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关系系列教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国际政治关系系列教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唐贤兴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32062
版次:1
商品编码:1008315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际政治关系系列教材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3
字数:48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国际政治关系系列教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相关图书



国际政治关系系列教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际政治关系系列教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复旦博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点推出的精品教材。“复旦博学·政治学系列”教材由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师大等国内多所高校的资深教授及学有专长的骨干教师参与编写,在内容上力求涵盖政治学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相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政治学这门古老学科的产生、演变及其发展,准确阐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政治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关于政治学(包括各门分支学科)的基本范畴、理论与各种社会政治现象的经典表述和精辟分析,旨在为国内各类院校政治学等相关专业师生提供一套比较规范的政治学基本教材。
  《国际政

内容简介

  《国际政治关系系列教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比较系统地阐述了1648-1945年以来近现代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为线索,把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演变划分为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俾斯麦体系、一战前的两极体系和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等几个阶段史论结合,对每个体系的基本内容、本质特征、主要矛盾、大国关系的变化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力量的分化组合等进行了剖析本书的叙述和分析详略得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连贯,在已有的国际关系史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国际关系史中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评价。
  本书适宜于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政治、政治学、外交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国际关系史教材。

作者简介

  唐贤兴,1968年3月生,浙江嵊州人1989年获中山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3年和1997年获得复旦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兼复旦大学俄罗斯与东欧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目前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俄罗斯问题与中俄关系、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史、国际法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寻求秩序、安全与民主:俄罗斯转型问题研究》(主编,2002年出版),在《政治学研究》、《文史哲》、《欧洲》、《俄罗斯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
第一节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一、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
二、“三十年战争“
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第二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
一、欧洲国家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态度
二、共和国与护国主期间英国的对外关系(1649-1658)
三、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与光荣革命时期英国的对外关系(1660-1688)
第三节 法国争夺大陆霸权与欧洲国家的反法斗争
一、《比利牛斯条约》
二、路易十四对“天然疆界”的追求
三、奥土战争
四、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与《乌得勒支和约》
第四节 18世纪列强争夺欧洲及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一、俄国的扩张与北方大战
二、普鲁士的崛起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三、七年战争
四、两次俄土战争

第二章 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 美国独立战争与国际关系
一、独立战争的爆发与欧洲各国的态度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与胜利后的外交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与欧洲国际关系
一、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各国的震动与遭致的干涉
二、俄、普、奥第二、第三次瓜分波兰
三、督政府时期法国对外关系
第三节 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国际关系
一、拿破仑的霸权图谋与欧洲的失衡
二、拿破仑帝国的崩溃
三、拿破仑对外政策评价

第三章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第一节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一、维也纳会议
二、《神圣同盟条约》
三、《四国同盟条约》
四、对维也纳会议及其体系的评价
第二节 维也纳体系的最初运转(梅特湦时代)
第三节 维也纳体系的危机
一、欧洲列强对拉美独立运动的不同反应与门罗宣言
二、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三、东方问题的凸现
第四节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一、1848年欧洲革命
二、克里米亚战争

第四章 德意志的统一和俾斯麦体系
第一节 意大利的统-
一、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兴起
二、普隆比埃协定和法、撒、奥战争
三、对中意大利的归并
四、对南意的归并和意大利王国的建立
五、意大利的最终统一
第二节 德意志的统-
一、19世纪中叶的普鲁士
二、丹麦战争
三、普奥战争
四、普法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第三节 俾斯麦体系的建立
一、1873年三皇联盟
二、东方问题的再起与俄土战争
三、1879年德奥同盟
四、1881年三皇同盟
五、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
第四节 俾斯麦体系的调整与瓦解
一、保加利亚危机和三皇同盟的终结
二、法德关系危机和1887年《三国同盟续约》
三、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
四、德国的外交“新路线”与法俄同盟的建立

