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瑟维斯,英国著名研究俄国、苏联的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的研究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出版有《列宁传》《斯大林传》和《托洛茨基传》等作品。
尼古拉二世统治俄国二十三年之久,他的保守统治与沙俄的覆灭究竟有多大关系?从退位到全家死于叶卡捷琳堡,在最后的十六个月中他的生活和思想究竟怎样?尼古拉二世最后的岁月是一段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闪耀着沙皇俄国的余晖,也开启了如火如荼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历史的杠杆最终倒向了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政权。作者以大量丰富的原始材料为基础,结合沙皇的日记、谈话记录、官方调查的记录,以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回顾那段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历史,勾勒出末代沙皇的形象。
媒体推荐:
一部学术扎实,但毫不枯燥的传记,回顾了罗曼诺夫家族最后的那段日子,刻画了尼古拉二世复杂的性格。这本书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描写精彩,令人信服又引人入胜。
——《柯克斯书评》
##叙事为主,还原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被处决始末,这个过程极为复杂曲折,从沙皇村一路辗转至托博尔斯克,最后到悲惨命运的归属地叶卡捷琳堡,这是多方政治博弈的结果。尼古拉二世同时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君主,“血腥的独裁者”或是“革命的牺牲品”,本书也缺乏考证,但有一点可以看出,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单从他种种选择来看,他是一位注重家庭的皇族,儒雅的知识分子,在被软禁的艰难时期,仍不忘通过书籍滋养自身高贵的品质。和中国清末溥仪一样,即使是皇帝也阻挡不了历史更迭的车轮,风口浪尖之上选择妥协也许还能续命,如此说来,罗曼诺夫家族却没有那么幸运。读后在想,俄国末代沙皇虽和法国路易十六有着相同的结局,后人的定论却千差万别,没有后者统一,也体现了对历史的反叛和质疑,这本书仅提供了一个历史选项,对于真实性的考究,一直在路上。 ... 切尔尼戈夫的百姓在叹息。 “唉,去基辅的近路长满了荒草,已经很多年没有人走过这条路了……那里有夜鹰,他是拉赫马维奇的神之子,他盘踞在斯莫罗季诺河边,栖息在三棵橡树上和九条树枝上。他只要一学夜鹰叫,学野兽吼,所有树木都会枯弯向地面,花儿都会凋谢,草都枯黄,...
评分##时代的一粒微尘,落在沙皇身上,他也是承受不起的。 首先说说这本书,是英国人写的,所以自带欧美人的立场观点,是需要分辨和斟酌的。 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怎样一个人? 读过全书,能有个大概的印象,他首先是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熟练掌握俄德法三国语言,直到死亡都手不离书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尼古拉就是一个平庸无能的皇帝,作为人也缺乏魅力,什么溥仪、裕仁也是这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