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上海: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1842-2010)》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全世界重要的私人收藏以及当代杰出摄影师的作品,讲述了现代上海如何由各种力量塑造而成的故事。
“上海,是一个充满了美妙的矛盾与奇异反差的国际大都会。她俗艳,然而美丽;虚荣,但又高雅。上海是一幅宽广壮阔、斑驳陆离的画卷,中国与外国的礼仪和道德相互碰撞,东西方的好与坏在这里交融。”
内容简介
1934年出版的《上海大全》(All about Shanghai and Environs)是上海早的旅游指南之一。《上海: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1842-2010)》中这样描述鼎盛时期的上海:19世纪中期到来的西方冒险家和商人,已经成功地在这片黄浦江边的淤滩之上创造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对于外国殖民者来说,上海初是作为鸦片贸易中转站发展起来的;对于清政府来说,上海则标志着民族被奴役的屈辱。1842年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由此在上海等地获得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对历届中国政府来说都是国家的耻辱,也是他们后来竭力斗争以期甩掉的帽子。
在过去的近170年间,虽然历经了外敌入侵、民族解放战争、内战以及自然灾害,上海始终是中国著名的城市,充满着相反相成的对立与矛盾。今天,正如对19世纪的冒险家和创业者而言的那样,“上海”依然是时尚、文化、商业和机会的代名词;只不过,现代上海是由当代中国企业家和各方汇集此地的人民而不是外国投机者所创造的。
《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Shanghai: A History in Photographs, 1842-Today)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全世界重要的私人收藏以及当代杰出摄影师的作品,讲述了现代上海如何由各种力量塑造而成的故事。同时,这一过程也可以被视作现代中国形成的缩影。《上海: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1842-2010)》编著者为上海这座极富魅力的城市提供了一部完美的视觉历史。
作者简介
刘香成(Liu Heung Shing),资深新闻传媒专家,著名新闻摄影记者。1951年生于香港,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1976年开始担任《时代》周刊摄影记者,1978年派驻北京。1981年进入美联社后,在全球各地任职。1997-2006年,先后出任时代华纳常驻中国代表中国区副总裁。2008年担任北京奥组委顾问,目前担任上海世博会企业联合馆策展人。他曾获得多项摄影类奖项,并于1992年获普利策奖,成为目前华人唯一获此殊荣者,并于2004年被《巴黎摄影》杂志遴选为当代摄影界最有影响力的99位摄影师之一。著作包括:《中国:1976-1983》(China after Mao)(企鹅1983年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苏联:一个国家的解体》(USSR, the Collapse of an Empire)(美联社1992年版),以及《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China, Portrait of a Country)(塔森2008年版)。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英国著名艺术策展人和评论家,中国当代艺术史学家,她为各种期刊和展览图录撰写文章。著作包括:《艾未未》(Ai Weiwei)(斐顿2009年版)和《九条命:新中国先锋艺术的诞生》(Nine Lives: The Birth of Avant-Garde Art in New China)(斯卡罗2006年版,八艺区出版社2008年版)。她也是《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一书的合著者。目前她即将完成另一部著作《从撞击到盛行: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艺术》(Bang to Boom: Chinese Art in the 1990s),该书分析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一个时期内起作用的各种力量。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借用这句话,可以说,上海是撬动中国的一个支点,因此,也是撬动中国和世界之问关系的一个支点。眼前这本摄影集,就是对这一撬动过程的片段纪录。”
