們將說明如何有效果地收集情報,並將其進行正確地分析。
關於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法
在商務中齣現的問題,並不是簡單的“A或B”二選一,就能解決的,而是要受多種要素影響。這種復雜問題如果能恰當地使用數字,也能快速得到解決。
我們勻將以“遊戲理論”等為例,來說明跨越矛盾來進行各種判斷的方法。
關於決策的方法
所謂“能乾的人”,是指能反復進行高精度決策的人。
我們將以數字為依據,來談談怎樣決策纔算好。
在本書各章的開頭,都有一個小故事。下麵,我們也以一個小故事作為本文的結尾,並引齣本書的正文。
20多歲的阿部健太剛當上某印刷公司的組長。
到瞭這個年齡,已經不是“新手”瞭,不過在事業上還沒有突破,隻是開始參加與其他部門的會議,管理著幾名部下。如果他在數字方麵再加強點,那麼就能順暢地完成工作,並在事業上大有作為。但是,他並不知道那個方法,部下也不具備這種數字力。
如果是你,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很多人感覺自己對數字並不擅長,然而,在商務世界中生存,不麵對數字,就不能成長。
本書的內容是我從事經營顧問工作的真實感受,我將在工作上的重要思考毫無保留地寫進瞭書裏。
當然,不擅長數字的人或許時而會“宕機”,不過你也不用讀得飛快,隻要盡可能地開動腦筋,讀下去,認真思考,就能夠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並從中得到益處。
將一切都轉化成數字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