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原理(上册)

船舶原理(上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盛振邦,刘应中 编
图书标签:
  • 船舶原理
  • 船舶设计
  • 船舶工程
  • 船舶力学
  • 流体力学
  • 船舶结构
  • 船舶推进
  • 船舶稳性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033666
版次:1
商品编码:1008414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2
字数:5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data-lazyload=//img10.360buyimg.com/N0/29571/2127bbf2-92f6-411c-9fd4-1d416d845147.jpg

内容简介

  《船舶原理(上册)》为上册,一篇主要介绍船体形状及近似计算方法、船舶浮性、初稳性、大倾角稳性、抗沉性及船舶纵向下水。对于船舶设计中所需要计算的专门问题,如:船舶静水力计算、船舶在各种装载情况下的浮态和初稳性计算、稳性校核计算、抗沉性计算及船舶纵向下水计算等都有比较详尽的阐述;第二篇主要介绍船舶在等速直线航行时各种阻力成分的成因、特性和变化规律、船型对阻力的影响、船舶阻力的估算方法等。对于船舶在浅水狭航道中的阻力问题以及快艇、水翼艇、气垫船、双体船、小水线面船和地效应船等的阻力特性也分别作了适当的介绍。船舶原理是以流体力学为基础探讨船舶航行性能的一门科学。全书上、下两册,共分五篇,一篇为船舶静力学,第二篇为船舶阻力,第三篇为船舶推进,第四篇为船舶操纵,第五篇为船舶耐波性。上册包括一,二两篇;下册由第三、四、五篇组成。
  《船舶原理(上册)》是高等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船舶静力学��
第1章 船体形状及近似计算
1.1 主尺度、船形系数和尺度比
1.2 船体型线图
1.3 船体计算的数值积分法

第2章 浮性
2.1 浮性概述
2.2 船舶重量和重心位置的计算
2.3 排水量和浮心位置的计算
2.4 船舶在纵倾状态下排水体积和浮心位置的计算
2.5 船舶在纵倾和横倾状态下排水体积和浮心位置的计算
2.6 水的密度改变时船
2.7 储备浮力及载重线标志

第3章 初稳性
3.1 概述
3.2 浮心的移动和稳心及稳心半径
3.3 初稳性公式和稳性高
3.4 船舶静水力曲线图
3.5 重量移动对船舶浮太及初稳性的影响
3.6 装御载荷对船舶浮态及初稳性的影响
3.7 自由液面对船舶初稳性的影响
3.8 悬挂重量对船舶初稳性的影响
3.9 船舶进坞及搁浅时的稳性
3.10 船舶在各种装载情况下浮态及初稳性的计算
3.11 船舶倾斜试验

第4章 大倾角稳性
4.1 概述
4.2 船舶静稳性曲线的变排水量计算法
4.3 船舶静稳性曲线的等排水量计算法
4.4 上层建筑及自由液面对静稳性曲线的影响
4.5 静稳性曲线的特征
4.6 动稳性
4.7 船舶在各种坟载情况下的稳性校核计算
4.8 极限(许用)重心高度曲线
4.9 船体几何要素等对稳性的影响
4.10 移动式钻井平台稳性概述

第5章 抗沉性
5.1 进水舱的分类及渗透率
5.2 舱室进水后船舶浮态及稳性的计算
5.3 可浸长度的计算
5.4 分舱因数及许用舱长
5.5 客船分舱和破舱稳性计算
5.6 货船分舱和破舱稳性计算
5.7 船舶分舱和破舱稳性的有关公约和规则

第6章 船舶下水计算
6.1 纵向下水布置概述
6.2 下水阶段的划分
6.3 下水曲线计算
6.4 滑道压力的计算
6.5 下水计算实例
6.6 下水动力学概述
本篇参考文献

第二篇 船舶阻力
第1章 总论
1.1 船舶快速性及其在船舶设计中的地位
1.2 船舶阻力的成因及分类
1.3 阻力相似定律

第2章 粘性阻力
2.1 边界层和摩擦阻力
2.2 平板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
2.3 船体表面弯曲度对摩擦阻力的影响
2.4 船体表面粗糙度对摩擦阻力的影响
2.5 减小摩擦阻力的方法
2.6 船体摩擦阻力的计算步骤
2.7 粘压阻力的成因及特性
2.8 确定粘性阻力的尾流测量法
2.9 船舶粘性阻力理论计算概述

