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如果以中医来治疗“头痛”,则必须在“头痛”的症状之外,同时参照患者其他症状,然后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与脉象的变化来治疗。换句话说,即使同样患有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中,每个患者的病因都不会完全一样,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淤血所引起,有些人则可能是因为气虚,或是贫血,或是肝火太过于炽盛等不同因素而引起头痛。
作者简介
林政宏博士学历:
台湾高雄医学大学药学硕士
中国国际针灸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
著作:
《中医入门一学就通》
《黄帝内经一学就通》
《脉诊一学就通》
《濒湖脉学一学就通》
《图解针灸一学就通》
《针灸甲乙经一学就通》
《一目了然学方剂》
《中医养生洞悉肥胖症与高脂血症》
《99味常用中药入门》
《图解中医诊断入门》
《伤寒论一学就通》
《金匮要略一学就通》
《续99味常用中药入门》
《温病条辨一学就通》
目录
第1章 阴阳学说
第1节 阴阳的对立制约
第2节 阴阳的互根互用
第3节 阴阳的消长平衡
第4节 阴阳的相互转化
第5节 阴阳失调的类型
一、“阳偏胜”
二、“阴偏胜”
三、病证同症状不同的解释
四、对疑难杂证的解释
五、虚热转为兼有实热与虚热的病证
六、实热转为兼有实热与虚热的病证
七、虚寒转为兼有实寒和虚寒的病证
八、虚寒转为兼有实寒和虚寒的病证
第6节 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第7节 阴阳俱衰
第8节 亡阴与亡阳
第9节 实例说明
第2章 五行学说
第1节 木、火、土、金、水的特性
第2节 五行学说的相生与相克
第3节 五行学说的相乘与相侮
第4节 五行学说的五脏传变
第3章 气血津液失常
第1节 气的失常
第2节 血的失常
第3节 津液的失常
第4节 气与血的功能失调
第4章 病因学说
第1节 六淫的特点
一、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二、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三、暑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四、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五、燥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六、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第2节 七情的特点
第3节 饮食与劳逸的特点
第4节 痰饮和淤血的特点
一、痰饮
二、淤血
第5章 藏象学说、病机学说
第1节 肝脏
一、肝脏的生理特点
二、肝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
三、肝脏常见的病证
第2节 心脏
一、心脏的生理特点
二、心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
三、心脏常见的病证
第3节 脾脏
一、脾脏的生理特点
二、脾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
三、脾脏常见的病证
第4节 肺脏
一、肺脏的生理特点
二、肺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
三、肺脏常见的病证
第5节 肾脏
一、肾脏的生理特点
二、肾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
三、肾脏常见的病证
第6节 六腑的生理特点
第6章 内生五邪
第1节 内风(风气内动、肝风内动)
第2节 内寒(寒从中生)
第3节 内湿(湿浊内生)
第4节 内燥(津伤化燥)
第5节 内火(火热内生)
精彩书摘
根据阴阳学说,当人体内的阴阳失调时会导致人体发生病变。然而,当人生病之后,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却不会完全相同,这种现象说明.每种病证所引起阴阳失调的类型必定也不会完全一致。
比如,有些患者具有畏寒肢冷、手脚屈伸不利、麻木不仁等症状特点;有些患者具有身体高热、口干舌燥等症状特点;有些患者具有四肢水肿、脘腹胀满等症状特点,这些不同的病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规律。
古人根据这些病证的差异,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之后发现,导致人体生病的每种病证都具有一定的原因。换句话说.不管病证如何复杂,都可以根据临床的症状特点来推断其致病的原因。
在现代医学成形之前,2000年前的人类已经可以根据人体的症状表现以及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归纳出引发人体生病的病因为:六淫(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七情(人体情绪的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倦、房室所伤与外伤和虫兽伤等因素,这些理论就称为“病因学说”。
病因学说的形成,是古人结合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的逻辑思维,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所累积而成的理论经验,具有十分严谨与客观的内涵,并不是凭空捏造、随意揣测而来的,即使在现代医学盛行的今天,在中医理论的环节中,仍然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前言/序言
“整体观”是中医的最大特色。所谓“整体观”是指在诊治疾病时,必须考虑到人体脏腑与气血之间可能存在的互相影响,找出真正的病因,同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治疗,才能真正达到“正本清源”根治疾病的目的。
比如说,对于头痛的患者,现代医学只能针对“头痛”的症状,无论任何体质的人都是通过服用止痛药的手段来治疗,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收到显著的疗效,但通常不能治本,因而病情反反复复。
如果以中医来治疗“头痛”,则必须在“头痛”的症状之外,同时参照患者其他症状,然后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与脉象的变化来治疗。换句话说,即使同样患有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中,每个患者的病因都不会完全一样,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淤血所引起,有些人则可能是因为气虚,或是贫血,或是肝火太过于炽盛等不同因素而引起头痛。
中医的“整体观”就是根据不同体质所产生不同的病因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这种思维逻辑,最初的起源就是阴阳学说。
那么,阴阳学说到底是何方神圣?
