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刑法各论(第3版)

日本刑法各论(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西田典之 著,刘明祥,王昭武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78731
版次:3
商品编码:1046070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日本刑法各论(第3版)》的作者是日本刑法学界的一流学者,其代表作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总论随处可见课堂讲义的痕迹,易读易懂,尤其是共犯论部分,可以看作是作者长年潜心研究成果的汇集。在论及犯罪成立要件时,作者有意识地从刑事的要件事实论的视点出发,尽量对检察官必须立证、裁判官必须认定的对象、要件予以明确,以对司法界提供帮助。
就共犯论之外的有关总论的诸问题,刑法各论呈现了各个犯罪类型的解释所共通的统一的原理与思想,使人可以借此窥见西田刑法总论的一个侧面。同时,作为总论重要部分的共犯论、错误论、违法论的相关内容也在刑法各论中得到了相应的展开。
考虑到判例理论的重要性,《日本刑法各论(第3版)》引用了大量的案例与解说,以使读者在了解作为“活生生的法律”的判例,清楚各种犯罪类型的个别性构成要件的同时,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纳入最新的刑事立法与学说的动态,使《日本刑法各论(第3版)》保持了“今日所能期望的最高水平的刑法著作”的应有品质。

内容简介

《日本刑法各论(第3版)》是西田典之教授几十年教学与研究工作的结晶,在日本堪称经典。全书分为序论、针对个人法益的犯罪、针对社会性法益的犯罪和针对国家法益的犯罪四编,对日本刑法中的各个具体罪名作了详细论述;在整理与介绍各种学说的同时,还尽可能多地引用了判例,呈现了各个犯罪类型的解释所共通的统一的原理与思想;刑法总论中共犯论、错误论和违法论等重要内容也在其中得到相应的展开。

作者简介

西田典之1947年3月出生于日本熊本县。196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现为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1986年至2005年担任日本法务省法制审议会刑事法部会干事、部会长代理:1988年至1990年担任东京大学总长助理;2003年至2006年担任日本刑法学会会长;2001年至今担任日本检察官特别任用审查会委员。其主要著述有:《刑法各论》(独著)、《刑法》(独著)、《新版·共犯与身份》(独著)、《金融业务与刑事法》(编著)、《现代社会与刑事法》(编著)、《刑法判例百选Ⅰ、Ⅱ》(合编著)、《刑法理论的现代展开(总论Ⅰ、Ⅱ)(各论)》(合编著)、《判例刑法总论》(合编著),《判例刑法各论》(合编著)。

目录

第一编 序论
第二编 针对个人法益的犯罪
第一章 针对生命的犯罪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杀人罪
第三节 堕胎罪
第四节 遗弃罪
第二章 针对身体的犯罪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暴行罪
第三节 伤害罪
第四节 危险驾驶致死伤罪
第五节 准备凶器集合罪·聚集罪
第六节 过失伤害罪·过失致死罪
第三章 针对自由的犯罪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胁迫罪·强要罪
第三节 逮捕·监禁罪
第四节 略取·诱拐罪
第五节 针对性自由的犯罪
第六节 侵入住宅罪
第四章 针对秘密·名誉的犯罪
第一节 针对秘密的犯罪
第二节 针对名誉的犯罪
第五章 针对信用与业务的犯罪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毁损信用罪·妨害业务罪
第六章 针对财产的犯罪
第一节 财产罪概说
第二节 盗窃罪
第三节 强盗罪
第四节 诈骗罪
第五节 恐吓罪
第六节 侵占罪
第七节 背任罪
第八节 有关盗窃赃物等之罪(赃物罪)
第九节 毁弃·隐匿罪
第三编 针对社会法益的犯罪
第一章 公共危险罪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骚乱罪
第三节 放火罪·失火罪
第四节 决水罪·妨害水利罪
第五节 妨害交通罪
第六节 有关鸦片烟的犯罪
第七节 有关饮用水的犯罪
第二章 针对交易安全的犯罪
第一节 伪造通货罪
第二节 伪造有价证券罪
第三节 有关支付用磁卡的电磁记录的犯罪
第四节 伪造文书罪
第五节 伪造印章之罪
第三章 针对风俗的犯罪
第一节 有关猥亵以及重婚的犯罪
第二节 有关赌博以及彩票的犯罪
第三节 有关礼拜场所与坟墓的犯罪
第四编 针对国家法益的犯罪
第一章 针对国家存在的犯罪
第一节 内乱罪
第二节 有关外患的犯罪
第二章 有关国交的犯罪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有关国交的犯罪
第三章 针对国家职能的犯罪
第一节 妨害执行公务的犯罪
第二节 脱逃犯罪
第三节 藏匿犯人与隐灭证据的犯罪
第四节 伪证犯罪
第五节 虚假告诉犯罪
第六节 滥用职权犯罪
第七节 贿赂犯罪
追补
译者后记

前言/序言

  继第二版之后,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明祥教授与正在日本同志社大学攻读博2学位的王昭武君不辞辛苦,又将我的《刑法各论(第三版)》翻译成中文,在此谨致衷心谢意!