第五章 美日的崛起与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第一节 欧洲列强早期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一、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二、列强角逐中近东
三、列强入侵亚洲
第二节 美国的崛起
一、门罗主义(1823).
二、美国内战
三、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扩张
第三节 日本的崛起
一、日本的“开国与明治维新
二、在亚洲的侵略活动
第四节 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一、美国的扩张
二、英国的扩张
三、日本的进一步扩张

第六章 欧洲列强的重新组合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第一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一、英德同盟谈判的失败
二、英法协定
三、英俄协定
第二节 一战前的国际危机与局部战争
一、列强的军备竞赛和海牙国际和平会议
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三、波斯尼亚危机
四、第一次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列强的力量对比和矛盾激化
二、萨拉热窝事件
三、七月危机
第四节 大战期间的战争与外交斗争
一、交战国争取盟邦的斗争
二、战争的推进和交战国的和平攻势
三、远东局势
四、美国的参战
第五节 俄国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一、十月革命与《布列斯特和约》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结:性质及影响

第七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战胜国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设想
一、战争对各协约国力量的影响
二、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
第二节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的召开及列强在和会上的争夺
二、《凡尔赛和约》
三、国际制度的实验:国际联盟的建立
四、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矛盾
五、美国拒绝《凡尔赛和约》
第三节 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二、《四国条约》
三、《五国海军条》
四、《九国公约》
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部矛盾

第八章 德国问题与欧洲安全
第一节 德国赔款问题
一、列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分歧
二、鲁尔危机.
三、《道威斯计划》
四、《杨格计划》
五、胡佛《缓债宣言》与洛桑会议
第二节 欧洲安全问题
一、欧洲安全保障问题的提出
二、《洛迦诺公约》
三、国际联盟的裁军活动
四、《非战公约》
五、《伦敦海军公约》
第三节 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关系的发展
一、苏俄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二、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
三、《拉巴洛协定》
四、苏俄对华政策与1924年《中苏协定》
五、资本主义国家承认苏联的高潮

第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运动
第一节 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
二、北非地区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
三、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
一、中国反帝革命运动
二、朝鲜民族解放斗争
三、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第三节 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斗争
一、墨西哥维护国家资源的斗争
二、美国武装干涉尼加拉瓜
三、泛美会议

第十章 全球性资本主义危机对国际秩序的冲击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及影响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特点
二、经济民族主义的加强与金本位体系的瓦解
三、战债问题和洛桑会议
四、经济危机对西方大国的政治影响
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外交
一、新政经济外交
二、睦邻政策与美洲国家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希特勒上台及其对外扩张政策
二、德国的扩军备战活动
第四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加强及其扩张政策
二、“九·一八”事变及其对中国侵略的开始
三、日本退出国联和废弃海军裁军条约

第十一章 法西斯侵略扩张加深与各国的对策
第一节 德、意、日侵略扩张的加深
一、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
二、德国进占莱茵河区
三、武装干涉西班牙
四、西方的“不干涉”政策
五、日本的全面侵华和中国的抗日战争
第二节 大战前各大国的对外政策
一、英法的“绥靖政策”
二、美国的孤立主义与《中立法》
三、《慕尼黑协定》及其后果
四、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
第三节 大战前夕的国际关系
一、德意军事同盟的建立
二、英法反德阵线形成
三、英、法、苏三国同盟谈判
四、英德秘密谈判
五、《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革
第一节 战争的欧洲阶段:大战的爆发与大国的政策调整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性质
二、德国进攻波兰
三、西线战争和法国的沦亡
四、英、美、苏对外政策的调整
五、大战初期的远东国际关系
第二节 战争的全球性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
一、苏德战争的爆发
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第三节 大战的战略转折阶段:军事战略的转折和大国间的外交斗争
一、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盟军北非战役的胜利
三、会议外交:从卡萨布兰卡到德黑兰
四、“霸王计划”与第二战场的开辟
第四节 法西斯集团的崩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胜利
一、雅尔塔会议
二、德国的无条件投降
三、联合国的成工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后记

