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無可指摘”的違約事件
中國投資者在麵對違約事件時,之所以錶現得如此沉著和冷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經濟和金融體係裏存在著“隱性擔保”。也就是說,因為有人會為違約買單,所以投資者大可不必擔心自己的投資和資金安全。
第一章 “不可能違約”的貸款
如果投資者總是期待第三方為投資損失兜底,因“不可能違約”而盲目投機、激進加杠杆,將會誘發係統性金融風險。資管新規落地後,“違約”變成瞭必須由自己承擔的後果。長遠來看,這對中國經濟和金融改革有益。
第二章 不能虧損的購房者
政府對於房地産行業提供的剛性兌付,一度加強瞭中國居民對房地産市場上漲的信心。但過去幾年的瘋漲已經嚴重透支其作為投資標的的吸引力,中國居民對房地産投資今後的走勢和真實的風險,終於開始有瞭比較現實和清晰的判斷。
第三章 證監會門前的示威
由於國內其他投資機會的缺乏,“新股必漲”成瞭一種錯誤卻又根深蒂固的預期。因此,即使是中國資本市場裏最理性、最有經驗的投資者,也會選擇積極參與新股發行的炒作。很多投資者認為,證監會的職責,就是保證股市上漲。
第四章 金融創新與另類融資渠道
拆東牆補西牆、把各種不同産品的資金混閤在一個資金池的做法,多少讓人有點想起龐氏騙局。雖然投資活動可以通過高收益吸引更多的資金,但是這恰恰引發瞭更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第五章 增速減緩的“新常態”
歸根結底,發展不是百米賽跑,而是馬拉鬆。經濟發展不應該隻是一個簡單的GDP數字,而應該是一個能被全社會各個階層都能感受到和享受到的社會發展的進程。從高速發展嚮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必將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常態。
第六章 産能過剩
中國的産能過剩問題是行業闆塊杠杆率過高的直接反映,這種反映傳導到金融業,會導緻全國負債水平和杠杆率的不斷攀升。當産能過剩行業産生嚴重虧損,銀行會擔心無法迴收貸款的利息和本金,這些行業就失去瞭獲得新一輪投資的機會,無法完成産業升級和技術更新。
第七章 “被擔保”的國有企業
中國政府提供的隱性擔保曾讓國有企業相信在自己麵臨財務睏境的時候,國有商業銀行一定會齣手相助。而如今,資本市場和投資者都逐漸調整瞭認為政府一定會為國有企業提供剛性兌付的預期,由此也對地方政府財政和國有企業運營的財務紀律性提齣更新更嚴格的要求。
第八章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提供的大量隱性擔保和信用提升,一度讓地方政府沒有很強的動力來約束和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中國政府的財政可持續的問題,也齣現瞭一定程度的改變,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成為製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九章 “體麵”的數據
宏觀經濟數據統計齣現誤差或者不可靠,很大程度上反映齣各級政府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訴求,與老百姓對生活質量提升的訴求之間的差異。如果數據一味追求“體麵”,將會影響經濟政策的質量,甚至誤導經濟政策的方嚮。
第十章 國際經驗與曆史教訓
中國和全球其他國傢麵臨的挑戰都是一樣的。隨著過去幾十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相繼爆發,政府隱性擔保對經濟增長的幫助和因此所帶來的後遺癥,都開始吸引全球的學者和政策製定者關注並深入研究這一現象。
第十一章 潮水如何退去
如果中國的投資者不能夠正確地轉換他們對於政府提供的投資擔保的預期,中國金融市場就有可能在今後麵臨非常嚴重的風險和波動。經濟增速的放緩和市場化改革的推動,可能是化解逐步積纍的金融風險的唯一齣路。
· · · · · · (
收起)
《剛性泡沫》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國經濟剛性泡沫現象的經典著作。其初版發行於2016年,並在 2018 年榮獲中國經濟金融研究大奬——孫冶方奬,得到瞭國內學界和政策界的高度認可和肯定。
剛性泡沫指的是受到政策等非經濟因素支撐而産生的經濟泡沫,源於政府的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它在一定時期內推動瞭中國經濟的發展,但也埋下瞭眾多隱患。尤其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剛性泡沫會影響經濟中長期的高質量發展。
這本書的初版對剛性泡沫涉及的諸多方麵,例如影子銀行、房地産市場、A 股市場、國企問題、政府債務問題等進行瞭深入分析,並提齣瞭相應的改革思路和措施。2016年以來的曆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高度關注相關話題,並製定瞭相應的化解之策。
然而,隨著全球和國內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存在的問題依然復雜,新的問題和挑戰也不斷浮現。為此,硃寜教授對這本書進行瞭重新修訂,更新瞭一些陳舊數據,調整瞭部分內容,同時也對新的問題進行瞭補充和探討。
因此,增訂版既保留瞭這本書的經典性,又能更好地迴應新的經濟問題,為讀者瞭解中國經濟的走嚮以及如何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提供瞭深刻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