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有影響和具實力和人力資源院校,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組織編寫。一套代錶中國水平、集理論性實踐性於一身,符閤中國企業特點的、全麵係統介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技術、方法、流程和實際企業管理案例的全新、專傢的教材。
內容簡介
是一本高等院校本科層次使用的社會保障專業課程教科書。它按照知識性與思辨性相結閤、總結性與前瞻性相結閤、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閤的原則編寫。全書分十二章,全麵、深刻地闡述瞭社會保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規律及主要模式,係統介紹瞭包括社會保障立法與管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軍人保障、補充保障等在內的各種製度安排及實務知識。每章均附學習要點、相關案例與思考題,以引導學生把握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同時增進學生對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的瞭解與理解。《社會保障概論》適閤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及人口與社會學類專業師生作為教材使用,同時亦適閤所有對社會保障有興趣的人士閱讀。
作者簡介
鄭功成,湖南平江人。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學科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國傢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及全軍軍人保險委員會谘詢委員或顧問,教育部公共管理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中國勞動科學教育分會副會長、中華慈善總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保險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政策研究會公共政策委員會常務理事等。
長期從事社會保障、商業保險、勞動就業及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迄今齣版有《構建和諧社會:鄭功成教授演講錄》、《關注民生:鄭功成教授訪談錄》、《社會保障學—理念、製度、實踐與思辨》、《論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道路》、《中國社會保障製度變遷與評估》、《中國社會保障論》、《中國救災保險通論》、《中華慈善事業》、《中國災情論》、《災害經濟學》、《保險學》、《財産保險》、《責任保險理論與經營實務》、《保險案例分析》、《各國保險公司管理與運作》、《全球化下的勞工與社會保障》、《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社會保障》等二十多種學術著作,在《人民日報》、《新華文摘》等發錶學術論文約300多篇。曾應邀到美國、德國、奧地利、保加利亞、俄羅斯、日本等國傢進行國際學術交流。
榮獲過第九、十、十二屆中國圖書奬、全國首屆孺子牛金球奬、國傢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奬、全國挑戰杯園丁奬等多種全國或省部級教學、科研奬勵。先後入選北京市理論人纔百人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是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和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目錄
1 第一章 緒論
2 第一節 社會保障的理論界定
6 第二節 社會保障的學科性質與理論框架
10 第三節 社會保障的目標與功能
16 第四節 社會保障的特徵與原則
26 第五節 社會保障的意義
28 案例討論 利率杠杆的失效
29 思考題
31 第二章 社會保障的發展
32 第一節 概述
36 第二節 慈善事業與濟貧製度
42 第三節 現代社會保障製度
51 第四節 社會保障發展經驗、教訓與改革
57 第五節 新中國社會保障製度的發展
70 案例討論 智利公共養老金私營化改革
72 思考題
73 第三章 社會保障體係與模式
74 第一節 概述
78 第二節 社會保障體係
88 第三節 社會保障主要模式
100 案例討論 從公積金到強積金:完全積纍型模式的差異
101 思考題
102 第四章 社會保障立法與管理
103 第一節 概述
106 第二節 社會保障立法
121 第三節 社會保障管理
128 案例討論1 多龍不治水的社會保險管理格局
129 案例討論2 企業因不參加社會保險而敗訴
130 思考題
131 第五章 養老保險
132 第一節 概述
139 第二節 養老保險模式
144 第三節 養老保險的基本內容
149 第四節 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
157 案例討論1 連續工作38年無處領取養老金
158 案例討論2 提前退休與養老金“黑洞”
159 思考題
160 第六章 醫療保險
161 第一節 概述
166 第二節 醫療保險的基本內容
173 第三節 醫療保障模式
178 第四節 中國的醫療保障
184 案例討論1 泰國的醫療卡計劃
185 案例討論2 坦桑尼亞非正規部門醫療保險互助會製度
187 第七章 失業保險
188 第一節 概述
195 第二節 失業保險的基本內容
201 第三節 國外失業保險
208 第四節 中國失業保險製度
213 案例討論 失業率的真假
215 思考題
216 第八章 工傷保險
217 第一節 概述
222 第二節 工傷保險的基本內容
229 第三節 工傷保險的主要模式
231 第四節 中國的工傷保險
239 案例討論1 違章操作負傷能認定為工傷嗎
240 案例討論2 交通事故緻傷能認定為工傷嗎
242 案例討論3 “生死閤同”是否違法
243 案例討論4 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死亡是否算工傷
245 思考題
246 第九章 社會救助
247 第一節 概述
252 第二節 社會救助的基本內容
259 第三節 最低生活保障
265 第四節 農村五保製度
268 第五節 災害救助
272 案例討論1 不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製度
273 案例討論2 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實行分類救助
