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产技术的进步
评分好评
评分后来父亲回到了昆明,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家中的房子在文革中住进了别的人家,一家人变成了两家人,很挤。我和弟弟自己做土坯,在院子里盖了一间房子自己住。父亲在这个时候开始指导我怎么做研究,父亲是宋史专家,他从宋朝的方腊起义开始指导我。当时,研究农民起义上面是鼓励的。我作为父亲的助手得以在云大的图书馆里自由地看宋代的史料,抄了很多笔记,有什么问题回来就可以问父亲。经过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学习,我自己积累了很多资料。父亲在出版社做编辑的学生正好在组一部关于宋史的书稿,找到了云大历史系,系里就让父亲组织人撰写,父亲于是就让我写。虽然是本小册子,但是我写了很多遍,内容就是方腊起义。在书中我仔细地探讨了方腊起义为什么会发生、怎么发生、什么人参与、一起参与人的态度等问题。那本小册子在1975年出版了。当时不允许我写文章,我把重字拆开,用的是“千里”的笔名。那本小册子,是我从事历史研究的开始,也是我的处女作。让我高兴的是,20多年后,在浙江召开的关于方腊起义的学术会议上,我那本书居然被他们查到了,还找到了我,邀请我参加。
评分1969年知青开始下乡,我去了离昆明有六天汽车路的中缅边境小镇瑞丽,当时那个县除了有一千汉人,其他的都是傣族人,那些傣族人也不会说汉语,我们到了那个村子,等于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连话都不会说,和当地人根本无法沟通。虽然大家也关心国家大事,也经常在一起讨论,但是大家也觉得,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还是需要求知,还需要读书。这样的学生形成了一个网络,大家都带了一点书,为了交换看书,大家从这个县走到那个县,谈论一些问题。我当时带了一部《资治通鉴》,解放前世界书局的缩印本。那时候也没有电灯,我在油灯下把《资治通鉴》通读了几遍。同时我也很努力地学习傣语,我跟当地的傣族人相处得很好,我觉得那里的人们都很善良,不像政治运动中的内地人那么心灵扭曲。文革前傣族一直实行民族自治,没有搞过人民公社,也没有搞过合作社,民族政策也很好,我非常喜欢他们。
评分经典之作,中国古代经济史难搞
评分经济史的著作,值得一读!
评分序一 韩国磐
评分著名史家李伯重先生的大作,值得阅读
评分李伯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