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母慈子孝:30年家庭教育心得》已在民间传阅数十万次的成功家教典范。
●有章可循的教育原则,简单实用的操作办法;教孩子有智慧地学习,有智慧地做人。
●传统文化的温风细雨与向善之心,联手织就一幅家庭教育的完美画卷。
●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之根,诠释现代家庭教育之本。
●社会有志之士广为推荐,从点滴母子生活中提炼出的有效教育方法。
内容简介
《母慈子孝:30年家庭教育心得 》赵良玉女士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赵良玉女士以真挚热情的语调,向人们陈述了她几十年来育儿教子的切身体验和通透感悟。书中的一封封家信和一张张照片图片,既是作者母子相亲相爱的记录,也向人们传递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可以借鉴的方法。
同时,本书也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恩和回访。赵良玉女士正是秉持了传统的美德,得益于古圣先贤的教诲,从《孝经》、《弟子规》以及一些佛家经典书籍中学习到为人处事的基本法则,润物细无声地施教于儿子钟茂森,才成就了他的学业、事业和道业,成就了一段母慈子孝的佳话。
作者简介
赵良玉女士
曾担任《广东食品报》副主编、《中国食品报》记者和广东省社会福利集团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等职务。三十多年如一日,着力于通过传统文化,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从而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成就孩子的卓越一生。
精彩书评
孩子是可以教好的,优秀是教出来的!每一个孩子都好比是-个未开采的金矿,那么用什么去开采?用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面尘封的镜子,用什么去擦洗?用教育。”
——赵良玉女士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那就是‘母亲’,最动人的呼喊就是‘妈妈’,这是意味深长的字眼,这是平凡而伟大的称呼,它充满了温暖与慈爱,它显示了神圣的责任与教化。母亲对我的教育与我的生命同步,妈妈于我而言,亦母、亦师、亦友!”
——钟茂森博士
目录
《母慈子孝:30年家庭教育心得》
写在前面的话
前言
第一章 家庭教育的老师——母亲的第一责任
为家庭培养一个好孩子,为社会培养一个人才,这是每一个母亲的心愿,也是每一个母亲的责任。
第二章 家庭教育的起点——胎教
教育真正的源头是胎教。培养孩子一定要从胎教做起,就像培植一棵树,要从树苗育起一样。
第三章 家庭教育的基础——孝为德之本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之根,也是家庭教育之本。做父母的都希望儿女能够成才,一定要给孩子这种扎根的教育,这个根扎得越深越好。
第四章 家庭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
一个人的素质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文化教养、身心状态、生活经验和办事能力的综合质量。中国家教的集大成《弟子规》中,就列出了七个方面的素质教育: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
第五章 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圣哲教育的兼收并蓄
家庭教育是根本,是龙头,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而圣哲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提升。
第六章 家庭教育的升华
家庭教育的升华,就是要促进孩子为和谐世界立德、立功、立言。
第七章 教育的原理
孩子是可以教好的,优秀是教出来的!每一个孩子都好比是一个未开采的金矿,那么用什么去开采?用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面尘封的镜子,用什么去擦洗?用教育。
附录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后记——学习《母慈子孝》心得
精彩书摘
文摘一
在茂森二十六岁的时候,他博士毕业。毕业前夕,他从美国给我寄来一封非常热情的信。在信中,他写道:
亲爱的妈妈:
我欣喜地向您报告,我的论文即将完成,我在今年8月份便能圆满博士毕业。非常感激您四年来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使我在学业道路上一帆风顺。我如今即将戴上博士帽,第一个感念的就是您,我伟大的母亲!
我诚挚邀请您来我们学校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商学院参加我的博士毕业典礼。我将陪您参观美丽的校园,我将穿上博士礼服与您摄影留念,我将介绍您认识每一位优秀的教授和同学,另外我将陪您游览美国主要风景区。您的旅途费用将由我全部负担,随信附上经济担保与银行证明,供签证使用。我相信您的赴美旅途一定充满欢乐。
儿茂森敬呈
一九九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从小学到博士毕业,茂森整整读了二十年书。我陪着儿子走过二十年的学习生涯,现在看到他马上就要毕业,可以为社会工作,心情自然非常高兴。这种高兴怎么来形容?就好像一个园丁种了满院子的花草,而这些花现在都已开始盛开。
一个农民的喜悦是什么?是面对丰硕的秋收。
那么,一个母亲的喜悦是什么?是看到儿子成才。
为家庭培养一个好孩子,为社会培养一个人才,这是每一个母亲的心愿,也是每一个母亲的责任。当我们决心要培养一个好孩子的时候才可以要孩子。我是二十八岁的时候才生这个儿子,是有了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才的心愿才育儿的。
从自己的生活中,我体验到母亲的第一责任是教子。我自己也有社会工作,而且一直工作到退休,但是这个工作在我的心目中排第二,第一是教子。做父亲的应该把社会的工作排在第一位,男女之间就各有重点,男的主外,女的侧重在内,这是家庭的和谐,也是儿女的幸福。一定要牢牢记住,做母亲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儿女。
有些年轻的母亲觉得教育儿女是一件比较辛苦和劳累的事情。那要问,如果你的儿子不能成才,成为社会的败类,岂不更苦、更累了?如果母亲不把儿女教好,那仅仅是你一家的事吗?那是对社会的损害。
文摘二
我曾经读过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的事迹,杨振宁先生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天赋在中学时代就表现出来了,可是他的父亲并没有在这方面孤立地教育他。杨先生的父亲也是一个教书人,在发现儿子的特长以后,就在家里面请了一位国学老师教儿子读孔孟的书籍。在杨振宁念初中的时候,他父亲为他请了一位很有名的家庭教师教授《孟子》。《孟子》是四书里的内容之一,杨振宁能够背诵《孟子》,再加上听老师讲解《孟子》,自然能体悟《孟子》,所以杨振宁先生说他一生的成就得力于《孟子》给他的启发。