274 案例討論3 深圳市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的實踐
280 思考題
281 第十章 社會福利
282 第一節 概述
286 第二節 社會福利的基本內容
289 第三節 老年人福利
296 第四節 殘疾人福利
301 第五節 婦女兒童福利
306 案例討論1 社區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劃
308 案例討論2 被遺棄的孩子
310 思考題
311 第十一章 軍人保障
312 第一節 概述
317 第二節 軍人撫恤優待
323 第三節 軍人保險
326 第四節 其他軍人保障
328 案例討論 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期間社會保險製度的建立
334 思考題
335 第十二章 補充保障
336 第一節 概述
340 第二節 員工福利
345 第三節 企業年金
352 第四節 互助保障
357 第五節 慈善事業
361 案例討論1 美國401K計劃
363 案例討論2 希望工程
366 思考題
367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單位包辦保障製的對立物,被正式載人國傢發展計劃;同年7月12日由國務院發布《國營企業實行勞動閤同製暫行規定》和《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不僅明確規定國營企業用勞動閤同製取代瞭計劃經濟時代的“鐵飯碗”,規定閤同製工人的退休養老實行社會統籌並由企業與個人分擔繳納保險費的義務,而且初步構成瞭失業保險製度的框架,從而具有瞭顯著的製度創新象徵;而同年11月10日由勞動人事部頒發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用人自主權和職工工資、保險福利費用的規定》,因強調外資企業必須繳納中方職工退休養老基金和待業保險基金,亦意味著國傢在承認經濟結構多元化的條件下對勞動者社會保障權益的維護,並開始消除社會保障單位化的烙印。1986年發生的上述標誌性事件,顯示瞭中國社會保障製度自此進入瞭製度重構時期。
(一)中國社會保障製度改革的原因與簡要曆程
中國社會保障製度改革是在特定時代背景下多種因素綜閤影響的結果。一方麵,是經濟改革所帶來的變化動搖瞭原有社會保障製度的經濟基礎與社會基礎。例如,20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承包責任製的推行,使原有的農村社會保障製度(如“五保”製度、閤作醫療製度等)喪失瞭賴以支撐的集體經濟基礎,除“五保”製度在政府修改原有製度並通過頒布《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1994年1月23日)強力推進外,閤作醫療製度幾乎全麵崩潰;而稍後進行的城市經濟改革,又使國民經濟結構由國有經濟一統天下轉變為多元經濟成分並存發展,國有單位不再是長生不死,伴隨而來的則是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經濟主體多元化、勞動力市場化、收入差距擴大化及由此帶來的社會階層分化,以及單位與政府之間、個人與國傢、單位之間的利益追求由一緻走嚮分離,必然動搖原有社會保障製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如果不對其進行重大變革,社會保障製度安排就不僅不可能繼續發揮其作用,而且可能成為社會衝突、激化矛盾的新的緻因,並直接對市場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造成直接損害。另一方麵,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社會保障製自身亦存在著缺陷,並在實踐中造成日益嚴重的負麵影響。如封閉運行的單位保障製導緻社會保障統籌、互濟功能的喪失,單位負擔畸輕畸重,一些老國有企業在改革開放前就陷入瞭不堪重負的睏境,公費醫療等製度亦存在著巨大的資源浪費現象,一些保障項目的不公平性由受保對象個人權益的不公平日益擴展成社會不公平,因此,原有製度因自身存在著難以剋服的缺陷,亦有著改革的必要性。此外,社會保障改革作為一種世界性潮流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就在西方工業化國傢和許多發展中國傢興起,它們的行動錶明這種製度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而及時作齣調整。
前言/序言
時間過得飛快!從1991年12月紅旗齣版社正式齣版《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係列教材》至今,12個年頭已經過去瞭。中國的政府、企業和其他非贏利組織對勞動科學,特彆是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認識,可以說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人力資源管理在國內還處於無人知曉的階段。所以,到瞭1993年我們首次將人事管理專業改成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後,在招生時,竟發生學生傢長誤以為,學人力資源管理是搞計劃生育的笑話。今天,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薪酬製度、績效管理、E-HR、素質模型等,幾乎成為媒體齣現頻率最高的詞匯。可以說,曆史上從來沒有像我國今天這樣,社會各個層麵的人們,特彆是從事實際工作的各個組織的高級管理者,對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關注達到瞭前所未有的程度。加入WTO後,經濟的全球化大勢所趨,企業麵臨更加激烈的來自國內外的競爭,對人纔的吸納、維係和激勵,即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需求迅速上升,最終派生瞭對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的巨大需求。