  之所以将第二版改订至第三版,其理由已在本书的前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在本书出版之后,日本又作了2次重要的刑法改正。首先,在2005年,就本书在追补之四中所介绍的“人身买卖等侵害他人的人身自由的犯罪”,既对其具体刑罚进行了改正,提高了逮捕、监禁罪以及略取、诱拐罪的法定刑,还增设了买卖人身罪(第226条之2);其次,在2006年,既对妨害执行公务罪(第95条)、盗窃罪(第235条)的法定刑增加了“处50万日元以下罚金”这一选择刑,还将业务过失致死伤罪(第211条)的罚金刑上限由50万日元提升至100万日元。并且,预计在2007年之后会实现本书追补部分所介绍的相关改正。在这些改正得以实现之时,也希望本书的中文版能作出相应修订。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这么多年,我渴望成长的倔强,已经融化为河水清清的倒影。伴随着一阵阵微风的波纹,以奔流的方式绝尘而去。而且,从此之后,也许会了无踪迹。

评分

纸质非常好,物流很快,既便宜又有保障,买了很多了,很信赖

评分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 平壤出土的《论语》竹简(2张) 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 教育思想 孔子讲学[2]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与赵翼齐名的王鸣盛和钱大昕,他们所著的《十七史商榷》和 《廿二史考异》,都被钱穆先生誉为考据学上的典范著作。在考据上,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也许较钱、王的大作要逊色一些。王树民先生在中华书局 版《廿二史札记》的校对前言中评论道:“翼于经学无所建树……则粗率疏阔,多具体性谬误,成为其书之严重缺点”。但我个人以为,刘知己论“史家三 长”,有史才、史学、史识三者,三者之中,当以史识为冠。读史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搞清楚刘备究竟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李 自成是真的死在了九宫山还是出了家,或者雍正是否真的谋父篡位之类的细微末节吗?还是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历史现象背后更深层的规律性的问 题呢?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赵翼的《札记》也许在“史学”上与钱、王等“考据高手”有差距,但在“史识”上却是技高一筹的。《廿二史札记校证(订补本)(套 装上下册)》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的一部著名的读史札记,为史学工作者必读书之一。《廿二史札记校证(订补本)(套装上下册)》对各朝正史的编撰得失作 了系统的论述,并结合分析考辨订正了重要的史实。王树民先生所作《校证》,对其书中引用的资料逐条校核,纠正了不少错误。  被梁启超、钱穆等诸位大师认为在考据、训诂诸学上成就斐然的“乾嘉 学派”,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时代。       赵翼与写《十七史商榷》的王鸣盛,著《廿二史考异》的钱大昕并称“乾嘉学派”中的史学三大巨匠。说心里 话,此前我对于乾嘉学派的诸公颇不以为然,觉得那是一群没有一丝中国文人的骨气的昏聩老朽,被文字狱吓得屁滚尿流,不问世事,“躲进书斋成一统 ”,皓首穷经,终老于户牖之下,醉心于故纸堆中,“于国于家无望”,实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哀。而读了《廿二史札记》,细细思量,这虽不是鲁迅 石破天惊的呐喊,亦非曹雪芹无才补天的绝望,却使人在窒息与沉闷之中感到了另类的萌动。 翻开《廿二史札记》,但见作者在《小引》中写着这样的 话:“是以此编就正史记、传、表、志中参互勘校,其有抵牾处,自见辄摘出,以俟博雅君子订正焉。至古今风云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 之故者,亦随所见

评分

好书

评分

在越来越希望相守一生痴情的期盼中,在我的身影越来越向远方飘荡的背影中,你原本轻轻舒展的花瓣,像迅速拉长拥抱的手臂,伸出去,想揽住最后一抹阳光的瑰丽。可是,却在虚幻的境况里,抓住了每日每夜的哭泣!

评分

评分

评分

质量信得过,还没来得及细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