精彩书摘

  2.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奥地利国王查理六世因没有男性继承人,为了避免出现像西班牙王位问题那样的局面,他于1713年就发布了“国本诏书”。诏书规定,如果他死后哈布斯堡王室无男嗣继承人,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外,奥地利王位由其长女玛丽亚·特蕾西亚继承。诏书颁布后,得到了各诸侯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承认并签字。但是,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后,事情起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先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不顾他父亲承认的诺言,提出割让西里西亚作为承认玛丽亚,特蕾西亚王位的条件,否则就反对她的继承权。与此同时,与哈布斯堡家族有血缘关系的巴伐利亚、萨克森选侯也对玛丽亚的权利提出异议,要求继承王位。面对这些发难,玛丽亚·特蕾西亚毅然宣布决不让步。她说:“虽然我是一个可怜的女王,但有一颗男人的心。”
  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不利于玛丽亚的。德意志帝国内的与继承王位无关的诸侯国对事态的发展多持冷淡态度;法国奉行传统的反哈布斯堡家族的政策,玛丽亚的困境正好提供了分裂和削弱对手的机会;西班牙、巴伐利亚、萨克森和撒丁王国都支持普鲁士的无理要求。俄国的安娜沙皇与奥地利交好,却不幸正在此关键时刻去世。为了同法国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和商业霸权,英国和荷兰站到了奥地利一边。但他们在战争中给奥地利的实际援助很少。战争中,英法的敌对使其他一切冲突都相形见绌。因此,这场战争实际上也是英法两国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1740年12月,普鲁士派兵占领了西里西亚。接着,巴伐利亚、萨克森和西班牙也向奥地利发动了进攻。玛丽亚,特蕾西亚针对敌人的汹汹进攻,采取了积极的内外政策,对内实行改革安抚少数民族,赢得了匈牙利贵族和已被占领的波希米亚的支持,对外则主动联合英国,得到英国的财政帮助和俄国的道义支援。奥军在战场上由被动变为主动,摆脱了初期的危险局面。这时反奥联盟中反而出现了矛盾,由于萨克森对西里西亚部分领土的要求,促使普鲁士与奥地利达成密约:奥地利放弃下西里西亚,普鲁士同意停战。但不久,密约墨迹未干,普鲁士又背信弃义,于1741年11月重新发起了进攻。因奥军在停战期间得到休整,普鲁士的这次进攻没有收获,反而一些原先占领的地盘又被奥军收复。不久,不甘心失败的普鲁士卷土重来,而且提出要奥地利割让波希米亚的要求。女王拒绝了他的勒索。此次普军进展顺利,奥军接连失败。在英国出面调停下,普奥双方举行了谈判,签订《柏林和约》。奥地利放弃西里西亚和一些公爵领地。随后,萨克森也同奥地利缔结了和约。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结束。
  玛丽亚·特蕾西亚虽然暂时接受了《柏林和约》的条款,但她不甘心失去西里西亚。1743年,英国政府更迭,新上台的卡特雷特勋爵改变了前任沃波尔政府援奥不利的政策,他展开强大的外交攻势,使撒丁王国和萨克森站到了奥地利一边。在意大利战场,奥军也战胜了西班牙军队。形势变得对奥地利十分有利。6月27日,英荷奥联军在莱茵河畔战胜了法军,不仅阻止了法国的进攻,而且还突人了阿尔萨斯地区。普鲁士为保住已取得的西里西亚,派兵侵人波希米亚。由于萨克森参战,普军两面受敌,被迫后退。
  在普法矛盾、奥盟逐渐强大的不利形势下,腓特烈二世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于1745年两次击退奥军的进攻,萨克森军队也被打得一败涂地。面对再次危急的局势,奥地利不得小与普鲁土重开谈判,于12月签订了《德雷斯登和约》,结束了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但战争远没有结束,唱主角的英法的对峙还在进行。由于英国希望奥地利集中力量反对法国,所以,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的结束是非常符合英国的意图的。
  3.《亚琛和约》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一开始就是以英法两国的角逐为背景的。英法为欧洲优势和商业、殖民地利益,一直进行着竞争。法国支持普鲁士,瓜分奥地利,企图建立大陆霸权;英国则极力避免这种前景的出现,希望大陆能继续保持均势。战争初期,英法只是站在各自支持的一方,给予各种援助,双方并未宣战。随战争的发展,两国矛盾不断尖锐,到1744年两国的间接对抗就变为正式战争了。奥普之间的战争发展为以英法为核心的两个集团的战争。
  战争在陆地和海洋同时展开。法国的陆战连连告捷,但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双方进入相持阶段。英国的力量主要放在海上一切与法国有商业和殖民冲突的地方,在北美和印度都发生了战争。1747年重创法国舰队,1748年击败西班牙舰队,英国在海战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此时,玛丽亚·特蕾西亚争取俄国援助的工作有了结果,俄国于1747年宣布参加英奥方面作战,不仅有力增强了英奥集团,而且使奥地利的地位也大大提高。普鲁士见势不妙,急忙退出了战争,给法国造成很大打击。英国、荷兰与法国先达成协议,于1748年1月18日缔结了《亚琛和约》。西班牙、奥地利、撒丁随后先后加人。先前普奥间的《德雷斯登和约》仍然有效。和约确认了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王位继承权,普鲁士得到了西里西亚,西班牙和撒丁王国取得了奥地利在意大利的部分属地,法国归还它在尼德兰占领的地区,在印度占领的马德拉斯和美洲的一些地区归还英国。此外,法国还必须拆毁敦刻尔克的防御工事,英国获得将贩卖黑奴的条约再延长四年的权利。
  《亚琛和约》加强了英国和普鲁士的实力,削弱了法国和奥地利。法国在与英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再次败于英国,两国矛盾加深,不久爆发七年战争。普鲁士得到加强后,成了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竞争对手。奥地利失去经济发达的西里西亚,时刻想着复仇和收复失地。法国认为在战争中受到普鲁士的欺骗,对普鲁士产生憎恨。法奥面临共同的敌人普鲁士,长期的敌对关系开始松弛,在反普目标上走向联合。和约实际上没有解决矛盾,反而产生了新矛盾,加深了某些矛盾,各国在和约签订后,都积极地准备着新的欧洲战争。