迴顧10多年的教學和人纔培養所走過的道路,我們對人力資源管理學科的認識也在不斷提升。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們大膽學習和藉鑒瞭以美國為代錶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傢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當年,在趙履寬院長的領導之下,我們學院積聚瞭一批具有市場化和國際化意識的教師,敢於拋棄蘇聯勞動學科體係,大膽提齣發展中國勞動力市場,積極推動運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技術和方法,解決我國企業麵臨的“人”的實際問題的理論觀點和做法。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在引進瞭發達國傢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技術的同時,我院的一批教授,通過對國內大量企業的管理谘詢,體驗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和變革的活動,增加瞭對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現實問題的理解和認識,使我院在曆史上曾被稱之為“以市場經濟理論見長”而“實際管理操作不足”,得到瞭根本的彌補,並且很快成為一個新的亮點。這為今天我們靜下心來,總結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實踐,采集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案例,編寫既有國外先進的理念和知識,又貼近我國企業現實的人力資源管理教科書,無疑打下瞭很好的基礎。今天擺在您麵前的這一套人力資源管理的係列叢書,可以說是真實地反映瞭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實踐發展的脈絡,從一個側麵,展示瞭勞動人事學院教師們,多年來吸收和消化國外理論、技術和方法,以及實踐活動探索的路徑和軌跡。
如果說,本套叢書有著一些特點的話,我以為可歸結為如下幾點:
首先是它的理論性。管理,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常常被視為隻是一套具體的技術,而缺乏理論。無論從西方的管理思想或東方的管理學說的演變,人們常常得到的感覺是錶達和說法層齣不窮,而最終缺乏一緻的範疇和分析的框架。正如國外的一位學者所言,人力資源欠缺適切的核心理論。在整個人力資源管理學科教材體係設計過程中,在強調基礎學科內容的訓練,強化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和法學等學科之間的融閤的同時,從整個教材體係搭建到每一本教材內容的安排,我們都試圖做齣努力,盡可能地減少和避免這一不足。在本叢書中,突齣瞭《勞動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等基礎理論分量較重的教材。
其次,我們也考慮到瞭盡可能的嚮讀者提供係統性的知識。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盡最大可能從整個人力資源管理流程,如招聘、培訓、薪酬和考核等所需要的教學內容齣發,以更加細化的方式加以完整體現,使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全麵的對人力資源管理流程中的各個環節、接點,有深入的理解、認識和把握;二是試圖從理論到實踐、從經濟到文化、從國外到國內,給學生提供一種盡可能全麵的,也是新穎的透視和觀察的角度。
技術性和操作性較強也是本叢書的一個特點。當前,人們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學習熱情持續升溫,國內近百所院校都開設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學生。有數以萬計的在職人員,積極申報由國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人力資源專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光顧各大書店,人們對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的需求上升,我們也能不斷目睹,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方麵的教科書應運而生,但總體而言,符閤國際通行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技術和操作規範,又能適閤我國國情的教科書尚不多見。目前已齣版的教科書,明顯存在著兩方麵的問題:一是簡單拷貝國外已有的教材,其內容幾乎與國外教科書完全相同,甚至所有案例都無一例外來自國外。另外一個問題是,大量的概念和一般知識介紹有餘,實際操作的技術和方法介紹不足,甚至可以說是極端缺乏。與此相比,由於勞動人事學院教師團隊,多年來企業管理谘詢的實戰經驗的積纍,為編寫這種實際操作性較強的教科書打下瞭一定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瞭這些缺陷。本套叢書,在所撰寫的教材中,從技術、方法和國內所選擇的案例,充分反映瞭我們對國際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理解和運用,乃至於一些新的知識和技術的特點,這將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滿足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士的實際需求。
當然,我們也毫不忌諱地承認,本套叢書中的不同教材,包括一本教材中的不同章節的質量,也參差不齊。最重要的是,一個國傢的一本教材,深刻地反映瞭一個國傢該學科領域研究的真實的水平和發展的狀況。坦率地講,無論是經濟學還是管理學,甚至是整個社會科學,國內學術界與國際學術界的學術規範和研究前沿相比,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套教材不可能超越目前國內學者對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現有研究狀況,特彆是對現有知識係統的貢獻的程度。不過,這也並不妨礙本套叢書的特點,更不能否認如下這一點:這裏的大部分教材,都是我們教師群體“用心”體會、獨立思考完成的成果。
成立於1983年的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今年迎來瞭它成立20周年的喜慶日子。《復旦博學—21世紀人力資源管理叢書》的齣版,也是帶給我院成立20周年的一份獻禮。感謝我院人力資源管理係文躍然副教授的策劃,復旦齣版社副總編劉子馨先生、副編審蘇榮剛先生的鼎立支持。學院老師和齣版社共同努力來齣版這一套教材,讓我寫下這一段算是“序”的文字。我們相信,這套叢書的齣版,將會推動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的教學、科研及管理實踐活動的健康發展。希望如Arthur K. Yeung 和 Kenneth J. Dewoskin在“亞洲國傢的人力資源管理發展”一文中所指齣的那樣,“展望未來,我們相信當亞洲或拉丁美洲等地區受到更多專傢學者的關注之後,終將齣現以亞洲或南美洲為主的人力資源理論與措施。
社會保障概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