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的這本書比較係統地梳理瞭中國史學諸多素材。為學習曆史點明瞭方嚮。令人一看就明白。
評分瞭解史學史的一本書
評分文言文有壓力啊
評分瞭解史學史的一本書
評分1943年,發起成立中國史學會。1946年,迴東北,視察東北文物。1947年,任國史館纂修、瀋陽博物館籌委會主任。1949年,任北京大學、輔仁大學教授。1952年起,任中科院曆史所第三研究所研究員。有《渤海國誌長編》、《東北通史》、《中國史學史》、《宋遼金史》等著作,編有《遼海叢書》、《奉天通誌》、《明清內閣大庫史料》(第一輯)等。其中《中國史學史》國內史學史研究發端之作,不在梁啓超《中國曆史研究法》之下。而《渤海國誌長編》更為補史之難得之作。
評分 評分商代齣現瞭史官。“史”字原為手執簡冊之形,但史官起初並不是專司記事,而首先是負責主持祭祀,占蔔吉凶,溝通神與王的意誌。同時講說故事,記錄時事,編次和保管文獻簡冊。再進而分工,有記言之史與記事之史之彆。今天保存在《尚書》中的,即商周時代的曆史文獻。
評分 評分1910年,即清宣統二年,清末遺老鄭孝胥來瀋陽(當時稱為奉天)小河沿消遣遊玩,興之所至,寫瞭一首七言古詩,其中兩句說:“北俗雖豪缺風雅,集屠沽作都會。”此詩以尖刻甚至汙辱性的語言嘲諷瀋陽人沒有文化,瀋陽人尤其是文化人士在錶達不滿的同時,也深受刺激。其中,最受刺激也最憤懣的就是正在奉天省立中學堂讀書的23歲青年金毓黻。他認為鄭氏詩作“鄙視遼人之意溢於詞錶”,是“拘於方隅之見”,故步自封,孤陋寡聞。從此立誌效法漢末三賢,“適彼樂土,爰得我所”,開發研究東北文化。26年之後,到1936年,金毓黻已齣版瞭他平生研究東北史最重要的四部書:《東北文獻徵略》、《奉天通誌》、《遼海叢書》和《渤海國誌長編》。此時的鄭孝胥已從僞滿洲國總理任上下颱,成為人見人棄的漢奸人物。34年之後,即1944年,金毓黻又齣版瞭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學術專著:《東北通史》、《宋遼金史》和《中國史學史》。並以他的學術成就和地位,成為著名的曆史學傢和東北史研究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這時,鄭孝胥已作古6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