  自从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意大利由于长期遭受外族人侵,加上内部混战,一直处于分裂的局面。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意大利分裂为八个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的小邦。在八个小邦中,除去教皇国、撒丁王国和两西西里王国以外,其余各邦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奥地利所统治。1848年革命失败后,意大利仍然陷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奥地利不仅统治着北部的伦巴底和威尼斯,还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中部的托斯堪纳、莫德纳、帕尔马、卢加等公国;西班牙的波旁家族控制着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又称那不勒斯王国);教皇国驻有奥地利的军队,罗马驻有法国的军队。在外国刺刀的支持下,意大利各邦国大都恢复了专制制度的统治。惟有撒丁王国继续实行1848年自由主义性质的宪法。这部宪法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实行两院制,宣布了各种资产阶级自由,撒丁王国因此是意大利各邦中唯一保持独立的君主立宪的国家。
  意大利境内的各邦封建主,依靠外国势力(除撒丁王国外),残酷镇压国内革命运动,几乎全都废除了1848年革命时期颁布的宪法,大批革命志士被杀害或监禁,封建反动势力的恐怖统治笼罩着整个意大利半岛。在伦巴底和威尼斯,奥国人建立了军警独裁统治,意大利居民只要稍微表示一点民族感情,就要受到严酷的镇压。在教皇国和两西西里王国,不久前参加革命的意大利自由和独立的斗士有几百人被处死刑,成千上万人被投进监狱和送去服役。残暴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使得意大利人民无法容忍,因此他们都强烈要求尽早摆脱这一悲惨处境。
  到19世纪上半期,在意大利诸邦中,除撤丁王国、伦巴底和托斯堪纳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外,其余各邦都依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封建关系占主导地位,大量土地掌握在王公贵族和僧侣手中。封建割据状态致使意大利境内关卡林立,法律、货币和度量衡不统一,极大地阻碍了彼此间的商品流通,使统一的民族市场难于形成,这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为不利。所以意大利的资产阶级和全国人民一样反对外国统治与国家分裂,坚决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成立近代民族国家。
  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19世纪中期既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在先进国家迅速发展和最后确立的时期。这时意大利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实力日益增长,人民群众的革命情绪和民族意识不断加强。在全国,“大家都捐弃了党派之间的仇恨,忘却了城市之间和省与省之间的嫉妒;再也不分谁是米兰人,谁是佛罗伦萨人或是波洛尼亚人,因为大家都是意大利人。……他们唯一操心的神圣事业就是祖国。”在当时的意大利,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其整个国家民族利益的根本所在,是其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愿望和最高理想,也是时代赋予意大利人民的光荣历史使命。
  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存在着两个政治派别和两条道路的斗争。一派是以马志尼和加里波第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它以中小资产阶级为基础,并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主张通过民族革命战争,采取“自下而上”的形式,推翻各邦封建王朝,驱除外国侵略势力,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过,马志尼领导的屡次起义不断地遭到失败。他后来转而依靠恐怖手段,谋刺一些邦国的统治者,导致内部发生分裂。另一派是由大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联合在一起的自由派。他们十分害怕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主张“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力图通过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的妥协,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来实现意大利的统一。这一派的中坚力量就在于撒丁王国。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当时只有撒丁王国是意大利诸邦中的唯一独立国家,而且是全意大利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中心,具有统一全意大利的政治号召力。另一方面,撒丁王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国防力量也得益于其军事改革而有空前的增强,这样,各邦之中只有它才拥有统一意大利的雄厚物质基础和可观的军事实力。从各方面来看,撒丁王国都必然地成为意大利统一运动的中心,事实上也只有它才能够组织与动员足够的力量,最终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

