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環境土壤學(第2版)》可作為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土壤學、地質學、生態學、生物學、農業科學、地理與資源科學等普通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課程教材;亦可供有關專業的老師、科技工作者、工程和管理人員參考使用。
環境土壤學是一門新興的綜閤性交叉學科,是環境科學和土壤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土壤學(第2版)》共分12章,對環境土壤學的定義、定位和研究內容等進行瞭較為全麵而深入的討論,書中素材的組閤以及對一些觀點的闡述和認識,具有探索性和前沿性,是該學科領域的重要論著和教材,兼具理論性、資料性、時代性和實用性。
目錄
第二版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土壤與土壤圈
一、土壤
二、土壤圈
第二節 環境汙染與土壤汙染
一、環境與環境汙染
二、土壤環境問題和土壤汙染
第三節 土壤質量及其評估
一、土壤質量的定義
二、土壤質量的評估
三、需要探索的問題
第四節 環境科學與環境土壤學
一、土壤在環境中的作用與地位
二、環境土壤學的産生與研究內容
思考題與習題
主要參考文獻
建議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組成、性質和分類
第一節 土壤生態係統的基本組成
一、土壤礦物質
二、土壤有機質
三、土壤生物
四、土壤水
五、土壤空氣
第二節 土壤性質
一、 土壤物理性質
二、土壤化學性質
三、土壤生物學性質
第三節 土壤的形成
一、土壤形成因素
二、土壤形成過程
三、土壤剖麵分化與特徵
第四節 土壤分類與分布
一、土壤分類概述
二、土壤發生分類(中國土壤分類係統)
三、土壤係統分類(中國土壤係統分類)
思考題與習題
主要參考文獻
建議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三章 土壤中碳、氮、硫、磷與環境質量
第一節 土壤中的碳與環境質量
一、土壤有機碳庫
二、土壤碳的形態與活性
三、土壤有機碳的分解與轉化
四、土壤碳庫與甲烷
五、全球氣候變化對土壤碳循環的影響
六、土壤碳循環及碳的存儲和交易
第二節 土壤氮素與環境質量
一、土壤中氮的含量和形態
二、氮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三、土壤氮素管理與環境質量
第三節 土壤中硫素與環境質量
一、土壤中硫的含量與形態
二、硫在土壤中的行為
三、硫素循環對環境的影響
第四節 土壤中磷素與環境質量
一、土壤中磷的含量與形態
二、磷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與固定
三、土壤磷素與水體富營養化
思考題與習題
主要參考文獻
建議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四章 土壤-植物係統中的硒、氟和碘及其環境行為
第一節 土壤-植物係統中的硒
一、土壤中的硒
二、植物中硒的含量
三、土壤-植物係統中硒的遷移
四、硒的健康效應及其調節
第二節 土壤-植物係統中的氟
一、土壤中氟的含量與來源
二、土壤中氟的形態
三、土-水係統中氟的化學平衡
四、土壤氟的生物效應
五、土壤-水-植物係統中的氟與地氟病
第三節 土壤-植物係統中的碘
一、土壤中碘的含量與來源
二、影響土壤碘行為的因素
三、植物對碘的吸收
四、碘缺乏病防治
思考題與習題
主要參考文獻
建議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五章 土壤重金屬元素與環境質量
第一節 土壤中的重金屬
一、土壤重金屬汙染及其來源
二、土壤中重金屬的形態
三、控製土壤中重金屬溶解度的主要反應
第二節 土壤元素背景值和土壤負載容量
一、土壤元素背景值
二、土壤負載容量
第三節 重金屬汙染對環境質量的影響
一、重金屬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二、重金屬的植物效應及其影響因素
三、重金屬對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響
四、重金屬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第四節 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行為與環境質量
一、土壤中稀土元素的來源和含量
二、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形態
三、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與解吸
四、稀土元素的環境效應
第五節 土壤中化學物質的交互作用
一、土壤、植物係統中的Pb-Cd交互作用對植物吸收Cd的影響
二、交互作用對模式參數的重要性·
三、重金屬復閤影響的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四、土壤中重金屬與有機化閤物的交互作用
思考題與習題
主要參考文獻
建議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六章 土壤中有機汙染物與環境質量
第一節 土壤中有機汙染物概述
一、農藥
二、多環芳烴類
三、多氯聯苯
四、二嗯英
五、石油類
六、藥物與個人護理品
七、其他重要的有機汙染物
第二節 有機汙染物的土壤環境行為
一、有機汙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與遷移
二、有機汙染物在土壤中的轉化
三、土壤中農藥的結閤殘留
第三節 土壤中有機汙染物的生態效應與環境質量
一、有機汙染物對生物的影響
二、農藥汙染與農産品質量安全
第四節 土壤中有機汙染物的研究展望
思考題與習題
主要參考文獻
建議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七章 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質與環境
第一節 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質
一、放射性和放射性汙染
二、土壤中放射性物質的來源
三、放射性汙染物的危害
四、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行為
……
第八章 土壤生物汙染與環境質量
第九章 土壤退化過程與環境質量
第十章 汙染土壤的修復
第十一章 土壤環境工程
第十二章 環境土壤學研究法
附錄1 中國土壤元素背景值(A層)
附錄2 中國土壤(A層)和世界土壤化學組成的中值
精彩書摘
4.影響土壤酸堿度的因素
土壤在一定的成土因素作用下都具有一定的酸堿度範圍,並隨成土因素的變遷而發生變化。
1)氣候 溫度高、雨量多的地區,風化淋溶較強,鹽基易淋失,容易形成酸性的自然土壤。半乾旱或乾旱地區的自然土壤,鹽基淋溶少,又由於土壤水分蒸發量大,下層的鹽基物質容易隨著毛管水的上升而聚集在土壤的上層,使土壤具有石灰性反應。
2)地形 在同一氣候小區域內,處於高坡地形部位的土壤,淋溶作用較強,所以其pH常較低地為低。乾旱及半乾旱地區的窪地土壤,由於承納高處流入的鹽堿成分較多,或因地下水礦化度高而又接近地錶,使土壤常呈堿性。
3)母質 在其他成土因素相同的條件下,酸性的母岩(如砂岩、花崗岩)常較堿性的母岩(如石灰岩)所形成的土壤有較低的pH。
4)植被 針葉林的灰分組成中鹽基成分常較闊葉樹為少,因此發育在針葉林下的土壤酸性較強。
5)人類耕作活動 耕作土壤的酸度受人類耕作活動影響很大,特彆是施肥。施用石灰、草木灰等堿性肥料可以中和土壤酸度;而長期施用硫酸銨等生理酸性肥料,會因遺留酸根而導緻土壤變酸。排灌也可以影響土壤酸堿度。
此外,某些土壤性質也會影響土壤酸堿度,例如鹽基飽和度、鹽基離子種類和土壤膠體類型。當土壤膠體為氫離子所飽和的氫質土時呈酸性,為鈣離子所飽和的鈣質土時接近中性,而為鈉離子所飽和的鈉質土時則呈堿性反應。當土壤的鹽基飽和度相同而膠體類型不同時,土壤酸堿度也各異。這是因為不同膠體類型所吸收的H+具有不同的解離度。
前言/序言
環境土壤學(第2版)/21世紀環境科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