第3章 兴波阻力
3.1 船行波的形成和凯尔文波系
3.2 船的首尾波系及其干扰
3.3 兴波阻力特性
3.4 兴波阻力与船型关系及干扰预测
3.5 确定兴波阻力的方法
3.6 减小兴波阻力的方法
3.7 破波阻力
3.8 阻力分类的补充说明

第4章 附加阻力
4.1 附体阻力
4.2 空气阻力
4.3 波浪中的阻力增值

第5章 船模阻力试验
5.1 船模阻力试验的目的、试验设备概述
5.2 船模和实船的阻力换算
5.3 几何相似船模组试验
5.4 船模阻力数据表达法

第6章 船型对阻力的影响
6.1 船型对阻力影响的基本概念
6.2 船体主尺度的影响
6.3 主要船型系数的影响
6.4 横剖面面积曲线形状的影响
6.5 满载水线形状的影响
6.6 首尾端形状的影响

第7章 阻力的近似估算方法
7.1 根据船模系列试验资料估算阻力
7.2 根据经验公式估算
7.3 根据母型船数据估算

第8章 船在限制航道中的阻力
8.1 浅水对阻力的影响
8.2 狭水道对阻力的影响
8.3 确定浅水阻力的方法

第9章 高速船的阻力特性
9.1 船舶航行中的航态和高速船的种类
9.2 高速排水型艇的艇型和阻力性能
9.3 高速双体船船型和阻力特性
9.4 滑行艇的艇型和阻力性能
9.5 水翼艇的阻力特性
9.6 气垫船的阻力特性
9.7 小水线面双体船
9.8 地效应船
附录
本篇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1章 船体形状及近似计算
  船体形状对于船舶的性能(特别是航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研究船舶性能之前,首先要了解船体形状(船体外形曲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即船体主要要素的定义及船体外形的图形表示方法。
  由于船体形状通常为双向曲面,难以直接用数学解析式表达和计算,因此本章还将讨论船体计算中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
  1—1 主尺度、船形系数和尺度比
  船体主要要素——主尺度、船形系数和尺度比,是表示船体大小、形状、肥瘦程度的几何参数,这些参数对于船舶设计、建造、使用和分析性能十分有用。
  船体外形可用投影到三个相互垂直的基本平面来表示。这三个基本投影平面称为主坐标平面,如图1—1(a)所示。它们分别是:
  (1)中线面——通过船宽中央的纵向垂直平面,它把船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在极大多数情况下中线面也是船体的对称面。
  (2)中站面——通过船长(垂线间长或设计水线长)中点(常用符号表示)的横向垂直平面,它把船体分为首尾两部分。
  (3)基平面——通过中线面和中站面交线上的船底板上缘平行于设计水线面的平面。它与中线面、中站面相互垂直。基平面与中线面的交线称为基线。
  ……

前言/序言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计划》,重新组合了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利于拓宽专业面和培养创新人才,将原先的“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及“船舶操纵与摇荡”等四门课程整合为“船舶原理”。整合后的“船舶原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书是根据高等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要求编写的。

  船舶原理是以流体力学为基础探讨船舶航行性能的一门科学。主要包括船舶的浮性、稳性、抗沉性、快速性(船舶阻力、船舶推进)、操纵性及耐波性。根据当今国内外对船舶原理包含内容的学科体系,本书分为五篇:第一篇船舶静力学;第二篇船舶阻力;第三篇船舶推进;第四篇船舶操纵;第五篇船舶耐波性。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流体力学研究所历来重视教材的编著,曾出版过《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及《船舶操纵与摇荡》等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并经过多次修订再版。这些教材的优点是:叙述上力求概念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密切结合船舶设计的需要;内容上反映本学科领域的基本内容及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因此上述教材曾多次获得过省部级优秀教材奖。为了使本书既能继承过去教材的优点,又能贯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精神,由盛振邦和刘应中担任本书的总主编,曾编著以上教材的教授们担任各篇的分主编,目前担任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也一起参加了编写工作。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船舶静力学和船舶阻力;下册包括船舶推进、船舶操纵和船舶耐波性。船舶静力学由盛振邦、胡铁牛负责修订编写;船舶阻力由邵世明、张怀新负责修订编写;船舶推进由王国强负责修订编写;船舶操纵由黄国梁负责修订编写;船舶耐波性由冯铁城负责修订编写。