中医如何辨证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林博士写得不错,可以看。
评分
☆☆☆☆☆
这本书看了,感觉很好,也能看得懂,非常实用。
评分
☆☆☆☆☆
爱学中医的人看这本书非常实用
评分
☆☆☆☆☆
正版的
评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
「方」、「药」既然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临证时,要密切结合辩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方剂,例如对病人经过辩证,确认患者证属外感病风寒束表证,治疗法则确定用辛温解表(发汗)法,这时要根据「法」去选「方」,选方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地、因时灵活掌握。上证病人,如果是在我国北方,病人又是北方人,那就可以据法选用麻黄汤(麻黄、杏仁、炙甘草、生姜、桂枝、大枣)或入参败毒散(羌活、独活、前胡、柴胡、人参、茯苓、桔梗、枳壳、川芎、生姜、薄荷、甘草)之类的方剂;如病人是在我国南方,病人又是南方人,那就要选用香苏饮(苏叶、香附、陈皮、甘草、生姜、葱须)或连须葱白汤(连须葱白、生姜或加葛很)之类的方剂;如病人是我国中原地带者,则可选用神术散(苍朮、防风、甘草、生姜、葱白、羌活)之类的药方。可见,虽然治法都是辛温解表,但选方却有了种种不同,再进一步言之,如南方人在北方患了外感病风寒束表证,虽然也可采用辛温解表法,但不宜用麻黄汤之类的大力辛温发汗方,只可用香苏饮加荆芥、防风、豆豉之类药方,并且不可重用防风等辛温药。这是因为南方人体质柔健,皮肤细嫩,肌腠容易疏解,不同于北方人的体质矫壮,皮肤致密,肌腠不易疏解,非大力辛温发散药不能解表之故。反之,北方人在南方患风寒束表证,也要适当照顾当地气候温和,也可选用香苏饮加荆芥、防风、羌活之类随证出入。另外,对虽是北方人但已久居南方,或南方人已久居北方,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习惯和饮食居住特点不同,以及春夏秋冬季节气候不同等等,都要在选方时加以考虑,灵活掌握,不可千篇一律,另外,对病情轻重、转化传变等诸方面,在选方时亦应加以注意,总之,临床运用方剂时,要注意符合辩证论治的要求,并且要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之,适当加减方剂中的药物或用量。如果以中医来治疗“头痛”,则必须在“头痛”的症状之外,同时参照患者其他症状,然后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与脉象的变化来治疗。换句话说,即使同样患有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中,每个患者的病因都不会完全一样,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淤血所引起,有些人则可能是因为气虚,或是贫血,或是肝火太过于炽盛等不同因素而引起头痛。论证非常到位,浅显易懂,是一本不可多得中医经典之作,推荐大家去买
评分
☆☆☆☆☆
很好,只有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坚持
评分
☆☆☆☆☆
正版的
评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