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綴集》是全部《舊文四篇》和半部《也是集》的閤並。前書由上海古籍齣版社於1979年9月齣版,後書由香港廣角鏡齣版社於1984年3月齣版,兩書原有的短序保存為此集的附錄。這本書是拼拆綴補而成,內容有新舊七篇文章。古代有“五綴衣”、“七綴鉢”等名目,故題為《七綴集》。
##不見得有多深的道理,但學識深厚令人驚嘆,加上絮絮叨叨的閑談筆調簡直太妙啦!
評分##想瞭想,至少是第四次全文閱讀瞭。
評分##這知識儲備神級瞭,簡直行走的圖書館,錢先生是吃瞭記憶麵包麼orz。望而生畏,敬而遠之。
評分私以為讀錢氏幾捲大作,這是最好的入門。一來寫的係統,旁徵博引的同時總是會時時記得繞迴主題上,思路井然有序,有利於培養讀者對錢老的崇拜之情。二來內容平易近人,不像管錐編開始就來個誰也弄不懂的周易,七綴集裏講畫,講翻譯,講小說的變形,大傢都懂一點,順著錢老的思路走,頗能發現他開闊獨到的一麵。
評分##主要是一些比較文學論文。跨學科(文學與美術,《中國詩與中國畫》,《讀〈拉奧孔〉》),平行研究(《讀〈拉奧孔〉》《通感》《詩可以怨》《一節曆史掌故、一個宗教寓言、一篇小說》都旁徵博引瞭中外詩歌、故事、小說及文學批評),媒介學(《林紓的翻譯》《漢譯第一首英語詩……》)。令人佩服慚愧。
評分##文章很有意思,讀起來也很過癮。(11年10月重印版)不過,一、據另一考證,《人生頌》似乎不是漢譯第一首英詩;二、錢氏融會貫通的能力太強,賣弄和錶演的欲望更熾;三、述多論少,復製粘貼得太多,或許這就是錢氏不享“思想傢”名號的原因之一;四、他的翻譯觀是糟粕,影響又廣,害人不淺。
評分##錢鍾書的評論,這本比較原汁原味,最理論?最通俗?原來在錢公的眼裏,沒有學術,隻有玩,把學術當作自己唯一的人!!!值得我尊敬一生的人!!!
評分##確實有掉書袋的嫌疑,特彆是引用各種古文的時候。不過博學如此,實在令人驚駭。
評分##锺書先生的文,尤其是文論這一塊,我是最最沒有發言權的。實話實講,這樣一本薄薄的集子看的的確特彆吃力,讀完後大概也隻消化瞭十之一二,然而就算隻是囫圇吞棗(頗有被動的意味在裏麵,畢竟並非懈怠,更多的是功力不足)般不求甚解似的縱覽,也有頗多收獲。這一類文學類論文,放之現今的國內,大概是極品中的極品吧。今人皆言博士之“博”在於專也,殊不知這隻是纔情不夠,努力不足的托辭罷瞭,看瞭錢先生的文後,方知博士的模樣,方知學問的做法,縱是插科打諢閑言碎語式的“小品文”,也如此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形散神聚,飄逸甚極,大傢之作。《中國詩與中國畫》,《林紓的翻譯》,《詩可以怨》幾篇於我尤有啓發,都乃理趣與興味兼具的好文,雖說晚輩學識尚淺,甚至連效仿都不能,不過這樣的作品實則多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已是足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