  “船舶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以流体力学为基础,分析和解决船舶航行性能中有关问题的方法。为此需要特别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从事本领域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船舶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往教学中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思想要转变,除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外,还应重视个性教育。因此,要在总体上考虑课程建设,除编写出版教材外,对于其他教学环节都应编写出版与之配套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精心组织,诸如:编著本课程中各大型作业、课程设计及有关教学试验的指导书。由于本课程中实践环节多,计算工作量大,除为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进行少量的手工计算外,系统地编制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供学生进行大型作业、课程设计及试验数据分析处理的实际操作使用,以便了解和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船舶原理中有关问题的能力。此外,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学生参加部分科研或实际试验工作;开设选修的教学试验和开放性试验,鼓励学生利用相关的设备进行探索性的试验研究等。

  ……



《远航者说:风与浪的律动》 一本关于海洋、船舶与人类智慧交织的史诗。 人类与海洋的羁绊,古老而深邃。从最初简陋的木筏,到如今巍峨的巨轮,每一次航程的开启,都凝聚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以及与自然搏斗的勇气与智慧。《远航者说:风与浪的律动》将带您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深入了解那些承载着人类梦想与命运的钢铁生命——船舶,以及它们背后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 本书并非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以生动的故事和详实的考证,描绘了船舶发展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我们将回溯古埃及人驾驭尼罗河的木船,探寻腓尼基人如何凭借坚实的战船征服地中海,见证维京海盗的龙骨船如何横扫北欧,感受大航海时代叱咤风云的盖伦帆船如何连接起遥远的洲际。您将了解到,每一艘船的诞生,都是对材料科学、结构力学、空气动力学以及人类对风、浪、潮汐理解的极致运用。 第一篇:风的耳语,浪的韵律——船舶的形制演化与动力之源 在这一篇中,我们将细致探讨船舶设计的根本。从早期的独木舟、拼合船,到日益复杂的帆船,每一种船型都巧妙地适应了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航行需求。您将惊叹于古人如何利用木材的浮力、船体的曲线来抵御海浪的冲击,如何通过调整帆的形状和角度,借力于风的力量,实现不可思议的航行。 浮力的奥秘与船体的构型: 深入浅出地解析阿基米德原理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探究不同船体形状(如圆钝型、尖锐型)如何影响船舶的载重能力、稳定性和航速。了解龙骨、肋骨等结构的关键作用,它们如何支撑起庞大的船体,并赋予船舶抵抗海浪侵蚀的力量。 风的艺术:帆的演变与风帆技术的突破: 从最早的方帆,到三角帆、横帆,再到多桅杆帆船的复杂布局,帆的每一次革新都意味着航海效率的飞跃。本书将为您解析不同类型帆的受力原理,以及操纵这些巨帆所需要的精湛技艺。您将看到,帆不仅仅是布匹,更是人类与风对话的优雅语言。 早期推进力的探索:桨与早期机械动力: 除了风帆,我们还将回顾人类在早期利用人力(划桨)和自然力(水流)进行推进的尝试。简要介绍早期蒸汽机的雏形,以及它们如何为船舶动力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为未来的远洋航行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穿梭于未知海域——航海技术、导航与船舶的早期工程 航海不仅仅是驾驭一艘船,更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征服。在远古时代,没有GPS,没有精密仪器,水手们依靠什么来辨别方向,绘制海图?本书将带您走进古代航海者的世界,感受他们非凡的智慧与勇气。 星辰的指引:天文导航的智慧: 太阳、月亮、星辰,这些永恒的宇宙灯塔,是如何成为古代水手们的引路人?我们将详细介绍利用北极星、太阳的高度,以及星座的移动来确定航向和纬度的古老方法。 海图的绘制与地理认知的进步: 从简单的岸边航行,到绘制宏伟的海图,航海技术的进步与地理知识的拓展相辅相成。本书将追溯海图绘制的演变过程,以及那些勇敢的探险家们如何通过实地勘测,一点点揭开世界的面纱。 测量与观测的艺术:罗盘、星盘与象限仪: 介绍早期导航仪器的发展及其原理。古老的罗盘如何指示磁北方向?星盘和象限仪又是如何测量天体高度,从而确定船只位置的?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却承载着人类对精确性的不懈追求。 海洋的挑战:风暴、暗礁与生存的智慧: 航行于茫茫大海,并非一帆风顺。本书将描绘水手们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暴、难以预料的暗礁,以及在孤立无援的海洋上生存的艰辛。我们将探讨古代船舶的抗损能力,以及船员们在危机时刻的应对策略。 第三篇:承载文明的巨擘——船舶在贸易、战争与文化交流中的角色 船舶是人类文明传播的信使,是经济发展的动脉,也是权力对抗的舞台。它们见证了无数场辉煌的战役,承载了珍贵的货物,连接了不同的文化,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贸易的脉络:商品与文明的交换: 从丝绸之路的海上延伸,到香料贸易的繁盛,船舶是如何成为连接东西方、南北方的贸易桥梁的?本书将展现不同时代、不同海域的贸易船队,它们所运输的商品,以及这些商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战争的利刃:海军的崛起与海权争霸: 战船是古代海军的灵魂。我们将回顾从战车的海上传播,到桨战船、风帆战舰的演变,以及它们在古代战争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探讨海权如何成为帝国兴衰的重要因素。 探索与殖民的先锋:新世界的发现与联系: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本书将聚焦那些开启新航路的伟大探险家们的船只,它们如何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印度洋,将孤立的大陆连接在一起,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 文化交流的使者:语言、宗教与艺术的传播: 船舶不仅仅是货物的搬运工,更是思想、信仰和艺术的传播者。本书将探讨不同文明是如何通过航海活动进行交流,语言的融合,宗教的传播,以及艺术风格的相互影响。 《远航者说:风与浪的律动》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海洋、对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的作品。它将带您领略人类在征服海洋的漫长岁月中,所展现出的惊人创造力、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未知世界永恒的向往。翻开本书,您将感受到风在帆上呼啸,海浪在船头翻涌,仿佛置身于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与那些伟大的远航者们一同,倾听大海的呼吸,感受风与浪的律动。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船舶材料和建造工艺的介绍。我从未想过,一艘船的建造竟涉及到如此多的专业知识,从钢材的选择、焊接技术,到防腐蚀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作者在这一部分并没有过于技术化,而是用一种可以让普通读者理解的方式,介绍了这些复杂的过程,让我对船舶的坚固和耐用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作者在讲解“船舶结构强度”时,运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例如将船体比作一个巨大的梁,承受着来自海浪和货物载荷的各种力。我特别佩服他能够将如此复杂的力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让我在理解船舶在恶劣海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完整性的原因时,不再感到困惑。

