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4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袁一丹,重庆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及近代思想史研究。近期研究课题包括:1.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史;2.抗战时期沦陷区研究;3.北京都市研究。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华文史论丛》《读书》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已出版学术随笔集《此时怀抱向谁开》(六合丛书)。
现代文学史一贯把《新青年》标记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然而鲁迅在《热风·题记》中却说,“新文化运动”是讥嘲《新青年》的人“另起”的名目,随后“反套”到《新青年》身上。本书从名与实的缝隙切入,追问“新文化运动”一词何时出现,是谁的发明?又如何被“反套”在《新青年》身上?“五四”与“新文化”是如何被“焊接”在一起的?从而重审文学革命、“五四”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历史逻辑。
本书采取的研究策略,不是用“另一个”起点来对抗原有的起源神话。“另起”是动态的过程,新文化、新文学的“起点”本是复数的。每个事后追认的“起点”都对应着一种运动方案、一种历史评判及一种文化远景。
新文化运动作为“起点”的标志性意义,从长时段看,终体现在语言文字的变革上。“五四”文学革命,亦可视作一场漫长的读写革命。从不同角度探讨汉字存废及阅读方式、书写习惯的变化,未尝不是松动“起点”的另一种方式。
重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史,困难之处还不在于历史场景的还原。时至今日,我们完全有能力寻觅更多的历史细节,把故事讲得无比繁复。真正的困难恰在于胡适所谓的“价值重估”,如何回应中国当下的思想氛围,重新检讨五四一代的立场。
“五四”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基石。长期以来这块奠基石过于稳固,以致我们忽略了它的存在。当“五四”的历史地位逐渐松动,变成一块“滚石”时,既给学科带来前所未有的思想危机,而在危机中或也蕴含着自我更新的生机。
##袁的文字是我一向很喜欢的那种,柔风细雨,却绵里藏针。无论是改名的刘半农还是杂志上的交换广告、阑尾般的《去国集》,“另起”所探讨的实际是新文化系统里被压抑的一面,正是通过这一压抑过程,新文化的边界方才更加清晰,内涵更为明确。不过话说回来,解构的目的应当是重构,袁从不同角度试图撬开原有叙事,但目前所见总感觉还是在补充元叙事。也许还需要找寻更重要的支点才可以由线及面,找到准确的“另起”方法吧。(我也不咋懂,瞎说的)
评分 评分##2021最后一天以此书作结。诚如后记所言,此书的成集过程是一个漫长的“修养时代”。主旨的扎实自不必说,于我最有感应的大概还是在文本中可以看得到的作者自己思想的“修改痕迹”。山之“松动”来源于“挣扎”,此书所论的“趣味”、“独在”乃至“身份变换”诸题即是证据。以里尔克引入,以“格式道”作结,从碎片中看出全境而自得其乐,不正是修养小说的主旨吗?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以微末叙事撬动宏大叙事,“五四与新文化运动发生史”大有可为啊,书出的有点急了,期待这个领域有更多细致的研究。多看看这类书,就知道去年拍的《觉醒》完全是虚无历史主义的作品。
评分 评分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