——余秋雨
“150多年来,上海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想象。这本出色的画册用令人悲欣交集的影像抓住了城市演进的整个过程:暗涌的野心、可笑的投机者、东西方的较量,以及终,中国骄傲的现代表达。”
——詹姆斯·金奇(James Kynge) 英国《金融时报》集团公司中国
目录
余秋雨序
编著者的话
上海的故事
大事记
第一章 现代上海的诞生
第二章 南京政府“黄金十年”
第三章 兵临城下
第四章 信仰的跳跃
第五章 从样板到蓝图
第六章 迈向未来
摄影师小传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关于上海的神话在过去的168年里逐渐增加而广为流传,且完全不同于中国任何其他的城市。每一位对这个城市发表评论的作者不得不对她表示敬意。确实,人们很难抗拒这种冲动,上海的过去是如此的令人着迷。上海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能让每个人都会对其有自己的看法——即便仅仅是想象。她的浪漫堪比巴黎;特定时代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似有伦敦郊外的影子,又有欧洲装饰艺术的风格,以及利物浦码头的风采(外滩正是以此为样板而建);她有着高楼耸立的未来城市的风景,令人联想到纽约或者芝加哥;而她作为贸易港口则超过了新加坡、鹿特丹以及香港。上海散发着无法掩饰的魅力,令今天所有在这个城市居住或旅游的人都为之驻足流连。21世纪的游客可以证明,这样的驻足几乎是无法抗拒的。
地处东亚的上海拥有着异域情调,这是她额外的诱惑。如今,这种异域情调早已不是构筑在外国人的陈旧模式之上,而是为上海人自己所钟爱,并将它精致化、市场化。由此,上海的吸引力是如此的不同于北京。北京作为首都,常常与宏大图景,与意识形态相关联。如果说北京代表了现在的中国,那么上海则代表着未来。一位摄影师充满激情地称上海是“明日世界最重要的都市”。在中国,这种不同可能与天然的地域观念以及两地之间的竞争相关。北京作家老舍曾说,他不能爱上海,因为他心里有个北平。这暗示了对两个城市的感情可谓互不相容。一个更近的例子谈到两地差异的是当代舞蹈艺术家金星,她于2000年搬到上海,她说:“我是个非常生活型的人,如果在国内选择一个生活很舒适、很方便的话,上海是我的首选。而且上海是个非常女性化的城市,我所指的是城市的气候和她的气质都非常的有魅力,所以我选择了上海。北京像个老爷们,粗糙了一点,但是还是蛮有思想的,像中国的男人一样。”
前言/序言
上海: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1842-2010)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虽然超级反感余孽的序,不过看促销200-50再加-80的券很划算就买了一本给老爷子看着玩儿了,老爷子看了一下午,我自己翻了翻,在网易看到的照片有些好像书上并没有,因为较中意的49前的内容没想象的多,加上49后的有分量的真正有记录历史或社会的照片基本没什么,所以觉得这本书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评分
☆☆☆☆☆
好
评分
☆☆☆☆☆
评分
☆☆☆☆☆
中国筵席中,名气最大的大约就是满汉全席了。一是花样多,各种佳肴美点加在一起,多的有182种,少的也有64种,据说可以连吃三天不重样;二是出身好,据说源自清朝宫廷,皇上太后朝廷大员享用过的。因此,不少人一听说满汉全席,便会全身僵直,肃然起敬。由于满汉全席来头颇大,各地因此繁衍出不少版本,有扬州版、广东版、四川版、香港版,当然更少不了北京版。前两天,一家饭馆还在做广告,声称可制作满汉全席,而且还是“正宗”的。
评分
☆☆☆☆☆
最喜欢的城市
评分
☆☆☆☆☆
尽管清代的满席汉席就是这么一种货色,众多饱餍山珍海味的官员却仍以一赴宫廷大宴为人生最高目标。食客之意不在吃,在于品尝浩荡之皇恩也。他们所咂摸的,是政治待遇,饭菜味道其实并不重要。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然,不是所有人。
评分
☆☆☆☆☆
很不错的影像资料,从中看到了历史的变迁。
评分
☆☆☆☆☆
评分
☆☆☆☆☆
“上海,是一个充满了美妙的矛盾与奇异反差的国际大都会。她俗艳,然而美丽;虚荣,但又高雅。上海是一幅宽广壮阔、斑驳陆离的画卷,中国与外国的礼仪和道德相互碰撞,东西方的最好与最坏在这里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