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8
圆明园防渗之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赵永新:笔名柏木钉、李晗冰等,《人民日报》高级记者。1970年生于山东,1992年曲阜师大中文系本科,1995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人民日报》工作至今。2007年之前主要从事环境报道,曾获评2005年“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之后转为科技报道。著有《三代科学人》《科技创新热点辨析》。
2005年春,圆明园防渗事件被媒体曝光。这件事前后历时大半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环保法》,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贯彻实施,堪称我国环保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到底是环保,还是破坏环境?圆明园到底是要建成遗址公园,还是建成一个现代公园?本书全面、生动再现了圆明园防渗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时隔十六年之后,当我们回望圆明园防渗这面镜子时,又能从中看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2005年事关环评的最大动作其实并不是在圆明园,而是在年初的那场主要针对水电工程的环保风暴。潘岳作为分管环评工作的总局副局长,在那场环保风暴中也算是崭露头角。但是当我从2022年的视角回看2005年的两场事关环评的重大事件时,却还是觉得这本书里所记录的这场圆明园防渗膜...
评分##对时代的追忆给这本书带上光环,可那个时代真如回忆的样子吗?就算真如那个样子,就真的那么值得追忆吗?本书前半部分有客观调查,有主观思考,可说中规中矩。但后半部分开始,只有主观立场视角和评论,对于新闻纪实类文体来说,不算优秀。另外,整体文笔中庸,立意也无高远之处,能归为平庸之作。不过有太多事无法说透,不怪作者,有向深渊凝视之心,就算可嘉,可惜他没有。
评分 评分##防渗之争的收官令人叹气无奈之余 只好把关注点放在环保文保民保乃至政治利益纠葛等方方面面 十多年过去了 没有看到相关变更好的状况 甚至社会更倒退 官员单位更不作为 而如此深入较真的记者也大都神隐了 这社会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 它们像圆明园一样 我们从失望到灰心再到绝望 无力改变于是不想也不忍再见
评分##草原上物种丰富,丰富多彩的花海更是让人惊艳夺目,是什么让这些花海生生不息,充满活力呢?风吹草低现牛羊,是牛粪让花海在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健康生长,插在花瓶里的花如何呢?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是褒义还是贬义呢? 过去,舞龙舞狮在各大节日庆典上是不可或缺的节目,练习...
评分##非常精彩!翻开第一页时读得停不下来,一口气读完前面几章节,心情也跟随圆明园的命运起起伏伏,掩卷后按捺不住激动。 作者是圆明园防渗事件的历史见证者,也是推动者。书中全面呈现了圆明园防渗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始末,不仅有翔实的文字资料,更有非常珍贵的照片资料,让我得以有机会深入窥探一条新闻如何产生蝴蝶效应,推动一个事件走向大众视野,影响政府决策,改变一处遗址的命运,并最终成为史册中不可或缺的一页。作为一个有点抱负的记者,谁不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这样的机会钓上一条“大活鱼”呢? 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无不闪耀着一个成熟记者的冷静、智慧、专业。作为一个写作者,没有避讳自己的知识积累的短板,不否认对防渗事件影响难以理解的窘迫,坦诚告知读者报道的一处“硬伤”,也大胆书写报道中经历过的焦虑、辛苦、彷徨。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是一部让你看完第一段话,就想一气呵成读完的全景式报告文学。在一个个真实、跳跃的文字中,在一件件生动、起伏的事件里,我看到的是赵老师身为记者、环保主义者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通过一帧帧圆明园防渗事件画面的展开,我清晰地感受...
圆明园防渗之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