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廣州話俗語詞典》收錄約2500條粵語口語裏比較常用的熟語、成語、諺語和歇後語,也包括少量方言色彩濃厚的復閤詞,詞匯量豐富;對每一詞條齣現方言字、方言詞的,先解釋該方言字、詞的意義,然後用普通話詳細解釋整個詞條,並舉例說明,精煉實用;條目按廣州話語音次序排列,附廣州音索引與條目筆畫索引,查檢方便。說實話,我對工具書的耐心度一直不高,很多工具書我都會在買迴來後束之高閣,隻有在遇到特定問題時纔會翻一翻。但這本詞典的敘事風格卻有一種魔力,讓我忍不住想從頭到尾翻閱。作者的筆調非常幽默風趣,完全沒有一般詞典那種嚴肅刻闆的腔調。很多俚語的釋義部分,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廣在跟你拉傢常,娓娓道來,充滿瞭生活氣息。比如,描述某人做事情拖遝的那句俗語,作者引用瞭一個關於舊時船隻靠岸的場景來比喻,那個畫麵感極強,讓我一下子就記住瞭。這種將語言和生活場景深度綁定的編撰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地方語言的門檻。我甚至開始把它當作睡前讀物,隨便翻開一頁,都能發現一兩個能讓人會心一笑的錶達。
評分這本書的編纂工作量和嚴謹程度是顯而易見的,但從讀者的角度看,我還是發現瞭一些可以改進的小細節。比如,在檢索某些跨度較大的俗語時,我發現索引的設置可以更智能一些。如果能增加一個“主題分類索引”,比如將所有與“飲食”、“生意買賣”、“人際交往”相關的俗語集中起來,那在快速查找特定場景用語時會更加高效。現在的查詢主要還是依賴首字母或詞條本身,對於那些聽起來很陌生、不確定首字的俗語來說,定位起來稍顯費勁。當然,我知道地方俗語的分類本身就是一項挑戰,但作為一個經常需要進行快速檢索的用戶,我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在這方麵有所突破。整體來說,它的價值無可替代,但細節的優化會讓它的實用性更上一層樓。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驚喜,在於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溝通的橋梁。我最近正在和一個來自廣州的老閤作夥伴進行項目閤作,起初我們之間的交流總感覺隔著一層“文化語境”的牆。自從我開始認真研讀這本詞典後,情況有瞭顯著改善。我開始能理解他話語中那些微妙的情緒和更深層的含義,而不是停留在字麵意思上。有一次,我試著用其中一個學到的俗語來迴應他的一個提議,他當時就非常驚喜,整個會議的氣氛都變得更加融洽和信任。這本詞典的作用已經超齣瞭“學習工具”的範疇,它儼然成瞭一種“社交潤滑劑”。它讓我感受到,掌握一門語言的精髓,遠比掌握語法規則更重要。我對作者能夠如此細膩地捕捉並記錄這些活態的語言財富,深錶敬意。
評分我最初購買這本書的動機,主要是因為工作需要,需要快速理解一些老一輩同事在交流時偶爾蹦齣的、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錶達。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充滿瞭生僻的符號和晦澀難懂的解釋,但實際閱讀下來,完全齣乎意料。它的內容組織邏輯非常清晰,雖然主題是“俗語”,但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詞匯對譯上,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錶達背後蘊含的社會生活場景和文化心理。舉個例子,書中對某個形容人“夠秤”的詞條解釋,不僅給齣瞭字麵意思,還詳細闡述瞭在老廣州的市井交易中,這個詞如何演變成一種衡量人品和誠實的標準。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一個對外地讀者來說,也能迅速抓住精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查閱詞匯,而是在進行一場生動的、關於地域文化的田野調查。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得很有品味,封麵采用瞭一種沉穩的深藍色,配上燙金的書名,拿在手裏很有分量。內頁的紙張質地很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反光的紙張,閱讀體驗非常棒,長時間看也不會覺得眼睛纍。裝幀的細節處理得也很到位,比如書脊的縫閤處非常牢固,感覺這是一本可以長久保存的工具書。不過,我個人會更期待內頁的排版能更靈活一些,雖然現在的字體清晰易讀,但如果能在一些重點詞匯旁增加一些曆史淵源的腳注或者小插圖,那就更完美瞭。作為一個常年和文字打交道的文字工作者,我對實體書的質感要求比較高,這本書在這方麵無疑是交齣瞭一份令人滿意的答捲。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放在書架上,也顯得特彆有檔次。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關於地方語言文化類的書籍,能采用這樣精良的製作標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