评分

书中对于船舶的分类和基本构造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只知道有货船、客船、军舰,但这本书细致地划分了各种船型的用途和特点,比如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在设计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各自承担的运输任务。当我看到书中详细的图解,展示了船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置身于船厂,亲眼见证一艘巨轮是如何从无到有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稳重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船舶原理(上册)”几个大字,仿佛预示着将要开启一段航行在知识海洋的旅程。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细腻而坚韧,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让人立刻沉浸其中。第一章的开篇,作者便以一种非常亲切的笔触,从船舶的起源讲起,娓娓道来,仿佛在娓娓讲述一位老友的故事。我一直对海运和船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隔着一层纱,难以窥探其精髓。这本《船舶原理(上册)》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

评分

总而言之,《船舶原理(上册)》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好书。它不仅满足了我对船舶知识的好奇心,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精密的科学世界。这本书不仅适合对船舶有兴趣的读者,也对工程师、设计师,甚至是对海洋科学感兴趣的任何人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评分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静态的结构描述,而是开始深入探讨船舶的动态特性。例如,关于船舶的稳定性,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解释了船舶在不同载况下如何保持平衡,以及为什么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倾覆。这一点对于理解海上航行的安全至关重要,让我对“压载水”等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能体会到工程师们在设计船舶时所付出的心血。

评分

在阅读“船舶推进系统”章节时,我简直被深深吸引住了。从早期的蒸汽机到现代的柴油机和燃气轮机,书中清晰地勾勒出了船舶动力发展的历史脉络。当我读到关于螺旋桨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叶片角度来改变推力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原来,驱动着庞然大物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竟是如此精妙的设计。

评分

书中的“船舶操纵与航行”部分,让我对海上交通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船长只需要跟着航线走就可以了,但这本书让我知道,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还需要考虑海流、风浪、其他船只等等因素,并运用精密的操纵技巧来保证航行的安全和效率。书中对于舵效、转向力臂等概念的讲解,让我仿佛也经历了一次虚拟的航海训练。

评分

对于“船舶能耗与效率”的探讨,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书中不仅分析了影响船舶能耗的各种因素,比如船体阻力、螺旋桨效率等,还提到了提高能耗效率的一些方法,例如优化船体线型、使用高效螺旋桨等。这一点让我认识到,在追求速度的同时,环保和经济效益也是船舶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评分