茂森在青少年时代的家庭教育,我们也倾向于中华文化儒释道三家经典中关于孝道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儒家的《孝经》,佛家的《父母恩重难报经》和道教的《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吕祖劝孝文》。茂森五岁的时候,我在家中的门板上第一次用粉笔教他唐诗《游子吟》。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短短的小诗,是茂森第一堂家庭文化课。这首小诗写出了母爱在生活中的微细处,也写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当时我教茂森学这首诗的时候,他还是个很顽皮的孩子,,足足学了一个月才会背诵,而且费了很大的劲儿,从广州话改说普通话,更是费了不少力气,但我还是很有耐心地教他。经过初期的困难,克服困难之后,我们学习的速度慢慢就加快了。后来我们母子一起学习儒释道三家关于孝的经典,有时我讲给孩子听,有时孩子读诵给我听,母子都学习得很快乐。
对于《孝经》上所说的,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些教导茂森记得很牢固。
在1984年的春天,那时候茂森才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春节时期,我们各个兄弟姐妹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到父母那里去拜年,给父母磕头,然后献上礼物和红包,并且让孩子们表演节目,献词献诗。当时小茂森的发言题目就是《怎样孝敬父母》。他说道:
怎样孝敬父母,《孝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敬父母,一方面是物质上的孝亲,要让他们丰衣足食,按时给他们一些零用钱,经常给他们买一些可口的食品。尤其当父母患病时,子女应尽力照顾好老人,也为自己的子女树立好榜样,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孝敬,我们要关心老人,要尊敬他们,有事同他们商量,尊重他们的意见,使他们精神上感到愉快。
文摘三
是的,教育是可以造就一个人。为什么说孩子是可以教好的?我们打开中国传统的教育课本《三字经》,开头就有一段话,《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就是教育的原理。人之本性都是至善的,但是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就发生了差别,如果不及早的接受良好的教育,你纯净的本善就慢慢地染污了。虽然你的本性本善并没有动摇,也没有失去,但是它蒙上了灰尘,蒙上了习气,就好像太阳被乌云遮盖,太阳有没有?太阳有,但是你看不见,因为乌云挡着它,这个乌云就是我们的习气,就是我们所蒙受的一种污染。
教育的原理是什么?教育的原理就是去掉这染污的习气,来恢复至善的本性。中国最优秀的母亲孟母,《三字经》上这么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有这么好的根基,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染污改变,所以孟母才要三次搬家,最后搬到一个学堂旁边,孩子才开始学习读书人、学习文化。我们说每一个孩子都会受环境的污染,教育就非常重要。教育能改变一个人,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好比是一个未开采的金矿,那么用什么去开采?用教育。我们可以比喻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面尘封的镜子,用什么去擦洗?用教育。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有的孩子很聪明,有的孩子很愚蠢?那就是因为镜子上蒙的灰尘有厚有薄、有多有少,蒙的灰尘厚的多的,你就说这个孩子愚痴,如果说蒙的少的,这孩子就聪明。但是如果把灰尘拿掉,大家都一样平等,都一样的平等拥有“人之初,性本善”,都一样平等的拥有真善美慧。我们教育根本就是要拿掉灰尘,要去掉习气。
在《弟子规》中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个驯是什么意思?驯就是教育,用教育改造人就是驯。所以孟子才会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为什么都可以为尧舜?你把灰尘去掉了,你就是圣贤。
儒家对教育这方面的原理揭示得非常好,佛家也阐述得非常深刻。释迦牟尼佛当年出家修道证道以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他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意思是说:奇妙!一切众生都原本有佛一样的智慧和福德,都拥有真善美慧,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显发,这个妄想执着是高度的概括,就是我们蒙受的污染,就是我们的习气。一个人如果他经过长期的教育和熏习,就可以把这些外在的灰尘去掉,就可以变得优秀,这就是我们体悟的教育的原理。
……
前言/序言
在2006年夏天,我们母子应邀到黑龙江省大庆市演讲。当时的演讲题目是“教育好子女,为和谐社会作贡献”。以这个话题来与东北的乡亲们交流,没想到反应非常热烈。大会的编导人员把演讲录成了影碟,定名为《母慈子孝》,同时通过北京大方广文化网在网上流传。同年12月份,新加坡净宗学会邀请净空老法师演讲“华严经对现代人的启示”,在这个报告会的流通处放有两千份《母慈子孝》的影碟,被一抢而空。后来还有热心的人士赶紧回去复制和补充。可见,天下的父母都想教育好子女,而天下的子女都想做孝子贤孙。
人心思善,社会盼和谐,我们非常感动,也非常理解。很惭愧的是我们母子做得并不是很好,但是有机会走上讲坛与大家分享教育心得,是一种爱心的驱使。我们怀着一种美好的心愿,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拥有智慧和慈悲,希望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能孝顺和成才。
先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我们母子来自广州市一个很普通的家庭,我叫赵良玉,今年(2007年)六十三岁,已经退休多年。退休前曾在广州市担任过《广东食品报》.副主编、《中国食品报》记者和广东省社会福利集团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等职务。我只有一个孩子,就是儿子钟茂森。
母慈子孝:30年家庭教育心得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