国际政治关系系列教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国际政治关系系列教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成功后吃过火锅火锅

评分

帮朋友买的,她比较满意,京东的活动给力

评分

这一系列的都不错

评分

思佳丽,这一在美国动荡年代所诞生的出色的人物,她的优秀个性散发出无穷的光芒。她勇敢坚强,乐观向上,对生活顽强抗争,从不屈服。她处事雷厉风行,精明能干。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她对爱情的执着。她所拥有天使般的脸蛋和魔鬼般的身材——用修饰中国古代美女的话那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使得多少青年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她对这些毫不在乎,她对爱情疯狂的执着。但是出于无奈,她分别嫁给了两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当再一次见到她钟爱的艾希礼时,依然像少女般疯狂地爱着他,不顾一切的向他倾诉钟情。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女子对爱情忠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孔雀东南飞》为例,一对男女要表现对爱的忠贞就要结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是与婚姻紧密相连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当他们的爱情遭受别人的破坏时,为了表现对爱的执着,他们只有“自挂东南枝”了。然而思佳丽却不一样,在她的爱情观中,爱情与婚姻是可以分离的,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分离。她不在乎彼此都有的婚姻,抛开一切大胆的去爱艾希礼,争取自己的幸福,她并未将爱情套上礼义,道德的枷锁,她的爱情永远是自由奔放的。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差异

评分

不错。。。。。。。。。。。

评分

江西代扣代缴的快点快点离开

评分

很不错不错的,物有所值,好评。

评分

美无处不在。美不在于你的外表,不在于你的身份,美只在于你的心灵

评分

九月份好的方向规划和 v 结果很快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国际政治关系系列教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国际政治关系系列教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