从前,我对船舶的认知仅限于“会漂浮在水上的大块头”,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船舶世界的大门。作者在讲解浮力原理时,并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公式,而是结合了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为什么船能浮在水上,为什么即使装满了货物也不会下沉。我特别喜欢他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通俗易懂的解释,让我这个非物理专业的人也能轻松理解。

评分

浮性

评分

很不错,入门看的,长知识了

评分

书不错,就是纸张太薄

评分

暂时还没发现缺点哦!很满意,会继续购买 印刷精致得很 工作之余,人们或楚河汉界运筹帷幄,或轻歌曼舞享受生活,而我则喜欢翻翻书、读读报,一个人沉浸在笔墨飘香的世界里,跟智者神游,与慧者交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醉在其中。我是一介穷书生,尽管在学校工作了二十五年,但是工资却不好意思示人。当我教训调皮捣蛋的女儿外孙子们时,时常被他们反问:“你老深更半夜了,还在写作看书,可工资却不到两千!”常常被他们噎得无话可说。当教师的我这一生注定与清贫相伴,惟一好处是有双休息日,在属于我的假期里悠哉游哉于书香之中,这也许是许多书外之人难以领略的惬意。好了,废话不多说。还可以,和印象里的有一点点区别,可能是我记错了书比我想的要厚很多,就是字有点小,不过挺实惠的,很满意!书非常好,正版的,非常值,快递也给力,必须给好评,就是感觉包装有点简陋啊哈哈~~~不过书很好,看了下内容也都很不错,快递也很给力,东西很好 物流速度也很快,和照片描述的也一样,给个满分吧 下次还会来买!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网络文学融入主流文学之难,在于文学批评家的缺席,在于衡量标准的混乱,很长一段时间,文学批评家对网络文学集体失语,直到最近一两年来,诸多活跃于文学批评领域的评论家,才开始着手建立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很难得的是,他们迅速掌握了网络文学的魅力内核,并对网络文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寄予了很深的厚望。随着网络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网络文学在创作水准上的不断提高,网络文学成为主流文学中的主流已是清晰可见的事情,下一届的“五个一工程奖”,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入选。据说,2011年8月24日,京东与支付宝合作到期。官方公告显示,京东商城已经全面停用支付宝,除了无法使用支付服务外,使用支付宝账号登录的功能也一并被停用。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先生5月份曾表示京东弃用支付宝原因是支付宝的费率太贵,为快钱等公司的4倍。在弃支付宝而去之后,京东商城转投银联怀抱。这点我很喜欢,因为支付宝我从来就不用,用起来也很麻烦的。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三本好书:《古拉格:一部历史》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威性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扩张,再到公开性时代的瓦解。阿普尔鲍姆深刻地再现了劳改营生活的本质并且将其与苏联的宏观历史联系起来。《古拉格:一部历史》出版之后立即被认为是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二十世纪历史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必读书。厌倦了工作中的枯燥忙碌?吃腻了生活中的寻常美味?那就亲手来做一款面包尝尝吧!面包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代名词,还是温暖和力量的化身。作者和你一样,是一个忙碌的上班族,但她却用六年的烘焙经验告诉你: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双勤快灵活的手,美味的面包和美好的生活,统统都属于你!<停在新西兰刚刚好>100%新西兰=1%旅行 1%打工 98%成长全世界年轻人都在打工度假!错过30岁就等下辈子!她叫巴道。26岁那年,她发现一个书本上从来没有提过的秘密:全世界年轻人都在打工度假。拿到打工度假签证,你不必承担巨额旅费,也不必羞于张口找父母要钱,因为你可以像当地人一样打工赚钱。你不会成为一个无趣又匆忙的观光客,因为你可以花一年的时间,看细水长流。目前向中国大陆开放这种签证的国家,只有新西兰——《霍比特人》和《魔戒》的故乡,百分百纯净的蓝天白云,山川牧场。世界向年轻人敞开了一道门。门外光芒万丈,门里波谲云诡。巴道发现,自己心动了。 目前向中国大陆开放这种签证的国家,只有新西兰——《霍比特人》和《魔戒》的故乡,百分百纯净的蓝天白云,山川牧场。世界向年轻人敞开了一道门。门外光芒万丈,门里波谲云诡。巴道发现,自己心动了。

评分

粘性阻力

评分

船模阻a力数据表达法

评分

我必须要给差评,京东包装不用心这我都能忍,但发一本旧书什么意思,书皮有磨损,书角处明显有被水浸湿过的痕迹

评分

书有点旧,有点脏,灰尘交大。有明显褶皱

评分

非常好特别好无敌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